梁曉秀對布朗的考察越來越深入,那天晚上他們在酒店餐廳就餐時,她說看了兩個德國展覽會,她有一個突出的感受:萬事離不開人,人才是最重要的;德國取得的成就要歸功於德國的人才。
布朗同意她的看法,並問她看重哪些德國名人。梁曉秀本來在考驗布朗的知識,沒想到布朗反過來問她,他分明是想試探她對德國了解的程度。
她提出了兩個人名:愛因斯坦和格林兄弟,前者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巨臂;後者是文學領域的大師。
布朗明白梁曉秀的意圖,開始評價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的名字對全世界來說都不陌生,誰都知道他是德國偉大的物理學家,發明了相對論。
1905年,愛因斯坦用5篇論文改變了世界,時年26歲。在這一年,愛因斯坦向《物理年鑒》先後遞交了5篇論文,當時他隻是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三等技術檢測員。他在論文中想鍛造一個宇宙,一個嶄新的空間、時間、物質和能源概念。在他的第一篇論文中解釋了光的本質,為此他於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第二篇論文提供了原子確實存在的證明。第三篇論文改變了整個世界:創立了相對論。這篇題為《關於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被世界科技界公認為曆代最傑出的科學著作之一,是人類產生的最偉大的思想。論文既沒有腳注,也沒有引言,幾乎沒有數學,沒有與其他論文的關聯。這位天才單槍匹馬通過純粹思考獲得他的結果,沒有幫助,沒有聽取別人的意見。
梁曉秀聽到這兒插了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恐怕隻有德國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烏爾姆,幼年固執,性格奇特,三歲前不會說話。12歲時,他通過學習歐基裏德著作自學幾何,夢想解開世界之謎。他當時的學習成績並不好,但他始終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人能像光那樣迅速移動並觀察與他共同移動的光波,將會發生什麽事情。他少年時代的這種思考最終成為他的偉大發現。愛因斯坦少年時代的好奇心伴隨了他一生。1919年,愛因斯坦與他兒子談話時說,“當一隻甲蟲在一根彎曲的樹枝上爬行的時候,它並沒有覺察到這根樹枝是彎曲的。我有幸察覺到了甲蟲沒有察覺到的東西。”正是這種好奇心使得愛因斯坦能夠觀察到、注意到別人沒有注意的現象,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發現者。
梁曉秀擺手,讓布朗停下來,她在思索上麵那段話,認為好奇心是愛因斯坦獲得成功的秘訣。
1952年,愛因斯坦在《教育獨立思考》一文中說:“在急功近利指導下的過度強調競爭體係、過早專業化,會扼殺所有文化生活和特種科學繁榮的精神。”他的這番頗具遠見的議論即使在今天也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值得教育界和科學界認真思考。
1933年他在美國訪問期間,他的書在德國被納粹焚燒,自此他決定留在美國。後來應邀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一直到1955年逝世。他很少旅行,從事重力與電磁統一描述問題的研究。這是難度很大的課題,他沒有找到一個成功的答案。
愛因斯坦是德國科學家的代表,是德國科學家的一個縮影。在他身上體現的作為日耳曼民族德國人的自身特點直到今日依然保持著基本的原型:他們更注意事物的本質,注意真相,注意內容。
他們的本能使他們不受外貌誘惑,而鼓勵他們去挖出隱藏的東西,不怕難堪,不怕淒慘,一點細節都不刪除,不掩飾,哪怕是粗俗的醜惡的;他們在實驗室中做研究工作時,對令人厭煩的枯燥數據應付自如,並不感到厭煩枯燥;在一切科學研究領域,凡是艱難深奧的課題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和破解的強烈欲望;他們以了不起的耐性和犧牲精神,替現代大廈把所有的石頭鑿好,鋪就。
今天德國人依然安靜,慎重,對快感的要求似乎並不強烈,所以他們能較好地適應自然界和人類的發展規律,還能夠做到不受任何急功近利、心態浮躁的影響,安心挖掘,研究,探索科學技術新的發展趨勢和人類未知的秘密。
“布朗,你這段評述,我看倒像是一篇出色的論文:嚴謹,邏輯性強。”
“你的問題提得好,所以自然迴答得就好。”
“你再說說格林兄弟吧。”
布朗使用文學語言評價格林兄弟:
格林兄弟是兩位不同的天才,他們取得了童話般的成功。
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是德國傳奇人物。一個是死板的研究學者,一個是活潑開朗的語言學家。雅各每天坐在書桌前工作12小時,他天生體格不佳,身材矮小,一輩子對女性不感興趣,但在學術上稍微強於他弟弟。威廉性格活潑,熱愛藝術,為藝術而生存。這對性格完全不同的兄弟生活在一起,感情真摯,親密無間。
兩位兄弟作為童話作家和語言學家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他們相互補充成果,使得他們的語言研究奠定了德國語言文學的基礎。
“你等一下,你說他們的語言研究奠定了德國語言文學的基礎?”她想既然如此,她就從讀格林兄弟的童話故事開始學習德語。
“曾是如此。”
“請你接著說。”
他們的童話暢銷世界:美麗的公主、邪惡的女巫、勇敢的王子、中了魔法的青蛙,格林兄弟創造的童話人物以160種語言遨遊著世界。有多少人都曾是在這些童話的伴隨下長大的;時至今日依然如此。
《小紅帽》、《灰姑娘》、《白雪公主》、《勇敢的小裁縫》、《狼和七隻小山羊》、《小矮人》,這些童話不是格林兄弟編造的,而是一些民間傳說,被他們賦予了幽默獨特的童話內容和風格。
今天,除馬丁·路德的《聖經》外,格林童話是德國文化史上在世界範圍內流傳最廣的書,被翻譯成160種語言,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出版發行。
格林兄弟除了童話創作外,《德語詞典》是他們的世紀工程。雅各說,“語言的力量造就了民族並使他們凝聚在一起,沒有這樣的紐帶,民族將會潰不成軍。”德語把德國人緊密地連在一起,使他們有相同的思想、相同的行動。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隻要一個民族的語言尚存,這個民族就不會消失,不會被同化。
童話是對過去曆史深深的懷念聯係在一起的,童話是對童年時代的懷念,也許甚至是下意識地對人類世界的懷念。
格林兄弟最偉大的貢獻在於,他們為人們反複講述的、變化豐富、穿插扭結、混雜難分的故事如此緊湊和諧地匯編在一起,以至於人們聽到並在若幹年後再繼續講述《小紅帽》的故事時,就可以記起一代代人之間的聯係紐帶。我們返迴到很遠很遠的過去,發現我們置身在連續不斷流淌的時間中,從前有……
布朗停了下來,注視著梁曉秀,她似乎在思索著重大問題。
“你講完了?”
“講完了。梁小姐,我想聽聽你的見解。”
梁曉秀發表了她的見解:
德國人在做學問上普遍擁有一個共同點:喜歡內容過於形式,喜歡實際過於形式;他們不容易受急躁和使性的影響;他們有恆心,能鍥而不舍,從事於日久才能見效的事業。總之,在他們的身上,理智的力量占據主導地位。考察德國的曆史和現狀,不難發現德國人是世界上最勤謹的民族,在精神文明方麵出的力,哪國人都比不上德國人:淵博的考據,哲理的探討,對最難懂的文字的專研,版本的校訂,字典的編籍,材料的收集與分類,在一切學問的領域內,凡是艱苦沉悶,但屬於基礎性質而必不可少的勞動,都是他們的專長。
德國在曆史上人才濟濟,出現了一大有世界性影響的人物;在今天依然湧現出眾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和許多一流人才。從曆史到現在,他們在經濟、科技、曆史、文化、藝術、政治等眾多領域為德國、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
“講完了?”布朗問道。
“講完了。”
“我的考試及格嗎?”布朗又問。
“還沒有考完呢,我哪知道是否及格呢?”
布朗同意她的看法,並問她看重哪些德國名人。梁曉秀本來在考驗布朗的知識,沒想到布朗反過來問她,他分明是想試探她對德國了解的程度。
她提出了兩個人名:愛因斯坦和格林兄弟,前者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巨臂;後者是文學領域的大師。
布朗明白梁曉秀的意圖,開始評價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的名字對全世界來說都不陌生,誰都知道他是德國偉大的物理學家,發明了相對論。
1905年,愛因斯坦用5篇論文改變了世界,時年26歲。在這一年,愛因斯坦向《物理年鑒》先後遞交了5篇論文,當時他隻是瑞士伯爾尼專利局的三等技術檢測員。他在論文中想鍛造一個宇宙,一個嶄新的空間、時間、物質和能源概念。在他的第一篇論文中解釋了光的本質,為此他於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第二篇論文提供了原子確實存在的證明。第三篇論文改變了整個世界:創立了相對論。這篇題為《關於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被世界科技界公認為曆代最傑出的科學著作之一,是人類產生的最偉大的思想。論文既沒有腳注,也沒有引言,幾乎沒有數學,沒有與其他論文的關聯。這位天才單槍匹馬通過純粹思考獲得他的結果,沒有幫助,沒有聽取別人的意見。
梁曉秀聽到這兒插了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恐怕隻有德國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在烏爾姆,幼年固執,性格奇特,三歲前不會說話。12歲時,他通過學習歐基裏德著作自學幾何,夢想解開世界之謎。他當時的學習成績並不好,但他始終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人能像光那樣迅速移動並觀察與他共同移動的光波,將會發生什麽事情。他少年時代的這種思考最終成為他的偉大發現。愛因斯坦少年時代的好奇心伴隨了他一生。1919年,愛因斯坦與他兒子談話時說,“當一隻甲蟲在一根彎曲的樹枝上爬行的時候,它並沒有覺察到這根樹枝是彎曲的。我有幸察覺到了甲蟲沒有察覺到的東西。”正是這種好奇心使得愛因斯坦能夠觀察到、注意到別人沒有注意的現象,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發現者。
梁曉秀擺手,讓布朗停下來,她在思索上麵那段話,認為好奇心是愛因斯坦獲得成功的秘訣。
1952年,愛因斯坦在《教育獨立思考》一文中說:“在急功近利指導下的過度強調競爭體係、過早專業化,會扼殺所有文化生活和特種科學繁榮的精神。”他的這番頗具遠見的議論即使在今天也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值得教育界和科學界認真思考。
1933年他在美國訪問期間,他的書在德國被納粹焚燒,自此他決定留在美國。後來應邀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工作,一直到1955年逝世。他很少旅行,從事重力與電磁統一描述問題的研究。這是難度很大的課題,他沒有找到一個成功的答案。
愛因斯坦是德國科學家的代表,是德國科學家的一個縮影。在他身上體現的作為日耳曼民族德國人的自身特點直到今日依然保持著基本的原型:他們更注意事物的本質,注意真相,注意內容。
他們的本能使他們不受外貌誘惑,而鼓勵他們去挖出隱藏的東西,不怕難堪,不怕淒慘,一點細節都不刪除,不掩飾,哪怕是粗俗的醜惡的;他們在實驗室中做研究工作時,對令人厭煩的枯燥數據應付自如,並不感到厭煩枯燥;在一切科學研究領域,凡是艱難深奧的課題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和破解的強烈欲望;他們以了不起的耐性和犧牲精神,替現代大廈把所有的石頭鑿好,鋪就。
今天德國人依然安靜,慎重,對快感的要求似乎並不強烈,所以他們能較好地適應自然界和人類的發展規律,還能夠做到不受任何急功近利、心態浮躁的影響,安心挖掘,研究,探索科學技術新的發展趨勢和人類未知的秘密。
“布朗,你這段評述,我看倒像是一篇出色的論文:嚴謹,邏輯性強。”
“你的問題提得好,所以自然迴答得就好。”
“你再說說格林兄弟吧。”
布朗使用文學語言評價格林兄弟:
格林兄弟是兩位不同的天才,他們取得了童話般的成功。
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是德國傳奇人物。一個是死板的研究學者,一個是活潑開朗的語言學家。雅各每天坐在書桌前工作12小時,他天生體格不佳,身材矮小,一輩子對女性不感興趣,但在學術上稍微強於他弟弟。威廉性格活潑,熱愛藝術,為藝術而生存。這對性格完全不同的兄弟生活在一起,感情真摯,親密無間。
兩位兄弟作為童話作家和語言學家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他們相互補充成果,使得他們的語言研究奠定了德國語言文學的基礎。
“你等一下,你說他們的語言研究奠定了德國語言文學的基礎?”她想既然如此,她就從讀格林兄弟的童話故事開始學習德語。
“曾是如此。”
“請你接著說。”
他們的童話暢銷世界:美麗的公主、邪惡的女巫、勇敢的王子、中了魔法的青蛙,格林兄弟創造的童話人物以160種語言遨遊著世界。有多少人都曾是在這些童話的伴隨下長大的;時至今日依然如此。
《小紅帽》、《灰姑娘》、《白雪公主》、《勇敢的小裁縫》、《狼和七隻小山羊》、《小矮人》,這些童話不是格林兄弟編造的,而是一些民間傳說,被他們賦予了幽默獨特的童話內容和風格。
今天,除馬丁·路德的《聖經》外,格林童話是德國文化史上在世界範圍內流傳最廣的書,被翻譯成160種語言,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出版發行。
格林兄弟除了童話創作外,《德語詞典》是他們的世紀工程。雅各說,“語言的力量造就了民族並使他們凝聚在一起,沒有這樣的紐帶,民族將會潰不成軍。”德語把德國人緊密地連在一起,使他們有相同的思想、相同的行動。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隻要一個民族的語言尚存,這個民族就不會消失,不會被同化。
童話是對過去曆史深深的懷念聯係在一起的,童話是對童年時代的懷念,也許甚至是下意識地對人類世界的懷念。
格林兄弟最偉大的貢獻在於,他們為人們反複講述的、變化豐富、穿插扭結、混雜難分的故事如此緊湊和諧地匯編在一起,以至於人們聽到並在若幹年後再繼續講述《小紅帽》的故事時,就可以記起一代代人之間的聯係紐帶。我們返迴到很遠很遠的過去,發現我們置身在連續不斷流淌的時間中,從前有……
布朗停了下來,注視著梁曉秀,她似乎在思索著重大問題。
“你講完了?”
“講完了。梁小姐,我想聽聽你的見解。”
梁曉秀發表了她的見解:
德國人在做學問上普遍擁有一個共同點:喜歡內容過於形式,喜歡實際過於形式;他們不容易受急躁和使性的影響;他們有恆心,能鍥而不舍,從事於日久才能見效的事業。總之,在他們的身上,理智的力量占據主導地位。考察德國的曆史和現狀,不難發現德國人是世界上最勤謹的民族,在精神文明方麵出的力,哪國人都比不上德國人:淵博的考據,哲理的探討,對最難懂的文字的專研,版本的校訂,字典的編籍,材料的收集與分類,在一切學問的領域內,凡是艱苦沉悶,但屬於基礎性質而必不可少的勞動,都是他們的專長。
德國在曆史上人才濟濟,出現了一大有世界性影響的人物;在今天依然湧現出眾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和許多一流人才。從曆史到現在,他們在經濟、科技、曆史、文化、藝術、政治等眾多領域為德國、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
“講完了?”布朗問道。
“講完了。”
“我的考試及格嗎?”布朗又問。
“還沒有考完呢,我哪知道是否及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