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第二天,米拉給梁曉秀安排了參觀荷蘭藝術博物館的活動,她知道梁曉秀喜歡畫畫,更喜歡看畫展,對荷蘭畫派的作品情有獨鍾,於是便安排她那天參觀海牙最著名的藝術博物館——毛裏茨之家油畫博物館。
那天他們三人共進早餐時,米拉說他們今天去參觀海牙毛裏茨之家油畫博物館,那是一座17世紀豪華典雅的建築物,以17世紀荷蘭偉大畫家的完美收藏在世界美術博物館中獨樹一幟。在這座被稱為荷蘭皇家畫廊的博物館內陳列著弗美爾等一批17世紀荷蘭最優秀畫家的經典之作。
在眾多荷蘭畫家中,梁曉秀最喜歡的荷蘭畫家就是弗美爾,認為他畫出了人間最美的作品。
她說:“舉世公認,倫勃朗和凡高是荷蘭藝術史上最偉大的兩個藝術家;但我卻認為,弗美爾無疑是一位最能反映荷蘭民族特性的偉大藝術家。弗美爾的作品不僅是荷蘭17世紀生活的真實寫照,而且跨越時空延續刻劃了荷蘭民族的性格和特性:直到今天他刻劃的人物形象在荷蘭都能找到蹤影。”
米拉問她何以見得。
她說:“我們昨天下午參觀迪克農場時,我看見迪克的大女兒,當時我就想到了弗美爾筆下的那個女孩——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她們兩個非常相像,簡直可以說迪克的女兒就是戴珍珠耳環的女孩的翻版。”
米拉說:“梁小姐,你這麽一說,我也覺得迪克的女兒很像那個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她們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隻是她們的裝束不同,其實她們的神態很相像。”
“那我們趕緊去博物館看看吧。”穆爾提醒說。
三人匆匆吃過早餐,便開車來到毛裏茨之家油畫博物館。
買了門票,梁曉秀直奔弗美爾的展示廳。弗美爾的畫作她都看過,但那都是畫冊,現在她即將看到真跡,心裏既高興又激動。
她邊走邊和米拉說,她每次細細欣賞大量荷蘭油畫大師的作品之後,最推崇的還是弗美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女孩》那幅油畫,因為在她看來畫中的女孩是荷蘭從古至今最好的國家形象大使。
說話間,他們三人來到了《戴珍珠耳環的女孩》那幅油畫前,梁曉秀站在畫前看了好長時間,穆爾估計至少有半個小時。她神情專注,一動不動,好像一座雕塑。
過了很長時間,梁曉秀說:“這個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就是荷蘭最好的國家形象大使,可以作為荷蘭國家名片使用。”
“梁小姐,我要把你的原話轉告給我舅舅,”米拉說,“荷蘭人天生是商人,他們擅長挖掘一切有商業價值的東西。事實上,在荷蘭印刷、發行的無數明信片以及各種藝術品、工藝品、瓷器上都能看到這個女孩的形象。”
梁曉秀接過話茬說:“這就是說,這個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儼然已經成為當今荷蘭出鏡率最高的古代女孩。荷蘭任何一個大畫家筆下的人物都沒有這個女孩這樣為全世界的觀眾所知。這幅畫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但看的都是畫冊,今天終於看到原作了。我的感覺是:這幅油畫美不勝收下,百看不厭。我想,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吧。”
梁曉秀不用米拉解說,她反倒給米拉和穆爾解說弗美爾的畫作,娓娓道來:
這幅畫的主色調采用了黃藍顏色,整幅畫有一種清新、溫柔、嫵媚的藝術效果。畫家把女孩的鼻子和臉部的輪廓做了虛化處理,給人一種朦朧飄渺的感覺,甚至讓人產生一種幻夢般的幻覺。畫家準確地捕捉到了女孩一迴首間的那種自然、清麗的神情:女孩的眼波是流動的,嘴唇微微張開,左嘴角有一點反光,好像有話要說,讓人揣摩她的內心世界。
從畫麵整體上看,這是一個文靜、甜美、含蓄的女孩。畫中並沒有直接描述女孩所戴的珍珠耳環,而是通過珍珠耳環的反光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耳環的光影和形狀。
米拉聽到這兒,插話說:“這幅畫中表現的女孩究竟是不是荷蘭少女,在荷蘭繪畫史上一直有爭論。一般認為,17世紀荷蘭女孩根本不用這種戴頭巾的紮法,因此他們認定這個女孩不過是畫家心目中的一個清純的女孩,或者是中亞國家的女孩。”
梁曉秀拿出權威的架勢說:“在我看來,這個女孩就是荷蘭女孩。像她這種長相的荷蘭女孩如今依然能找到,我們昨天到迪克的農場不是見到過這種女孩嗎?那就是迪克的大女兒呀。”
米拉和穆爾都點頭,表示同意梁曉秀的分析。
梁曉秀補充說,在荷蘭17世紀經濟最繁榮的時代,荷蘭對外交往和對外貿易活動盛況空前,使用外國貨或受外國影響的例子並不少見。那個女孩的頭巾以及裝飾的方式或許就受到了外國的影響。
《戴珍珠耳環的女孩》畫於1665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梁曉秀注意到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這幅油畫的塗料已經出現多處裂紋,這些裂紋在畫麵上清晰地顯現出來。她感覺很遺憾,覺得那是美中不足。
弗美爾的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藝術大師。他的另一幅作品《廚房裏的姑娘》的創作手法與《戴珍珠耳環的女孩》有異曲同工之處。米拉告訴梁曉秀說,荷蘭人把這幅作品當做他們的國寶看待。
這是一幅什麽樣的國寶級的作品呢?
作品表現的是一位平民女子在一間普通的廚房裏準備早餐的情景。清晨柔和的陽光透過畫中左上角的窗戶灑滿了整個廚房。簡陋的廚房,簡單的早餐,衣著樸素的少女,少女專心致誌的神情使整個畫麵充滿了一種鄉村恬靜、安詳的感覺。
梁曉秀點評說:“你們仔細看:細看之下,觀眾似乎都能聽到牛奶從粗陶製成的牛奶罐中緩緩流下的聲音;而整個畫麵也因此充滿了動感和靈氣。這幅作品的另一大特色是細節之美。畫家在細節上下足了功夫:窗戶上的破洞、牆壁上的釘子和釘子的影子、牆壁上的小洞、陽光照在麵包上微微的反光都在畫麵上細致地刻畫出來。弗美爾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畫家!”
博物館有弗美爾的生平介紹,有荷蘭文、英文和法文三種文字。梁曉秀看著法文介紹文字,在心裏默默朗誦道:
弗美爾1632年10月31日出生在荷蘭代爾夫特。他一生幾乎沒有離開過家鄉,與外界接觸很少,所以人們對於他的生平知之甚少。他一生流傳下來的作品大約35幅。
弗美爾生活在荷蘭經濟繁榮時代,但是他並沒有表現當時荷蘭社會奢華的場景,而是著重刻劃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用他那抒情詩般的畫筆把人物、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營造出了難以想象的藝術效果。他的畫與倫勃朗那種大氣磅礴、渾厚凝重的風格截然不同:他沒有大場麵,隻有精巧、傳神的小場景。畫中往往隻有一兩位婦女,在樸素的屋內做著家務活,但柔和的光線從窗口射進,給房間帶來了溫暖、清新而寧靜的視覺感。
弗美爾偏愛黃色、藍色和銀灰色調。他的畫麵效果質樸、明快,注重表現多種不同形體所形成的變化和對比,被藝術家形容為古典、超越時間界限的畫麵。
梁曉秀對這段評價文字表示讚同,認為評論到了點子上。
她和米拉說,她昨天看了迪克一家人,今天再看弗美爾的作品,感覺在今天的荷蘭依然能看到弗美爾筆下的生活場景。迪克家的餐廳和廚房就有濃厚的荷蘭鄉村味道和氣息,而迪克妻子就挺像弗美爾作品中表現的人物形象。
“梁小姐,你觀察得真細致!”米拉讚歎說。
穆爾說:“梁小姐,你那麽一說,我也覺得迪克的妻子有點像這幅畫裏的女人,隻是年齡稍微大一些。”
梁曉秀說,她的感覺是當代荷蘭農家婦女與300多年前相比,變化並不大,尤其是她們的神態、表情幾乎具有曆史的延續性!
她進而總結說:“弗美爾的畫不是真實的寫照,是什麽?偉大的藝術作品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作品抓住了表現對象突出的特征和內心世界,所以他們的作品能夠跨越時空,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穆爾最佩服梁曉秀的藝術眼光,他聽了梁曉秀對弗美爾畫作的評價深有同感。他說梁小姐的評價入木三分,一針見血。
米拉也說梁小姐的評價精辟極致。
梁曉秀說倘若她有錢,她就出巨資買下那副《戴珍珠耳環的女孩》,掛在家裏天天欣賞,那才是人世間最高級的享受。
米拉說那幅畫是荷蘭的國寶,不可能出售。她暗暗想:即使出售,梁曉秀也買不起呀!那幅畫至少得值幾千萬歐元,而梁曉秀的財產,她估計最多有幾百萬歐元。
梁曉秀說她知道,她不過是說說而已。其實她在想:假設荷蘭人以2000萬歐元的價格拍賣這幅畫,她就敢出錢買下來。宋福祿臨迴國之前,他們倆清點了一遍存放在地下室金庫的現金,總共有3260萬歐元。
米拉介紹說,在弗美爾出生的荷蘭古城代爾夫特,有一家代爾夫特皇家瓷器廠,瓷廠在畫家去世後挖掘出他的《戴珍珠耳環的女孩》這幅作品,把女孩的形象刻畫在精美的代爾夫特皇家瓷器上,向全世界銷售;而世界各地的遊客在購買著名的代爾夫特瓷器時也連同把這個女孩一起帶迴家裏掛在客廳裏欣賞。
“米拉,你這段話說得好,我們下一站就去代爾夫特看看那個皇家瓷器廠,看看《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在瓷器上是什麽樣的。”
“梁小姐,你會買那種瓷器嗎?”米拉問。
“當然要買了,為荷蘭做點貢獻不是很好嘛。”
梁曉秀問米拉,荷蘭人是否也購買油畫?
米拉說,荷蘭人雖然以愛財、惜財出名,但他們同時也癡迷文化藝術。在17世紀的“黃金時代”,即使是一般普通家庭也會購買一張油畫作為家庭的裝飾物。在他們看來,油畫就是奢侈品;他們舍得在那方麵花錢,寧可節衣縮食,也要購買幾幅油畫。富有人家非常看重藝術品,對油畫看重的程度與看重他們的財產相等。
如今,在1500萬人口的荷蘭有800多座博物館,而荷蘭人把這些博物館經營、保護得非常好,讓荷蘭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觀摩、體驗、感受荷蘭的文化藝術,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藝術興趣。
──不僅如此,荷蘭還向世界推銷他們的文化藝術。荷蘭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推薦他們的藝術博物館,請他們觀看凡高、倫勃朗等藝術大師的作品,向世界各地行程匆忙的旅客展示荷蘭偉大的文化藝術。
一上午時間,梁曉秀隻看了弗美爾的幾幅作品,其他畫家的作品一件都沒看。
米拉問梁曉秀還想看什麽,梁曉秀隨口就說:“看看凡高吧。”
那天他們三人共進早餐時,米拉說他們今天去參觀海牙毛裏茨之家油畫博物館,那是一座17世紀豪華典雅的建築物,以17世紀荷蘭偉大畫家的完美收藏在世界美術博物館中獨樹一幟。在這座被稱為荷蘭皇家畫廊的博物館內陳列著弗美爾等一批17世紀荷蘭最優秀畫家的經典之作。
在眾多荷蘭畫家中,梁曉秀最喜歡的荷蘭畫家就是弗美爾,認為他畫出了人間最美的作品。
她說:“舉世公認,倫勃朗和凡高是荷蘭藝術史上最偉大的兩個藝術家;但我卻認為,弗美爾無疑是一位最能反映荷蘭民族特性的偉大藝術家。弗美爾的作品不僅是荷蘭17世紀生活的真實寫照,而且跨越時空延續刻劃了荷蘭民族的性格和特性:直到今天他刻劃的人物形象在荷蘭都能找到蹤影。”
米拉問她何以見得。
她說:“我們昨天下午參觀迪克農場時,我看見迪克的大女兒,當時我就想到了弗美爾筆下的那個女孩——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她們兩個非常相像,簡直可以說迪克的女兒就是戴珍珠耳環的女孩的翻版。”
米拉說:“梁小姐,你這麽一說,我也覺得迪克的女兒很像那個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她們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隻是她們的裝束不同,其實她們的神態很相像。”
“那我們趕緊去博物館看看吧。”穆爾提醒說。
三人匆匆吃過早餐,便開車來到毛裏茨之家油畫博物館。
買了門票,梁曉秀直奔弗美爾的展示廳。弗美爾的畫作她都看過,但那都是畫冊,現在她即將看到真跡,心裏既高興又激動。
她邊走邊和米拉說,她每次細細欣賞大量荷蘭油畫大師的作品之後,最推崇的還是弗美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女孩》那幅油畫,因為在她看來畫中的女孩是荷蘭從古至今最好的國家形象大使。
說話間,他們三人來到了《戴珍珠耳環的女孩》那幅油畫前,梁曉秀站在畫前看了好長時間,穆爾估計至少有半個小時。她神情專注,一動不動,好像一座雕塑。
過了很長時間,梁曉秀說:“這個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就是荷蘭最好的國家形象大使,可以作為荷蘭國家名片使用。”
“梁小姐,我要把你的原話轉告給我舅舅,”米拉說,“荷蘭人天生是商人,他們擅長挖掘一切有商業價值的東西。事實上,在荷蘭印刷、發行的無數明信片以及各種藝術品、工藝品、瓷器上都能看到這個女孩的形象。”
梁曉秀接過話茬說:“這就是說,這個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儼然已經成為當今荷蘭出鏡率最高的古代女孩。荷蘭任何一個大畫家筆下的人物都沒有這個女孩這樣為全世界的觀眾所知。這幅畫我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但看的都是畫冊,今天終於看到原作了。我的感覺是:這幅油畫美不勝收下,百看不厭。我想,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吧。”
梁曉秀不用米拉解說,她反倒給米拉和穆爾解說弗美爾的畫作,娓娓道來:
這幅畫的主色調采用了黃藍顏色,整幅畫有一種清新、溫柔、嫵媚的藝術效果。畫家把女孩的鼻子和臉部的輪廓做了虛化處理,給人一種朦朧飄渺的感覺,甚至讓人產生一種幻夢般的幻覺。畫家準確地捕捉到了女孩一迴首間的那種自然、清麗的神情:女孩的眼波是流動的,嘴唇微微張開,左嘴角有一點反光,好像有話要說,讓人揣摩她的內心世界。
從畫麵整體上看,這是一個文靜、甜美、含蓄的女孩。畫中並沒有直接描述女孩所戴的珍珠耳環,而是通過珍珠耳環的反光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耳環的光影和形狀。
米拉聽到這兒,插話說:“這幅畫中表現的女孩究竟是不是荷蘭少女,在荷蘭繪畫史上一直有爭論。一般認為,17世紀荷蘭女孩根本不用這種戴頭巾的紮法,因此他們認定這個女孩不過是畫家心目中的一個清純的女孩,或者是中亞國家的女孩。”
梁曉秀拿出權威的架勢說:“在我看來,這個女孩就是荷蘭女孩。像她這種長相的荷蘭女孩如今依然能找到,我們昨天到迪克的農場不是見到過這種女孩嗎?那就是迪克的大女兒呀。”
米拉和穆爾都點頭,表示同意梁曉秀的分析。
梁曉秀補充說,在荷蘭17世紀經濟最繁榮的時代,荷蘭對外交往和對外貿易活動盛況空前,使用外國貨或受外國影響的例子並不少見。那個女孩的頭巾以及裝飾的方式或許就受到了外國的影響。
《戴珍珠耳環的女孩》畫於1665年,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梁曉秀注意到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這幅油畫的塗料已經出現多處裂紋,這些裂紋在畫麵上清晰地顯現出來。她感覺很遺憾,覺得那是美中不足。
弗美爾的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藝術大師。他的另一幅作品《廚房裏的姑娘》的創作手法與《戴珍珠耳環的女孩》有異曲同工之處。米拉告訴梁曉秀說,荷蘭人把這幅作品當做他們的國寶看待。
這是一幅什麽樣的國寶級的作品呢?
作品表現的是一位平民女子在一間普通的廚房裏準備早餐的情景。清晨柔和的陽光透過畫中左上角的窗戶灑滿了整個廚房。簡陋的廚房,簡單的早餐,衣著樸素的少女,少女專心致誌的神情使整個畫麵充滿了一種鄉村恬靜、安詳的感覺。
梁曉秀點評說:“你們仔細看:細看之下,觀眾似乎都能聽到牛奶從粗陶製成的牛奶罐中緩緩流下的聲音;而整個畫麵也因此充滿了動感和靈氣。這幅作品的另一大特色是細節之美。畫家在細節上下足了功夫:窗戶上的破洞、牆壁上的釘子和釘子的影子、牆壁上的小洞、陽光照在麵包上微微的反光都在畫麵上細致地刻畫出來。弗美爾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畫家!”
博物館有弗美爾的生平介紹,有荷蘭文、英文和法文三種文字。梁曉秀看著法文介紹文字,在心裏默默朗誦道:
弗美爾1632年10月31日出生在荷蘭代爾夫特。他一生幾乎沒有離開過家鄉,與外界接觸很少,所以人們對於他的生平知之甚少。他一生流傳下來的作品大約35幅。
弗美爾生活在荷蘭經濟繁榮時代,但是他並沒有表現當時荷蘭社會奢華的場景,而是著重刻劃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用他那抒情詩般的畫筆把人物、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營造出了難以想象的藝術效果。他的畫與倫勃朗那種大氣磅礴、渾厚凝重的風格截然不同:他沒有大場麵,隻有精巧、傳神的小場景。畫中往往隻有一兩位婦女,在樸素的屋內做著家務活,但柔和的光線從窗口射進,給房間帶來了溫暖、清新而寧靜的視覺感。
弗美爾偏愛黃色、藍色和銀灰色調。他的畫麵效果質樸、明快,注重表現多種不同形體所形成的變化和對比,被藝術家形容為古典、超越時間界限的畫麵。
梁曉秀對這段評價文字表示讚同,認為評論到了點子上。
她和米拉說,她昨天看了迪克一家人,今天再看弗美爾的作品,感覺在今天的荷蘭依然能看到弗美爾筆下的生活場景。迪克家的餐廳和廚房就有濃厚的荷蘭鄉村味道和氣息,而迪克妻子就挺像弗美爾作品中表現的人物形象。
“梁小姐,你觀察得真細致!”米拉讚歎說。
穆爾說:“梁小姐,你那麽一說,我也覺得迪克的妻子有點像這幅畫裏的女人,隻是年齡稍微大一些。”
梁曉秀說,她的感覺是當代荷蘭農家婦女與300多年前相比,變化並不大,尤其是她們的神態、表情幾乎具有曆史的延續性!
她進而總結說:“弗美爾的畫不是真實的寫照,是什麽?偉大的藝術作品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作品抓住了表現對象突出的特征和內心世界,所以他們的作品能夠跨越時空,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穆爾最佩服梁曉秀的藝術眼光,他聽了梁曉秀對弗美爾畫作的評價深有同感。他說梁小姐的評價入木三分,一針見血。
米拉也說梁小姐的評價精辟極致。
梁曉秀說倘若她有錢,她就出巨資買下那副《戴珍珠耳環的女孩》,掛在家裏天天欣賞,那才是人世間最高級的享受。
米拉說那幅畫是荷蘭的國寶,不可能出售。她暗暗想:即使出售,梁曉秀也買不起呀!那幅畫至少得值幾千萬歐元,而梁曉秀的財產,她估計最多有幾百萬歐元。
梁曉秀說她知道,她不過是說說而已。其實她在想:假設荷蘭人以2000萬歐元的價格拍賣這幅畫,她就敢出錢買下來。宋福祿臨迴國之前,他們倆清點了一遍存放在地下室金庫的現金,總共有3260萬歐元。
米拉介紹說,在弗美爾出生的荷蘭古城代爾夫特,有一家代爾夫特皇家瓷器廠,瓷廠在畫家去世後挖掘出他的《戴珍珠耳環的女孩》這幅作品,把女孩的形象刻畫在精美的代爾夫特皇家瓷器上,向全世界銷售;而世界各地的遊客在購買著名的代爾夫特瓷器時也連同把這個女孩一起帶迴家裏掛在客廳裏欣賞。
“米拉,你這段話說得好,我們下一站就去代爾夫特看看那個皇家瓷器廠,看看《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在瓷器上是什麽樣的。”
“梁小姐,你會買那種瓷器嗎?”米拉問。
“當然要買了,為荷蘭做點貢獻不是很好嘛。”
梁曉秀問米拉,荷蘭人是否也購買油畫?
米拉說,荷蘭人雖然以愛財、惜財出名,但他們同時也癡迷文化藝術。在17世紀的“黃金時代”,即使是一般普通家庭也會購買一張油畫作為家庭的裝飾物。在他們看來,油畫就是奢侈品;他們舍得在那方麵花錢,寧可節衣縮食,也要購買幾幅油畫。富有人家非常看重藝術品,對油畫看重的程度與看重他們的財產相等。
如今,在1500萬人口的荷蘭有800多座博物館,而荷蘭人把這些博物館經營、保護得非常好,讓荷蘭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觀摩、體驗、感受荷蘭的文化藝術,無形中培養了他們的藝術興趣。
──不僅如此,荷蘭還向世界推銷他們的文化藝術。荷蘭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推薦他們的藝術博物館,請他們觀看凡高、倫勃朗等藝術大師的作品,向世界各地行程匆忙的旅客展示荷蘭偉大的文化藝術。
一上午時間,梁曉秀隻看了弗美爾的幾幅作品,其他畫家的作品一件都沒看。
米拉問梁曉秀還想看什麽,梁曉秀隨口就說:“看看凡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