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家的牧場給了梁曉秀很大啟發,在一個上午她基本看明白了牧場的運作模式。她從牧場出來時就想好了自己的方案:從荷蘭引進牛犢,引進羊羔;讓宋福祿帶工人來牧場學習、取經,把荷蘭人經營牧場的一套本領都學到手。
安吉一家人,在梁曉秀看來,都是典型的商人,他們既不好客也不熱情,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也不留他們吃午飯,甚至連一杯咖啡都沒有提供。她不喜歡這種摳門到家的商人做派。
中午他們從安吉家出來,來到附近的俄爾譜小鎮,找到一家小餐館,吃了一頓便飯。柯慈雷問梁曉秀對安吉家的牧場有何感想。梁曉秀說她看了牧場才真正意識到荷蘭土地的珍貴,同時也感受到荷蘭人利用土地的本事:在那麽小的地方產出了那麽大的效益,那就等於把土地利用到了極致。
當天下午,部長助手柯慈雷帶他們來到另一家農場參觀。
農場的男主人叫迪克,他經營的農場主要種植蔬菜和鮮花,他自稱是荷蘭的一位普通花農。可是梁曉秀卻覺得在他身上體現了荷蘭人吃苦耐勞、工作勤奮的作風:他與他的祖輩一樣肯幹、能幹。在迪克身上,梁曉秀看到的不是一個商人的樣子,而是一個地地道道農民的樣子。他個子很高,長得又粗壯,衣著完全是勞動裝,一看就像一個農民。
柯慈雷告訴梁曉秀荷蘭的花卉出口世界第一。這一功勞主要靠荷蘭的花農實現的。他們今天到迪克的農場來,可以看看荷蘭花農是怎樣生產花卉的,同時順便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勞動內容。
梁曉秀心想:我可沒心思了解你說的那些情況,我隻想了解他們是怎麽賺錢的。你們荷蘭人不是自稱最會賺錢嗎?既然是這樣,我就和你們學怎樣賺錢。
這個家庭農場位於荷蘭萊斯小鎮附近,男主人迪克介紹說,他家三代都是種植花卉的花農,同時他們也種植蔬菜,他們的主要收入來自花卉和蔬菜,那也是他們的勞動成果。
梁曉秀問迪克:“那麽,在你們的收入中花卉和蔬菜各占多少?”
迪克迴答說:“花卉占70%,蔬菜占30%。”
“這就是說花卉生產是重頭,而蔬菜生產則處於次要地位。是這樣嗎?”梁曉秀想考察的是蔬菜,而不是花卉,所以她才這樣問。
“是這樣,”迪克說,“我們種花有三代人了,但種蔬菜,從我這一代才開始。”
迪克的妻子這時介紹說,在收獲鮮花的春季,他們夫妻每天都要到田間勞作,悉心照料鮮花。他們主要靠種植鬱金香和球莖生活,球莖主要供應出口,鮮花送到鮮花拍賣市場。他們一般早上7點起床,9點到拍賣市場。迴來還要工作,一天勞動和工作的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
梁曉秀第一次聽說老外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在法國她還沒聽說有什麽人一天工作那麽長時間。她當時想:這荷蘭人算不算歐洲人呢?幾百年前,他們的祖先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幾百年後,他們後代依然工作十幾個小時,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民族呀?
她鼓勵迪克妻子說,勞動光榮,按中國人的說法,那叫吃苦耐勞、勤儉持家。
迪克妻子瞪大了眼睛問道:“小姐,你是中國人?”
“對呀,我是中國人。”梁曉秀不知道迪克妻子為什麽那麽驚訝。
“我還以為你是日本人呢,”迪克妻子不好意思地說,“你說勞動光榮,其實我們也不想幹那麽長時間,隻是沒辦法,活兒太多,總也幹不完啊。”
梁曉秀意識到人家不讚同她的說法,便解釋說每個民族有每個民族的特點,中國人的說法和做法不一定適合荷蘭人。
迪克簡單介紹了他們的家庭農場。他們有16公頃土地,平時主要是自己打理,忙不過來時就給勞務市場打電話,找8-9個人來幫忙。他解釋說,種植鬱金香很不容易,因為收購的價格越來越低,賺的錢越來越少。在荷蘭種植鬱金香,必須事先向政府申報要種什麽品種,政府控製著花農種植的品種。
梁曉秀留意聽迪克的介紹,從他的話中尋找有價值的信息。她想既然種植鬱金香賺不到多少錢,他們為什麽不多種蔬菜呢?按理說,種蔬菜應該能賺到錢呀。
迪克妻子說,那天早晨迪克送到鮮花拍賣市場4卡車鬱金香,收購價隻有800歐元。也就是說,一枝鬱金香隻賣到4歐分。迪克認為這個價格很不合理,與他的勞動付出不相符。
梁曉秀說:“你們可以減少種植鬱金香,改種蔬菜,這樣是不是收入會好一些呢?”
“我們是種花卉的專家,幾代人都種花卉;但是種蔬菜,我們剛剛開始,還不大精通這個行當。”迪克顯得很無奈的樣子,還聳了聳肩。
接下來,迪克夫婦帶梁曉秀到花田裏看他們從勞務市場請來的季節工人幹活的場麵,那些季節工人收割著含苞欲放的鬱金香,把可以上市的鮮花裝箱運送到卡車上。梁曉秀注意到那些人不像歐洲人,但也不像亞洲人,說不還是哪裏的人。
站在花田,迪克說收購鮮花的價格越來越低,他家人必須更加辛勤的勞動,春夏時節在戶外種植鮮花,秋冬時節在暖房種植。鮮花上市前的包裝工作大部分是迪克自己動手幹的。在鮮花加工車間裏,迪克以手工勞作和半自動化的方式,根據花蕾的大小進行挑選,分類,打捆。
梁曉秀提出去加工車間看看。迪克帶她來到加工車間,給她演示。車間裏挑選鮮花的工作在迪克手上變得麻利,嫻熟。看著他工作的場景,梁曉秀仿佛看到了他的先輩勞動的場景。這些荷蘭人靠著他們的雙手,辛勤勞動,打下了家業。
迪克一邊工作一邊說,他種植鮮花的技術是從父輩那裏和學校學到的;現在種植鮮花比起祖父和父親要好得多了,過去種植鮮花全部是手工勞動,非常辛苦,也非常累;現在基本上是自動化作業,效率又快又好。
演示完畢後,迪克將第二天上市的鮮花送道恆溫室儲藏,以確保鮮花的質量。迪克是荷蘭典型的普通私人花田主,這種家庭小型花田主自己勞動,自己出售,自己經營,沒有中間環節。
梁曉秀問迪克他平時除了種花種菜外,還有什麽愛好。
迪克說他的愛好是養鸚鵡。他把梁曉秀帶到後院,讓她看他養的鸚鵡。他說看到鸚鵡,一天的勞作辛苦都好像減輕了。
迪克看著鸚鵡很自信地說,他熱愛土地和花田。種植技術和鮮花的品種變化很大,單是鬱金香就有600多個品種。國際化的花卉市場對他有一些壓力,由於出售鮮花的價格越來越低,必須多種才能保證多收入。在荷蘭擴大種植麵積非常難,他已經在愛爾蘭找到土地拓展鮮花種植麵積。
梁曉秀卻認為迪克腦子不夠活,他可以改變種植方式,多種蔬菜,少種鮮花,把兩種植物倒過來種:蔬菜種70%,鮮花種30%,這樣保證賺錢。但她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人家的事她管不著。
下午4點鍾,梁曉秀見到了迪克的4個孩子中的兩個大孩子。兩個孩子的精神氣都非常的好,滿臉的快樂。小兒子進屋後,第一件事是打開冰箱的門,拿出一塊奶酪吃起來,就好像中國孩子吃零食一樣。梁曉秀看著孩子手中的奶酪想:怨不得這老外都長得人高馬大的,原來他們從小就是因為整天吃這些奶製品呀。
迪克的大女兒顯得有些靦腆,她大約有14-15的樣子,坐在屋裏一點聲音都沒有,仿佛就是荷蘭畫家弗美爾筆下一個安靜的荷蘭女孩。梁曉秀仔細端詳這個女孩,發現她非常漂亮,心想這個女孩將來可以招聘到餐館當服務生呀。
迪克夫婦說,過去覺得小孩住在鄉下沒有樂趣,現在看來也有好處,孩子們的活動範圍大。她們夫妻勞作了幾十年,希望幾年以後孩子能夠接管花田,把祖輩傳下來的花卉種植業發展下去。
米拉這時和梁曉秀說,在鮮花盛開的春天裏,來到荷蘭花卉種植業的中心地帶走一走,看著一望無際的花田,那繽紛的色彩,怡人的花香,真是令人賞心悅目,歎為觀止。
她還說,靠近北海的萊斯小鎮,氣候和土地非常適合種植花卉;是荷蘭鬱金香和其它名貴花種的重要產地。每年3月底到4月底,這一帶有鮮花展和花車巡遊,她們明年可以在那個季節過來專門看鮮花展。
臨別前,梁曉秀對迪克家人說:“鮮花王國荷蘭,就是靠你們這些熱愛勞動的荷蘭花農一手締造的。人們隻記住鮮花,沒記住花農,這是不公平的。”
迪克一家人笑了,笑得很燦爛。
梁曉秀感覺這一天的參觀收獲不小,學到了不少東西。她默默地想:要是宋福祿在這兒那多好,他可以把荷蘭人的那些技巧和技術學到手,用到他們的農場和牧場上。
宋福祿迴國後,他都在幹什麽呢?
安吉一家人,在梁曉秀看來,都是典型的商人,他們既不好客也不熱情,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也不留他們吃午飯,甚至連一杯咖啡都沒有提供。她不喜歡這種摳門到家的商人做派。
中午他們從安吉家出來,來到附近的俄爾譜小鎮,找到一家小餐館,吃了一頓便飯。柯慈雷問梁曉秀對安吉家的牧場有何感想。梁曉秀說她看了牧場才真正意識到荷蘭土地的珍貴,同時也感受到荷蘭人利用土地的本事:在那麽小的地方產出了那麽大的效益,那就等於把土地利用到了極致。
當天下午,部長助手柯慈雷帶他們來到另一家農場參觀。
農場的男主人叫迪克,他經營的農場主要種植蔬菜和鮮花,他自稱是荷蘭的一位普通花農。可是梁曉秀卻覺得在他身上體現了荷蘭人吃苦耐勞、工作勤奮的作風:他與他的祖輩一樣肯幹、能幹。在迪克身上,梁曉秀看到的不是一個商人的樣子,而是一個地地道道農民的樣子。他個子很高,長得又粗壯,衣著完全是勞動裝,一看就像一個農民。
柯慈雷告訴梁曉秀荷蘭的花卉出口世界第一。這一功勞主要靠荷蘭的花農實現的。他們今天到迪克的農場來,可以看看荷蘭花農是怎樣生產花卉的,同時順便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勞動內容。
梁曉秀心想:我可沒心思了解你說的那些情況,我隻想了解他們是怎麽賺錢的。你們荷蘭人不是自稱最會賺錢嗎?既然是這樣,我就和你們學怎樣賺錢。
這個家庭農場位於荷蘭萊斯小鎮附近,男主人迪克介紹說,他家三代都是種植花卉的花農,同時他們也種植蔬菜,他們的主要收入來自花卉和蔬菜,那也是他們的勞動成果。
梁曉秀問迪克:“那麽,在你們的收入中花卉和蔬菜各占多少?”
迪克迴答說:“花卉占70%,蔬菜占30%。”
“這就是說花卉生產是重頭,而蔬菜生產則處於次要地位。是這樣嗎?”梁曉秀想考察的是蔬菜,而不是花卉,所以她才這樣問。
“是這樣,”迪克說,“我們種花有三代人了,但種蔬菜,從我這一代才開始。”
迪克的妻子這時介紹說,在收獲鮮花的春季,他們夫妻每天都要到田間勞作,悉心照料鮮花。他們主要靠種植鬱金香和球莖生活,球莖主要供應出口,鮮花送到鮮花拍賣市場。他們一般早上7點起床,9點到拍賣市場。迴來還要工作,一天勞動和工作的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
梁曉秀第一次聽說老外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在法國她還沒聽說有什麽人一天工作那麽長時間。她當時想:這荷蘭人算不算歐洲人呢?幾百年前,他們的祖先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幾百年後,他們後代依然工作十幾個小時,這是一個什麽樣的民族呀?
她鼓勵迪克妻子說,勞動光榮,按中國人的說法,那叫吃苦耐勞、勤儉持家。
迪克妻子瞪大了眼睛問道:“小姐,你是中國人?”
“對呀,我是中國人。”梁曉秀不知道迪克妻子為什麽那麽驚訝。
“我還以為你是日本人呢,”迪克妻子不好意思地說,“你說勞動光榮,其實我們也不想幹那麽長時間,隻是沒辦法,活兒太多,總也幹不完啊。”
梁曉秀意識到人家不讚同她的說法,便解釋說每個民族有每個民族的特點,中國人的說法和做法不一定適合荷蘭人。
迪克簡單介紹了他們的家庭農場。他們有16公頃土地,平時主要是自己打理,忙不過來時就給勞務市場打電話,找8-9個人來幫忙。他解釋說,種植鬱金香很不容易,因為收購的價格越來越低,賺的錢越來越少。在荷蘭種植鬱金香,必須事先向政府申報要種什麽品種,政府控製著花農種植的品種。
梁曉秀留意聽迪克的介紹,從他的話中尋找有價值的信息。她想既然種植鬱金香賺不到多少錢,他們為什麽不多種蔬菜呢?按理說,種蔬菜應該能賺到錢呀。
迪克妻子說,那天早晨迪克送到鮮花拍賣市場4卡車鬱金香,收購價隻有800歐元。也就是說,一枝鬱金香隻賣到4歐分。迪克認為這個價格很不合理,與他的勞動付出不相符。
梁曉秀說:“你們可以減少種植鬱金香,改種蔬菜,這樣是不是收入會好一些呢?”
“我們是種花卉的專家,幾代人都種花卉;但是種蔬菜,我們剛剛開始,還不大精通這個行當。”迪克顯得很無奈的樣子,還聳了聳肩。
接下來,迪克夫婦帶梁曉秀到花田裏看他們從勞務市場請來的季節工人幹活的場麵,那些季節工人收割著含苞欲放的鬱金香,把可以上市的鮮花裝箱運送到卡車上。梁曉秀注意到那些人不像歐洲人,但也不像亞洲人,說不還是哪裏的人。
站在花田,迪克說收購鮮花的價格越來越低,他家人必須更加辛勤的勞動,春夏時節在戶外種植鮮花,秋冬時節在暖房種植。鮮花上市前的包裝工作大部分是迪克自己動手幹的。在鮮花加工車間裏,迪克以手工勞作和半自動化的方式,根據花蕾的大小進行挑選,分類,打捆。
梁曉秀提出去加工車間看看。迪克帶她來到加工車間,給她演示。車間裏挑選鮮花的工作在迪克手上變得麻利,嫻熟。看著他工作的場景,梁曉秀仿佛看到了他的先輩勞動的場景。這些荷蘭人靠著他們的雙手,辛勤勞動,打下了家業。
迪克一邊工作一邊說,他種植鮮花的技術是從父輩那裏和學校學到的;現在種植鮮花比起祖父和父親要好得多了,過去種植鮮花全部是手工勞動,非常辛苦,也非常累;現在基本上是自動化作業,效率又快又好。
演示完畢後,迪克將第二天上市的鮮花送道恆溫室儲藏,以確保鮮花的質量。迪克是荷蘭典型的普通私人花田主,這種家庭小型花田主自己勞動,自己出售,自己經營,沒有中間環節。
梁曉秀問迪克他平時除了種花種菜外,還有什麽愛好。
迪克說他的愛好是養鸚鵡。他把梁曉秀帶到後院,讓她看他養的鸚鵡。他說看到鸚鵡,一天的勞作辛苦都好像減輕了。
迪克看著鸚鵡很自信地說,他熱愛土地和花田。種植技術和鮮花的品種變化很大,單是鬱金香就有600多個品種。國際化的花卉市場對他有一些壓力,由於出售鮮花的價格越來越低,必須多種才能保證多收入。在荷蘭擴大種植麵積非常難,他已經在愛爾蘭找到土地拓展鮮花種植麵積。
梁曉秀卻認為迪克腦子不夠活,他可以改變種植方式,多種蔬菜,少種鮮花,把兩種植物倒過來種:蔬菜種70%,鮮花種30%,這樣保證賺錢。但她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人家的事她管不著。
下午4點鍾,梁曉秀見到了迪克的4個孩子中的兩個大孩子。兩個孩子的精神氣都非常的好,滿臉的快樂。小兒子進屋後,第一件事是打開冰箱的門,拿出一塊奶酪吃起來,就好像中國孩子吃零食一樣。梁曉秀看著孩子手中的奶酪想:怨不得這老外都長得人高馬大的,原來他們從小就是因為整天吃這些奶製品呀。
迪克的大女兒顯得有些靦腆,她大約有14-15的樣子,坐在屋裏一點聲音都沒有,仿佛就是荷蘭畫家弗美爾筆下一個安靜的荷蘭女孩。梁曉秀仔細端詳這個女孩,發現她非常漂亮,心想這個女孩將來可以招聘到餐館當服務生呀。
迪克夫婦說,過去覺得小孩住在鄉下沒有樂趣,現在看來也有好處,孩子們的活動範圍大。她們夫妻勞作了幾十年,希望幾年以後孩子能夠接管花田,把祖輩傳下來的花卉種植業發展下去。
米拉這時和梁曉秀說,在鮮花盛開的春天裏,來到荷蘭花卉種植業的中心地帶走一走,看著一望無際的花田,那繽紛的色彩,怡人的花香,真是令人賞心悅目,歎為觀止。
她還說,靠近北海的萊斯小鎮,氣候和土地非常適合種植花卉;是荷蘭鬱金香和其它名貴花種的重要產地。每年3月底到4月底,這一帶有鮮花展和花車巡遊,她們明年可以在那個季節過來專門看鮮花展。
臨別前,梁曉秀對迪克家人說:“鮮花王國荷蘭,就是靠你們這些熱愛勞動的荷蘭花農一手締造的。人們隻記住鮮花,沒記住花農,這是不公平的。”
迪克一家人笑了,笑得很燦爛。
梁曉秀感覺這一天的參觀收獲不小,學到了不少東西。她默默地想:要是宋福祿在這兒那多好,他可以把荷蘭人的那些技巧和技術學到手,用到他們的農場和牧場上。
宋福祿迴國後,他都在幹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