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祿一聽梁曉秀說要招聘洋服務生,便認為梁曉秀又犯糊塗了:她那樣做是弄巧成拙,浪費錢財。他說,他們開的是中餐館,不是西餐館;他們沒必要雇傭洋人,他們必須用自己人。他們倆加上妹妹曉玲和弟弟振鋼,他們四個人就能把餐館開起來。他當大廚,振鋼給他打下手,他們倆就能把後廚的事搞定了;曉秀和曉玲負責餐廳,她們倆絕對沒問題。
“福祿,你還是老腦筋、老一套,”梁曉秀打斷了他的話說,“我們開的是高級餐廳,而不是家庭小吃店。你那一套做法是巴黎小餐館的做法,在我們這裏行不通。”
“曉秀,你糊塗呀,我們開的就是家庭餐館,就得用家裏人。”
“那你說說你的理由吧。”梁曉秀知道想說服宋福祿,必須得指出他的弱點和缺點,讓他心服口服。
宋福祿滔滔不絕地發表了一通意見,說的頭頭是道,好像他是餐飲界的專家似的。按照他的說法,肥水不能外流。他們開的是高檔餐館,小費可觀,一天至少有3000歐元的小費,如果雇傭洋服務生,那筆小費就落入他們口袋裏了。那麽多錢白白流失,他們不成了傻瓜嗎?
梁曉秀讓他繼續說理由,她想逐條反駁他。他們的分歧很大,想法完全不一樣。
宋福祿認為,他們必須精打細算,節約成本。用自己的人,一年要省下好多錢,光是工資那一塊他們就能剩下幾萬歐元,他們沒必要浪費那筆錢。
他接著分析了老外的缺點和毛病,說老外幹活不如中國人利索,老外的毛病很多。他們不能吃苦,不能受累;他們把工作當兒戲,一天到晚總想著休息,每個星期休息兩天,平時還要休各種節假日,一年幹不了多少活;他們對待工作不認真,沒有工作責任感。總之,老外的毛病很多很多,不適合在中餐館當服務生。如果雇用老外服務生,那就等於白白養了一幫老爺。中國人幹活一天要幹十幾個小時,老外最多幹8個小時。所以無論從哪方麵看,他們都不能用老外。
宋福祿越說越起勁,把老外說的一無是處。他強調中國人有中國人的一套工作方法;而老外則有他們自己的一套。老外那一套和中國人的一套搞不到一塊,他們和中國人合不來。如果雇傭老外,餐館生意肯定會受到影響,甚至會亂套。就憑這一點,他們絕對不能用老外,那是自找苦吃,自掘墳墓。
他們的中餐館有很多秘密,比如合理避稅,比如巨額收入,一旦雇傭老外,他們的秘密就有可能泄露出去,那就等於給自己套上了一個枷鎖。
“還有嗎?”梁曉秀看宋福祿停下來,便問道。
他說他們四人頂12個老外用,過幾年再把梁曉秀的小弟弟和小妹妹接到法國來,他們的人手就會越來越多。他們還可以在國內把親戚朋友接來,讓他們幹活。再往後,兩個兒子長大了,兒子從小就受到中餐館的熏陶,他們倆將會是好幫手,能幫上大忙。兩個兒子生在法國,從小講法語,每天都和老外打交道,他們適應了法國的環境、文化和習俗,他們會像父母一樣把老外玩得團團轉。
兩個兒子長大後,他們會娶媳婦,媳婦又是好勞動力。他們將來還要生三個女兒,女兒也會長達成人,她們都是好勞動力。他們一大家人,人強馬壯,足夠用了。
他最後說,打仗還得靠父子兵,外人是靠不住的。
“說完了?”
“說完了。”
梁曉秀嘲笑說,如果按照宋福祿的說法開餐館,他們隻能賺小錢,根本賺不到大錢。
“曉秀,話不能這麽說。我說了那麽多,你總得說出你的理由吧?”
“那我就一條一條說給你聽。你說小費可觀,這我承認;但我會製定嚴格的條例:小費平攤,不能都給服務生,還要給廚師等其他後台工作人員。小費是一種鼓勵機製,必須讓老外服務員拿到一定的小費,否則他們不會有幹勁。
“用自己的人節約成本,這個道理我當然知道;老外的諸多缺點和毛病,我也知道。但我會製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製度,約束老外,培養老外,把老外改造成有用之人。
“他們要講究工作效率,調動老外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老外的獨特作用。事在人為,把老外調教好了,他們才能賺到大錢。
“他們那幾個人根本就不夠用,隻夠在後廚忙乎。他們不能沿用巴黎中餐館那套經營辦法,他們必須創新,創立現代企業製度。
“孩子將來不能總在餐館裏幹活,他們必須走出去獨立謀生,鍛煉他們的生存能力和賺錢的本領。他們將來要讓大海和大山到別的國家開中餐館;女兒也到其他國家謀生,家裏最多留一個孩子。
“中餐館不能抱團,必須分開;將來弟弟妹妹都要開餐館,那樣他們的家人才能賺到大錢。
“正因為他們是中國人,他們就得用中國人的智慧經營餐館,賺老外的錢。
“至於中餐館的秘密,她自然有辦法保密,不會讓老外發現任何蛛絲馬跡。”
宋福祿覺得很鬱悶,他說的話梁曉秀一句都不采納,他等於白說了一通。他不甘心,又提出了一個問題:梁曉秀幹什麽?
梁曉秀來法國四年吃盡了苦頭,她幹的體力活一般男人都幹不了。她每天幹活時間長達15-16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外,她整天幹活,幾乎沒有閑著的時候。在她身上聚集了中國婦女吃苦耐勞的優秀傳統,什麽苦都能吃,什麽累都能受。她當初隻有一個想法:要想賺錢就得吃苦,就得受累。
不吃苦哪來的家業呢?
而現在則不同了:她有資金有經驗有智慧,用不著再象過去那樣幹活了。她要改變經營思路,建立一套完整全新的現代企業製度,輕輕鬆鬆地賺到大錢。
過去那種馬不停蹄地洗碗,刷盤子,收拾餐桌,打掃衛生的工作,不是她應該做的事;她要做的是管理工作,而不是苦力活。
她嚴肅地說:“福祿,過去的生活對我來說已經翻過一頁了。我再也不會像牛馬一樣幹活了。你將來也會像我一樣做管理工作,而用不著親自上手幹。那是員工的事,不是你的事。我們現在和過去不同了,你不能還用老眼光、舊思維考慮問題了。要創新,要想好點子。”
“那照你的意思,我們倆都當甩手掌櫃?”
“你真是榆木疙瘩,死腦筋呀。什麽叫甩手掌櫃?我們是做管理人員,我當董事長,你當總經理。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管人、管物、管錢;具體的活兒由員工來做。這樣買賣才會越做越大。這個道理我和你說過多少遍了,你怎麽就不明白呢?”
宋福祿摸摸頭,心想:她那一套行嗎?讓她試試吧,她要不行,他就接手經營餐館。他認為他那一套還管用:勤儉持家、吃苦耐勞,在任何年代都不過時。
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們各自迴房間了。
“福祿,你還是老腦筋、老一套,”梁曉秀打斷了他的話說,“我們開的是高級餐廳,而不是家庭小吃店。你那一套做法是巴黎小餐館的做法,在我們這裏行不通。”
“曉秀,你糊塗呀,我們開的就是家庭餐館,就得用家裏人。”
“那你說說你的理由吧。”梁曉秀知道想說服宋福祿,必須得指出他的弱點和缺點,讓他心服口服。
宋福祿滔滔不絕地發表了一通意見,說的頭頭是道,好像他是餐飲界的專家似的。按照他的說法,肥水不能外流。他們開的是高檔餐館,小費可觀,一天至少有3000歐元的小費,如果雇傭洋服務生,那筆小費就落入他們口袋裏了。那麽多錢白白流失,他們不成了傻瓜嗎?
梁曉秀讓他繼續說理由,她想逐條反駁他。他們的分歧很大,想法完全不一樣。
宋福祿認為,他們必須精打細算,節約成本。用自己的人,一年要省下好多錢,光是工資那一塊他們就能剩下幾萬歐元,他們沒必要浪費那筆錢。
他接著分析了老外的缺點和毛病,說老外幹活不如中國人利索,老外的毛病很多。他們不能吃苦,不能受累;他們把工作當兒戲,一天到晚總想著休息,每個星期休息兩天,平時還要休各種節假日,一年幹不了多少活;他們對待工作不認真,沒有工作責任感。總之,老外的毛病很多很多,不適合在中餐館當服務生。如果雇用老外服務生,那就等於白白養了一幫老爺。中國人幹活一天要幹十幾個小時,老外最多幹8個小時。所以無論從哪方麵看,他們都不能用老外。
宋福祿越說越起勁,把老外說的一無是處。他強調中國人有中國人的一套工作方法;而老外則有他們自己的一套。老外那一套和中國人的一套搞不到一塊,他們和中國人合不來。如果雇傭老外,餐館生意肯定會受到影響,甚至會亂套。就憑這一點,他們絕對不能用老外,那是自找苦吃,自掘墳墓。
他們的中餐館有很多秘密,比如合理避稅,比如巨額收入,一旦雇傭老外,他們的秘密就有可能泄露出去,那就等於給自己套上了一個枷鎖。
“還有嗎?”梁曉秀看宋福祿停下來,便問道。
他說他們四人頂12個老外用,過幾年再把梁曉秀的小弟弟和小妹妹接到法國來,他們的人手就會越來越多。他們還可以在國內把親戚朋友接來,讓他們幹活。再往後,兩個兒子長大了,兒子從小就受到中餐館的熏陶,他們倆將會是好幫手,能幫上大忙。兩個兒子生在法國,從小講法語,每天都和老外打交道,他們適應了法國的環境、文化和習俗,他們會像父母一樣把老外玩得團團轉。
兩個兒子長大後,他們會娶媳婦,媳婦又是好勞動力。他們將來還要生三個女兒,女兒也會長達成人,她們都是好勞動力。他們一大家人,人強馬壯,足夠用了。
他最後說,打仗還得靠父子兵,外人是靠不住的。
“說完了?”
“說完了。”
梁曉秀嘲笑說,如果按照宋福祿的說法開餐館,他們隻能賺小錢,根本賺不到大錢。
“曉秀,話不能這麽說。我說了那麽多,你總得說出你的理由吧?”
“那我就一條一條說給你聽。你說小費可觀,這我承認;但我會製定嚴格的條例:小費平攤,不能都給服務生,還要給廚師等其他後台工作人員。小費是一種鼓勵機製,必須讓老外服務員拿到一定的小費,否則他們不會有幹勁。
“用自己的人節約成本,這個道理我當然知道;老外的諸多缺點和毛病,我也知道。但我會製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製度,約束老外,培養老外,把老外改造成有用之人。
“他們要講究工作效率,調動老外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老外的獨特作用。事在人為,把老外調教好了,他們才能賺到大錢。
“他們那幾個人根本就不夠用,隻夠在後廚忙乎。他們不能沿用巴黎中餐館那套經營辦法,他們必須創新,創立現代企業製度。
“孩子將來不能總在餐館裏幹活,他們必須走出去獨立謀生,鍛煉他們的生存能力和賺錢的本領。他們將來要讓大海和大山到別的國家開中餐館;女兒也到其他國家謀生,家裏最多留一個孩子。
“中餐館不能抱團,必須分開;將來弟弟妹妹都要開餐館,那樣他們的家人才能賺到大錢。
“正因為他們是中國人,他們就得用中國人的智慧經營餐館,賺老外的錢。
“至於中餐館的秘密,她自然有辦法保密,不會讓老外發現任何蛛絲馬跡。”
宋福祿覺得很鬱悶,他說的話梁曉秀一句都不采納,他等於白說了一通。他不甘心,又提出了一個問題:梁曉秀幹什麽?
梁曉秀來法國四年吃盡了苦頭,她幹的體力活一般男人都幹不了。她每天幹活時間長達15-16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外,她整天幹活,幾乎沒有閑著的時候。在她身上聚集了中國婦女吃苦耐勞的優秀傳統,什麽苦都能吃,什麽累都能受。她當初隻有一個想法:要想賺錢就得吃苦,就得受累。
不吃苦哪來的家業呢?
而現在則不同了:她有資金有經驗有智慧,用不著再象過去那樣幹活了。她要改變經營思路,建立一套完整全新的現代企業製度,輕輕鬆鬆地賺到大錢。
過去那種馬不停蹄地洗碗,刷盤子,收拾餐桌,打掃衛生的工作,不是她應該做的事;她要做的是管理工作,而不是苦力活。
她嚴肅地說:“福祿,過去的生活對我來說已經翻過一頁了。我再也不會像牛馬一樣幹活了。你將來也會像我一樣做管理工作,而用不著親自上手幹。那是員工的事,不是你的事。我們現在和過去不同了,你不能還用老眼光、舊思維考慮問題了。要創新,要想好點子。”
“那照你的意思,我們倆都當甩手掌櫃?”
“你真是榆木疙瘩,死腦筋呀。什麽叫甩手掌櫃?我們是做管理人員,我當董事長,你當總經理。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管人、管物、管錢;具體的活兒由員工來做。這樣買賣才會越做越大。這個道理我和你說過多少遍了,你怎麽就不明白呢?”
宋福祿摸摸頭,心想:她那一套行嗎?讓她試試吧,她要不行,他就接手經營餐館。他認為他那一套還管用:勤儉持家、吃苦耐勞,在任何年代都不過時。
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們各自迴房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