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下來,老皮爾斯夫婦總共賣了1250份卷餅,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既定任務。當初他們同意平均每天賣100份卷餅,一個月賣3000份卷餅。老皮爾斯賣了一個星期卷餅,他有了底氣,斷定一個月能賣出5000份卷餅。他想一個月後,他就和宋福祿攤牌:一是給他太太漲工資,月薪3000歐元;二是他要加入快餐店,負責店裏的銷售工作。
穆爾在一個星期中賣出了1450份卷餅,總量雖然超過皮爾斯賣的數量,但與他的講話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他最初的任務是平均每天賣出200份卷餅。7天時間,他隻多賣出了50份卷餅,那還是在母親的幫助下取得的成就。他曾計劃平均每天賣出250-300份卷餅,現在看來他的這個願望無法實現了。他是銷售天才,但他的銷售成績還不足以傲視老皮爾斯,這讓他感覺很不爽,整天悶悶不樂。
周末那天傍晚快餐店打烊後,宋福祿關上店門,坐下來和梁曉秀總結一個星期的工作。
宋福祿說,穆爾和皮爾斯兩個老外相爭,較勁,他們從中得利了。兩個老外一共賣出了2700份卷餅,為他們創造了8100歐元的純利潤。
一個星期的利潤就能交一個季度的店鋪租金,宋福祿覺得不可思議了。當初他們租皮爾斯的店鋪時,還嫌3萬歐元的年租金太貴;現在看來,租金並不貴,他們用不了一個月就能掙到一年的租金錢。
他們手頭現在已經有了23000歐元現金,他們都感到有底氣了。
宋福祿說,老皮爾斯後來居上,賣的卷餅呈上升趨勢,而穆爾的銷售量卻停滯不前,幾乎沒有變化。穆爾在一星期隻比老皮爾斯多賣了50份卷餅,照此下去,他很有可能被皮爾斯老頭超越。他們必須給穆爾大氣,不讓他的銷售量掉下來;同時他們還要給老皮爾斯鼓勁,讓他繼續提高銷售量。
穆爾和皮爾斯相爭,梁曉秀想起了一句中國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兩個老外相爭,她卻得利,這雖然是好事,但她此刻卻總覺得那個地方不對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宋福祿說:“曉秀,你愛用成語,你知道嗎,眼下的局麵正好可以用那句成語來形容:‘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你說我的比喻對不對?”
“對倒是對,可是我總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頭呢?但我又找不出原因,心裏很不安啊。”
“沒什麽不對頭的,很對頭嘛。兩個老外,一個是鷸,一個是蚌,而你就是漁翁,他們相互鬥,你坐收漁利。這有什麽不對頭呢?我看你是過於憂慮了!”他覺得挺奇怪,梁曉秀過去總是那麽樂觀,而他則總是那麽悲觀;現在兩似乎調了一個個:梁曉秀變得越來越謹慎了。
梁曉秀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隻是一種比喻,用到他們身上其實並不合適。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讓老外團結一致,共同開發市場,那樣他們才會得到更多的利益。
宋福祿還是不認可梁曉秀的說法,他說隻有讓老外繼續相爭,相鬥,他們才有利可圖;老外要是不相互鬥了,他們就沒有動力和幹勁了,那樣一來,他們怎麽還能得利呢?
“那你說,誰是鷸?誰是蚌?”梁曉秀故意問,她想借這個機會好好開導宋福祿,讓他把眼光放得更遠一些。
“這還用問,皮爾斯是鷸,穆爾是蚌。”
“可是你不要忘了,鷸與蚌相互鬥,最終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我們表麵上看得利了,但其實我們的損失卻更大。你想想看,他們鬥得傷了元氣,他們的業績必然下降,那時我們還能得利嗎?”
“既然如此,你為什麽還鼓勵他們相互競爭呢?”
“我隻是把他們的情緒調動起來,給他們鼓鼓勁,並沒有讓他們相互殘殺的意圖。他們這樣鬥下去,說白了就是內鬥,內耗,對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我們得及時糾正,製止他們再鬥下去。”
宋福祿還是不以為然,說:“我看這兩個老外鬥法的樣子,我想起了一句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們都覺得賺到錢了,其實大錢被我們賺了,他們賺的不過是小錢而已。他們四人一共才賺了1350歐元;而我們則賺了8100歐元。老皮爾斯再狡猾,他也想不到我們賺了那麽多錢啊。他還以為我們也隻賺了1350歐元呢。你說,這不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什麽?”
“福祿,那個比喻不恰當,他們不是螳螂,我們也不是黃雀。說起來我們和他們應該是一體,屬於一個共同體。”
“曉秀,你這麽說我更不明白了。我們是老板,他們是員工,我們怎麽可能和他們一樣呢?”
梁曉秀給宋福祿講了一個唇齒相依的故事。她說,他們和老外之間就是唇齒相依的關係,相互依靠,相互關照,互利互惠,誰也不不開誰。沒有穆爾,他們哪能開發出那麽大市場?沒有老皮爾斯,他們還更開發不出大廣場的市場。而沒有市場,他們又上哪裏去賺錢呢?
宋福祿覺得梁曉秀說得有道理,但他還不能完全理解。
梁曉秀繼續說:“要說貼切的成語,我看可以用‘唇亡齒寒’來比喻。老外是唇,我們是齒。老外要是不行了,必然會波及到我們。你想想:如果穆爾和皮爾斯都不給我們幹了,我們會怎樣?我還到大街上吆喝?”
“那你還有什麽招兒?”
“君子愛財,生財有道。我想這句話就是我們的座右銘。我們越是賺大錢,越要冷靜,千萬不能忘乎所以。我在觀察一段時間,必要時我們給老外開一次會,給他們好好上一課。”
梁曉秀深謀遠慮,她那時就想到了一個關鍵問題:穩住老外。
穆爾在一個星期中賣出了1450份卷餅,總量雖然超過皮爾斯賣的數量,但與他的講話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他最初的任務是平均每天賣出200份卷餅。7天時間,他隻多賣出了50份卷餅,那還是在母親的幫助下取得的成就。他曾計劃平均每天賣出250-300份卷餅,現在看來他的這個願望無法實現了。他是銷售天才,但他的銷售成績還不足以傲視老皮爾斯,這讓他感覺很不爽,整天悶悶不樂。
周末那天傍晚快餐店打烊後,宋福祿關上店門,坐下來和梁曉秀總結一個星期的工作。
宋福祿說,穆爾和皮爾斯兩個老外相爭,較勁,他們從中得利了。兩個老外一共賣出了2700份卷餅,為他們創造了8100歐元的純利潤。
一個星期的利潤就能交一個季度的店鋪租金,宋福祿覺得不可思議了。當初他們租皮爾斯的店鋪時,還嫌3萬歐元的年租金太貴;現在看來,租金並不貴,他們用不了一個月就能掙到一年的租金錢。
他們手頭現在已經有了23000歐元現金,他們都感到有底氣了。
宋福祿說,老皮爾斯後來居上,賣的卷餅呈上升趨勢,而穆爾的銷售量卻停滯不前,幾乎沒有變化。穆爾在一星期隻比老皮爾斯多賣了50份卷餅,照此下去,他很有可能被皮爾斯老頭超越。他們必須給穆爾大氣,不讓他的銷售量掉下來;同時他們還要給老皮爾斯鼓勁,讓他繼續提高銷售量。
穆爾和皮爾斯相爭,梁曉秀想起了一句中國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兩個老外相爭,她卻得利,這雖然是好事,但她此刻卻總覺得那個地方不對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宋福祿說:“曉秀,你愛用成語,你知道嗎,眼下的局麵正好可以用那句成語來形容:‘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你說我的比喻對不對?”
“對倒是對,可是我總覺得有什麽地方不對頭呢?但我又找不出原因,心裏很不安啊。”
“沒什麽不對頭的,很對頭嘛。兩個老外,一個是鷸,一個是蚌,而你就是漁翁,他們相互鬥,你坐收漁利。這有什麽不對頭呢?我看你是過於憂慮了!”他覺得挺奇怪,梁曉秀過去總是那麽樂觀,而他則總是那麽悲觀;現在兩似乎調了一個個:梁曉秀變得越來越謹慎了。
梁曉秀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隻是一種比喻,用到他們身上其實並不合適。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讓老外團結一致,共同開發市場,那樣他們才會得到更多的利益。
宋福祿還是不認可梁曉秀的說法,他說隻有讓老外繼續相爭,相鬥,他們才有利可圖;老外要是不相互鬥了,他們就沒有動力和幹勁了,那樣一來,他們怎麽還能得利呢?
“那你說,誰是鷸?誰是蚌?”梁曉秀故意問,她想借這個機會好好開導宋福祿,讓他把眼光放得更遠一些。
“這還用問,皮爾斯是鷸,穆爾是蚌。”
“可是你不要忘了,鷸與蚌相互鬥,最終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我們表麵上看得利了,但其實我們的損失卻更大。你想想看,他們鬥得傷了元氣,他們的業績必然下降,那時我們還能得利嗎?”
“既然如此,你為什麽還鼓勵他們相互競爭呢?”
“我隻是把他們的情緒調動起來,給他們鼓鼓勁,並沒有讓他們相互殘殺的意圖。他們這樣鬥下去,說白了就是內鬥,內耗,對我們一點好處都沒有,我們得及時糾正,製止他們再鬥下去。”
宋福祿還是不以為然,說:“我看這兩個老外鬥法的樣子,我想起了一句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們都覺得賺到錢了,其實大錢被我們賺了,他們賺的不過是小錢而已。他們四人一共才賺了1350歐元;而我們則賺了8100歐元。老皮爾斯再狡猾,他也想不到我們賺了那麽多錢啊。他還以為我們也隻賺了1350歐元呢。你說,這不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什麽?”
“福祿,那個比喻不恰當,他們不是螳螂,我們也不是黃雀。說起來我們和他們應該是一體,屬於一個共同體。”
“曉秀,你這麽說我更不明白了。我們是老板,他們是員工,我們怎麽可能和他們一樣呢?”
梁曉秀給宋福祿講了一個唇齒相依的故事。她說,他們和老外之間就是唇齒相依的關係,相互依靠,相互關照,互利互惠,誰也不不開誰。沒有穆爾,他們哪能開發出那麽大市場?沒有老皮爾斯,他們還更開發不出大廣場的市場。而沒有市場,他們又上哪裏去賺錢呢?
宋福祿覺得梁曉秀說得有道理,但他還不能完全理解。
梁曉秀繼續說:“要說貼切的成語,我看可以用‘唇亡齒寒’來比喻。老外是唇,我們是齒。老外要是不行了,必然會波及到我們。你想想:如果穆爾和皮爾斯都不給我們幹了,我們會怎樣?我還到大街上吆喝?”
“那你還有什麽招兒?”
“君子愛財,生財有道。我想這句話就是我們的座右銘。我們越是賺大錢,越要冷靜,千萬不能忘乎所以。我在觀察一段時間,必要時我們給老外開一次會,給他們好好上一課。”
梁曉秀深謀遠慮,她那時就想到了一個關鍵問題:穩住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