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祿和梁曉秀在裏爾大學賣卷餅,賣上了癮,做外賣既省事又賺錢,每天都有現金收入,而且還不用上稅。在宋福祿的腦子裏已經沒有上稅的概念了。他想如果做外賣總能賺到錢,他們都沒必要再開店了,索性專門做外賣。做生意最要緊的是賺錢,隻要能賺到錢就是好生意,何必非在乎形式呢?
他們在裏爾大學賣卷餅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每天過得有滋有味,其樂無窮。
每天上午,他們在住處備好食料,中午11:30準時到裏爾大學學生食堂賣卷餅。他們的宋氏卷餅已成為學生食堂的名牌食品,大受歡迎。梁曉秀每天一直把卷餅控製在150份,故意造成供應緊張的局麵。宋福祿起先不明白梁曉秀的那種銷售策略,總認為不妥:幹嘛有錢不賺呢?梁曉秀解釋說,不是有錢不賺,而是為了培育市場,為了賺更多的錢。
一個月下來,梁曉秀的銷售策略起到了作用。學生食堂負責人主動找他們,希望他們增加中國卷餅供應量。那個負責人說,他們的卷餅供不應求,每天至少應該提供300份卷餅,滿足學生的需求。
梁曉秀迴答說,他們可以增加卷餅供應量,隻是擔心會衝擊其他幾個外賣窗口,那幾個窗口一直抱怨中國卷餅搶了他們的生意。
負責人說,市場經濟的真諦就是適者生存,好的產品淘汰差的產品;他們不必為此憂慮。梁曉秀要的就是這句話。有了負責人的支持,她就可以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了。
梁曉秀這才同意增加卷餅供應量,每天中午提供300份卷餅。
300份卷餅一個小時內就輕鬆賣完了。買卷餅的學生不僅限於一號食堂的學生,其他幾個食堂的學生也經常到一號食堂專門買他們的卷餅。卷餅的名氣越來越大,在大學生中幾乎無人不知。他們買卷餅吃,主要還是因為價格的原因。他們的卷餅定價3.5歐元,使得其他幾家外賣如意大利肉餅、土耳其烤肉、美國漢堡失去了競爭能力,根本無法和中國卷餅競爭。那些老外也想降價買快餐,但降價就意味著虧本,他們根本挺不住,所以隻好默認眼前的競爭局麵。
梁曉秀用價格戰打敗了競爭對手,她由此得到一個結論:薄利多銷往往賺到的錢更多。他們賣的卷餅3.5歐元一份,在老外看來他們每份卷餅最多賺50歐分,其實他們能賺到2歐元。一天中午賣出300份卷餅,他們就賺到600歐元。這還不是他們的全部收入。
中午賣完卷餅後,他們趕迴住處,簡單吃點飯便趕往妮娜咖啡館,下午在咖啡館繼續賣卷餅。梁曉秀在咖啡館也采取了相同的銷售策略:定量供應,每天提供50份卷餅。
隨著卷餅的名氣越來越大,有些教師專門到咖啡館買卷餅,妮娜懇求梁曉秀增加供應量,以滿足教師的需求。梁曉秀同意每天增加50份卷餅,總量達到100份。在咖啡館買卷餅有一個好處:他們不必親自買,他們隻管把卷餅做好,妮娜負責在前台賣卷餅。咖啡館的卷餅定價雖然低,但一天下來,梁曉秀也能賺到150歐元。
卷餅供應量增加到100分後,妮娜每天賺到50歐元,正好相當於咖啡館一天的純收入。咖啡館的收入增加一倍,妮娜樂開了花,她把梁曉秀和宋福祿視為財神爺,對他們格外熱情,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她生怕梁曉秀他們有一天撤走,多次暗示她願意和梁曉秀長期合作,互利互惠。
梁曉秀向妮娜保證他們不會離開咖啡館,他們會長期在咖啡館買卷餅。她給妮娜吃了定心丸。
傍晚,梁曉秀和宋福祿迴到住處,又開始準備晚上賣的卷餅。
晚上還有200份卷餅的外賣。穆爾也學會了梁曉秀的那套銷售策略:定量銷售,控製總量。他發現自從開發出女生宿舍後,每天很輕鬆就能賣出200份卷餅。有時卷餅還供不應求,學生希望增加供應量,他堅決不同意,理由是:要保證卷餅的質量,不能為增加銷售量而降低卷餅的質量。
穆爾每天賣200份卷餅,賺100歐元,感覺非常好。他有了人生的目標:一個月收入3000歐元,而那是一個教授當年的月收入。他沒有大學學曆,卻和大學教授鄭的一樣多,他不僅滿足,還自豪呢。
他希望永遠賣卷餅,一直賣到老。卷餅不僅是他的新的生活來源,還是他改變生活狀況推進器。一個月3000歐元的收入對他這個單身漢來說已經非常奢侈了。他再也沒有其他想法,隻想把卷餅賣好了。從此他和卷餅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梁曉秀和宋福祿都看重穆爾,那小子每天晚上在半個小時內就為他們創造了400歐元的利潤,等於為他們打開了一個大市場。這樣一個大市場誰會為他們白白打開?隻有穆爾才會心甘情願地為他們賣命,而且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宋福祿有時會開玩笑說,梁曉秀畫《妮娜咖啡館》有神來之筆;她開發出的穆爾才是她最大的神來之筆!她把傻小子穆爾造就成了天才推銷員。
梁曉秀故意說藝術和商業是兩迴事,二者不能相提並論。
宋福祿便會較勁說:“銷售也是一門藝術,其藝術的分量超過繪畫。掌握了銷售這門藝術的人就是最大的藝術家。”
在一個多月的銷售卷餅的過程中,他發現銷售比製作卷餅更重要,在整個生意環節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他過去想開餐館,隻想到怎樣炒菜,卻從未想到怎樣吸引顧客這個根本問題。梁曉秀與他恰恰相反:她考慮最多的是銷售,其次才是製作卷餅。倘若沒有梁曉秀,他至今還在黑暗中摸索,說不定早就破產了。
又過了一個星期,那個星期他們隻用5天時間就賺到5000歐元,加上先前賺到的錢,他們已經有了1.5萬歐元的收入。
宋福祿說:“外賣真好!”
梁曉秀說:“外賣救活了我們!”
宋福祿說:“外賣為我們指明了發展道路,以後我們就專門搞外賣了,不再想別的事了。”
梁曉秀嗔怪道:“福祿呀,你那是鼠目寸光!店還得開。隻有開點才能賺大錢,才算成就一番事業。外賣雖然賺錢,但畢竟不是長遠之計。”
“怎麽不是長遠之計呢?學生總得吃快餐吧?隻要裏爾大學在,就有學生來讀書,學生裏讀書,我們就賣卷餅。”
“道理是那樣,但我們總得有更長遠更大的發展計劃吧?賣卷餅是為開餐館積累資金和經驗呀。”
梁曉秀一說到開餐館,宋福祿就頭疼,打醋:他開餐館開黃了;而梁曉秀賣卷餅賣火了。梁曉秀為什麽還想開餐館呢?
他說:“曉秀,開餐館的事我們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想好。我們要做到你說的成語那樣: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我們不開則已,一開驚人。一定要一炮打響,否則寧可不開。你說是不是?”
“這些我都想好了。我們當然不會很快就開餐館。我們要先積累資金,達到一定數目後在考慮開餐館。另外,我們現在還缺少開餐館的經驗,我們需要積累經驗,需要考察市場,需要預先培育客戶群。這些事沒做完之前,我是不會開餐館的。你說得對:不開則已,一開驚人。”
宋福祿把錢藏好,然後說:“曉秀,你去睡覺吧,明天還要幹活呢。”
“那你呢?”
“我?我再坐一會兒。”他一點困意都沒有,賺了錢他格外興奮,想好好想想未來的發展計劃。
“我陪你坐著吧,我一點都不困。”
兩人就那麽默默地坐著,一直坐到下半夜。
他們在裏爾大學賣卷餅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每天過得有滋有味,其樂無窮。
每天上午,他們在住處備好食料,中午11:30準時到裏爾大學學生食堂賣卷餅。他們的宋氏卷餅已成為學生食堂的名牌食品,大受歡迎。梁曉秀每天一直把卷餅控製在150份,故意造成供應緊張的局麵。宋福祿起先不明白梁曉秀的那種銷售策略,總認為不妥:幹嘛有錢不賺呢?梁曉秀解釋說,不是有錢不賺,而是為了培育市場,為了賺更多的錢。
一個月下來,梁曉秀的銷售策略起到了作用。學生食堂負責人主動找他們,希望他們增加中國卷餅供應量。那個負責人說,他們的卷餅供不應求,每天至少應該提供300份卷餅,滿足學生的需求。
梁曉秀迴答說,他們可以增加卷餅供應量,隻是擔心會衝擊其他幾個外賣窗口,那幾個窗口一直抱怨中國卷餅搶了他們的生意。
負責人說,市場經濟的真諦就是適者生存,好的產品淘汰差的產品;他們不必為此憂慮。梁曉秀要的就是這句話。有了負責人的支持,她就可以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了。
梁曉秀這才同意增加卷餅供應量,每天中午提供300份卷餅。
300份卷餅一個小時內就輕鬆賣完了。買卷餅的學生不僅限於一號食堂的學生,其他幾個食堂的學生也經常到一號食堂專門買他們的卷餅。卷餅的名氣越來越大,在大學生中幾乎無人不知。他們買卷餅吃,主要還是因為價格的原因。他們的卷餅定價3.5歐元,使得其他幾家外賣如意大利肉餅、土耳其烤肉、美國漢堡失去了競爭能力,根本無法和中國卷餅競爭。那些老外也想降價買快餐,但降價就意味著虧本,他們根本挺不住,所以隻好默認眼前的競爭局麵。
梁曉秀用價格戰打敗了競爭對手,她由此得到一個結論:薄利多銷往往賺到的錢更多。他們賣的卷餅3.5歐元一份,在老外看來他們每份卷餅最多賺50歐分,其實他們能賺到2歐元。一天中午賣出300份卷餅,他們就賺到600歐元。這還不是他們的全部收入。
中午賣完卷餅後,他們趕迴住處,簡單吃點飯便趕往妮娜咖啡館,下午在咖啡館繼續賣卷餅。梁曉秀在咖啡館也采取了相同的銷售策略:定量供應,每天提供50份卷餅。
隨著卷餅的名氣越來越大,有些教師專門到咖啡館買卷餅,妮娜懇求梁曉秀增加供應量,以滿足教師的需求。梁曉秀同意每天增加50份卷餅,總量達到100份。在咖啡館買卷餅有一個好處:他們不必親自買,他們隻管把卷餅做好,妮娜負責在前台賣卷餅。咖啡館的卷餅定價雖然低,但一天下來,梁曉秀也能賺到150歐元。
卷餅供應量增加到100分後,妮娜每天賺到50歐元,正好相當於咖啡館一天的純收入。咖啡館的收入增加一倍,妮娜樂開了花,她把梁曉秀和宋福祿視為財神爺,對他們格外熱情,滿足他們的一切要求。她生怕梁曉秀他們有一天撤走,多次暗示她願意和梁曉秀長期合作,互利互惠。
梁曉秀向妮娜保證他們不會離開咖啡館,他們會長期在咖啡館買卷餅。她給妮娜吃了定心丸。
傍晚,梁曉秀和宋福祿迴到住處,又開始準備晚上賣的卷餅。
晚上還有200份卷餅的外賣。穆爾也學會了梁曉秀的那套銷售策略:定量銷售,控製總量。他發現自從開發出女生宿舍後,每天很輕鬆就能賣出200份卷餅。有時卷餅還供不應求,學生希望增加供應量,他堅決不同意,理由是:要保證卷餅的質量,不能為增加銷售量而降低卷餅的質量。
穆爾每天賣200份卷餅,賺100歐元,感覺非常好。他有了人生的目標:一個月收入3000歐元,而那是一個教授當年的月收入。他沒有大學學曆,卻和大學教授鄭的一樣多,他不僅滿足,還自豪呢。
他希望永遠賣卷餅,一直賣到老。卷餅不僅是他的新的生活來源,還是他改變生活狀況推進器。一個月3000歐元的收入對他這個單身漢來說已經非常奢侈了。他再也沒有其他想法,隻想把卷餅賣好了。從此他和卷餅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梁曉秀和宋福祿都看重穆爾,那小子每天晚上在半個小時內就為他們創造了400歐元的利潤,等於為他們打開了一個大市場。這樣一個大市場誰會為他們白白打開?隻有穆爾才會心甘情願地為他們賣命,而且沒有任何附加條件。
宋福祿有時會開玩笑說,梁曉秀畫《妮娜咖啡館》有神來之筆;她開發出的穆爾才是她最大的神來之筆!她把傻小子穆爾造就成了天才推銷員。
梁曉秀故意說藝術和商業是兩迴事,二者不能相提並論。
宋福祿便會較勁說:“銷售也是一門藝術,其藝術的分量超過繪畫。掌握了銷售這門藝術的人就是最大的藝術家。”
在一個多月的銷售卷餅的過程中,他發現銷售比製作卷餅更重要,在整個生意環節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他過去想開餐館,隻想到怎樣炒菜,卻從未想到怎樣吸引顧客這個根本問題。梁曉秀與他恰恰相反:她考慮最多的是銷售,其次才是製作卷餅。倘若沒有梁曉秀,他至今還在黑暗中摸索,說不定早就破產了。
又過了一個星期,那個星期他們隻用5天時間就賺到5000歐元,加上先前賺到的錢,他們已經有了1.5萬歐元的收入。
宋福祿說:“外賣真好!”
梁曉秀說:“外賣救活了我們!”
宋福祿說:“外賣為我們指明了發展道路,以後我們就專門搞外賣了,不再想別的事了。”
梁曉秀嗔怪道:“福祿呀,你那是鼠目寸光!店還得開。隻有開點才能賺大錢,才算成就一番事業。外賣雖然賺錢,但畢竟不是長遠之計。”
“怎麽不是長遠之計呢?學生總得吃快餐吧?隻要裏爾大學在,就有學生來讀書,學生裏讀書,我們就賣卷餅。”
“道理是那樣,但我們總得有更長遠更大的發展計劃吧?賣卷餅是為開餐館積累資金和經驗呀。”
梁曉秀一說到開餐館,宋福祿就頭疼,打醋:他開餐館開黃了;而梁曉秀賣卷餅賣火了。梁曉秀為什麽還想開餐館呢?
他說:“曉秀,開餐館的事我們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想好。我們要做到你說的成語那樣: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我們不開則已,一開驚人。一定要一炮打響,否則寧可不開。你說是不是?”
“這些我都想好了。我們當然不會很快就開餐館。我們要先積累資金,達到一定數目後在考慮開餐館。另外,我們現在還缺少開餐館的經驗,我們需要積累經驗,需要考察市場,需要預先培育客戶群。這些事沒做完之前,我是不會開餐館的。你說得對:不開則已,一開驚人。”
宋福祿把錢藏好,然後說:“曉秀,你去睡覺吧,明天還要幹活呢。”
“那你呢?”
“我?我再坐一會兒。”他一點困意都沒有,賺了錢他格外興奮,想好好想想未來的發展計劃。
“我陪你坐著吧,我一點都不困。”
兩人就那麽默默地坐著,一直坐到下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