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之後,梁曉秀學會了餐館基本法語和跑堂工作,她的效率之高令宋福祿目瞪口呆。他覺得梁曉秀天生就是開中餐館的料,她腦子靈,悟性好,什麽事一點就通。在他看來,什麽難事到了梁曉秀那兒都不是難事了,而是很簡單的事。
他暗自慶幸自己找了一個好對象,這樣一個妻子將來會幫他多大忙啊!
梁曉秀接下來讓宋福祿教她學做大廚。
梁曉秀認為,學做大廚要比學法語和學跑堂容易多了。宋福祿卻不這樣認為,他牢記堂叔說過的一句話:培養一個高級廚師,沒有4-5年時間是辦不到的。他告訴梁曉秀,能不能留住客人,能不能有迴頭客,關鍵看廚師的手藝如何。廚師的飯菜如果做得好吃,客人就會源源不斷;廚師如果是二把刀,那麽客人會越來越少,甚至能直接導致餐館關門。巴黎的有些中餐館關門,就是因為廚師手藝不好,客人不願意去吃飯。
宋福祿大約會做15道菜,他一天教梁曉秀學做兩道菜。梁曉秀學得很認真,不昂麽貴一個細小的環節。5天時間,她學會了做10道菜。
她問道:“你好會做什麽菜?”
他說:“我還會做5道菜,但裏爾沒有食材。巴黎的中餐館有一道菜是麻婆豆腐,很受老外的歡迎,但裏爾沒有豆腐,沒法做麻婆豆腐。”
“那我以後學做豆腐,這樣我們就可以增加一個菜品了。”
宋福祿瞪大了眼睛看著梁曉秀,感覺她就是一個神人,什麽困難都不怕,什麽事都不覺得難。她要做豆腐,她怎麽做呢?
“事都是人作出來的,隻要是人做的,我為什麽學不會呢?”她看出宋福祿的疑惑,解釋說,“等我們去巴黎時,我就和那裏的華人學做豆腐。我想,做豆腐總不會比製造原子彈難吧?中國人能把原子彈造出來,我作為中國人難道連豆腐都做不出來?你放心,我保證能學會做豆腐。老外既然喜歡這道菜,那我們就不能沒有這道菜。”
宋福祿的菜單是完全照搬巴黎中餐館的菜單移植過來的。他在巴黎中餐館當大廚,每天都做那幾道菜,一年下來幾乎沒有變化。他沒做過跑堂,他其實根本不知道老外是否真的喜歡那幾道菜,隻是按照堂叔的指示做那幾道菜。
他告訴梁曉秀,老外的口味單一,他們吃慣了那幾道菜後認為中餐隻有那幾道菜。
梁曉秀說,他們的餐館沒有生意,所以她還不知道老外的口味如何,不知道他們喜歡吃什麽樣的菜品。這是一個重要問題,將來餐館開張有客人時,她會專門研究這個問題。
她說:“一個餐館推出什麽樣的菜品很重要,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幾個拿手菜。這樣我們才能吸引顧客,留住顧客,招來迴頭客。你的菜單既然是從巴黎抄來的,那就說明你還沒有自己的招牌菜。這樣不行,肯定不行。我們必須推出自己的招牌菜。”
梁曉秀認為,餐館菜單的內容必須改變,至於怎麽改,她想等到巴黎取經後再做決定。她要做的事太多了,她得一件件做,把每一件事都做好。
她問宋福祿老外都喜歡吃什麽,他們的口味都有什麽特點。
宋福祿說,老外總的來說吃肉比吃青菜多,他們吃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吃海鮮,吃魚蝦。一般喝紅酒的客人都要點肉菜。老外比較喜歡吃微辣、微甜的菜。以宮保雞丁為例,如果做得太辣了,老外就受不了。
梁曉秀在那幾天學做大廚時發現,宋福祿做的中餐與國內的中餐口味不同,像變了種,有另外一種說不好的口味,反正不想正宗的中餐。她問他為什麽會那樣。
宋福祿說,據他所知,巴黎的中餐基本上都是為了適應老外的口味進行了改良。老外的口味與中國人不同,他們吃慣了西餐,如果吃反差很大的中餐,他們不習慣。
梁曉秀對宋福祿的說法不以為然,她說習慣是慢慢培養的。她在北京等簽證呆了三個月,剛開始不喜歡吃北京的麵食,但後來就開始喜歡吃麵食了。北京的水餃、鍋貼、包子、麵條、烙餅,她都喜歡吃。
她說:“以後我得把北京的麵食引進來,在我們的餐館推出新的主食,培養老外的口味。比如做餃子,做包子、做麵條。”
“你會做餃子、包子和麵條?”
“會呀,我是在北京學的。我等簽證期間,總到一家小麵館吃飯,那家麵館就做餃子、包子、麵條。我和麵館主人熟了後,我就提出免費幫他們幹活,條件是他們教我做麵食。就這樣,我學了兩個月,學會了做麵食。”
“曉秀,你真了不起。我沒想到你這麽能幹。”
“我當時想:我來法國是開餐館的,我要多學一些廚房裏的東西。”
三個星期內,梁曉秀學會了餐館基本法語用語、跑堂以及大廚工作,她自己都沒想到進展如此迅速。她用實際行動向宋福祿證明學習對她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當大廚更不需要學幾年時間。
接下來他們還做什麽呢?宋福祿在心裏琢磨著……
他暗自慶幸自己找了一個好對象,這樣一個妻子將來會幫他多大忙啊!
梁曉秀接下來讓宋福祿教她學做大廚。
梁曉秀認為,學做大廚要比學法語和學跑堂容易多了。宋福祿卻不這樣認為,他牢記堂叔說過的一句話:培養一個高級廚師,沒有4-5年時間是辦不到的。他告訴梁曉秀,能不能留住客人,能不能有迴頭客,關鍵看廚師的手藝如何。廚師的飯菜如果做得好吃,客人就會源源不斷;廚師如果是二把刀,那麽客人會越來越少,甚至能直接導致餐館關門。巴黎的有些中餐館關門,就是因為廚師手藝不好,客人不願意去吃飯。
宋福祿大約會做15道菜,他一天教梁曉秀學做兩道菜。梁曉秀學得很認真,不昂麽貴一個細小的環節。5天時間,她學會了做10道菜。
她問道:“你好會做什麽菜?”
他說:“我還會做5道菜,但裏爾沒有食材。巴黎的中餐館有一道菜是麻婆豆腐,很受老外的歡迎,但裏爾沒有豆腐,沒法做麻婆豆腐。”
“那我以後學做豆腐,這樣我們就可以增加一個菜品了。”
宋福祿瞪大了眼睛看著梁曉秀,感覺她就是一個神人,什麽困難都不怕,什麽事都不覺得難。她要做豆腐,她怎麽做呢?
“事都是人作出來的,隻要是人做的,我為什麽學不會呢?”她看出宋福祿的疑惑,解釋說,“等我們去巴黎時,我就和那裏的華人學做豆腐。我想,做豆腐總不會比製造原子彈難吧?中國人能把原子彈造出來,我作為中國人難道連豆腐都做不出來?你放心,我保證能學會做豆腐。老外既然喜歡這道菜,那我們就不能沒有這道菜。”
宋福祿的菜單是完全照搬巴黎中餐館的菜單移植過來的。他在巴黎中餐館當大廚,每天都做那幾道菜,一年下來幾乎沒有變化。他沒做過跑堂,他其實根本不知道老外是否真的喜歡那幾道菜,隻是按照堂叔的指示做那幾道菜。
他告訴梁曉秀,老外的口味單一,他們吃慣了那幾道菜後認為中餐隻有那幾道菜。
梁曉秀說,他們的餐館沒有生意,所以她還不知道老外的口味如何,不知道他們喜歡吃什麽樣的菜品。這是一個重要問題,將來餐館開張有客人時,她會專門研究這個問題。
她說:“一個餐館推出什麽樣的菜品很重要,我們必須有自己的幾個拿手菜。這樣我們才能吸引顧客,留住顧客,招來迴頭客。你的菜單既然是從巴黎抄來的,那就說明你還沒有自己的招牌菜。這樣不行,肯定不行。我們必須推出自己的招牌菜。”
梁曉秀認為,餐館菜單的內容必須改變,至於怎麽改,她想等到巴黎取經後再做決定。她要做的事太多了,她得一件件做,把每一件事都做好。
她問宋福祿老外都喜歡吃什麽,他們的口味都有什麽特點。
宋福祿說,老外總的來說吃肉比吃青菜多,他們吃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吃海鮮,吃魚蝦。一般喝紅酒的客人都要點肉菜。老外比較喜歡吃微辣、微甜的菜。以宮保雞丁為例,如果做得太辣了,老外就受不了。
梁曉秀在那幾天學做大廚時發現,宋福祿做的中餐與國內的中餐口味不同,像變了種,有另外一種說不好的口味,反正不想正宗的中餐。她問他為什麽會那樣。
宋福祿說,據他所知,巴黎的中餐基本上都是為了適應老外的口味進行了改良。老外的口味與中國人不同,他們吃慣了西餐,如果吃反差很大的中餐,他們不習慣。
梁曉秀對宋福祿的說法不以為然,她說習慣是慢慢培養的。她在北京等簽證呆了三個月,剛開始不喜歡吃北京的麵食,但後來就開始喜歡吃麵食了。北京的水餃、鍋貼、包子、麵條、烙餅,她都喜歡吃。
她說:“以後我得把北京的麵食引進來,在我們的餐館推出新的主食,培養老外的口味。比如做餃子,做包子、做麵條。”
“你會做餃子、包子和麵條?”
“會呀,我是在北京學的。我等簽證期間,總到一家小麵館吃飯,那家麵館就做餃子、包子、麵條。我和麵館主人熟了後,我就提出免費幫他們幹活,條件是他們教我做麵食。就這樣,我學了兩個月,學會了做麵食。”
“曉秀,你真了不起。我沒想到你這麽能幹。”
“我當時想:我來法國是開餐館的,我要多學一些廚房裏的東西。”
三個星期內,梁曉秀學會了餐館基本法語用語、跑堂以及大廚工作,她自己都沒想到進展如此迅速。她用實際行動向宋福祿證明學習對她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當大廚更不需要學幾年時間。
接下來他們還做什麽呢?宋福祿在心裏琢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