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晉城,鍾會看見城內兵士並不多,好生奇怪,便問管亥:“主公派了多少人馬來晉城?”
“三千。”
“三千,那如何抵擋袁紹十萬人馬?”
“鍾將軍請勿著急,主公設下妙計,自有退敵之策。”管亥不慌不忙,滿不在乎。
“那是什麽計策?”
“哈哈,明天我帶你去看。”
且說袁紹攻破壺關,得意洋洋,當夜犒賞三軍,重賞許攸,逢紀心裏很不高興。次日早上,袁紹率領著十萬大軍進兵晉城,走到半路,突然聽到轟的一聲響,前部軍隊卻停住了。袁紹立即問前方出了什麽事,傳訊員說:“啟稟主公,前方軍隊被襲。”
“放屁,敵兵從何方處來?”
“並不見敵兵蹤影。隻聽得轟的一聲響,我軍有數個兵士被炸得死了。”
“竟有此事?”袁紹心生疑問,於是帶著一班謀士上前查看究竟。
袁紹一幹人等來到前方,隻見有幾個兵士攤在地上,有的斷了腿,有的斷了胳膊,血肉模糊,甚是恐怖。
“軍師,這是怎麽迴事?”
“……”逢紀被問得啞口無言。
許攸上前說:“這恐怕是地雷。”
“地雷?”
“地雷就是埋在地裏,人一踩上去,就會引爆地雷,地雷的威力挺大。”
袁紹等人聽得一頭霧水。許攸也知道大家可能聽不明白,於是幹脆做一個示範給大家看,叫人牽來一匹馬,拿起馬鞭大力地抽打馬屁股,馬一痛,立即向前飛奔,突然一聲巨響,馬被炸翻了,躺在那裏一動不動。
在場的人看到這種情景都驚惶不定。許攸這時說:“大家都看到了,這就是地雷。敵軍在前方一定埋了許多地雷,恐怕我們過不去了。”
袁紹大驚:“這是到晉城的必經這道,這裏過不去,那豈不是白白放過鍾會,何時不能進軍洛陽?”
逢紀說:“這有什麽了不起的,拿個擂木滾過去,不就全引爆了嗎?”於是令兵士拿去準備滾木,立即有兩個兵士從後麵抱來一根又粗又大的滾木。兩人把滾木放在地上,使勁一推,滾木轟隆轟隆地向前滾,滾了一段距離,沒有任何動靜。逢紀斜著眼看許攸,得意地說:“繼續!”兩個兵士立即再上前繼續推滾木,誰知轟的地一聲響,兩個兵士被炸飛了,原來兩個兵士在滾木滾過的地方踩了地雷,逢紀臉色驟然大變。
許攸說:“地雷是埋在地裏麵的,滾木在上麵滾過,並不能觸發地雷。隻有踩上去,才真正引爆地雷。”
袁紹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眾謀士苦無破解辦法,於是隻好撤迴壺關。這時管亥與鍾會在山頂上遠遠地看著袁紹的軍隊撤退,高興得不得了。
“鍾將軍,我都說主公有退敵之計,沒騙你吧?”
“不費一兵一卒,便可擋住袁紹十萬大軍,主公真是神人啊。”鍾會不得不佩服仲明。
“哈哈,鍾將軍,我們迴去喝酒吧。”兩人哈哈大笑,下山迴晉城了。
再說徐晃送走了顏良,便與鄧艾商量對策。
“目前袁軍帶領主力大軍圍困壺關,情勢危急。而薑維帶奇兵突襲太原,主公下令我們立即進攻臨汾,然後與薑維合圍袁紹。”徐晃給鄧艾分析起目前形勢。
“事不宜遲,我軍應立即取道宜川,取吉縣,再圍臨汾。”
“可是延安剛平,且延安以北地區仍有袁紹的殘餘勢力,本來得先去討伐榆林,再攻離石,合圍太原。但現在改變戰略,取道宜川,榆林的袁軍起趁機來襲,我軍豈不是沒了後路?”
“不如這樣,我帶五萬人馬去攻臨汾,主帥你率領其餘三萬兵馬守延安,或者進行榆林亦可。”鄧艾自動請纓。
“好,你把最精銳的部隊給你,你火速奔赴臨汾,不得有誤。”
“遵命!”鄧艾領了軍令,立即點起人馬,取道宜川。行軍兩日,便來到了吉縣,吉縣守城官員殊死抵抗,氣得鄧艾七竅生煙,立即出動五十架臨車,臨車的高度高出吉縣的城牆數丈,兵士居高臨下,有的向下麵射箭,有的開槍,還有的扔燃燒彈,打得吉縣的守軍落花流水,叫爹哭娘。攻了一個早上,便攻破了吉縣。鄧艾進城後,大開糧倉,把糧食分給當地百姓,宣布新政。休整三日後,繼續進軍臨汾,在臨汾城下安營紮寨。
次日,鄧艾帶著五千步兵挑戰,臨汾守將皇甫崇與副將張順出城迎戰。鄧艾提槍出陣,打開皇甫崇正想出戰,張順說:“鄧艾小兒有什麽本事?姑且讓我砍了他的腦袋迴來當板凳。”話一說完,便舉刀拍馬而出,皇甫崇隻好任由他去:“將軍小心提防。”
鄧艾與張順槍來刀往,不出十個迴合,鄧艾賣了個破綻,張順不知是計,舉刀便劈,此時,鄧艾一牽馬頭,兩馬一錯,鄧艾便避開了張順的大刀,順勢一槍刺中張順的大腿,嚇得張順轉馬便逃,鄧艾也不追趕,抽出弓箭,彎弓搭箭,嘣的聲響,箭正中張順背門,張順墜落馬下,一命嗚唿。
鄧艾一揮鐵弓,五千步兵立即衝殺過去。皇甫崇見得形勢不妙,於是立即退迴城中,緊守城門。鄧艾在城下罵戰,皇甫崇自恃兵多糧足,打算死守城池,與鄧艾打一場消耗戰,壓根不理會鄧艾的挑戰,躲在府中喝酒解悶。
鄧艾打算強攻,可是時值雨季,天公不作美,連日下起暴雨,兵士叫苦連天,鄧艾退兵也不是,強攻也不行,愁眉不展,於是出外視察。汾河正好流經臨汾附近,鄧艾上到河堤,看著嘩嘩急流的河,靈光一閃,計上心頭。立即迴去調動人馬,一方麵堵塞河道;一方麵在汾河河岸挖坑,一直挖到城邊,人多好辦事,挖了兩天,便挖出了一條人工河道。由於河道堵塞,又連日暴雨,汾河水麵迅速上升,幾乎要溢過河堤。這時鄧艾令人挖開河堤,缺堤的河水立即沿著挖好的人工河道,直卷臨汾城。眨眼間,大水已經衝入城內,水高三尺,而且雨越下越大,城內的水位越來越高,城內的百姓陷入恐慌,爭相向高處逃命,有的走上屋頂,有的走上城樓。城內到處都是水,糧食、柴火都被浸壞了,百姓苦不堪言,皇甫崇氣急敗壞地要領兵出去同鄧艾拚命。城門一開,水就進得更猛了,嘩嘩地往裏麵流。皇甫崇也不管那麽多了,帶著三萬兵士涉水而出。此時,鄧艾已經早作準備,軍隊已經轉移到高處,見皇甫崇出來,立即命人射箭開槍,硬是把皇甫崇的軍隊打迴去。皇甫崇出去不得,就隻好迴到城裏再作打算。
鄧艾小勝一場,得意非常,便令人在水裏投毒,令人在城外大叫:“水裏有毒,若不想死,速速投降!”
城內的百姓沒水喝、沒糧吃,便開始發生騷亂,公然哄搶軍隊的糧食,皇甫崇立即帶兵鎮壓,然而連軍隊都亂了起來,有些將官帶頭造反,轉眼間,城內一片混亂,騷亂處處可見,為了搶糧,軍民打成一團。皇甫崇壓根鎮壓不過來,隻好指揮兵士守住糧食,其他一概不管。就這樣硬撐了三天,河水還沒退掉,卻因為有毒不能喝,軍士實在熬不下去,皇甫崇隻好開城投降。
鄧艾立即令人堵堤,疏導城中的河水,弄了兩天,城內河水終於退去。鄧艾帶著大隊軍馬進城,安撫百姓,收編了城內的全部軍隊,共五萬人,加上鄧艾本部人馬,一共八萬。休整三日後,鄧艾留下一萬人馬守城,其餘七萬人軍直殺壺關。
“三千。”
“三千,那如何抵擋袁紹十萬人馬?”
“鍾將軍請勿著急,主公設下妙計,自有退敵之策。”管亥不慌不忙,滿不在乎。
“那是什麽計策?”
“哈哈,明天我帶你去看。”
且說袁紹攻破壺關,得意洋洋,當夜犒賞三軍,重賞許攸,逢紀心裏很不高興。次日早上,袁紹率領著十萬大軍進兵晉城,走到半路,突然聽到轟的一聲響,前部軍隊卻停住了。袁紹立即問前方出了什麽事,傳訊員說:“啟稟主公,前方軍隊被襲。”
“放屁,敵兵從何方處來?”
“並不見敵兵蹤影。隻聽得轟的一聲響,我軍有數個兵士被炸得死了。”
“竟有此事?”袁紹心生疑問,於是帶著一班謀士上前查看究竟。
袁紹一幹人等來到前方,隻見有幾個兵士攤在地上,有的斷了腿,有的斷了胳膊,血肉模糊,甚是恐怖。
“軍師,這是怎麽迴事?”
“……”逢紀被問得啞口無言。
許攸上前說:“這恐怕是地雷。”
“地雷?”
“地雷就是埋在地裏,人一踩上去,就會引爆地雷,地雷的威力挺大。”
袁紹等人聽得一頭霧水。許攸也知道大家可能聽不明白,於是幹脆做一個示範給大家看,叫人牽來一匹馬,拿起馬鞭大力地抽打馬屁股,馬一痛,立即向前飛奔,突然一聲巨響,馬被炸翻了,躺在那裏一動不動。
在場的人看到這種情景都驚惶不定。許攸這時說:“大家都看到了,這就是地雷。敵軍在前方一定埋了許多地雷,恐怕我們過不去了。”
袁紹大驚:“這是到晉城的必經這道,這裏過不去,那豈不是白白放過鍾會,何時不能進軍洛陽?”
逢紀說:“這有什麽了不起的,拿個擂木滾過去,不就全引爆了嗎?”於是令兵士拿去準備滾木,立即有兩個兵士從後麵抱來一根又粗又大的滾木。兩人把滾木放在地上,使勁一推,滾木轟隆轟隆地向前滾,滾了一段距離,沒有任何動靜。逢紀斜著眼看許攸,得意地說:“繼續!”兩個兵士立即再上前繼續推滾木,誰知轟的地一聲響,兩個兵士被炸飛了,原來兩個兵士在滾木滾過的地方踩了地雷,逢紀臉色驟然大變。
許攸說:“地雷是埋在地裏麵的,滾木在上麵滾過,並不能觸發地雷。隻有踩上去,才真正引爆地雷。”
袁紹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眾謀士苦無破解辦法,於是隻好撤迴壺關。這時管亥與鍾會在山頂上遠遠地看著袁紹的軍隊撤退,高興得不得了。
“鍾將軍,我都說主公有退敵之計,沒騙你吧?”
“不費一兵一卒,便可擋住袁紹十萬大軍,主公真是神人啊。”鍾會不得不佩服仲明。
“哈哈,鍾將軍,我們迴去喝酒吧。”兩人哈哈大笑,下山迴晉城了。
再說徐晃送走了顏良,便與鄧艾商量對策。
“目前袁軍帶領主力大軍圍困壺關,情勢危急。而薑維帶奇兵突襲太原,主公下令我們立即進攻臨汾,然後與薑維合圍袁紹。”徐晃給鄧艾分析起目前形勢。
“事不宜遲,我軍應立即取道宜川,取吉縣,再圍臨汾。”
“可是延安剛平,且延安以北地區仍有袁紹的殘餘勢力,本來得先去討伐榆林,再攻離石,合圍太原。但現在改變戰略,取道宜川,榆林的袁軍起趁機來襲,我軍豈不是沒了後路?”
“不如這樣,我帶五萬人馬去攻臨汾,主帥你率領其餘三萬兵馬守延安,或者進行榆林亦可。”鄧艾自動請纓。
“好,你把最精銳的部隊給你,你火速奔赴臨汾,不得有誤。”
“遵命!”鄧艾領了軍令,立即點起人馬,取道宜川。行軍兩日,便來到了吉縣,吉縣守城官員殊死抵抗,氣得鄧艾七竅生煙,立即出動五十架臨車,臨車的高度高出吉縣的城牆數丈,兵士居高臨下,有的向下麵射箭,有的開槍,還有的扔燃燒彈,打得吉縣的守軍落花流水,叫爹哭娘。攻了一個早上,便攻破了吉縣。鄧艾進城後,大開糧倉,把糧食分給當地百姓,宣布新政。休整三日後,繼續進軍臨汾,在臨汾城下安營紮寨。
次日,鄧艾帶著五千步兵挑戰,臨汾守將皇甫崇與副將張順出城迎戰。鄧艾提槍出陣,打開皇甫崇正想出戰,張順說:“鄧艾小兒有什麽本事?姑且讓我砍了他的腦袋迴來當板凳。”話一說完,便舉刀拍馬而出,皇甫崇隻好任由他去:“將軍小心提防。”
鄧艾與張順槍來刀往,不出十個迴合,鄧艾賣了個破綻,張順不知是計,舉刀便劈,此時,鄧艾一牽馬頭,兩馬一錯,鄧艾便避開了張順的大刀,順勢一槍刺中張順的大腿,嚇得張順轉馬便逃,鄧艾也不追趕,抽出弓箭,彎弓搭箭,嘣的聲響,箭正中張順背門,張順墜落馬下,一命嗚唿。
鄧艾一揮鐵弓,五千步兵立即衝殺過去。皇甫崇見得形勢不妙,於是立即退迴城中,緊守城門。鄧艾在城下罵戰,皇甫崇自恃兵多糧足,打算死守城池,與鄧艾打一場消耗戰,壓根不理會鄧艾的挑戰,躲在府中喝酒解悶。
鄧艾打算強攻,可是時值雨季,天公不作美,連日下起暴雨,兵士叫苦連天,鄧艾退兵也不是,強攻也不行,愁眉不展,於是出外視察。汾河正好流經臨汾附近,鄧艾上到河堤,看著嘩嘩急流的河,靈光一閃,計上心頭。立即迴去調動人馬,一方麵堵塞河道;一方麵在汾河河岸挖坑,一直挖到城邊,人多好辦事,挖了兩天,便挖出了一條人工河道。由於河道堵塞,又連日暴雨,汾河水麵迅速上升,幾乎要溢過河堤。這時鄧艾令人挖開河堤,缺堤的河水立即沿著挖好的人工河道,直卷臨汾城。眨眼間,大水已經衝入城內,水高三尺,而且雨越下越大,城內的水位越來越高,城內的百姓陷入恐慌,爭相向高處逃命,有的走上屋頂,有的走上城樓。城內到處都是水,糧食、柴火都被浸壞了,百姓苦不堪言,皇甫崇氣急敗壞地要領兵出去同鄧艾拚命。城門一開,水就進得更猛了,嘩嘩地往裏麵流。皇甫崇也不管那麽多了,帶著三萬兵士涉水而出。此時,鄧艾已經早作準備,軍隊已經轉移到高處,見皇甫崇出來,立即命人射箭開槍,硬是把皇甫崇的軍隊打迴去。皇甫崇出去不得,就隻好迴到城裏再作打算。
鄧艾小勝一場,得意非常,便令人在水裏投毒,令人在城外大叫:“水裏有毒,若不想死,速速投降!”
城內的百姓沒水喝、沒糧吃,便開始發生騷亂,公然哄搶軍隊的糧食,皇甫崇立即帶兵鎮壓,然而連軍隊都亂了起來,有些將官帶頭造反,轉眼間,城內一片混亂,騷亂處處可見,為了搶糧,軍民打成一團。皇甫崇壓根鎮壓不過來,隻好指揮兵士守住糧食,其他一概不管。就這樣硬撐了三天,河水還沒退掉,卻因為有毒不能喝,軍士實在熬不下去,皇甫崇隻好開城投降。
鄧艾立即令人堵堤,疏導城中的河水,弄了兩天,城內河水終於退去。鄧艾帶著大隊軍馬進城,安撫百姓,收編了城內的全部軍隊,共五萬人,加上鄧艾本部人馬,一共八萬。休整三日後,鄧艾留下一萬人馬守城,其餘七萬人軍直殺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