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軍隊每年年底都會有一批士兵退役,以前這些士兵基本都是留在了本土,不過程宇華在去年建議安排了一部分去蘭芳。這樣既可以緩解本土的人口壓力,也可以增加蘭芳處理危機的實力。


    按照蘭芳和南寧實行的相關辦法,這些退役士兵每年都會被組織起來進行簡單的恢複性訓練,以保證特殊情況下可以快速補充部隊。這對於南寧還不是特別重要,但是對於蘭芳卻極其重要,因為蘭芳處境危險,周邊有很多與華人關係很不好的土著居民,而且還有荷蘭人在一邊虎視眈眈。有了這些退役士兵,蘭芳一旦有事就可以迅速擴充軍隊。


    三個月前蘭芳為了應對荷蘭的戰爭而匆忙組建的陸軍第五、六兩個團,就是征召了這些退役士兵才在短時間內加入戰場的。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今年南寧也會組織大批退役士兵去蘭芳,不過現在程宇華為了解決緬北的問題,隻好打起了這些士兵的注意。


    南寧現在有陸軍十九個師,二十四萬人;海軍三個陸戰隊加上基地、艦上人員,有五萬來人。每年退役的士兵人數不定,不過一般都有一萬多人,如果將這些士兵全部安排在緬北,那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陸榮廷的兵力不夠的問題。


    雖然在第一批農作物收獲之前,南寧政府照樣需要負擔這些移民的糧食供給,壓力並不比直接派遣軍隊過去,但是這些移民卻可以起到軍隊起不到的作用。隻要在每個土著居民都安排上一定量的退役士兵,就可以密切監視土著人的一切活動,如果再給這些人配上武器的話,一旦土著暴亂,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參與鎮壓。


    雖然這樣並不一定可以完全杜絕當地的不穩定因素,但是卻可以在一開始就將各種苗頭掐滅掉。等掌控了當地局勢後,就可以遷移更多的移民過去,當移民人口超過當地居民後,就可以將緬北變成跟本土一樣了。


    緬北現在的人口是很少,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那裏不能生存更多的人,程宇華記得後世緬甸也是一個人口大國,超過了五千萬人,◎∮◎∮◎∮◎∮,而緬北就有好幾百萬。之所以現在人口不多,是因為那裏的農業還沒有得到開發,使用的還是比較原始的火耕方式,隻要南寧成熟的農業技術在那裏生根發芽,那麽利用移民控製緬北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了。


    陸榮廷一戰殲滅了郎章土匪後,給予了周邊土司很大的威懾,那些與土匪有勾結的土司因為害怕受到牽連,所以一邊派人試圖與陸榮廷展開對話,一邊迅速串聯起來企圖聯合對抗陸榮廷。


    然而這些土司之間平時就存在頗多矛盾,要想一下子消除分歧是很難辦到的,加上陸榮廷在殲滅土匪後故意虛以委蛇,讓這些土司剛緊張起來的心情一下子又放鬆了下來,導致原本就很鬆散的聯合很快就土崩瓦解。陸榮廷在接到南寧要求加快行動的命令後,很快就展開了行動。


    188年1月上旬,陸榮廷發動了對土司的戰爭,首先遭到打擊的就是郎章最大的土司,該部人口三萬多人,屬兵六百。也是這次串聯的帶頭人,隻要解決了他們,那麽其他的土司也就不足為慮了。


    因為之前就進行了充足的偵查,兵力武器又占很大優勢,所以行動很順利,不僅以微的代價占領了土司城,而且活捉了土司一家子人。


    隨後一個月的時間裏,陸榮廷又連續發兵吞並了周圍所有的土司,占據了以郎章為圓心的五十公裏的地區,所屬人口八萬。


    188年月4日,第一批三千名退役士兵到達郎章,陸榮廷將這些士兵按照土著居民的人數多寡,分派到各處。並抽出懂緬北方言的兩百名士兵,與征召的五百土著新兵合編為郎章守備營。


    月中旬,後續兩個團的援兵到達,在休整半個月後,陸榮廷按照程宇華的命令,留下郎章守備營,其餘部隊向北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到6月底的時候,已經占據了桑加-勒瓦-敏辛以北的所有區域。


    7月初程宇華發布命令,設立以陸榮廷為總督的山南總督區,廢除土司製度,以現有區域設立郎章、南雲、馬高、葡萄、應坤、孟關等十七個縣,派原大理市副市長郭子榮為山南總督區政務官。


    為了徹底控製山南,程宇華命令內閣發布山南土地政策,隻要願意移民山南的百姓,每人都可以分得土地三畝,以家庭為單位移民的還可以分得更多,這立即在南寧民間引起很大關注。要知道南寧的人均耕地隻有1.5畝,這還是在有了廣東之後才更新的數據,人均三畝耕地可是一個不的誘惑。


    南寧原住民還好,畢竟他們很多人都在家鄉有自己的產業,而且南寧商業氣氛濃厚,就算沒有自己的耕地,也可以去經商,總之都有可以生活下去的方式。然而近幾年從清廷逃難過來的百姓可沒有自己的耕地,他們一部分移民去了蘭芳,剩下的不願意遠涉重洋的一部分人,就都留在了南寧各地。


    南寧境內本來耕地就有限,要不然他們也不會拚命的向蘭芳移民了,而這些從清廷逃過來的外來人,就更不可能有自己耕地了,加上也沒有什麽文化,所以他們隻好在各地工廠做低級工人,生活很是艱辛。


    如今有了不用遠赴海外,在雲南西邊的地方就可以獲得土地的機會,這對於他們來可是一個天大的福音。雖然聽那裏道路難行,條件艱苦,但是這些都堵不住對土地的渴望。所以一放開山南移民的申請,就立即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一個星期就有三十多萬人到各地政府報名。


    然而一旦這些人全部湧了過去,在他們自己開墾的耕地出產之前,南寧都必須負責他們的糧食供應,這對於南寧來無疑是一個巨大的任務,所以最後隻好采取分批移民,第一批五萬人,等這些人站住了腳跟,有了自己的儲備糧之後,政府再利用這些糧食供應第二批移民,以此類推。


    好在山南的作物生長周期都很短,一年可以三熟,而且那裏土地肥沃,作物產量很高,所以分批移民的速度還是很快的。根據內閣的報告,到年底就可以再移民十萬人,隨著移民人口基數的不斷擴大,山南可以接受的移民人數也會隨之加大,直到現有條件下的人口上限為止。


    不過就在南寧想辦法往山南移民的時候,南寧軍隊的前鋒已經抵達了緬北重鎮密支那外沿,與緬甸政府軍形成了對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奮鬥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飄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飄寞並收藏中華奮鬥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