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蘭芳共和國,作為憤青的程宇華在後世就一直感覺是一個遺憾,如果當初清廷沒有放棄蘭芳,而是一直給予支持;如果它的第十一任大總長劉阿生不做漢奸出賣華人的利益,不與荷蘭人裏通外合消滅華人的抵抗力量,那麽蘭芳當年也不會滅亡,至少不會那麽容易就滅亡。其實當時荷蘭很害怕清廷的幹涉,1884年就吞並了蘭芳,直到清廷倒台,荷蘭才敢正式向外宣布事實。
當然曆史已經發生,在後世不會再有那麽多如果,程宇華也隻能接受南洋華人一次次受辱的事實,他也沒有能力改變,但是這一世程宇華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力量,絕對不會再讓悲劇發生。
越王程傳民也和程宇華一樣,要不然當初南寧才剛剛站穩腳跟,實力還很弱的時候,程傳民就想法設法的幫助蘭芳抵禦荷蘭的入侵,趕走走狗劉阿生了。之後為了補充蘭芳因為戰亂損失的人口,也是為了迅速提高蘭芳的國力,程傳民更是一直都在向蘭芳轉運從清廷越境過來的難民。
程宇華在接過父親的權力之後,也在延續父親對蘭芳執行的政策,甚至比他還要激進。他以上位就加快了向蘭芳轉運人口的速度,結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運去了將近十萬人,占蘭芳總人口的近四分之一。程宇華很清楚,反正那裏有大片可耕地,糧食一年三熟,根本不會缺糧食。就是運再多的人過去,隻要有地方安置,就不愁消化不了。
為了增強自己的國力,蘭芳自己也在盡量增加勢力,除了拚命從大陸那裏接受人口外,也在轉變經濟結構。之前蘭芳一直依靠的就隻有采金業,空有那麽好的氣候條件和土地條件,由於人口少,加上一直經受當地土著和荷蘭的侵擾,所以農業極其落後。自上次擊敗了荷蘭的入侵之後,利用人口的激增,開墾了大量的良田,糧食除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外,還大量出口到了南寧。
嚴格意義上來,之前蘭芳一直采用的是聯邦製的政體,是由幾十個采金公司聯合起來成立的類似總工會的組織。就是一起在那裏采金的華人,也不僅僅隻有蘭芳一家,單是上規模的就至少還有兩家,因此華人內部很難統一意見,就連上次的抗荷戰爭都有一部分人反對,直接導致了漢奸劉阿生的陰謀得逞。
囿於這一情況,戰後大總長劉青山在南寧的支持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整合所有狠人勢力,基本上完全照搬了南寧的各項製度,建立現代政府結構。聘用南寧的軍官為教官,利用南寧支援的武器建立三個團九千人的正規軍。因此實力迅速得到恢複和擴張。
隨後采用南寧的建議,一邊將荷蘭人擋在蘇卡達納以南,一邊不斷向西擴張,吞並當地土人王國,到這次荷蘭人煽動土人發動戰爭的時候,蘭芳已經將勢力延伸到了加裏曼丹島的中部。
當然,擴張也就意味著和當地土人的矛盾激化,這也是為什麽這次土著人這麽容易被荷蘭人鼓動的原因。
聽了寇誠關於蘭芳的最新消息,程宇華問道:“這其中有沒有法國人的影子?荷蘭人想趁著我們和法國打仗的機會撈好處很正常,但是如今我們戰勝了法國,勢力正旺,而且已經在香港和法國展開了談判,他們已經錯過了最好時機,雖然他們沒有直接動手,但是內裏到底是怎麽迴事大家都清楚,他們就不怕我們支持蘭芳大打特打?這事很不尋常啊!”
聽到程宇華的分析,寇誠也附和道:“殿下,我們軍情局的結論也是如此,不過荷蘭人除了在薩卡達納集結了五千軍隊之外,再沒有其他異動了,此時荷蘭人不管怎麽做都很難得到好處,因此我們分析很可能背後是法國人在推動,借此讓我們分散注意力,好讓他們隨後平定南圻。所以蘭芳這次不會有太大的變數,也許單單隻是土人受到了蠱惑。”
盡管對自己的分析很有信心,但是程宇華不喜歡像現在這樣的被動應對,總感覺很別扭。從他參與政事以來,不管是對清廷的廣東戰爭,還是這次和法國的越南戰爭,他都是謀定而後動,雖然也知道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會按照自己的計劃來,但是程宇華是一個完美主義這者,能做到最好的既盡量做到最好,至少要讓自己滿意。這次事情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總給人一種不太好的感覺。
最後程宇華打定注意,不管怎麽樣,還是要提醒蘭芳心應付,如今南洋的取得現在的局麵很不容易,絕對不能讓法國和荷蘭壞了好事,因此他轉身對寇誠囑咐道:“你通知蘭芳,心荷蘭趁著他們和土著人大戰的時候,突然從南方發動突襲,雖然我們認為荷蘭現在錯過了最好時機,但是荷蘭人自己會怎麽想,我們誰也猜不到。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覺得有需要,我們可以派兵增援,他們自己也可以適量擴軍,五十萬的青壯年人口,再增加兩三千軍隊不會有太大問題。”
由於移民的特殊性,因此現在蘭芳的人口主要是青壯年,百姓沒有太大負擔,因此軍民比例就是達到四比一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看到程宇華如此謹慎,寇誠也沒有感覺對方是在題大做,曆次事實證明,洋人對殖民的決心絕不是一般人既能理解的,很多時候在外人看來他們是在飛蛾撲火,以博大,但他們自己也許認為是在單手拿田螺,十拿九穩。
“殿下,那要不要把這些情況向丁大人和方大人通報一下?”寇誠這時候提醒道。
“嗯,還是通知一下吧,讓他們心裏有個準備,心法國人使詐,這些歐洲人沒一個是省油的燈啊!”程宇華也覺得很有必要通報一下,要是這次是法國和荷蘭達成了協議,采取聯合行動,那麽他們後續可能還會有其他動作,如果丁生在談判中不了解情況,是會容易著了法國人的道的。
寇誠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既然和程宇華商量好了對策,那麽以防萬一,就必須盡快通知各方做好準備。
當然曆史已經發生,在後世不會再有那麽多如果,程宇華也隻能接受南洋華人一次次受辱的事實,他也沒有能力改變,但是這一世程宇華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力量,絕對不會再讓悲劇發生。
越王程傳民也和程宇華一樣,要不然當初南寧才剛剛站穩腳跟,實力還很弱的時候,程傳民就想法設法的幫助蘭芳抵禦荷蘭的入侵,趕走走狗劉阿生了。之後為了補充蘭芳因為戰亂損失的人口,也是為了迅速提高蘭芳的國力,程傳民更是一直都在向蘭芳轉運從清廷越境過來的難民。
程宇華在接過父親的權力之後,也在延續父親對蘭芳執行的政策,甚至比他還要激進。他以上位就加快了向蘭芳轉運人口的速度,結果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運去了將近十萬人,占蘭芳總人口的近四分之一。程宇華很清楚,反正那裏有大片可耕地,糧食一年三熟,根本不會缺糧食。就是運再多的人過去,隻要有地方安置,就不愁消化不了。
為了增強自己的國力,蘭芳自己也在盡量增加勢力,除了拚命從大陸那裏接受人口外,也在轉變經濟結構。之前蘭芳一直依靠的就隻有采金業,空有那麽好的氣候條件和土地條件,由於人口少,加上一直經受當地土著和荷蘭的侵擾,所以農業極其落後。自上次擊敗了荷蘭的入侵之後,利用人口的激增,開墾了大量的良田,糧食除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外,還大量出口到了南寧。
嚴格意義上來,之前蘭芳一直采用的是聯邦製的政體,是由幾十個采金公司聯合起來成立的類似總工會的組織。就是一起在那裏采金的華人,也不僅僅隻有蘭芳一家,單是上規模的就至少還有兩家,因此華人內部很難統一意見,就連上次的抗荷戰爭都有一部分人反對,直接導致了漢奸劉阿生的陰謀得逞。
囿於這一情況,戰後大總長劉青山在南寧的支持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整合所有狠人勢力,基本上完全照搬了南寧的各項製度,建立現代政府結構。聘用南寧的軍官為教官,利用南寧支援的武器建立三個團九千人的正規軍。因此實力迅速得到恢複和擴張。
隨後采用南寧的建議,一邊將荷蘭人擋在蘇卡達納以南,一邊不斷向西擴張,吞並當地土人王國,到這次荷蘭人煽動土人發動戰爭的時候,蘭芳已經將勢力延伸到了加裏曼丹島的中部。
當然,擴張也就意味著和當地土人的矛盾激化,這也是為什麽這次土著人這麽容易被荷蘭人鼓動的原因。
聽了寇誠關於蘭芳的最新消息,程宇華問道:“這其中有沒有法國人的影子?荷蘭人想趁著我們和法國打仗的機會撈好處很正常,但是如今我們戰勝了法國,勢力正旺,而且已經在香港和法國展開了談判,他們已經錯過了最好時機,雖然他們沒有直接動手,但是內裏到底是怎麽迴事大家都清楚,他們就不怕我們支持蘭芳大打特打?這事很不尋常啊!”
聽到程宇華的分析,寇誠也附和道:“殿下,我們軍情局的結論也是如此,不過荷蘭人除了在薩卡達納集結了五千軍隊之外,再沒有其他異動了,此時荷蘭人不管怎麽做都很難得到好處,因此我們分析很可能背後是法國人在推動,借此讓我們分散注意力,好讓他們隨後平定南圻。所以蘭芳這次不會有太大的變數,也許單單隻是土人受到了蠱惑。”
盡管對自己的分析很有信心,但是程宇華不喜歡像現在這樣的被動應對,總感覺很別扭。從他參與政事以來,不管是對清廷的廣東戰爭,還是這次和法國的越南戰爭,他都是謀定而後動,雖然也知道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會按照自己的計劃來,但是程宇華是一個完美主義這者,能做到最好的既盡量做到最好,至少要讓自己滿意。這次事情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總給人一種不太好的感覺。
最後程宇華打定注意,不管怎麽樣,還是要提醒蘭芳心應付,如今南洋的取得現在的局麵很不容易,絕對不能讓法國和荷蘭壞了好事,因此他轉身對寇誠囑咐道:“你通知蘭芳,心荷蘭趁著他們和土著人大戰的時候,突然從南方發動突襲,雖然我們認為荷蘭現在錯過了最好時機,但是荷蘭人自己會怎麽想,我們誰也猜不到。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覺得有需要,我們可以派兵增援,他們自己也可以適量擴軍,五十萬的青壯年人口,再增加兩三千軍隊不會有太大問題。”
由於移民的特殊性,因此現在蘭芳的人口主要是青壯年,百姓沒有太大負擔,因此軍民比例就是達到四比一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看到程宇華如此謹慎,寇誠也沒有感覺對方是在題大做,曆次事實證明,洋人對殖民的決心絕不是一般人既能理解的,很多時候在外人看來他們是在飛蛾撲火,以博大,但他們自己也許認為是在單手拿田螺,十拿九穩。
“殿下,那要不要把這些情況向丁大人和方大人通報一下?”寇誠這時候提醒道。
“嗯,還是通知一下吧,讓他們心裏有個準備,心法國人使詐,這些歐洲人沒一個是省油的燈啊!”程宇華也覺得很有必要通報一下,要是這次是法國和荷蘭達成了協議,采取聯合行動,那麽他們後續可能還會有其他動作,如果丁生在談判中不了解情況,是會容易著了法國人的道的。
寇誠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既然和程宇華商量好了對策,那麽以防萬一,就必須盡快通知各方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