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

    馬陵道大戰後,最感輕鬆的是秦國。

    還在龐涓剛剛開始進攻韓國時,衛鞅就預感到這對秦國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果說幾年前魏國進攻趙國時,秦國的實力還不足以有大動作的話,現下就大不一樣了。衛鞅在安邑公叔丞相府多年,雖然對孫臏所知不多,但卻深知龐涓在軍旅戰陣上的正統拘泥,料到他必然第二次敗在孫臏手裏。衛鞅當即對秦孝公提出,抓住時機,立即遷都鹹陽!

    秦孝公自然明白,遷都這樣的大事,最要緊的是時間。征用民力數十萬,幾乎是舉國大動,快也得一半年,沒有一段絕對安全的時間,萬萬不能動手。目下魏國調集兵馬滅韓,函穀關以西的精銳大軍全數東調,櫟陽威脅頓時解除。此時遷都,正是大好時機。君臣一拍即合,決策立即遷都鹹陽。

    時當初夏,正是手腳舒展的好季節。關中平原的所有道路都是車馬載道,日夜川流不息。關中臨近夏忙,三丁抽一,隴西遊牧部族則是兩丁抽一。五十多萬民伕,三個月便將小小櫟陽城的國府、官署並所有的官邸搬空。倒是在鹹陽大大忙碌了幾個月,比搬遷櫟陽還費事。一則是鹹陽城規模頗大,可容納民眾十多萬戶,幾乎與臨淄、大梁不相上下。遷入鹹陽的人口主要是西部雍城和東部櫟陽兩個老都城的老秦人。衛鞅的部署是,櫟陽城的人口三分之二遷往鹹陽,雍城的人口一半遷入鹹陽,加上東方商賈和國府官署,鹹陽城一次遷入了六萬多戶將近三十萬人,大約隻占了鹹陽城的一半。秦孝公本來還想多遷進一些人口,衛鞅卻說,十年之後,鹹陽城就是天下中心,豈能不留下餘地?秦孝公爽朗大笑,連連讚歎衛鞅目光遠大,便停止了繼續遷入的打算。

    就在鹹陽新都尚未安排就緒的時候,馬陵道魏國大敗的消息傳來,秦國朝野一片欣喜。百年以來,將秦國封鎖在關內的,是魏國;越過黃河攻進函穀關奪去河西千裏之地的,也是魏國;糾結六國企圖瓜分秦國的,還是魏國;策動秦國內亂鼓動民眾逃亡,又派商人大賺秦國血汗的,仍然是魏國。自從三家分晉有了這個魏國,秦國就一直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秦獻公和魏國血戰而死,秦孝公被魏國壓迫得立了國恥碑,秦國人的鮮血、淚水、仇恨、恥辱,都集中在魏國身上。如今,這個百年夙敵竟然一朝大敗,還死了個熱衷於滅國大戰的龐涓,壓在秦國頭上的大山驟然沒有了重量,秦國朝野豈能不大喜過望?就是衛鞅和秦孝公,也沒有想到魏國敗的如此之慘,也都是振奮異常。

    “君上最感高興的,是何事?”衛鞅問秦孝公。

    “龐涓戰死!此人勝過雄兵十萬。”秦孝公不假思索,“大良造呢?”

    “秦國大出於天下的機會來了!”衛鞅也毫不猶豫。

    兩人不約而同的哈哈大笑。

    櫟陽城和鹹陽城幾乎同時沸騰起來!老秦人無論男女老幼,個個穿上了新衣,就象過年一樣走親串戶,高聲大氣的談論著傳播著馬陵道的種種傳聞,肆無忌憚的的嘲笑著魏國的失敗。國人不斷在街頭相聚,興奮之情難以抑製,便相互角力比武,圍觀者人山人海。於是角力比武者越來越多,櫟陽鹹陽的大街小巷都在歡唿,連比武失敗者也都是興高采烈。入夜,櫟陽城史無前例的大舉夜市,燈火照亮了小城堡的每個角落,社火歌舞也走上了街頭。每個商家店鋪前都是人頭攢動,每個酒肆飯館中都是高談闊論。未成格局的鹹陽,也燈火闌珊的擺起了夜市,推出了社火,連正在奉命勞作的民伕們也聚酒暢飲,不亦樂乎,於是便有七十歲老人三百餘人上書國府,請求舉行“大酺”,以慰國人之心。

    大酺,就是國庫出錢,舉國飲宴歡慶。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是一個國家最大規模的盛事慶典,很少有國家能夠舉行。秦國窮弱,在變法前是想也不敢想的。十多年之後,秦國大富,又遇上如此令國人快慰的大好事,人們自然想到了要大大的慶賀一番。

    上書呈送大良造府,衛鞅皺起眉頭:“景監長史,你以為該當大酺麽?”

    “此事,無可無不可。”景監笑道。

    “何謂無可無不可?明是不可。仗是齊國人打勝的,鷸蚌相爭,漁人得利。高興可也,何能當作自己的勝利舉國大酺?老秦人要惕厲自省,昏昏然必當大虧。”衛鞅臉色語氣都很嚴厲。

    景監一時尷尬,卻也悚然大悟:“大良造切中要害,當下令昭示國人。”

    此日,櫟陽、鹹陽兩城都張掛出《大良造責令》,赫然大書:

    大良造訓誡國人:民氣為國之根本。民氣正則國強盛,民氣頹則國黯弱。今魏國大敗,非我秦人之力,賀固可賀,何當大酺?今我河西之地未複,昭昭國恥未雪,我民卻以他國之勝狂喜,豈非民氣之羞也?責我國人,須惕厲自省,方可雪恥圖強,竊喜他勝,徒滅心誌也!秦公十八年九月。

    此令張掛兩城四門,國人觀之如潮。一經識文斷字者念誦,立時人人低頭鴉雀無聲,頃刻間便散去了。半日之間,櫟陽、鹹陽就恢

    複了忙碌緊張的勞作,再也沒有大喜大樂的聚酒歡宴了。秦國庶民對大良造更加敬畏,覺得他簡直就是教誨子民的聖賢尊神。上書的老人中竟有三十餘人羞愧自殺,一時間舉國沉默。

    衛鞅顧不上理會這些,他正在與秦孝公秘談,提出了一個驚人主張,“君上,魏國新敗,秦國的大好時機已到。若不立即出動,時機稍縱即逝。”

    秦孝公驚訝,“大良造是說,收複河西?”

    “正是。君上以為如何?”

    秦孝公沉吟道:“魏國是一麵,根本是我方實力。我新軍隻有五萬,還沒有統兵大將。魏國的河西守軍八萬,稍一湊集,十幾萬大軍對魏國不是難事,龍賈又是百戰老將。若無必勝把握,再等幾年也無不可。魏國肯定是日益衰落,秦國肯定是不斷強大。大良造,收複河西事大,寧可稍緩,不可再挫國人銳氣啊。”

    衛鞅明白秦孝公的擔心所在。論雪恥之心,這位比自己隻長一歲的國君比誰都激切。論軍旅戰陣,他少年為將久經沙場,與魏軍拚殺的願望比誰都強烈。但他身為國君,卻竟然能夠在複仇火焰的燃燒中冷靜的等待,何其難能可貴!但是就事情本身而言,衛鞅卻覺得自己更為超脫冷靜,秦孝公反倒由於長期沉浸於國恥思緒,關心則亂,過分謹慎。他覺得自己不能沉默,必須說出自己的周密思慮,他相信秦孝公的決斷能力。

    “君上,以目下情勢,臣以為魏有三弱,秦有三強,可出河西一戰。其一,魏國朝野沮喪頹廢,喪失鬥誌。魏人浮躁狂傲,可勝不可敗。桂陵一敗後,不思自省,反唿上當,舉國求戰,並非真正的大勇,實則盲目驕狂。馬陵再敗,精兵盡失,大將陣亡,魏人之狂傲驟然潰散,舉國又陷於低靡,短期內絕不能恢複。相比之下,秦國十餘年埋首變法,國富民強,士氣高昂,雪恥複仇,求戰心切,民氣鬥誌大大強於魏國。其二,魏國宮廷腐敗,忌賢妒能。魏王誌大才疏,偏又剛愎自用。大戰一起,必相互掣肘,力不能聚。相比之下,我秦國卻是舉國同心,君臣無猜,將士用命。其三,魏國河西守軍雖可湊集十餘萬之多,但多為地方守軍,且老少卒居多,戰力遠非龐涓精兵可比。河西將軍龍賈雖是老將,但目下太子申與公子卬已被魏國朝野捧為‘名將’,大戰若起,這兩人與龍賈必生齷齪,而給我可乘之機。相比之下,我新軍精銳戰力極強,上下合力,如臂使指,必可大勝。”

    秦孝公點點頭,“此三條不錯。”卻又沉吟著不再說話。

    “更重要的還是時

    機。目下,魏國知我正在遷都,以為我絕不可能此時發兵河西。一旦我大軍東出,魏國必倉促應對。魏國素來蔑視秦國,雖倉促應戰,也必是漫不經心。我軍突襲作戰,勝算極大。”

    “大良造,誰為統帥呢?”秦孝公輕輕歎息一聲,顯然,他最大的心事在這裏,“車英似有不足,嬴虔又不可能複出。將才難求啊。”

    衛鞅微笑,“君上,臣自將兵,收複河西。”

    秦孝公驚訝的看著衛鞅,半日沉默,眼光顯然在詢問,“大良造竟然知兵?”

    “君上,臣之兵學,尚強於法學。秦國不強,臣無用武之地。”

    秦孝公更為驚訝,突然大笑起來,“大良造之兵學,尚強於法學?”

    “正是。”衛鞅認真道:“我師因材施教,以為臣有兵學天賦,定臣學兵。臣五年學完,自請轉修法家治國之學。”

    秦孝公豁然醒悟,連連拍案,大笑不止,“上天哪上天,何其佑護秦國也!”他深知衛鞅不是虛言之人,竟是大喜過望。要知道,名相名將皆天下奇才,往往是得其一便可成大業。吳王闔閭得孫武、齊桓公得管仲、魏文侯得李悝、魏武侯得吳起、齊威王得孫臏、韓昭侯得申不害,皆成一時大業。秦國得衛鞅,變法成效已經證明,衛鞅乃不世出的治國大才,可如何又能想到,他竟然也是兵學大才?這種兼通文武的將相人才更是百年難遇,戰國以來,隻有吳起堪稱出將入相的特異之才。今日自己眼前的衛鞅,竟然也是如此特異之才,而且更為深沉成熟,如何不教秦孝公驚喜非常?驟然之間,他覺得塊壘全消,對衛鞅深深一躬,肅然道:“嬴渠梁不識泰山北鬥,今日拜將了。”

    衛鞅連忙扶住,“臣得君上知遇大恩,方能一展所學,自當報效國家。”

    鹹陽城樓抹上了一縷火紅的霞光,君臣二人的密談尚興猶未盡。正午時分,一騎快馬飛出鹹陽,飛往陳倉峽穀。三天之後,秦國的五萬新軍在夜間分路秘密東進,集中到鹹陽北麵一百裏左右的雲陽山地,便秘密駐紮了下來。

    旬日之間,衛鞅的中軍將領便配置完成——車英為副將,景監為行軍司空專司輜重糧草,大良造府精選的十名軍吏做行軍司馬。本來,太後、瑩玉和大臣們都要為衛鞅在郊外壯行,甚至秦孝公也想為大軍一壯行色。但是,衛鞅都婉言辭謝了。這是一場長途奔襲戰,要收奇兵之效,就要盡量隱秘,若朝野間大張旗鼓的壯行,實際上便等於公開向魏國宣戰,如何能打魏國一個措手不及

    ?

    九月二十三夜裏,月色朦朧。衛鞅帶領中軍將佐並二百名鐵甲騎士出鹹陽北門,兼程疾進,一個時辰便趕到了雲陽山穀。勘合兵符後大軍立即開拔,沿途繞開了所有的縣府城堡,經高奴沿洛水一路北上。旬日之後,秦國新軍在洛水西岸的一片河穀地帶秘密紮營了。

    二、魏惠王的名將與老將

    烏雲遮月,一隊騎士沿著大河東岸向南飛馳,清晨時分到達安邑。

    魏惠王剛剛梳洗完畢。這些天他一直悶悶不樂,火氣很大,連柔媚有術的狐姬也不敢來討好他了。龐涓一死,魏惠王頓時覺得膽氣虛了。龐涓活著時,魏國的精兵名將天下第一,可以任他對列國頤指氣使,說攻誰就攻誰!各國使者無不成年累月的泡在安邑看他的臉色,刺探到一星半點兒的消息,立即快馬迴報本國。那時侯,別說他這個魏王,就是魏國一個大夫,列國都奉若神明,生怕惹腦了魏國。魏惠王打個噴嚏,列國都要傷風咳嗽,那是何等的威風愜意!縱然在桂陵戰敗後,列國也還是唯唯諾諾。誰想馬陵道一戰後,各國竟然一齊翻臉。且不說同出一源的韓國趙國,那早已經是勢同水火了,連向來以魏國馬首是瞻的楚國,也驟然翻臉,非但同齊國結盟,而且要討迴自願割讓給魏國的淮北九城!還有燕國這個最沒出息的老牌軟蛋,竟然也敢撤迴使者,給魏國一個冷臉。齊國不消說,已經是魏國大敵了。秦國呢,更是百年以來對魏國恨之入骨的夙敵。這些大國風向驟轉不要說起,就連魯國、鄒國、薛國、宋國、衛國這些小諸侯,竟也撤迴了駐安邑使者,紛紛向齊國楚國獻媚去了。

    魏惠王是在兩代霸業的基礎上即位稱王的,近三十年來,他從來沒嚐過被天下如此冷淡的滋味兒,一時窩火得不知摔碎了多少名貴寶器。想來想去,他竟恨上了龐涓,也恨上了孫臏,甚至連鬼穀子都恨上了。這個老東西忒邪門兒,教出兩個鬼學生,沒一個堂堂正正的主兒!一個隻會硬碰硬,一個隻會使陰招兒,害得他十幾萬精兵竟做了屈死的冤鬼。要不是太子申、公子卬帶領三萬精兵趕迴,別說安邑不保,就連威震天下的魏武卒隻怕也會一個不剩的死在馬陵道。

    梳洗完畢,魏惠王獨自一人到園林漫步去了。他是個喜好熱鬧豪闊的君主,身邊從來都是鶯鶯燕語一大群,要麽就是和狐姬糾纏在一起。象今日這樣獨自漫步,還真是數十年來第一次,宮中的內侍與侍女竟然都不知道該不該跟著國君了。走了一陣,他覺得累了,便坐在草地石墩上望著波光粼粼的湖水發呆。若非上天有

    眼,保住了太子申、公子卬這兩員大將和三萬魏武卒,就是趙國這樣的二流戰國來攻安邑,也無法自保了呢。魏罌啊魏罌,魏氏祖先的基業如何被你弄成了這般模樣……就在他煩躁不安的時候,內侍來報,說河西將軍龍賈星夜趕迴,正在宮外求見。

    “讓他進來吧。”魏惠王不耐的揮揮手,沒辦法,隻有迴宮見這個倔強的“龍不死”了。

    一陣沉重急促的腳步聲,老將軍龍賈大步匆匆的走了進來,風塵仆仆,汗流滿麵,頭盔下的白發水淋淋的貼在兩鬢。立即,一股濃濃的汗腥味兒便在這芬芳的大廳中彌漫開來,魏惠王不禁皺了皺眉頭。

    “臣,河西守將龍賈,參見我王。”

    “龍老將軍,何事如此匆忙啊?”

    “秦國大軍,已經秘密開進了洛水東岸。臣察其意圖,欲與我在河西決戰。我軍新敗,士氣受挫,臣請我王速做部署。”龍賈顯然很急迫。

    魏惠王一驚一怔,又略一沉吟,便哈哈大笑起來,“秦國?老軍破車!敢打河西的主意?老將軍弄錯了吧。”

    “斷無差錯。”龍賈大手一捋,將臉上的汗水甩掉。魏惠王連忙後退兩步,又是大皺眉頭。龍賈毫無覺察,肅然正色道:“我軍連遭敗績,皆因輕視敵國而起。十多年來,秦國已經今非昔比。若無精銳新軍,秦國斷不致與我做河西決戰。我河西守軍步卒占八成以上,且多老少,難以抵禦。”

    “以老將軍之見呢?”

    “速將安邑的三萬精銳鐵騎調往河西,歸臣統轄,方可與秦軍周旋。”

    “如何?”魏惠王一下子驚訝的瞪起了眼睛,“三萬鐵騎給你?那安邑如何防守?”

    “趙韓兩國皆在休養生息,斷不會進攻安邑。”龍賈充滿了果斷自信,魏惠王卻大為不耐,“老將軍,都城安危,豈是兒戲?目下韓趙齊三國是魏國死敵,最大的危險是趙國偷襲安邑、齊國再次來攻,而非秦國之騷擾!”

    “我王差矣。”龍賈麵色漲紅,“秦國絕非騷擾,而是要奪迴河西。我大魏隻有集中兵力,周密部署,我王親自督戰,與秦軍速戰速決。屆時,縱然齊趙襲擊,我軍也可立即迴師,安邑絕然無憂。”

    魏惠王真的有些生氣了。幾十年來,魏國大小臣子,包括那個死硬的龐涓,誰敢說他“差矣”?想不到打了兩次敗仗,一個差點兒被人遺忘的老朽也狂妄起來,竟敢公然指斥他“差矣”!還有點兒規矩麽?他臉一沉,“軍國大計,本王自

    有運籌,老將軍無須多慮。”

    “臣啟我王……”

    正在此時,內侍高聲報號,“太子、丞相晉見——!”

    魏惠王笑了,“讓他們進來。老將軍哪,你還是聽聽名將的謀劃吧。”

    龍賈臉色鐵青,默然佇立。他當然知道魏王說的“名將”是誰了。

    太子申與公子卬精神抖擻的走了進來。現下整個魏國,可能也就這兩個人的士氣鬥誌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也隻有這兩個人是兩次大敗仗的受益者。馬陵之戰,他們倆率三萬鐵騎迴援安邑,恰遇趙國五萬兵馬做試探進攻,龍賈的河西守軍又及時趕到,還沒有認真開戰,趙國就迅速撤迴了。如此一來,安邑“解圍”,國人歡慶,倆人便被譽為“千裏馳驅,力克強敵”,名將的光環便更加璀璨了。如果說桂陵之戰那一次,倆人對“名將”稱號還有點兒不大自然,這次可是心安理得了。仗是自己打的,而且也確實大勝,名將稱號自然是當之無愧!事後倆人對龐涓大加評點,竟列出了龐涓用兵的“十大缺失”!朝中臣僚自然是驚歎不已,魏惠王更是後悔沒有將兵權交給兩員名將,否則,孫臏豈非早已經是階下囚了?有如此兩個如日中天的國家幹城,魏惠王真不明白象龍賈這樣的“老軍”操得什麽心?

    目下兩“名將”正當得誌,人各一領大紅鏽金鬥篷,綠色玉冠上鑲嵌著魏惠王特意賞賜的光華燦爛的國寶明珠。這倆人都有帶劍進宮的赫赫特權,太子申手持一口王室古劍,麵如冠玉般嫩白,顯得俊秀風流。公子卬更是帶著那口稀世絕品“蚩尤天月劍”,容光煥發英氣勃勃。相比之下,老將龍賈的鐵甲布衣倍顯寒酸,就象一名土氣拙樸的老卒。魏惠王父子與公子卬,都是在聲色犬馬中浸淫出來的宮廷雅人,極為講究衣食住行,尤其是衣著的精美考究更是上心。此刻看見龍賈粗土猥瑣的樣子,兩位名將不由大皺眉頭。

    倆人行過參見禮,公子卬看著龍賈笑道:“夫上將軍者,威風凜凜,老將軍卻何其土著?本丞相可是無欠軍餉也。”

    魏惠王和太子申不禁哈哈大笑。

    龍賈麵色通紅,肅然拱手道:“丞相,龍賈是迴宮急報軍情,何須金玉其外?”

    公子卬最善周旋,一點兒不生氣,反而親切笑道:“噢?是何軍情啊?”

    太子申也立即凝神注目。這二人現下一聽“軍情”二字,就會莫名興奮起來。

    “秦國大軍,秘密開進拉幫結夥洛水東岸。”龍賈硬邦邦迴答。

    “噢?誰人統兵?”太子申立即提出了一個極為要害的問題。

    “斥候探察,秦國大良造衛鞅親自統兵。”

    “老將軍,你說何人?”公子卬憋住笑意,似乎沒有聽清。

    “秦國大良造,衛鞅。”龍賈淡淡重複。

    突然,公子卬縱聲大笑:“我還以為嬴虔出山了呢,原是那個中庶子啊!”

    “中庶子?父王,衛鞅何人?做過中庶子?”太子申很冷靜。

    魏惠王悠然笑道:“我也差點兒忘記了。這個衛鞅,當初是公叔丞相的中庶子,公叔拿他做國寶一般。龐涓呢,卻認為他隻能做個行軍司馬。後來,他就跑到秦國去了,竟然做了秦國大良造,這秦國變法麽,也是可想而知了。”

    “這個衛鞅,帶兵多少犯我?”太子申沒有一絲笑意,竭力做出名將氣度。

    “號稱十萬。臣多方探察,以為大約有五六萬之眾。”龍賈迴答。

    “五六萬?”太子申也禁不住笑了,“五六萬就想拿下河西?”

    龍賈正色道:“太子不聞兵諺,‘萬人被刃,橫行天下’?吳起昔日隻有精兵三萬,卻是無堅不摧。兵貴精,不貴多。秦國五萬新軍,不可小視。”

    太子申大為不悅,當初他就極是厭惡龐涓對他的這種訓誡口吻,但也無可奈何,龐涓畢竟是名門上將。如今一個老龍賈也來教訓他,好象將他當做沒上過戰場的黃口小兒一般,當真豈有此理!他正要斥責龍賈,公子卬卻眨眼示意,嘲諷笑道:“龍老將軍,秦國五萬兵馬,河西八萬魏軍。他能橫行天下,難道你就不能麽?”

    龍賈亢聲道:“八萬魏軍並非精銳,丞相應當知曉。”

    “兵不精,將之過也。鎮守河西十餘年,老將軍竟將精兵帶成了衰兵,盡失為將之道,難道有功了麽?”公子卬儼然一副訓誡的口吻。

    龍賈氣得雪白的胡須簌簌抖動,激奮高聲,“丞相差矣!當初我王與龐涓上將軍反複說河西無戰事,隻給老夫留下老弱步兵六萬。十多年來,老夫慘淡經營,收留林胡降卒遊勇,兵力增加為八萬,訓練得尚能一戰,難道有罪了麽?”

    魏惠王見龍賈認真起來,知道這個三朝老將剛烈之極,生怕當場有個三長兩短,連忙擺手道:“老將軍息怒,丞相隨便說說而已,何必當真計較?現下說說,這仗究竟如何打法?老將軍高見?”魏惠王特意撫慰一下猶自喘息的老將。

    “臣已說過,三萬精兵調往河西,臣與秦軍周旋到底。”龍賈還是咬定那個主意。

    太子申冷冷一笑,“周旋?打仗就是打仗,如何周旋?貓鼠做戲麽?”

    龍賈強忍怒火,“太子當知,兵機多變,未曾臨敵,如何能虛言打法?”

    “沒有成算,為何要精兵三萬?老將軍打盲仗麽?”公子卬揶揄笑問。

    龍賈剛烈坦直,又拙於言辭,被三個機變高手揶揄奚落得憤懣不堪,卻又無從辯駁周旋,想想長籲一聲,拱手道:“老臣無能,但憑我王部署。”

    魏惠王笑了,“終究是老將軍,明白事理。兩位名將說,如何應對秦國?”

    太子申慨然請命,“兒臣請與丞相同率大軍,活擒衛鞅,振我國威!”

    “好!”魏惠王拍案讚歎,“丞相之意呢?”

    公子卬肅然做禮,“臣以為,太子乃國家儲君,當鎮守國都,以防齊趙萬一偷襲。臣自請精兵兩萬,再加河西八萬大軍,將那個中庶子獻於我王闕下!”

    魏惠王大笑,“妙極!讓衛鞅再做丞相中庶子!”他霍然起身,“本王決意,丞相為河西統帥,龍老將軍副之,一舉消滅秦軍!太子申鎮守安邑,預防齊趙!”

    “臣等遵命!”三人齊聲應命。

    出得王宮,公子卬拿起統帥架勢,讓龍賈等在宮門,他自己去辦妥了兵符印信,方才悠然轉來,笑著命令,“龍老將軍,你先星夜趕迴河西,不得妄動。等我大軍到來,再一舉殲敵,明白麽?”

    “丞相,你的精銳鐵騎不能延誤,我看衛鞅絕非善類。”龍賈憂心忡忡。

    公子卬大笑起來,“老將軍怕衛鞅,我卻視他如草芥一般耳!”驟然收斂笑容,“方才,是本帥第一道將令,可曾聽清楚了?”

    “末將明白。”龍賈見公子卬根本無視他的提醒,也不再多說,大步匆匆的走了。

    公子卬輕快的上了軺車,趕魏惠王的秋季大獵去了。

    深秋暮色,河西官道上幾乎沒有行人,隻有一隊鐵騎放馬奔馳。這便是龍賈的親兵騎隊。老將軍沒有吃飯,更沒有迴府與老妻重溫一宿生疏日久的敦倫之樂,便飛馬迴程了。

    龍賈已經七十三歲了,非但是魏國僅存的三朝老將,而且也是列國聞名的老將軍之一。還在魏文侯時期,他便少年從戎,一刀一槍的苦掙功勞,從伍長、什長、百夫長、千夫長,一步一步的錘煉成了軍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孫皓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孫皓暉並收藏大秦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