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一閉,奮力一推那塊年久鬆動的大石,隻聽轟隆隆一聲,大石竟是夾泥帶土的滾了下去,無巧不巧,恰恰將叔母壓翻在地!小龐涓愣愣怔怔的走到叔母麵前,獰厲的吼叫著,“叫你欺負!叫你欺負!老天殺你!”揀起掉落在旁邊的菜刀,照著叔母便連連猛砍一陣,又朝著鮮血淋漓的叔母啐了幾口,便慌忙逃竄了……及至老師在深山裏發現龐涓,龐涓已經是一個在山林裏生活了一年多的小野人了,爬高躥低的與鳥獸爭食。孫臏還記得,當老師有一天帶迴一個那個渾身長毛的“大猴子”時,那“大猴子”的眼光讓他渾身都起雞皮疙瘩!後來,當他知道了師兄這些身世故事後,孫臏內心不禁生出一種深深的同情。從此,孫臏沒有與龐涓師兄爭究過任何一件利事,也深深理解了師兄酷烈的功名之心。
相比之下,孫臏卻是望族出身,七代之前的祖先便是赫赫有名的孫武。那孫氏祖居齊國東阿,後又遷徙甄城,本是薑氏老齊國的書吏世家。傳到孫武,卻是酷愛兵事,便利用書吏整理典籍的方便,將當時視為聖典的《太公六韜》與《司馬穰苴兵法》抄迴苦讀。那《太公六韜》乃周武王開國統帥、齊國始封國君薑尚所撰,可謂當時最為古老的兵學聖典。那《司馬穰苴兵法》則是齊景公時代的名將田穰苴所撰,因田穰苴官居司馬,所以人稱司馬穰苴。這是距離當時最近的一部兵法。孫武精研完兩部兵法,便請辭書吏之職,到齊國的上將軍府做了一名小司馬。軍旅磨練了整整六年,見識大長,也領兵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可就是因為出身低微而不能晉升。一氣之下,孫武便逃軍隱居八年,自己寫了《兵法十三篇》。一經示人,竟是傳抄天下,聲名鵲起。但是,孫武總感到自己沒有統率大軍的實戰功績,對於一個兵家之士,總覺得大是憾事。為了一酬宿願,便決然南下,到了吳國。
當時的吳王正是剛剛殺死吳王僚,而奪取王位的公子光,時人稱為吳王闔閭。這闔閭雄心勃勃,用人不拘一格,全無貴族門第惡習。先是用著名刺客專諸殺了吳王僚,後又重用了逃離楚國的“叛臣”伍子胥為上將軍,聞聽孫武來齊,便欣然接見。闔閭申明,“先生的《十三篇》我已經讀過了,隻是不知道先生勒兵如何?”
勒兵,就是訓練軍隊。大凡真正的名將,第一本領就是能夠練出一支精兵,而後才是戰場本領;不能練兵的將領,無論如何也算不得名將的。孫武自然知道這一點,那《司馬穰苴兵法》本來就是著重講訓練士卒的。可是自己的《十三篇》卻很少專門講訓練軍兵,倒不是孫武不重視訓練
,而是認為訓練軍隊隻是為將的基礎,他的誌向卻是更為高遠的用兵智慧。大約闔閭看《十三篇》少談勒兵,便要試試孫武的勒兵之能。孫武自然爽快的答應了。
誰知闔閭卻給孫武出了個難題,要他當場訓練女人,而且是宮女嬪妃!
當一百八十名宮女嬪妃喜笑顏開的站在孫武麵前時,坐在高台上的闔閭君臣都笑了起來。作為吳王的闔閭,明知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隻是想讓孫武知道,天下也有不能“勒”之人,不要太過自信而已。而孫武卻不這樣看,他認為隻要勒兵得法,人皆可兵!方才他就明確的迴答了吳王闔閭,“可試以婦人。”實際上,誰也沒有相信他,包括那個大名赫赫的伍子胥。
孫武將一百八十名宮女分為兩隊,各令一名吳王寵姬為隊長,持戟站於隊首。而後孫武開始了最基本的勒兵交代,“你們知道前心、後背與左右手嗎?”一片鶯鶯燕語,“知道也。”孫武高聲道:“那好。我叫向前,你們都要盯住隊長的心!我叫向後,你們都要盯住前麵人的後背!向左,看左手!向右,看右手!明白了沒有?”又是一片一片鶯鶯燕語,“明白也。”於是孫武象在軍中一樣,兩邊設置了斧鉞儀仗與金鼓令旗,又反複將了幾遍口令,於是宣布掄響戰鼓,令旗一揮,高喊:“向右——!”宮女嬪妃們卻東倒西歪的笑成了一片,連高台上的闔閭君臣也大笑起來。
孫武高聲道:“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便停了下來,又再三講了幾遍口令。然後下令掄動大鼓,“向左——!”令旗劈便向左方。誰知宮女嬪妃們又是轟然大笑。孫武肅然正色,“申令既明而不執法,吏士之罪。隊長當斬!”便喝令兩邊斧鉞手綁起兩名吳王寵姬,推下斬首。吳王闔閭這一驚可是非同小可,急忙令內侍飛馬傳令,“本王已知將軍勒兵之能,請不要斬首兩位寵姬,本王離開她們,食不甘味啊!”誰知孫武卻正色拱手道:“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喝令立即斬首兩位寵姬。片刻之間,血淋淋的長發人頭捧來,全場都瞪圓了眼睛,宮女嬪妃們驚恐得竟是大氣也不敢出。孫武另換兩名年長宮女為隊長,大鼓再響,令旗一揮,竟是步伐整齊,中規中矩,毫無差錯,直看得全場鴉雀無聲!
孫武稟報吳王,“勒兵已成,我王請檢閱。但有軍令,這支女兵可赴水火而不避。”
闔閭哭笑不得,“罷了罷了,我如何能看?”
孫武淡然笑道:“聞吳王有大誌,原來卻是徒好虛言,不能用其實也。孫武告辭。”
闔閭恍然警悟,連忙站起來緊趕幾步肅然躬身,“本王錯失,請先生鑒諒可也?吳國兵事,尚請先生不吝賜教。”
從那時侯開始,孫武便做了吳國統兵大將。可是,孫武最輝煌的戰績也隻有一次,就是千裏奇襲楚國,以五六萬之眾五戰五勝,幾乎要消滅了楚國。若非闔閭早逝,太子夫差與孫武不和,孫武也許還會有更大的功業。夫差即位後,生性恬淡的孫武便隱居了。他本是一個清醒深思又極善於總結的高士,臨終前給他的後人留下家律:“但凡孫氏後裔,建功立業者,得止且止,貪功者喪身。”
孫臏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家族,有著不肯埋沒自己卻又明智散淡適可而止的傳統家風。孫武之後的孫氏族人,其所以沒有一個天下聞名的傑出人物,不能說和這樣的家族遺風沒有關聯。正是這種遺風,形成了孫臏謙和恬淡的性格。他從來不談自己的家世,龐涓自然也不知道他是孫武的後裔,隻是對他的淵博靈慧常常感到驚訝,常常歎息著說:“如此兵家智慧,如何便生在了一個與世無爭的師弟身上?”每次都引得孫臏一陣大笑。孫臏感慨師兄的苦難身世,對師兄的處處爭先的稟性毫不感到別扭,反而是時時事事的謙讓,因與自己性格相合,卻也沒有顯得絲毫的做作,倒是與師兄處得特別融洽。久而久之,便有人說他們師兄弟是“剛柔相濟,天做之合。”奇怪的是,老師卻從來沒有對他們的友情做過評判,最多隻是笑笑而已。現下想來,孫臏對老師的先知當真感到了不可思議!
到了魏國,他們遇到了當時正在為沒有名將而苦惱的魏惠王的隆重禮遇。由於出乎預料,龐涓是非常的驚喜,非常的激動,整整對孫臏訴說了一個通宵,全部是如何為魏國打天下的宏大謀劃,竟沒有問一句孫臏在魏國將如何打算?龐涓的口氣神態中透漏出一個鮮明的消息——報效魏國,龐涓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魏國的軍權是龐涓一個人的!孫臏何等靈慧,自然是覺察到了這種強烈的潛台詞。孫臏記得自己當時笑著說:“師兄啊,魏國很器重你,我看也用不著到齊國去了。我們還是原來謀劃,我迴齊國。老家族人還有許多事兒等著我呢。”龐涓高興得大笑了一陣,“好!明日到十裏長亭,我為師弟餞行。說不定啊,我們日後還要聯軍作戰呢!”孫臏也笑了,“那可未必,倒是兩國交兵的時候多一些呢。”“哎呀,師弟。”龐涓恍然正色問:“果真如此,你如何應對?”孫臏坦然道:“那還用說?各有其國,各為其主,私情不擾國事嘛。”龐涓長長歎息了一聲,“是啊,不能兩全也。”便臥在榻
上不再說話了。
也許是天意,他們的命運又一次發生了轉折。
第二天清晨,當孫臏已經在收拾簡單的行囊時,驛館外馬蹄聲疾,沒想到竟是魏惠王親自來到!龐涓連忙迎了出去,魏惠王卻是腳步匆匆邊走邊問:“龐涓啊,先生呢?可不能讓他走啊。”龐涓一怔,“先生?但不知,大王所問何人?”“何人?孫臏啊!”魏惠王哈哈大笑,“我也是方才知道的,孫臏是孫武的七世孫啊,名門大才呢,你這師弟呀,了不得!”說著已經匆匆進門,向孫臏便是深深一躬,“魏罌敬賢不周,尚望先生鑒諒。”孫臏愕然,竟忘記了扶住魏惠王,“魏王?這,這是何意?”魏惠王豁達的笑了,“先生啊,這些探事斥候忒苯,本王也是剛剛知曉的,多有怠慢了。”說著便又是深深一躬。孫臏這下倒是連忙扶住,“魏王,在下正要告辭,不知魏王所說何事?”“先生好詼諧也!”魏惠王大笑,“先生乃孫武後裔,名門出大才,魏罌如何能放先生?請先生迴宮,魏罌為先生接風!”
孫臏恍然大悟,卻不禁生出一絲膩煩,他素來不喜歡張揚家世,更不喜歡以祖先名望獲得器重,便淡淡一笑拱手道:“啟稟魏王,孫臏隻是孫氏旁支,不敢妄稱孫武後裔。更何況才疏學淺,比我龐涓師兄相差多矣。不敢勞魏王大駕,孫臏要迴齊國料理家事去了,就此告辭。”
魏惠王很能轉圜,拱手笑道:“先生謙恭禮讓,更見高才美德。鬼穀子門生,魏罌可是求之不得,哪敢放走?龐涓孫臏,都是本王的佳賓,先生請。”
龐涓一時尷尬難堪得無地自容。突然,他覺得孫臏欺騙了他,一直隱瞞著自己的顯赫家世,卻偏偏在自己即將被委以重任時“泄露”家世,使他憑空受到冷落,其心機何其深也!刹那之間,他對貴族子弟的本能憎惡油然而生,滿臉漲得通紅!但是龐涓死死的咬牙忍住了,他知道,這正是自己的又一個懸崖時刻,必須忍耐。他長長的喘了一口粗氣,借著魏惠王的話頭,上前挽起孫臏的手笑道:“師弟,走啊。魏王求賢若渴,師弟如何自居清高,卻是少了禮數?”魏惠王高興的笑了,“然也然也,龐卿端的豁達。先生請。”
孫臏隻得去了,心裏卻老大不舒坦。
魏惠王大是高興,席間立即正式冊封龐涓為上將軍,孫臏為上卿。在魏國,這兩個職位的爵次是同等的,隻不過上將軍是軍權,上卿則是綜合性的國政大權,幾於丞相接近。龐涓立即謝恩受封了。孫臏卻堅辭不受,隻是答應留在魏國給師兄襄讚一段軍務,
不敢受職。魏惠王雖然老大不悅,卻也不好勉強,隻得暫時拜孫臏為客卿。
孫臏記得很清楚,那晚迴來,龐涓就早早歇息了,沒有與孫臏再說一句話。孫臏卻在庭院裏徘徊了半宿,直到刁鬥打了四更,才去了臥榻躺下。
為了扶助已經被封為上將軍的龐涓盡早站穩腳跟,然後自己也可以安心離開,孫臏全力為龐涓讚劃軍機,有時即或當著魏王,也直言不諱。想起來,陰謀就是在這時候開始孳生的。陰謀開始的細節和過程,在孫臏的記憶中已經不清楚了,可以說,那是被後來的巨大災難所帶來的痛苦淹沒了。他睿智明晰的心海裏,惟獨留下了兩片深深的烙印——魏惠王不想讓齊國擁有與龐涓相匹敵甚至超過龐涓的兵家大才,這是陰謀的根基;龐涓對他的才華,甚至對他的家世的忌憚,以及對他的“深沉心機”的憎惡,是陰謀的枝葉。沒有魏王的默許,龐涓不可能對他這樣的名家實施公然的陷害和殘酷的臏刑!沒有龐涓的攛掇權術,魏惠王則不可能視他為“魏國的威脅”。
在被監禁並被殘忍的挖掉膝蓋骨時,孫臏對陷害陰謀都一無所知。突然降臨的災難,使他的心智完全懵懂了。他的狂亂失態、唿天搶地與語無倫次的辯解,自然的被當作“驚嚇失心”——瘋了!真是上天佑護啊。否則,陷害必然還將繼續,直到他生命消失。從龐涓輕蔑的大笑中,孫臏突然悟到應該繼續瘋下去。於是,他真的瘋了,沒有冷暖,沒有饑飽,沒有廉恥,沒有尊嚴,象豬,象狗,象乞丐,傻漫漫直愣愣的遊蕩著。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他的天賦智慧與無與倫比的悟性神奇的複活了。當他在寒風料峭的冬夜,遙望著深邃蒼穹燦爛的星鬥時,陰謀的孳生伸展,竟象圖畫一樣活生生的展現在眼前!一切都是那樣清楚,就象他對戰場風雲的洞察。他的智慧告訴他,麵對陰謀迫害,他隻有以堅韌的意誌和最荒誕的方式求得生存,伺機逃走。
十載寒暑,終於被他等到了一個機會,齊國使臣將他秘密的帶出了魏國!
“先生,齊王看望你來了。”
輪椅轉了過來,孫臏看見田忌和一個紅衣高冠的人站在院中,那肯定就是赫赫威名的齊王了!還沒等孫臏行禮,齊威王已經走過來深深一躬,“先生受苦了。”孫臏拱手做禮,“病殘之軀,不能全禮,我王恕罪。”齊威王豁達的笑了,“先生不必拘於俗禮。從今日開始,先生不必對任何人做禮。”眼睛一瞄,卻看見了旁邊的“山川地形”,驚訝笑道:“敢問先生,這是觀賞麽?”
田忌走過來一看,也大為驚訝,“先生何時所製?”孫臏微笑道:“閑來無事,我指揮兩個使女堆砌的。”
“我王,先生做的是魏國山川地形!”田忌興奮的指點著。
齊威王仔細一看,恍然大悟,“先生在揣摩戰事?”
“習兵之人,陋習也。”孫臏謙遜笑答。
“先生,魏國已經大舉進攻趙國,同時在巨野澤北岸屯兵八萬。先生對此有何高見?”齊威王倒是開門見山,謙恭求教。
孫臏淡淡一笑,“噢,終究是開始了。”他一點兒沒覺得突兀,侃侃道:“魏國攻趙,是吞並天下第一步。趙成侯新喪,太子剛剛即位,魏國抓住這個時機,顯然想一舉滅趙。以趙國目下之將才兵力,絕非魏國對手。近日之內,趙國必然要向齊國求救。”
“齊國當如何應對?”
孫臏微微一笑,“敢問齊王之誌若何?”
“先生何意?”
“齊王若滿足於偏安東海之濱,則趙國可任其自生自滅。齊王若誌在天下,則趙國存亡事關重大。”孫臏笑著頓住了。
齊威王拊掌大笑,“東海一隅,窩得人心慌呢。”
孫臏點了點頭,“齊王須知,趙為大國,可使魏國增加六百餘萬人口、一千餘裏國土。趙國一滅,燕國與中山國便失去屏障,魏國可順勢攻滅。那時侯,整個大河之北,直到陰山草原與遼東海濱,縱橫萬裏,皆成魏國,其勢將難以阻擋。”
“先生之言,洞察深徹。上將軍薦舉先生為齊軍統帥,籌劃救趙之戰,懇請先生萬莫推辭。”突然之間,齊威王說出了來時尚有猶豫的決斷。孫臏的短短剖析,已經使他感到了這位兵家名士並未因這場人生災變而心智衰頹,他的智慧依然在熠熠閃光,而且更有了一種老辣洗練的成熟與深沉。曆經劫難而身負大任,這種人絕不會誤事!這便是齊威王在瞬息之間的判斷。
孫臏依舊是淡淡微笑,“臣致力兵學,自當為祖國盡忠效力。然則,我王需聽臣一言。”
“先生請講。”
“臣肢體殘損,提兵戰陣之間,不能激勵士氣,反遭敵無端嘲笑。以臣之見,當以上將軍為統帥,臣願為軍師,一力籌劃,擊敗魏軍。”
田忌笑道:“我薦舉先生,因隻有先生才敵得龐涓。先生卻反來薦我,豈有此理?”
孫臏大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此之謂也。”
齊威王思忖有頃,點頭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亦較為周全。自即日起,田忌為三軍統帥,孫臏為齊國軍師,即刻辦理兵符印信,進入大戰準備。”
“臣等遵命!”田忌孫臏慨然應命。
三天之後的深夜,趙國特使急如星火般趕到臨淄,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對特使說,出兵事大,需要和臣下們認真商議,請特使在驛館等候幾天。不想三天之內,趙國連派三名特使請求齊國救援。最後的特使還帶來新君趙肅侯的親筆信,答應魏國退兵之後向齊國割讓十座城池。雖則如此,齊威王還是到了第十天才正式迴答趙國特使,齊國決定出兵援救趙國,但齊國大軍與糧草輜重的調集需要時間,趙國至少要堅守一個月,齊軍才能到達。趙國特使雖然焦急,也隻有連連答應,留下一名聯絡斥候,便急如星火的趕迴邯鄲報信去了。
這時候,趙國正陷在驚慌動蕩和全力激戰之中,邯鄲城已經岌岌可危。
在七大戰國的初期,全麵強大的次序大體是:魏國、楚國、齊國、韓國、趙國、燕國、秦國。趙氏部族在晉國時期,是四大部族(智氏、趙氏、魏氏、韓氏)中最為悍勇善戰的一支。四大部族中,惟有趙氏曆代為將,執掌晉國兵權,具有久遠的軍爭傳統。但是在趙魏韓三族聯合消滅了最強大的智氏,進而三家分晉之後,趙國卻始終沒有湧現出象魏文侯魏武侯那樣英明的君主,更沒有進行象魏國、楚國、齊國甚至韓國那樣的變法,所以被一個一個的變法之國甩在了後邊,成為稍強於燕國與秦國的二流戰國。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戰國中期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前。成侯趙種是趙國前期最有為的君主,曾對燕國和中山國造成巨大壓力,幾次幾乎就要吞滅中山國!但趙種有一個最致命的缺陷,就是性格的激烈偏狹,不善於采納良謀,不善於與鄰國斡旋。最大的失誤,就是失去了與韓國合作消滅魏國的那次天賜機會。趙國在他掌權的時期,雖然始終在氣勢洶洶的南征北討,國土民眾卻幾乎沒有增加。趙種做了二十六年國君,就積勞去世了。太子趙語隻有十八九歲,很缺乏曆練。這正是國家最忌諱的“主少國疑”的微妙時期——國君年少,舉國疑慮。同時,趙國又沒有久經風浪的棟梁大臣與著名將領支撐局麵,正是最害怕強敵入侵的脆弱時期。
魏國恰恰選擇了這個機會,向趙國猛烈進攻!
魏國二十萬大軍在龐涓率領下分三路北上。第一路右軍五萬,從澠池北上,渡過少水,從南麵逼近邯鄲。第二路左軍五萬
,從魏國北部的離石要塞向東開進,攻克晉陽,再從北麵壓迫邯鄲。第三路中軍十萬,由龐涓親自統領,從平陽東渡汾水,攻克上黨要塞,從西邊直逼邯鄲!半個月內,三路大軍竟是勢如破竹,連克沿途二十餘城,將邯鄲北西南三麵圍定,隻留下東麵缺口,而邯鄲的東麵,又恰恰是洶湧的漳水!
歇兵數日,龐涓下令攻城。魏國的步兵曆來強於騎兵,所謂馳名天下的“魏武卒”,說得正是魏國步兵。攻城作戰,步兵是絕對主力,正是魏武卒大大的用武之地。趙國則因為長期與北方的匈奴、林胡的遊牧騎兵作戰,便自然形成了很有戰力的騎兵,步兵則相對較弱。守城防禦戰,主要依靠的恰恰是步兵。兩相比較,魏國以其特長,攻擊趙國所短,邯鄲城的陷落自是必然的了。龐涓乃兵家名士,早在出山之前就對列國兵力、特長及弱點了如指掌,所以勝算在胸,不急不躁,讓士兵們養足了精神再從容進攻。魏軍將士在舉國狂熱中已經滋養出傲視天下的激情和勇氣,人人熱血沸騰,個個狂野躁動,竟是完全不將趙軍放在眼裏。
當三百多麵牛皮大鼓開始沉雷般轟鳴時,魏軍武卒的方陣也轟隆隆開動了。
方陣以一百人為一個方隊,配備一架雲梯,形成一個進攻單元。每十個方隊組成一個獨立方陣。邯鄲城西麵城牆最長,魏軍主力展開了二十個方陣兩萬武卒,作為第一輪猛攻。縱深地帶的四十個方陣也已經排列就緒,準備做第二輪第三輪的連續猛攻。按照龐涓的謀劃,三輪猛攻之後,邯鄲必破!西北南三麵城牆同時猛攻,趙軍必然從沒有魏軍的東門逃走,這是龐涓專門留給趙軍的逃亡路線,也是“圍師必闕”的古老兵訓。龐涓其所以照搬了這條古訓,在於他不想四麵圍定而讓趙軍做絕望的困獸死鬥,城池反而難破。給趙軍留下一條退路,實際上是瓦解趙軍鬥誌的妙著。但是,龐涓又絕不能讓趙國君臣的殘兵真正逃跑,那是後患無窮。他已經在漳水西岸和東岸埋伏了三萬精銳騎兵,專門對付漏網之魚。
龐涓相信,滅趙的整體謀劃是嚴密得當的,趙國一定會被一舉消滅。這是他出山以來真正的滅國大戰,也是他龐涓躋身一代名將的成名大戰,絕不能有絲毫差錯。
龐涓站在與城牆等高又可自由推動的木樓司令台上,猛然劈下令旗!
隨著大鼓轟鳴,早已經整肅排列在方陣之後的兩萬名二十石強弩手驟然發動,向邯鄲城頭的女牆垛口萬箭齊發,使城頭守軍不敢露頭。與此同時,魏軍方陣在震天戰鼓中隆隆推進。瞬息之間,雲梯
便靠緊了城牆,震天動地的呐喊聲驟然響徹原野。魏軍武卒迅猛有序的爬上雲梯,殺上城頭。這時,寂靜無聲的邯鄲城頭,卻驟然立起了一道人牆!
一場殘酷激烈的浴血攻防戰開始了。
數千裏之外的臨淄郊野卻異常平靜。連綿軍燈伸向遠方,溶匯在漫天星鬥之中。如果不是偶爾的戰馬嘶鳴,誰也想不到這片山地裏隱藏著十餘萬大軍。在這片軍營的中心地帶,一杆大纛旗迎風舒展,鬥大的一個“田”字隱約可見。大纛旗下的中軍大帳裏燈火通明,兩個身影清晰的印在帳幕上。
“先生,明天我軍便直撲邯鄲,和龐涓決戰,給先生複仇!”田忌慷慨激昂。
孫臏在輪椅上微笑著,“將軍以為,齊軍戰力與魏軍如何?”
田忌沉吟,“齊軍技擊聞名,然與魏武卒相比,稍遜一籌。”
“將軍,此戰對我軍有四不利。”孫臏平靜的掰著手指,“齊軍戰力較弱,為其一。我軍長途奔襲,魏軍以逸待勞,為其二。我軍十五萬,魏軍二十萬,敵眾我寡,為其三。直撲邯鄲,魏軍八萬卡在巨野要道,少不了要衝殺損傷,到了邯鄲兵力更少,此其四。將軍以為然否?”
田忌沉默良久,點頭,“以先生之意,此仗不能打了?”
孫臏搖搖頭,“那倒不是。此戰隻能智取,不能硬拚。”
“縱然智取,也得到邯鄲打仗啊。”
“不一定。”孫臏搖頭微笑。
“不一定?”田忌訝然失笑,“救趙救趙,不去邯鄲,如何救趙?”
“將軍,此戰糾葛甚多,不能以常法謀劃,須得出奇製勝。這個‘奇’字,就在於我軍不赴邯鄲尋戰,而直搗魏國大梁。大梁,乃魏國在建新都,軍輜重地,魏國絕不允許大梁陷落,必得迴兵救援。此謂攻其必救也。此戰製勝處,在於我軍於魏軍迴救大梁時,中途伏擊,一舉擊潰,事半功倍也。”孫臏沒有笑,也說得很慢,仿佛在將長期的思慮一絲一絲的抽了出來。
田忌卻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他打過多少仗了,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打仗竟然可以這樣打?不去戰場而去後方!仔細咀嚼一番,竟是大有奧妙。大梁離齊國邊境隻有三百多裏地,騎兵大半日可到,步兵晝夜兼程也就一天一夜;而邯鄲則有千裏之遙,利弊自然一眼可見。再者,齊軍開赴趙國的大路隻有一條,這正是已經被魏軍封堵的巨野要道!而齊國通往魏國的道路可是很多,魏國根本沒有重兵防守,也無
相比之下,孫臏卻是望族出身,七代之前的祖先便是赫赫有名的孫武。那孫氏祖居齊國東阿,後又遷徙甄城,本是薑氏老齊國的書吏世家。傳到孫武,卻是酷愛兵事,便利用書吏整理典籍的方便,將當時視為聖典的《太公六韜》與《司馬穰苴兵法》抄迴苦讀。那《太公六韜》乃周武王開國統帥、齊國始封國君薑尚所撰,可謂當時最為古老的兵學聖典。那《司馬穰苴兵法》則是齊景公時代的名將田穰苴所撰,因田穰苴官居司馬,所以人稱司馬穰苴。這是距離當時最近的一部兵法。孫武精研完兩部兵法,便請辭書吏之職,到齊國的上將軍府做了一名小司馬。軍旅磨練了整整六年,見識大長,也領兵打了幾場漂亮的勝仗,可就是因為出身低微而不能晉升。一氣之下,孫武便逃軍隱居八年,自己寫了《兵法十三篇》。一經示人,竟是傳抄天下,聲名鵲起。但是,孫武總感到自己沒有統率大軍的實戰功績,對於一個兵家之士,總覺得大是憾事。為了一酬宿願,便決然南下,到了吳國。
當時的吳王正是剛剛殺死吳王僚,而奪取王位的公子光,時人稱為吳王闔閭。這闔閭雄心勃勃,用人不拘一格,全無貴族門第惡習。先是用著名刺客專諸殺了吳王僚,後又重用了逃離楚國的“叛臣”伍子胥為上將軍,聞聽孫武來齊,便欣然接見。闔閭申明,“先生的《十三篇》我已經讀過了,隻是不知道先生勒兵如何?”
勒兵,就是訓練軍隊。大凡真正的名將,第一本領就是能夠練出一支精兵,而後才是戰場本領;不能練兵的將領,無論如何也算不得名將的。孫武自然知道這一點,那《司馬穰苴兵法》本來就是著重講訓練士卒的。可是自己的《十三篇》卻很少專門講訓練軍兵,倒不是孫武不重視訓練
,而是認為訓練軍隊隻是為將的基礎,他的誌向卻是更為高遠的用兵智慧。大約闔閭看《十三篇》少談勒兵,便要試試孫武的勒兵之能。孫武自然爽快的答應了。
誰知闔閭卻給孫武出了個難題,要他當場訓練女人,而且是宮女嬪妃!
當一百八十名宮女嬪妃喜笑顏開的站在孫武麵前時,坐在高台上的闔閭君臣都笑了起來。作為吳王的闔閭,明知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隻是想讓孫武知道,天下也有不能“勒”之人,不要太過自信而已。而孫武卻不這樣看,他認為隻要勒兵得法,人皆可兵!方才他就明確的迴答了吳王闔閭,“可試以婦人。”實際上,誰也沒有相信他,包括那個大名赫赫的伍子胥。
孫武將一百八十名宮女分為兩隊,各令一名吳王寵姬為隊長,持戟站於隊首。而後孫武開始了最基本的勒兵交代,“你們知道前心、後背與左右手嗎?”一片鶯鶯燕語,“知道也。”孫武高聲道:“那好。我叫向前,你們都要盯住隊長的心!我叫向後,你們都要盯住前麵人的後背!向左,看左手!向右,看右手!明白了沒有?”又是一片一片鶯鶯燕語,“明白也。”於是孫武象在軍中一樣,兩邊設置了斧鉞儀仗與金鼓令旗,又反複將了幾遍口令,於是宣布掄響戰鼓,令旗一揮,高喊:“向右——!”宮女嬪妃們卻東倒西歪的笑成了一片,連高台上的闔閭君臣也大笑起來。
孫武高聲道:“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便停了下來,又再三講了幾遍口令。然後下令掄動大鼓,“向左——!”令旗劈便向左方。誰知宮女嬪妃們又是轟然大笑。孫武肅然正色,“申令既明而不執法,吏士之罪。隊長當斬!”便喝令兩邊斧鉞手綁起兩名吳王寵姬,推下斬首。吳王闔閭這一驚可是非同小可,急忙令內侍飛馬傳令,“本王已知將軍勒兵之能,請不要斬首兩位寵姬,本王離開她們,食不甘味啊!”誰知孫武卻正色拱手道:“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喝令立即斬首兩位寵姬。片刻之間,血淋淋的長發人頭捧來,全場都瞪圓了眼睛,宮女嬪妃們驚恐得竟是大氣也不敢出。孫武另換兩名年長宮女為隊長,大鼓再響,令旗一揮,竟是步伐整齊,中規中矩,毫無差錯,直看得全場鴉雀無聲!
孫武稟報吳王,“勒兵已成,我王請檢閱。但有軍令,這支女兵可赴水火而不避。”
闔閭哭笑不得,“罷了罷了,我如何能看?”
孫武淡然笑道:“聞吳王有大誌,原來卻是徒好虛言,不能用其實也。孫武告辭。”
闔閭恍然警悟,連忙站起來緊趕幾步肅然躬身,“本王錯失,請先生鑒諒可也?吳國兵事,尚請先生不吝賜教。”
從那時侯開始,孫武便做了吳國統兵大將。可是,孫武最輝煌的戰績也隻有一次,就是千裏奇襲楚國,以五六萬之眾五戰五勝,幾乎要消滅了楚國。若非闔閭早逝,太子夫差與孫武不和,孫武也許還會有更大的功業。夫差即位後,生性恬淡的孫武便隱居了。他本是一個清醒深思又極善於總結的高士,臨終前給他的後人留下家律:“但凡孫氏後裔,建功立業者,得止且止,貪功者喪身。”
孫臏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家族,有著不肯埋沒自己卻又明智散淡適可而止的傳統家風。孫武之後的孫氏族人,其所以沒有一個天下聞名的傑出人物,不能說和這樣的家族遺風沒有關聯。正是這種遺風,形成了孫臏謙和恬淡的性格。他從來不談自己的家世,龐涓自然也不知道他是孫武的後裔,隻是對他的淵博靈慧常常感到驚訝,常常歎息著說:“如此兵家智慧,如何便生在了一個與世無爭的師弟身上?”每次都引得孫臏一陣大笑。孫臏感慨師兄的苦難身世,對師兄的處處爭先的稟性毫不感到別扭,反而是時時事事的謙讓,因與自己性格相合,卻也沒有顯得絲毫的做作,倒是與師兄處得特別融洽。久而久之,便有人說他們師兄弟是“剛柔相濟,天做之合。”奇怪的是,老師卻從來沒有對他們的友情做過評判,最多隻是笑笑而已。現下想來,孫臏對老師的先知當真感到了不可思議!
到了魏國,他們遇到了當時正在為沒有名將而苦惱的魏惠王的隆重禮遇。由於出乎預料,龐涓是非常的驚喜,非常的激動,整整對孫臏訴說了一個通宵,全部是如何為魏國打天下的宏大謀劃,竟沒有問一句孫臏在魏國將如何打算?龐涓的口氣神態中透漏出一個鮮明的消息——報效魏國,龐涓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魏國的軍權是龐涓一個人的!孫臏何等靈慧,自然是覺察到了這種強烈的潛台詞。孫臏記得自己當時笑著說:“師兄啊,魏國很器重你,我看也用不著到齊國去了。我們還是原來謀劃,我迴齊國。老家族人還有許多事兒等著我呢。”龐涓高興得大笑了一陣,“好!明日到十裏長亭,我為師弟餞行。說不定啊,我們日後還要聯軍作戰呢!”孫臏也笑了,“那可未必,倒是兩國交兵的時候多一些呢。”“哎呀,師弟。”龐涓恍然正色問:“果真如此,你如何應對?”孫臏坦然道:“那還用說?各有其國,各為其主,私情不擾國事嘛。”龐涓長長歎息了一聲,“是啊,不能兩全也。”便臥在榻
上不再說話了。
也許是天意,他們的命運又一次發生了轉折。
第二天清晨,當孫臏已經在收拾簡單的行囊時,驛館外馬蹄聲疾,沒想到竟是魏惠王親自來到!龐涓連忙迎了出去,魏惠王卻是腳步匆匆邊走邊問:“龐涓啊,先生呢?可不能讓他走啊。”龐涓一怔,“先生?但不知,大王所問何人?”“何人?孫臏啊!”魏惠王哈哈大笑,“我也是方才知道的,孫臏是孫武的七世孫啊,名門大才呢,你這師弟呀,了不得!”說著已經匆匆進門,向孫臏便是深深一躬,“魏罌敬賢不周,尚望先生鑒諒。”孫臏愕然,竟忘記了扶住魏惠王,“魏王?這,這是何意?”魏惠王豁達的笑了,“先生啊,這些探事斥候忒苯,本王也是剛剛知曉的,多有怠慢了。”說著便又是深深一躬。孫臏這下倒是連忙扶住,“魏王,在下正要告辭,不知魏王所說何事?”“先生好詼諧也!”魏惠王大笑,“先生乃孫武後裔,名門出大才,魏罌如何能放先生?請先生迴宮,魏罌為先生接風!”
孫臏恍然大悟,卻不禁生出一絲膩煩,他素來不喜歡張揚家世,更不喜歡以祖先名望獲得器重,便淡淡一笑拱手道:“啟稟魏王,孫臏隻是孫氏旁支,不敢妄稱孫武後裔。更何況才疏學淺,比我龐涓師兄相差多矣。不敢勞魏王大駕,孫臏要迴齊國料理家事去了,就此告辭。”
魏惠王很能轉圜,拱手笑道:“先生謙恭禮讓,更見高才美德。鬼穀子門生,魏罌可是求之不得,哪敢放走?龐涓孫臏,都是本王的佳賓,先生請。”
龐涓一時尷尬難堪得無地自容。突然,他覺得孫臏欺騙了他,一直隱瞞著自己的顯赫家世,卻偏偏在自己即將被委以重任時“泄露”家世,使他憑空受到冷落,其心機何其深也!刹那之間,他對貴族子弟的本能憎惡油然而生,滿臉漲得通紅!但是龐涓死死的咬牙忍住了,他知道,這正是自己的又一個懸崖時刻,必須忍耐。他長長的喘了一口粗氣,借著魏惠王的話頭,上前挽起孫臏的手笑道:“師弟,走啊。魏王求賢若渴,師弟如何自居清高,卻是少了禮數?”魏惠王高興的笑了,“然也然也,龐卿端的豁達。先生請。”
孫臏隻得去了,心裏卻老大不舒坦。
魏惠王大是高興,席間立即正式冊封龐涓為上將軍,孫臏為上卿。在魏國,這兩個職位的爵次是同等的,隻不過上將軍是軍權,上卿則是綜合性的國政大權,幾於丞相接近。龐涓立即謝恩受封了。孫臏卻堅辭不受,隻是答應留在魏國給師兄襄讚一段軍務,
不敢受職。魏惠王雖然老大不悅,卻也不好勉強,隻得暫時拜孫臏為客卿。
孫臏記得很清楚,那晚迴來,龐涓就早早歇息了,沒有與孫臏再說一句話。孫臏卻在庭院裏徘徊了半宿,直到刁鬥打了四更,才去了臥榻躺下。
為了扶助已經被封為上將軍的龐涓盡早站穩腳跟,然後自己也可以安心離開,孫臏全力為龐涓讚劃軍機,有時即或當著魏王,也直言不諱。想起來,陰謀就是在這時候開始孳生的。陰謀開始的細節和過程,在孫臏的記憶中已經不清楚了,可以說,那是被後來的巨大災難所帶來的痛苦淹沒了。他睿智明晰的心海裏,惟獨留下了兩片深深的烙印——魏惠王不想讓齊國擁有與龐涓相匹敵甚至超過龐涓的兵家大才,這是陰謀的根基;龐涓對他的才華,甚至對他的家世的忌憚,以及對他的“深沉心機”的憎惡,是陰謀的枝葉。沒有魏王的默許,龐涓不可能對他這樣的名家實施公然的陷害和殘酷的臏刑!沒有龐涓的攛掇權術,魏惠王則不可能視他為“魏國的威脅”。
在被監禁並被殘忍的挖掉膝蓋骨時,孫臏對陷害陰謀都一無所知。突然降臨的災難,使他的心智完全懵懂了。他的狂亂失態、唿天搶地與語無倫次的辯解,自然的被當作“驚嚇失心”——瘋了!真是上天佑護啊。否則,陷害必然還將繼續,直到他生命消失。從龐涓輕蔑的大笑中,孫臏突然悟到應該繼續瘋下去。於是,他真的瘋了,沒有冷暖,沒有饑飽,沒有廉恥,沒有尊嚴,象豬,象狗,象乞丐,傻漫漫直愣愣的遊蕩著。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他的天賦智慧與無與倫比的悟性神奇的複活了。當他在寒風料峭的冬夜,遙望著深邃蒼穹燦爛的星鬥時,陰謀的孳生伸展,竟象圖畫一樣活生生的展現在眼前!一切都是那樣清楚,就象他對戰場風雲的洞察。他的智慧告訴他,麵對陰謀迫害,他隻有以堅韌的意誌和最荒誕的方式求得生存,伺機逃走。
十載寒暑,終於被他等到了一個機會,齊國使臣將他秘密的帶出了魏國!
“先生,齊王看望你來了。”
輪椅轉了過來,孫臏看見田忌和一個紅衣高冠的人站在院中,那肯定就是赫赫威名的齊王了!還沒等孫臏行禮,齊威王已經走過來深深一躬,“先生受苦了。”孫臏拱手做禮,“病殘之軀,不能全禮,我王恕罪。”齊威王豁達的笑了,“先生不必拘於俗禮。從今日開始,先生不必對任何人做禮。”眼睛一瞄,卻看見了旁邊的“山川地形”,驚訝笑道:“敢問先生,這是觀賞麽?”
田忌走過來一看,也大為驚訝,“先生何時所製?”孫臏微笑道:“閑來無事,我指揮兩個使女堆砌的。”
“我王,先生做的是魏國山川地形!”田忌興奮的指點著。
齊威王仔細一看,恍然大悟,“先生在揣摩戰事?”
“習兵之人,陋習也。”孫臏謙遜笑答。
“先生,魏國已經大舉進攻趙國,同時在巨野澤北岸屯兵八萬。先生對此有何高見?”齊威王倒是開門見山,謙恭求教。
孫臏淡淡一笑,“噢,終究是開始了。”他一點兒沒覺得突兀,侃侃道:“魏國攻趙,是吞並天下第一步。趙成侯新喪,太子剛剛即位,魏國抓住這個時機,顯然想一舉滅趙。以趙國目下之將才兵力,絕非魏國對手。近日之內,趙國必然要向齊國求救。”
“齊國當如何應對?”
孫臏微微一笑,“敢問齊王之誌若何?”
“先生何意?”
“齊王若滿足於偏安東海之濱,則趙國可任其自生自滅。齊王若誌在天下,則趙國存亡事關重大。”孫臏笑著頓住了。
齊威王拊掌大笑,“東海一隅,窩得人心慌呢。”
孫臏點了點頭,“齊王須知,趙為大國,可使魏國增加六百餘萬人口、一千餘裏國土。趙國一滅,燕國與中山國便失去屏障,魏國可順勢攻滅。那時侯,整個大河之北,直到陰山草原與遼東海濱,縱橫萬裏,皆成魏國,其勢將難以阻擋。”
“先生之言,洞察深徹。上將軍薦舉先生為齊軍統帥,籌劃救趙之戰,懇請先生萬莫推辭。”突然之間,齊威王說出了來時尚有猶豫的決斷。孫臏的短短剖析,已經使他感到了這位兵家名士並未因這場人生災變而心智衰頹,他的智慧依然在熠熠閃光,而且更有了一種老辣洗練的成熟與深沉。曆經劫難而身負大任,這種人絕不會誤事!這便是齊威王在瞬息之間的判斷。
孫臏依舊是淡淡微笑,“臣致力兵學,自當為祖國盡忠效力。然則,我王需聽臣一言。”
“先生請講。”
“臣肢體殘損,提兵戰陣之間,不能激勵士氣,反遭敵無端嘲笑。以臣之見,當以上將軍為統帥,臣願為軍師,一力籌劃,擊敗魏軍。”
田忌笑道:“我薦舉先生,因隻有先生才敵得龐涓。先生卻反來薦我,豈有此理?”
孫臏大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此之謂也。”
齊威王思忖有頃,點頭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亦較為周全。自即日起,田忌為三軍統帥,孫臏為齊國軍師,即刻辦理兵符印信,進入大戰準備。”
“臣等遵命!”田忌孫臏慨然應命。
三天之後的深夜,趙國特使急如星火般趕到臨淄,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對特使說,出兵事大,需要和臣下們認真商議,請特使在驛館等候幾天。不想三天之內,趙國連派三名特使請求齊國救援。最後的特使還帶來新君趙肅侯的親筆信,答應魏國退兵之後向齊國割讓十座城池。雖則如此,齊威王還是到了第十天才正式迴答趙國特使,齊國決定出兵援救趙國,但齊國大軍與糧草輜重的調集需要時間,趙國至少要堅守一個月,齊軍才能到達。趙國特使雖然焦急,也隻有連連答應,留下一名聯絡斥候,便急如星火的趕迴邯鄲報信去了。
這時候,趙國正陷在驚慌動蕩和全力激戰之中,邯鄲城已經岌岌可危。
在七大戰國的初期,全麵強大的次序大體是:魏國、楚國、齊國、韓國、趙國、燕國、秦國。趙氏部族在晉國時期,是四大部族(智氏、趙氏、魏氏、韓氏)中最為悍勇善戰的一支。四大部族中,惟有趙氏曆代為將,執掌晉國兵權,具有久遠的軍爭傳統。但是在趙魏韓三族聯合消滅了最強大的智氏,進而三家分晉之後,趙國卻始終沒有湧現出象魏文侯魏武侯那樣英明的君主,更沒有進行象魏國、楚國、齊國甚至韓國那樣的變法,所以被一個一個的變法之國甩在了後邊,成為稍強於燕國與秦國的二流戰國。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戰國中期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前。成侯趙種是趙國前期最有為的君主,曾對燕國和中山國造成巨大壓力,幾次幾乎就要吞滅中山國!但趙種有一個最致命的缺陷,就是性格的激烈偏狹,不善於采納良謀,不善於與鄰國斡旋。最大的失誤,就是失去了與韓國合作消滅魏國的那次天賜機會。趙國在他掌權的時期,雖然始終在氣勢洶洶的南征北討,國土民眾卻幾乎沒有增加。趙種做了二十六年國君,就積勞去世了。太子趙語隻有十八九歲,很缺乏曆練。這正是國家最忌諱的“主少國疑”的微妙時期——國君年少,舉國疑慮。同時,趙國又沒有久經風浪的棟梁大臣與著名將領支撐局麵,正是最害怕強敵入侵的脆弱時期。
魏國恰恰選擇了這個機會,向趙國猛烈進攻!
魏國二十萬大軍在龐涓率領下分三路北上。第一路右軍五萬,從澠池北上,渡過少水,從南麵逼近邯鄲。第二路左軍五萬
,從魏國北部的離石要塞向東開進,攻克晉陽,再從北麵壓迫邯鄲。第三路中軍十萬,由龐涓親自統領,從平陽東渡汾水,攻克上黨要塞,從西邊直逼邯鄲!半個月內,三路大軍竟是勢如破竹,連克沿途二十餘城,將邯鄲北西南三麵圍定,隻留下東麵缺口,而邯鄲的東麵,又恰恰是洶湧的漳水!
歇兵數日,龐涓下令攻城。魏國的步兵曆來強於騎兵,所謂馳名天下的“魏武卒”,說得正是魏國步兵。攻城作戰,步兵是絕對主力,正是魏武卒大大的用武之地。趙國則因為長期與北方的匈奴、林胡的遊牧騎兵作戰,便自然形成了很有戰力的騎兵,步兵則相對較弱。守城防禦戰,主要依靠的恰恰是步兵。兩相比較,魏國以其特長,攻擊趙國所短,邯鄲城的陷落自是必然的了。龐涓乃兵家名士,早在出山之前就對列國兵力、特長及弱點了如指掌,所以勝算在胸,不急不躁,讓士兵們養足了精神再從容進攻。魏軍將士在舉國狂熱中已經滋養出傲視天下的激情和勇氣,人人熱血沸騰,個個狂野躁動,竟是完全不將趙軍放在眼裏。
當三百多麵牛皮大鼓開始沉雷般轟鳴時,魏軍武卒的方陣也轟隆隆開動了。
方陣以一百人為一個方隊,配備一架雲梯,形成一個進攻單元。每十個方隊組成一個獨立方陣。邯鄲城西麵城牆最長,魏軍主力展開了二十個方陣兩萬武卒,作為第一輪猛攻。縱深地帶的四十個方陣也已經排列就緒,準備做第二輪第三輪的連續猛攻。按照龐涓的謀劃,三輪猛攻之後,邯鄲必破!西北南三麵城牆同時猛攻,趙軍必然從沒有魏軍的東門逃走,這是龐涓專門留給趙軍的逃亡路線,也是“圍師必闕”的古老兵訓。龐涓其所以照搬了這條古訓,在於他不想四麵圍定而讓趙軍做絕望的困獸死鬥,城池反而難破。給趙軍留下一條退路,實際上是瓦解趙軍鬥誌的妙著。但是,龐涓又絕不能讓趙國君臣的殘兵真正逃跑,那是後患無窮。他已經在漳水西岸和東岸埋伏了三萬精銳騎兵,專門對付漏網之魚。
龐涓相信,滅趙的整體謀劃是嚴密得當的,趙國一定會被一舉消滅。這是他出山以來真正的滅國大戰,也是他龐涓躋身一代名將的成名大戰,絕不能有絲毫差錯。
龐涓站在與城牆等高又可自由推動的木樓司令台上,猛然劈下令旗!
隨著大鼓轟鳴,早已經整肅排列在方陣之後的兩萬名二十石強弩手驟然發動,向邯鄲城頭的女牆垛口萬箭齊發,使城頭守軍不敢露頭。與此同時,魏軍方陣在震天戰鼓中隆隆推進。瞬息之間,雲梯
便靠緊了城牆,震天動地的呐喊聲驟然響徹原野。魏軍武卒迅猛有序的爬上雲梯,殺上城頭。這時,寂靜無聲的邯鄲城頭,卻驟然立起了一道人牆!
一場殘酷激烈的浴血攻防戰開始了。
數千裏之外的臨淄郊野卻異常平靜。連綿軍燈伸向遠方,溶匯在漫天星鬥之中。如果不是偶爾的戰馬嘶鳴,誰也想不到這片山地裏隱藏著十餘萬大軍。在這片軍營的中心地帶,一杆大纛旗迎風舒展,鬥大的一個“田”字隱約可見。大纛旗下的中軍大帳裏燈火通明,兩個身影清晰的印在帳幕上。
“先生,明天我軍便直撲邯鄲,和龐涓決戰,給先生複仇!”田忌慷慨激昂。
孫臏在輪椅上微笑著,“將軍以為,齊軍戰力與魏軍如何?”
田忌沉吟,“齊軍技擊聞名,然與魏武卒相比,稍遜一籌。”
“將軍,此戰對我軍有四不利。”孫臏平靜的掰著手指,“齊軍戰力較弱,為其一。我軍長途奔襲,魏軍以逸待勞,為其二。我軍十五萬,魏軍二十萬,敵眾我寡,為其三。直撲邯鄲,魏軍八萬卡在巨野要道,少不了要衝殺損傷,到了邯鄲兵力更少,此其四。將軍以為然否?”
田忌沉默良久,點頭,“以先生之意,此仗不能打了?”
孫臏搖搖頭,“那倒不是。此戰隻能智取,不能硬拚。”
“縱然智取,也得到邯鄲打仗啊。”
“不一定。”孫臏搖頭微笑。
“不一定?”田忌訝然失笑,“救趙救趙,不去邯鄲,如何救趙?”
“將軍,此戰糾葛甚多,不能以常法謀劃,須得出奇製勝。這個‘奇’字,就在於我軍不赴邯鄲尋戰,而直搗魏國大梁。大梁,乃魏國在建新都,軍輜重地,魏國絕不允許大梁陷落,必得迴兵救援。此謂攻其必救也。此戰製勝處,在於我軍於魏軍迴救大梁時,中途伏擊,一舉擊潰,事半功倍也。”孫臏沒有笑,也說得很慢,仿佛在將長期的思慮一絲一絲的抽了出來。
田忌卻驚訝得說不出話來。他打過多少仗了,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打仗竟然可以這樣打?不去戰場而去後方!仔細咀嚼一番,竟是大有奧妙。大梁離齊國邊境隻有三百多裏地,騎兵大半日可到,步兵晝夜兼程也就一天一夜;而邯鄲則有千裏之遙,利弊自然一眼可見。再者,齊軍開赴趙國的大路隻有一條,這正是已經被魏軍封堵的巨野要道!而齊國通往魏國的道路可是很多,魏國根本沒有重兵防守,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