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想點破,哪怕是一種自欺欺人,也是一種自我幸福的方式。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七月,牛進達、李海岸的部隊進入高麗境內,大小經曆一百多次戰鬥,戰無不勝,又攻克石城。進軍到積利城下,高麗兵一萬多人出城迎戰,李海岸將其擊敗,殺死二千多人。


    看起來像是有所勝利,但依然沒能徹底的征服高句麗。對於李世民來說,他依然覺得屬於無功而返。


    為此,李世民的心中總是隱隱的不舒服。而這一點,很明顯的表現在了他的臉上。


    鄭賢妃、徐婕妤、武才人、韋貴妃等等,都在想著如何讓皇上放下心結。


    韋貴妃這樣一個溫柔而識大體的女人,雖說並不愛李世民,卻有著傳統女人的美德,嫁夫則從夫,也會一切為夫而考慮。


    武才人對李世民的情感很是特別,好像並非是為夫考慮,更多的是一種為知己者之傷而傷。


    李世民夜夜留武才人在他的身旁,武才人便是比其他的嬪妃有著更多的時間感受著他心中的不快。


    武才人本想通過語言,分析有關高句麗的細節,以及無法快速征服高句麗的緣由,來打開李世民的心結,卻總是被李世民駁得無話可說,甚至於是跟著李世民一起傷感起來。


    這一夜,李世民拉著武媚的手:“媚兒,不早了,歇息吧!”


    武媚坐在窗前,單手撐著下巴,一臉的愁容:“臣妾想多看看這夜晚的風景,怕是明天看不到了,想要把這一切永遠的記在心裏。”


    李世民很是不解:“媚兒這話什麽意思?難不成你要離朕而去?”


    武媚搖了搖頭:“臣妾從未想過要離陛下而去。隻是,臣妾不知道明天的太陽是否會升起,也不知道如果明天的太陽升起了,又會不會落下,而讓臣妾欣賞這夜的寧靜。”


    李世民爽朗的笑著:“哈哈哈……媚兒如此聰明的女人,怎麽會擔心這些問題呢?晝夜交替,乃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不管你想不想,一切都會順其自然的發展著,又何需發愁呢?”


    武媚假裝著豁然開朗:“是啊,這是人力所不能改變的規律,隻能聽之任之。有時候,臣妾是多麽盼望夜能長一點兒,卻又偏偏會天亮,隻是時間的問題,天總是會亮。”


    李世民愣了愣神,心裏迴想著武媚所說的“隻是時間的問題,天總是會亮”。他總算是明白了,武媚是換了一個方法勸說他,意指高句麗的存亡也要遵從規律,不能強求,一切都隻是時間問題,到了要滅亡的時候,自然就會滅亡。這讓他也想到了大唐,不知道大唐的規律又是什麽樣的?想著想著,越發的發愁,卻又慢慢想明白了,既然是一種無法改變的規律,隻好聽之任之,做到自己能做的一切,確保自己是一代明君,讓百姓享受一段時間的福,也就罷了。將來的事情,交給將來的規律。


    他又想著武媚的事情,或許是他已經違背了規律才讓武媚總是與他有著一種難以消除的隔閡。想到此,他的心中又不免有了幾分憂傷。


    李世民於七月十六決定迴長安。他來此處,本意是想讓武媚開心一些,倒是反過來總是武媚在開導他。他以翠微宮地勢險要狹窄,容納不下百官為由,下令在宜春縣的鳳凰穀再營造玉華宮,並起駕前往長安。


    臨行時,李世民寫下了《秋日翠微宮》:“秋日凝翠嶺,涼吹肅離宮。荷疏一蓋缺,樹冷半帷空。側陣移鴻影,圓花釘菊叢。攄懷俗塵外,高眺白雲中。”


    詩中盡顯悲涼的味道,“菊叢”雖美,但也挽迴不了秋的頹廢,那是在感慨他自身已如秋菊般將要迎接冬天的來臨,歲月不饒人,他始終是老了。就算是再優秀,也沒能征服武媚的心。


    十日後,李世民迴到長安,一如既往的與武媚生活著,卻已經開始放棄征服武媚的心。


    貞觀二十一年八月初八,李世民收到奏折,說是河北地區遭受水災。借此,他以薛延陀新降,屢興土木工程,加之河北水災為由,下詔停止明年泰山封禪一事。


    這一來,李世民知道民間的謠言與造反一事無關;二來,也是因為心疼百姓的疾苦,不想再大費周折傷財損力,而苦了百姓。


    他的這一作為,倒是受到了世人的好評,都說他是愛民如子的好君王。


    八月十七日,鐵勒各部中地處最為遙遠的骨利派使者前來進貢,受到了李世民的熱情款待。


    宴會上,武媚很是好奇的問:“骨利那裏可有什麽特色?”


    使者答:“迴娘娘,若說特色,那就要屬晝長夜短了。”


    武媚問:“那不好麽?反正白天晚上都是一樣的睡覺,白天長一些也方便做事。”


    使者答:“迴娘娘,確實是很方便,幾乎可以不用睡覺。太陽剛落山,還能看見晚霞,鍋裏煮的羊腰子剛熟,太陽就又升起來了。”


    此話,讓在場的都笑了。武媚卻在想:“要是在骨利就好了,皇上也不會整晚的要我相陪了。”


    李治時不時的會偷偷的瞄武媚一眼,他著實受不了這樣長時間的觀望了,真想立刻將武媚擁入懷中。


    九月初三,使者將要迴去的時候,李世民下命改骨利為玄闕州(約在今俄羅斯安加拉河至貝加爾湖以南),其首領官拜刺史。


    李治派親信馬侍衛聯絡齊州人段誌衝:“你覺得太子監國時,處理的政務可還行?”


    段誌衝連連點頭:“嗯,一點兒也不亞於皇上,可真謂是虎父無犬子,真龍天子也。”


    馬侍衛歎息:“哎,皇上這兩年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太子心疼皇上,想讓皇上好好的養病,卻又怕皇上怪罪他是想篡權,有謀反之意。”


    段誌衝想了一想,笑著說:“這事讓太子親自去說,確實不太合適。自古以來的君王都多疑,而且很是忌諱謀反一事。可當今的太子絕不會是那樣的人,且不說他已經是太子,皇上的身體又日漸衰弱,榮登大寶是早晚的事情。就說這太子的人選,恐怕除了如今的太子,沒有哪個皇子更適合了,長孫皇後所出,除了太子能繼位,已經沒人了。我試探性的上書,看看皇上是什麽態度。如此皇上準了,也成全了太子的一片孝心。如此皇上臉色不好,定要讓太子表現出完全不知有此事的樣子。”


    九月初五,段誌衝上書給李世民,請求李世民將朝政交由皇太子處理。


    李治自從當上太子,李世民常帶在身邊,讓其學習治國之道。李世民看了段誌衝的奏折,眉頭微微一皺,又瞬間舒展開來,很是淡然的望著李治:“段誌衝上書,讓朕將朝政之事都交給你來處理,你認為如何?”


    剛才李世民皺眉頭的那一幕讓李治看到了,李治感覺到了父皇心中的猜忌,流著淚,滿臉愁容:“父皇,兒臣還需向您學習。兒臣如今的能力還不及父皇的萬分之一,斷不能獨自處理朝政之事。還請父皇再教兒臣一些時日,等兒臣學到父皇的治國之道,再讓兒臣為父皇分擔,父皇受累了。”


    長孫無忌等跪下來,請求李世民將段誌衝處死。


    李世民笑了:“哈哈哈……山高水深處,並不會因為五嶽超越霄漢,四海延亙大地,藏汙納垢而受損。朕若是有罪過,證明段誌衝為人正直,敢於直言。朕若是沒有罪過,證明段誌衝不過是想以狂妄來引起朕的注意。一尺烏雲豈能蓋住廣闊的天空?一寸雲彩就算是玷汙了太陽,也不會影響太陽的光明。”


    事後,李世民問武媚:“媚兒,你覺得段誌衝之言,是他自己的意思,還是雉奴的意思?”


    武媚睜大眼睛:“陛下心中應該是有答案了。”


    李世民有些傷感:“朕不願意相信是雉奴所為,他就那麽著急登上皇位嗎?”


    武媚搖了搖頭:“陛下好像是誤會了。就算是太子的意思,他也無非是想要孝敬陛下。段誌衝並沒有說是讓陛下禪位給太子,隻是讓陛下將朝政之事交給太子處理,您依然是皇上,有著皇上應該有的一切權力。想必是太子看陛下太過於辛苦了,才會有此想法。陛下的耳目眾多,可有發現太子有謀反之意?有私購過兵器,還是私養過死士?以他如今的作為,隻要安靜的等待,早晚都會榮登大寶,有資格與他一爭太子之位的皇子都已經沒有那資本了。”


    李世民心中放開了一些,臉色也好看了一些:“那倒沒有,或許是朕誤會了他的一片孝心。朕又何嚐不想早些把大權交給雉奴,好好的安享晚年呢?朕就是有些不放心,想將畢生的經驗都傳授給他。以朕的過錯提醒他不會再犯,以朕的功績提醒他以後繼續。有一些經驗,總是好過毫無頭緒。朕希望他能從朕的治國事件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國家治理得更好。”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裏有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斷弦情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斷弦情緣並收藏夢裏有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