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並不想把劉公公審查的結果告訴武媚,他怕傷害了武媚。如果一切真的像宮女吳氏所說的那樣,那將會讓武媚麵臨著姐妹相殘的悲劇,這比被外人算計更讓人痛心。


    李世民對武媚的格外疼愛,卻讓武媚在將來的日子裏受到了更大的折磨。有的事情,總是要經曆的,特別是在這充滿了歡聲笑語,卻又暗藏著無限危機的皇宮。


    這一天,他帶著武媚,去了李承乾為稱心建造的宅子。他帶著武媚,並不是要武媚去親眼看到什麽,隻是他覺得,在若大的皇宮,除了他,再也沒有誰能保護一個身份卑微到一個侍女的武媚的安全。他不放心,除非總是放在自己的身邊。


    李世民在一個鄉村的豪華宅子裏等到了稱心。


    稱心跪在李世民的跟前:“皇上,請您不要怪罪太子。太子與奴才隻是因為共同的愛好,才惺惺相惜,並不像世人傳的那樣汙穢不堪。”


    李世民冷笑著:“嗬嗬……其實這些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的存在,影響了太子的名聲。為了你的知己,你隻有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才能讓你的知己恢複他的名聲。”


    稱心絕望的笑著,絕望中帶著無限的祝福與希望,他從李默的身上拔下了劍,自刎了。


    這時,李承乾來了。他是陰德妃讓假武媚去告訴他的,說皇上已經找到了稱心,而且是李泰告的密。


    可是他來晚了,稱心已經死了。他懷抱著稱心的屍體,痛哭著:“父王,稱心隻是兒臣的知音,知音難尋啊!”


    李世民隻是皺了皺眉頭,便帶著武媚、兩個公公、八個侍衛離開了。


    李承乾的心中除了充滿了對父親的不解與憤怒,還有更多的是對太子之位是否能保得住的疑惑。


    他安葬了稱心,迴到東宮,就開始了策劃逼宮的事情。


    魏王李泰知道了太子的計劃,心中暗喜,心想著:“大哥,你終於沉不住氣了。就算父王不會因為稱心的事情廢了你,也會因為你謀反的事情廢了你。”


    齊王李祐的王妃韋氏之父,銀青光祿大夫、黃門侍郎、魏王府事韋挺,則在旁邊挑唆:“魏王,隻怕一切不會像您想象的那麽簡單。就算皇上廢了太子,也未必能讓您登上太子之位。”


    這是魏王長此以往從來不曾想過的,他一直都覺得,隻要把他的大哥李承乾從太子之位拉下來,他便能被父王立為太子,因為他一直都受著李世民的寵愛。


    韋挺的提說,讓李泰開始在心中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把大哥從太子之位拉下來,父王就一定會讓我當太子嗎?”


    韋挺繼續講:“魏王,為什麽不在太子逼宮之時,您也準備一下,以護駕為由,登上帝王寶座。隻有最終的勝利,才是最有保障的。”


    魏王聽進去了,可他卻不知,韋挺正是希望他也謀反,並在適合的時候告發他,將能幫助他的女婿齊王李祐更好的爭奪儲君之位。


    陰德妃得知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均有了謀反之心,並開始了準備,她的心中欣喜萬分。可她卻不知道,她的兒子李祐也走到了盡頭。


    這些來源於楊淑妃安插於齊王身邊的昝君謨、梁猛彪。


    齊王長史權萬紀,屢次教誨齊王李祐,放逐昝君謨、梁猛彪二人。


    當李祐尋到昝君謨、梁猛彪二人時,二人都向李祐進讒言,讓李祐下狠心,準他們將權萬紀暗殺了。李祐果然同意了。


    可與此同時,昝君謨和梁猛彪又暗中將他們要暗殺權萬紀的計謀,在深夜用悄悄地用書信告知了權萬紀。


    權萬紀知道了謀殺他的計謀,將昝君謨和梁猛彪收押入獄,並上報朝廷,告之了李世民。


    李世民很是憤怒,命刑部尚書劉德威前往齊州處理。劉德威經查明屬實,要求齊王與權萬紀返京說明一切。


    權萬紀奉召先行,李祐非常恐懼,派燕弘亮、燕弘信等率20騎射殺權萬紀。


    事後,昝君謨和梁猛彪勸說李祐:“事已至此,還是起兵吧!反正早晚也是要起兵的。”


    李祐覺得也是:“是啊,要爭奪帝王之位,唯有起兵。父王是斷然不可能立我為太子的,起兵隻是早晚的問題。如今我若迴京,必是有去而無迴。”


    李祐開始明目張膽的,大量的招收死士,準備起兵。


    楊淑妃知道了這件事,在她的密室裏仰天大笑:“哈哈哈……看來時機快成熟了。太子和魏王準備謀反,齊王也將要謀反。越亂越好,越亂則越是有機會。”


    李世民得到內線的稟報,歎息著:“哎,這局勢最終還是到了不可挽迴的地步。”


    屋裏隻有李世民與武媚在,侍衛與公公們都在門外。


    武媚給李世民倒了一杯茶:“陛下,莫要太過傷感。再去信勸勸齊王,明確告知,您是知道他的行為的,隻是念在父子之情,一直沒有動他,就是希望他能有悔過之心。至於太子和魏王,走到那天在說吧!太子估計是為了稱心的事情,心中恐懼,惶恐於他的太子之位不能得保。他手裏的兵權,主要依仗侯君集。等到事發之前,將侯君集先控製起來,一切將還在陛下的掌控之中。”


    說起侯君集,讓李世民想起了一件事情,笑了笑:“這侯君集就是一個莽夫,不成氣候。他還在前不久跟太子詹事張亮說要謀反,讓張亮與他一同謀反。張亮將他的事情告之於朕,朕不希望將來太子謀反的事情牽扯到他,將他派往洛陽做都督。事後,朕問起了侯君集,還戲說如果他死不認帳,誰又能說他有謀反之心呢?朕是想提醒他,朕沒有什麽事情不知道的,希望他能懸崖勒馬,不要走到最後的那一步。”


    侯君集還並非李世民想得那麽簡單,隻是幫助太子謀反,他是想利用太子的謀反,自己爭奪帝王之位。自從李世民戲說他謀反的事情之後,他便整日心中不安,常常夜不能寐。


    李世民念在侯君集是開國功臣的份上,想打動於他,於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李世民還將侯君集作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找畫師給他畫了相。希望用這種一如既往的愛惜功臣的方式讓他放棄謀反的念頭。


    二月,李世民也將淩煙閣的二十四功臣都畫了相,放於淩煙閣內。這二十四功臣是:趙公長孫無忌、趙郡元王李孝恭、萊成公杜如晦、鄭文貞公魏征、梁公房玄齡、申公高士廉、鄂公尉遲敬德、衛公李靖、宋公蕭、褒忠壯公段誌玄、夔公劉弘基、蔣忠公屈突通、鄖節公殷開山、譙襄公柴紹、邳襄公長孫順德、勳公張亮、陳公侯君集、郯襄公張公謹、盧公程知節、永興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劉政會、莒公唐儉、英公李世績、胡壯公秦叔寶。


    因為,李世民不知道兒子們的謀反,還會牽扯到哪一位功臣。他隻想在事發之前,把功臣們依然視為功臣來看待。這些功臣裏,有的已經離世,有的還在要職。


    李世民帶著武媚,在淩煙閣裏迴憶著二十四功臣的往事。


    劉公公前來,在李世民的耳旁稟報著:“皇上,宮女吳氏招了,可她說的還是不符合實際。不過,依然是想除去武侍女。”


    李世民決定帶著武媚一起去審問宮女張氏和吳氏,必定與武媚有著關係。


    武媚見到被抽打得渾身是血的張氏和吳氏,渾身的不自在。


    李世民握緊武媚的手:“別怕,沒事。朕本來不想讓你知道這件事,但怎麽也審不出個所以然來,才想到讓你來聽聽她們所說。”


    張氏依然不改口:“奴婢確實不知道是誰在那點心裏下的毒,隻是曾經見徐才人打開過食盒。”


    武媚搖了搖頭:“不可能,徐才人是不會害我的,不會的。”


    吳氏冷笑著看著武媚:“武媚,想讓你死的人很多,就是你的姐姐也想要你的命。”


    吳氏之前說是燕賢妃,後又說是陰德妃,口供是改來改去。


    劉公公給了吳氏一個嘴巴:“放肆,你個賤婢,怎麽把口供改來改去的。到底是誰讓你下的毒,從實招來。”


    吳氏大笑著:“反正是一死,招與不招有什麽區別?”


    李世民搖了搖頭:“看來她是一個忠心於主子的好奴才,讓她死得體麵一些吧!賜給張氏和吳氏三尺白綾,讓她們自行了斷吧!”


    武媚跪了下來:“陛下,請您饒恕了她們吧!張氏無端被牽連,本是無辜。吳氏,就算真的是她下的毒,那也是忠於她的主子,受人指使。”


    吳氏看似很感動:“沒想到武侍女還能替我求情?好吧,我說,我全都說。”


    李世民要的就是這樣一個結果。


    吳氏因為身上的疼痛,緩慢的講著:“其實奴婢並沒有說謊,是陰德妃讓奴婢下的毒。奴婢並不知道陰德妃為什麽要自己吃那帶毒的點心,或許是為了將自己從懷疑中洗清吧!隻是她也沒想到,和她一起中毒的是徐才人,而不是武侍女。那毒並不足以要了人的性命。可武侍女身上帶著一個香囊,是陰德妃曾經送給武侍女的。那香囊裏的毒,加上點心的毒,便能讓武侍女立刻斃命。”


    李世民十分憤怒,把武媚帶在身上的香囊扯了下來:“媚兒,這是陰德妃送給你的?”


    武媚點了點頭。


    李世民把香囊拿給劉公公:“拿去找太醫驗一下。”


    太醫驗完以後,確實證明,香囊裏的花確實都是帶毒的。別說是吃了,就是聞著也能讓人慢慢的中毒。如果與點心裏的毒混合在一起,確實能讓人立刻斃命。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裏有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斷弦情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斷弦情緣並收藏夢裏有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