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學,我給你介紹一下,這是皇家詩刊的王鬆教授,這位是徐雪麗教授,她們這一次過來,就是想要看看你的詩,如果你有機會得到兩位教授的點評,對於你的學業有著很大的指導作用。”
“小子很榮幸見到王教授,徐教授。”說著,李曉峰再一次給兩個教授正式見禮,然後又不卑的站到了一邊,“請兩位老師給學生一些指點,學生將感激不盡。”
“哈哈哈,我們就算了,對於你那樣詩,我們也是實在沒有地方進行指導的,實在是有些汗顏啊。”王鬆教授也是打了一個哈哈,笑著說道。
“不過,要說這首詩有哪些地方不足,我認真拜讀了你的大作,不的確有些瑕疵,我們就來一起討論一翻,這樣更好。”
“是啊,這首詩,以我汙染能力,真的是改無可改,即使是我們也寫不出來這樣的詩句,不過,我們讀完這首詩的時候,才發現,這首詩雖然很好,但是,與詩題卻有些不適。你看,你的詩是寫西湖美景,可是,你應該發現,這首詩應該作於西湖畔,可是,你卻是作於教室。”
李曉峰聽了王教授的點評,不由得一驚,他也沒有想到,當時他作詩的時候,也就把自己想象在西湖邊,當時,題目也沒有想好用什麽,隻是隨手寫下的題目,導致了這首詩唯一的不足就是那詩題。
李曉峰立刻再一次深深的向著兩位教師行了一個學生禮:“多謝王老師,要不是王老師說出來,我還不知道這首詩不足在何處呢,當時我寫的時候,就是幻想自己在西湖邊上看著西湖美景,可是,沒有想到寫什麽題目,真是慚愧,慚愧!”
同時,李曉峰也知道了,他雖然有著大量的知識儲備,但是,那是前人,不是他自己的,要想把記憶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路還很長啊。
“現在我知道了,如果把這首詩的題目改一下,那就會更好,如果可以的話,我把這首詩的題目名字改一下,改成淨慈寺送張玉玲,這樣可能會更好,更能寫出這首詩的神韻來。”李曉峰不由得撓了撓頭道。
“哈哈哈,這樣一改,明顯的可以看出來,這首詩寫自西湖邊上,即使沒有去過,也知道,這是在淨慈寺這個地方送人的,這樣更加準確,更加形象,不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讓人知道,作者是去過西湖的,而且是看過夏天的西湖美景。如果用原來的題目,很容易給人一種驕揉造作的感覺。”徐教授也開始就著李曉峰的《三(2)班送張玉玲》。
“詩,寫出來,要詩形,詩象,詩情,詩景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才能給我一種和諧之美的感覺,否則就是一種空洞,造作。”
“啊,這麽多的地方不足啊,看來以後的路還很長呢?”李曉峰心裏暗暗地想著,“多謝徐教授的點評,讓我有一種相見恨晚啊!”
“嗬嗬,沒那麽誇張,我們也就是說出我們的感受,至於你是不是寫作時的觀點如果,我們也不知道,所以,我們隻是小小的建議而已。”
“老師,那我把這首詩的題就改過來,你們看怎麽樣?”
“這到是不用,畢竟已經寫出來了,大家已經熟悉,不適宜去改了,實話說,事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留下一個不足,足以引起自己的警訓,讓他時刻激勵著自己,讓你以後寫作時,多用點兒心事,多思考一下其中的不足部分。”
“多謝兩位指點,讓我感覺好多了,沒想到,寫一首詩這麽難啊!還要考慮方方麵麵。”
“那是當然,寫詩本身就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寫詩要注意詩的字數,句數,平仄等有嚴格的規定,還要注意這些詩句之中各種韻,一般來說,《詩經》等文章,他們大多出自民間的口語,沒有講究那麽多,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要求也是越來越嚴格。
相對而言,現在的詩分為絕句,律詩,還有一些雜言詩,這些詩,我們統稱為近體詩,就像是你寫的那首《三(2)班送張玉玲》;但是,再向以前推去,就是以古體詩為主(即樂府和古風體為主),這古體詩就是以詩歌為載體,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詩篇,如《詩經》,漢樂府詩等,但是,古體詩現在已經是不怎麽應用了,畢竟他們來源不同,形式不同。”
李曉峰從中也聽出來了,以前的詩基本上是民間大眾所創作較多,他們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現在狀等一係列民間的生活狀態,而近體詩,則是文人墨客專門創作的反映社會各個方麵的文章。
一句話,創作人的不同,他們的目的也是不同的,相對而言,李曉峰對於對於這些還是算了解的,畢竟他也接受了這樣的教育,書上也簡單的談了一些。
“行了,老徐,別在這裏教人家年青人了,現在能寫出如此好的古詩,已經是鳳毛麟角了,對於現在的年青人,不能要求那麽高了。”王鬆教授看著徐雪麗教授對著李曉峰開始滔滔不絕地說道起來,不由得開口。
“嗬嗬,老了,難得有一個小知音,多說了兩句,沒想到,讓李同學看看笑話了。”
“徐老師,這是哪裏的話,學生聆聽老師的教誨,是學生莫大的榮幸,怎麽會有厭煩的情緒呢,我還想多聽徐老師給我的指導呢。”
“老王,你看看,人家小夥子多會說話,就老聽,聽煩了!”徐雪麗把他的頭一抬,不屑地看了一眼王鬆教授。
王教授也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隻得摸了摸鼻子,尷尬地笑了笑。
真是的一些老玩童的感覺啊,老玩童,這話一點也不假,看著兩個老教授,已經是退休了,還不停的鬥嘴,李曉峰想笑也沒敢笑。
同樣的還有丁擎忠主任,表情也是那麽多樣。
“都怪你,我們說到現在,把正事差點兒忘了,都怪你,老王,迴去以後,你可賠我。”
“小子很榮幸見到王教授,徐教授。”說著,李曉峰再一次給兩個教授正式見禮,然後又不卑的站到了一邊,“請兩位老師給學生一些指點,學生將感激不盡。”
“哈哈哈,我們就算了,對於你那樣詩,我們也是實在沒有地方進行指導的,實在是有些汗顏啊。”王鬆教授也是打了一個哈哈,笑著說道。
“不過,要說這首詩有哪些地方不足,我認真拜讀了你的大作,不的確有些瑕疵,我們就來一起討論一翻,這樣更好。”
“是啊,這首詩,以我汙染能力,真的是改無可改,即使是我們也寫不出來這樣的詩句,不過,我們讀完這首詩的時候,才發現,這首詩雖然很好,但是,與詩題卻有些不適。你看,你的詩是寫西湖美景,可是,你應該發現,這首詩應該作於西湖畔,可是,你卻是作於教室。”
李曉峰聽了王教授的點評,不由得一驚,他也沒有想到,當時他作詩的時候,也就把自己想象在西湖邊,當時,題目也沒有想好用什麽,隻是隨手寫下的題目,導致了這首詩唯一的不足就是那詩題。
李曉峰立刻再一次深深的向著兩位教師行了一個學生禮:“多謝王老師,要不是王老師說出來,我還不知道這首詩不足在何處呢,當時我寫的時候,就是幻想自己在西湖邊上看著西湖美景,可是,沒有想到寫什麽題目,真是慚愧,慚愧!”
同時,李曉峰也知道了,他雖然有著大量的知識儲備,但是,那是前人,不是他自己的,要想把記憶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路還很長啊。
“現在我知道了,如果把這首詩的題目改一下,那就會更好,如果可以的話,我把這首詩的題目名字改一下,改成淨慈寺送張玉玲,這樣可能會更好,更能寫出這首詩的神韻來。”李曉峰不由得撓了撓頭道。
“哈哈哈,這樣一改,明顯的可以看出來,這首詩寫自西湖邊上,即使沒有去過,也知道,這是在淨慈寺這個地方送人的,這樣更加準確,更加形象,不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讓人知道,作者是去過西湖的,而且是看過夏天的西湖美景。如果用原來的題目,很容易給人一種驕揉造作的感覺。”徐教授也開始就著李曉峰的《三(2)班送張玉玲》。
“詩,寫出來,要詩形,詩象,詩情,詩景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才能給我一種和諧之美的感覺,否則就是一種空洞,造作。”
“啊,這麽多的地方不足啊,看來以後的路還很長呢?”李曉峰心裏暗暗地想著,“多謝徐教授的點評,讓我有一種相見恨晚啊!”
“嗬嗬,沒那麽誇張,我們也就是說出我們的感受,至於你是不是寫作時的觀點如果,我們也不知道,所以,我們隻是小小的建議而已。”
“老師,那我把這首詩的題就改過來,你們看怎麽樣?”
“這到是不用,畢竟已經寫出來了,大家已經熟悉,不適宜去改了,實話說,事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留下一個不足,足以引起自己的警訓,讓他時刻激勵著自己,讓你以後寫作時,多用點兒心事,多思考一下其中的不足部分。”
“多謝兩位指點,讓我感覺好多了,沒想到,寫一首詩這麽難啊!還要考慮方方麵麵。”
“那是當然,寫詩本身就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寫詩要注意詩的字數,句數,平仄等有嚴格的規定,還要注意這些詩句之中各種韻,一般來說,《詩經》等文章,他們大多出自民間的口語,沒有講究那麽多,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要求也是越來越嚴格。
相對而言,現在的詩分為絕句,律詩,還有一些雜言詩,這些詩,我們統稱為近體詩,就像是你寫的那首《三(2)班送張玉玲》;但是,再向以前推去,就是以古體詩為主(即樂府和古風體為主),這古體詩就是以詩歌為載體,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詩篇,如《詩經》,漢樂府詩等,但是,古體詩現在已經是不怎麽應用了,畢竟他們來源不同,形式不同。”
李曉峰從中也聽出來了,以前的詩基本上是民間大眾所創作較多,他們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現在狀等一係列民間的生活狀態,而近體詩,則是文人墨客專門創作的反映社會各個方麵的文章。
一句話,創作人的不同,他們的目的也是不同的,相對而言,李曉峰對於對於這些還是算了解的,畢竟他也接受了這樣的教育,書上也簡單的談了一些。
“行了,老徐,別在這裏教人家年青人了,現在能寫出如此好的古詩,已經是鳳毛麟角了,對於現在的年青人,不能要求那麽高了。”王鬆教授看著徐雪麗教授對著李曉峰開始滔滔不絕地說道起來,不由得開口。
“嗬嗬,老了,難得有一個小知音,多說了兩句,沒想到,讓李同學看看笑話了。”
“徐老師,這是哪裏的話,學生聆聽老師的教誨,是學生莫大的榮幸,怎麽會有厭煩的情緒呢,我還想多聽徐老師給我的指導呢。”
“老王,你看看,人家小夥子多會說話,就老聽,聽煩了!”徐雪麗把他的頭一抬,不屑地看了一眼王鬆教授。
王教授也不知道說什麽好了,隻得摸了摸鼻子,尷尬地笑了笑。
真是的一些老玩童的感覺啊,老玩童,這話一點也不假,看著兩個老教授,已經是退休了,還不停的鬥嘴,李曉峰想笑也沒敢笑。
同樣的還有丁擎忠主任,表情也是那麽多樣。
“都怪你,我們說到現在,把正事差點兒忘了,都怪你,老王,迴去以後,你可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