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層在天上聚集,一行行銀白色的閃電亮起來了,天空像被撕裂了一條縫,活脫脫一副快要崩塌下來的樣子。緊挨著就是一聲炸雷,門窗都在抖顫著,一陣接了一陣,雨點是那麽大,那麽沉重,打在瓦片上,“叭噠”作響,人也跟著發麻,孩子們用雙手掩蓋耳朵,都躲到床上去了,夏仁義可一點也沒害怕,他甚至想雷公不該劈死那些活得挺好的人,應該先劈死自己,他現在每天都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倘若沒有四個孩子,早就一死了之,他本是去關被風刮開的門,卻站在門口一動不動,呆板地仰望天空,看那暴雨嘩嘩啦啦傾瀉下來,濺到他的臉上、身上,從頭涼到腳。地上頓時成了一條河,落葉、斷枝、草末、一切殘留的東西,都包容在裏麵,隨著急水湍流,裹挾而去。

    今年的春耕,夏仁義總算沒花大的力氣,他雖然被劃分為地主,但李國良還是安排熟悉農活的兩個年輕的壯勞力幫助他家做完了田裏的活,並要他學會自食其力,為此,那兩個年輕人還有意見,說過去地主就是不做事,靠剝削人,如今解放了,還要我們去為他們做。李國良隻好耐心地對他們說:“過去與現在不一樣了,過去他們靠出租土地,剝削窮苦人,而我們現在是教他們學會做事,是安定團結。”夏仁義因而對李國良感激不盡。

    雨過天晴,夏仁義一個人去了大義山至聖寺,這大義山離米市橋有二十多裏的路程,由南向北像一條巨龍,蜿蜒十餘裏,山上翠竹青青,林蔭蔽日,其間毗盧峰、 金剛嶺、集賢台、朝源堤、文珠屏峰、雲台天鼓、牛眠老人、五子行孝等諸石奇觀,峰巒疊嶂,直矗雲霄,山間一條小溪自竹林深處流出,終年不斷,尤為清冽,一座牌坊式的山門,上有一副對聯,“大乘覺路,義諦玄門。”,傳說係禪師親筆撰寫,其懸念和神秘引人入勝。原來這至聖寺,為唐朝古刹。順治三年高僧淨訥迴到湖南,到湘南探幽訪勝,選中乳峰,誅茅結舍,重修至聖寺,在這裏弘化,梵修其中,參謁者雲集,宗風大振,至聖寺後來發展為湘南最大的叢林,人們都說那裏菩薩很靈的。

    夏仁義以前也曾來過幾次,今天一個人走了大半天才到,人早就汗流浹背,主持釋懷愷大師一見,忙請他到裏邊房屋坐,還未等懷愷的茶泡過來,夏仁義已嚎啕大哭起來,隨即那身子軟到了地上,“師傅救我!”

    懷愷見夏仁義這副模樣,連忙將茶具放下,一手把他扶住,勸說道:“施主不要太悲傷,你的事我已知道了。”

    “知道有什麽用,我是來討法子的啊!”夏仁義無可奈何的說。

    “千萬不要急,佛祖會保佑你的!”懷愷接著說:“如今的世道,是處於轉形時期,施主的遭遇,是你前生的業障所為,此劫難一過,施主還有好日子在後麵呢。”

    夏仁義一聽,忙問:“按師傅說,我將來還有好日子啊?”

    懷愷說:“是的!將來還有很長一段日子,施主是住了茅屋轉瓦屋,住了瓦屋轉花屋呢!”

    夏仁義聽到此,也不再哭了,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就從袋子裏拿出香火,到大殿裏跪拜。完畢,又在身上摸了摸,掏出兩塊光洋,放到懷愷的手裏,說:“家裏就剩這兩塊了,沒地方放,就作捐了吧!”

    懷愷推辭說:“施主已為佛堂做了不少,如今都處於大難時期,我們是不會再接受了。”

    夏仁義連忙說:“正是因為處於這時代,我們哪裏還敢用這樣的東西啊?”

    懷愷心想也是,就接了放在身上,說:“經書雲: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那我就替施主暫且保管吧!”

    夏仁義說:“不要再提保管的事,就算我們夏家再記一次功德吧。”

    懷愷說:“以後再說吧。”

    懷愷的一席話,使夏仁義如釋重負,夏仁義住了一晚,第二天心情卻是出奇地好,迴家的腳步也越來越輕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耕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朔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朔夫並收藏耕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