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情緒,對於林寶卿理解和掌握這首音樂,卻是最好不過的。.v.o[更新快,網站頁麵清爽,廣告少,,最喜歡這種網站了,一定要好評]。更新好快。或者說,正是這首音樂,勾起她的諸多聯想。
或許每個人在聽這樣音樂的時候,感覺各不一樣,但不管如何,林寶卿都承認,這是一首非常優秀,可以稱之為經典的音樂作品。
林寶卿練了不知道多久,都不見秦放歌進來找她,她也不計較,主動停下來去看他那邊的情況如何。她也非常期待把這樣的一首音樂作品,改編成民樂合奏曲,幫助她們樂團,走出新的困境,也讓她們在寒假的時候,有事情可以做。
她出來看的時候,秦放歌仍舊埋首在電腦前創作,這會他用的台式機,這個使用起來,可是要比筆記本電腦爽得多,不僅是響應速度,連他往裏麵輸入的速度偶快了很多。
林寶卿就靜靜地站在他身後,看他改編得如何了。
不過她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異樣的地方,因為這些旋律和音樂,都不是她剛剛所演奏的那些。
她還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己看錯了,待得她仔細再看了一會,發現確實是另外一首不同的音樂。當然,還是寫給她們姐妹的,像是嗩呐和笙吉他的組合,也隻有她們錦瑟華年樂團才配備。
當她再細細觀察時,又從下麵的文件名字發現了端倪。
的確,是梁祝。
不是‘春’江‘花’月夜。
這個發現,也讓林寶卿心情頓時‘激’‘蕩’起來。
梁祝,不用想也知道,指的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
這也是古代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和《白蛇傳》,《孟薑‘女’哭長城》以及《牛郎織‘女’》齊名。而梁祝更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自西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慘愛情所感染。
林寶卿對傳統文化以及民族音樂都有著相當深刻的了解,這樣經典的愛情故事,自然有音樂人以此為題材進行創作。不過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並不怎樣,也沒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
秦放歌選這樣的題材進行創作,當然是她所喜聞樂見的。
而且,看得出來,秦放歌比較無‘私’,是為她們樂團創作的,那一件件熟悉的樂器組合,也隻有她們樂團才有配置。
林寶卿也明白,想要讀懂,深入理解,並演奏好這首音樂,就必須對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有著非比尋常的了解。
相傳,在中國西晉時期,青年學子梁山伯辭家攻讀,途遇‘女’扮男裝的學子祝英台,兩人一見如故,誌趣相投,遂於草橋結拜為兄弟,後同到紅羅山書院就讀。在書院兩人朝夕相處,感情日深。三年後,英台返家,山伯十八裏相送,二人依依惜別。[超多好看小說]山伯經師母指點,帶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墜到祝家求婚遭拒絕,迴家後悲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rads;。英台聞山伯為己而死,悲痛‘欲’絕。不久,馬家前來迎娶,英台被迫含憤上轎。‘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英台執意下轎,哭拜亡靈,因過度悲痛而死亡,後被葬在山伯墓東側;又傳:祭拜時,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這一美麗、淒婉、動人的愛情故事,有許多的版本,也被無數的專家學者做出考證,寫過論文。更有無數的地方,爭搶梁山伯與祝英台故裏。
不過大眾,更關心的還是梁祝淒美的愛情故事,最後雙雙化蝶,比翼雙飛,也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盡管並不是現實中的。
但對搞藝術,愛音樂的人來說,這樣帶著夢幻‘色’彩的結局反而是最美麗的,帶著悲劇‘色’彩,但有別具一格,有無數的閃光點。
再想想孟薑‘女’,白蛇傳,以及牛郎織‘女’,雖然也都是比較經典的愛情故事,尤其牛郎織‘女’,更是被無數人所熟識,無數的詩人以此為題。天上星星還有牛郎星和織‘女’星,還有那寬闊無比的銀河,在廣大人民群眾豐富的想象力裏,一切都如夢似幻。
不過比起觸犯天條什麽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悲劇,更貼合現實,因為‘門’第不懂,所謂的‘門’不當戶不對,而被拆散的情侶何其之多,別說是在封建社會了,即便到了現代,大家的思想都開放了,很多東西,依舊根深蒂固,悲劇依舊在不斷重複。也正是因為這樣,對聽眾的感染力會更強,也比仙人和凡人的戀愛,更能引起共鳴,至於最後的雙雙化蝶,雙宿雙飛,更是寄托著大家的美好願望。
秦放歌把這段完成之後,方才停下來,也迴頭笑著對她說,“站很久了也累了吧!坐下來休息會。”
林寶卿連忙迴應說,“不累的,沒打擾到你創作就好。這是你為我們姐妹創作的新曲子?”
她問完之後,自己都覺得這個問題很傻。
“是的,你要不要先看看?”秦放歌笑著說,還伸手拉她坐下來。當然,這家夥也沒有安什麽好心思,讓就是林寶卿直接坐他‘腿’上。
“嗯,老公好厲害!我先替姐妹們謝謝老公。”林寶卿點頭都沒想那麽多,就被他扯著坐了下去。她也隻想好好看這首新的音樂,盡管從標題就可以猜測到其中的內容,細看和猜測,還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秦放歌就延著臉皮,問她有沒有什麽獎勵之類的,結果隻得到她嗯哼兩聲,她主要注意力已經集中在新的樂曲上,雙手也更是去‘操’作電腦。她最想看的還是總譜,這樣也好判斷,整首音樂的創作進度到了哪裏,問秦放歌的話肯定不如她自己看。
秦放歌對這首音樂了如指掌,當然也就沒有陪著她一起看的意思,何況,他也知道,林寶卿肯定也更喜歡自己做主閱讀。
林寶卿沒有反對,臉皮奇厚無比的秦放歌就當她是默認了,自己動手拿禮物。他先是環上她的腰肢,細細的,柔柔的,觸感非常‘棒’。他動作輕柔,林寶卿也就沒太在意,她也沒工夫關注這邊,她已經熟練地在同一個名叫梁祝的文件夾下,找到了總譜,並點擊打開來。
和結構比較散‘亂’的《錦瑟華年》不同,這首《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結構非常嚴謹,用的比較正式的奏鳴曲式。
這樣的結構,並不會影響音樂的內容,更不會和民族音樂相衝突。
林寶卿的思想也比較開放,也沒有一昧抱殘守缺,她覺得,將西方音樂的方方麵麵引入到民族音樂中來,也是時代發展的趨勢。而縱觀民族音樂的發展史,也都是各種其他民族以及地區樂器不斷加入進來,最後被傳統文化兼容並包,最後形成非常有民族特‘色’的音樂。
她們姐妹樂團也正是在這樣基礎上組建而成,不僅如此,她們更時尚,也試圖結合更多的時代氣息。
從總譜的情況來看,秦放歌已經將整首樂曲完成了。
而林寶卿敢肯定,這麽龐大的結構和內容,‘精’巧的構思,優美的旋律,絕對不會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更不可能是剛剛這段時間就可以做出來的,他肯定準備了非常漫長的一段時間。
仔細想來的話,從《錦瑟華年》完成之後的幾個月,他就沒有給她們姐妹寫民樂合奏曲了。原來是在‘精’心準備這樣的大作,恐怕他也是早預料到了,《錦瑟華年》演出之後,她們樂團麵對的情況。
明白這些,也讓她的內心感覺到滿滿的,暖暖的幸福和甜蜜,林寶卿非常開心,並不單單隻是為她自己,更是為她的好姐妹,她們想要一起實現的夢想。她也更堅信,秦放歌對她們的好,為她們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遠不是她們的能力所能給予的迴報。
對於他的那點小動作,林寶卿也就當成是對他的獎勵,似乎除了以身相許之外,她們也拿不出更好的東西給他。
現在的林寶卿,也是在秦放歌魔手作怪的情況下,忍住奇怪但卻舒服的感覺。先大體瀏覽來一遍總譜,這也是她一貫的做法。
整首樂曲分三個大的部分,呈示部,展開部以及最後的再現部。
秦放歌所創作的音樂形象也特別明顯,樂感超強,又對梁山伯和祝英台故事非常熟悉的林寶卿,能在第一時間明白他想要通過表達出來的大致音樂形象。更多的細節,更多的內涵,就隻有等慢慢研究的時候再去挖掘和發現了。
引子部分,是寫景的,也點出了整首樂曲的主題,亙古不變的愛情。甜蜜,美好,‘浪’漫,同時也有悲傷,無奈,憂鬱等等。
這點,林寶卿深有體會,因為她自己現在就在經曆著。
主部用的是單三部曲式,描繪的是梁山伯和祝英台草橋結拜,同時,也將愛情的主題再現。著重體現了梁祝之間真摯純潔的友誼不斷加深和互相愛慕的深情。
這是一首關於愛情的樂曲,林寶卿之前就有這樣的覺悟,但真看下來的時候,她才發現她先前的料想和假設,都比不上秦放歌的想象力豐富,這樣愛情的主題,也直擊她的心靈。
連接部分,是一段自由的華彩,‘浪’漫,華麗,各種樂器都在這裏大放光彩,盡情抒發她們對愛情的理解和讚美。
在這樣的一部分李,曲調與愛情主題形成鮮明對比,林寶卿覺得有點像是越劇演變而來,但節奏更加自由,變化更加‘精’彩。
秦放歌一直在民族音樂中吸取營養,加入越劇的因素,非但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麽不妥,反而會更添‘色’彩。而他的一貫風格,也就是博采眾長。
副部用的是迴旋曲式,二胡所演奏出來的旋律,活潑、跳‘蕩’,與整個樂團的曲譜‘交’替出現。這樣,就非常生動地表現了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愉快生活。在這段裏,更讓林寶卿完全代入了她自己,現在的她和秦放歌,也算是同窗,在學校的生活也異常美好,份外甜蜜。
.結束部這段音樂轉為慢板,再度出現了主旋律和樂團之間情意綿綿的對話,不過主旋律是由琵琶演奏出來的。其中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女’扮男裝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內在情感。表現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依依不舍的情景。
看到這段之後,敏感的林寶卿已經可以預料到後麵的悲劇部分,因為前麵愛情美好的時光已經全部結束,整顆心也跟著變得凝重起來,就像有人用手壓在她心上一樣。
折疊展開部描寫了“抗婚”、“樓台會”、“哭靈、控訴、投墳”這三個情節。
在抗婚這個情節裏,總譜就標注了演奏時候的感情‘色’彩,嚴峻,‘陰’森,壓抑,這主要是給樂隊指揮看的。
可以想象得出來,低音提琴古琴揚琴等等,都必須以嚴峻的節奏、‘陰’森的音調,演奏象征封建勢力兇暴殘酷的主題;這段的主旋律由三弦來演奏,用散板的節奏,陳述了英台的悲痛與驚惶,樂隊強烈的快板,襯托出三弦堅決反對封建勢力的反抗主題。這兩個主題逐漸‘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憤場麵。雖然樂隊全奏,曾給人一種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憧憬,但以低音提琴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給予了重大壓力。
“樓台會”的情節,又是一個慢板,主旋律和樂團整體的對答,纏綿淒苦,如泣如訴的音調,把梁祝相會樓台時百感‘交’集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到“哭靈、控訴、投墳”的時候,更是將前麵的鋪墊發展到了極致。
二胡的散板演奏和樂隊的快板齊奏‘交’替出現,林寶卿看得出來,這其中的變化運用了京劇導板與越劇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
最後,在樂團齊奏中,祝英台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折疊再現部主要描述了“化蝶”。由笛子吹奏出柔美的華彩旋律,與笙的滑奏相互映襯,把人們引向神話般的仙境。再次奏出了愛情主題,展現出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封建勢力壓迫下死去後,化做一雙蝴蝶在‘花’叢中歡樂自由地飛舞。
或許每個人在聽這樣音樂的時候,感覺各不一樣,但不管如何,林寶卿都承認,這是一首非常優秀,可以稱之為經典的音樂作品。
林寶卿練了不知道多久,都不見秦放歌進來找她,她也不計較,主動停下來去看他那邊的情況如何。她也非常期待把這樣的一首音樂作品,改編成民樂合奏曲,幫助她們樂團,走出新的困境,也讓她們在寒假的時候,有事情可以做。
她出來看的時候,秦放歌仍舊埋首在電腦前創作,這會他用的台式機,這個使用起來,可是要比筆記本電腦爽得多,不僅是響應速度,連他往裏麵輸入的速度偶快了很多。
林寶卿就靜靜地站在他身後,看他改編得如何了。
不過她很快就發現了其中異樣的地方,因為這些旋律和音樂,都不是她剛剛所演奏的那些。
她還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己看錯了,待得她仔細再看了一會,發現確實是另外一首不同的音樂。當然,還是寫給她們姐妹的,像是嗩呐和笙吉他的組合,也隻有她們錦瑟華年樂團才配備。
當她再細細觀察時,又從下麵的文件名字發現了端倪。
的確,是梁祝。
不是‘春’江‘花’月夜。
這個發現,也讓林寶卿心情頓時‘激’‘蕩’起來。
梁祝,不用想也知道,指的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
這也是古代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和《白蛇傳》,《孟薑‘女’哭長城》以及《牛郎織‘女’》齊名。而梁祝更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自西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悲慘愛情所感染。
林寶卿對傳統文化以及民族音樂都有著相當深刻的了解,這樣經典的愛情故事,自然有音樂人以此為題材進行創作。不過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並不怎樣,也沒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
秦放歌選這樣的題材進行創作,當然是她所喜聞樂見的。
而且,看得出來,秦放歌比較無‘私’,是為她們樂團創作的,那一件件熟悉的樂器組合,也隻有她們樂團才有配置。
林寶卿也明白,想要讀懂,深入理解,並演奏好這首音樂,就必須對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有著非比尋常的了解。
相傳,在中國西晉時期,青年學子梁山伯辭家攻讀,途遇‘女’扮男裝的學子祝英台,兩人一見如故,誌趣相投,遂於草橋結拜為兄弟,後同到紅羅山書院就讀。在書院兩人朝夕相處,感情日深。三年後,英台返家,山伯十八裏相送,二人依依惜別。[超多好看小說]山伯經師母指點,帶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墜到祝家求婚遭拒絕,迴家後悲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rads;。英台聞山伯為己而死,悲痛‘欲’絕。不久,馬家前來迎娶,英台被迫含憤上轎。‘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英台執意下轎,哭拜亡靈,因過度悲痛而死亡,後被葬在山伯墓東側;又傳:祭拜時,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這一美麗、淒婉、動人的愛情故事,有許多的版本,也被無數的專家學者做出考證,寫過論文。更有無數的地方,爭搶梁山伯與祝英台故裏。
不過大眾,更關心的還是梁祝淒美的愛情故事,最後雙雙化蝶,比翼雙飛,也算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盡管並不是現實中的。
但對搞藝術,愛音樂的人來說,這樣帶著夢幻‘色’彩的結局反而是最美麗的,帶著悲劇‘色’彩,但有別具一格,有無數的閃光點。
再想想孟薑‘女’,白蛇傳,以及牛郎織‘女’,雖然也都是比較經典的愛情故事,尤其牛郎織‘女’,更是被無數人所熟識,無數的詩人以此為題。天上星星還有牛郎星和織‘女’星,還有那寬闊無比的銀河,在廣大人民群眾豐富的想象力裏,一切都如夢似幻。
不過比起觸犯天條什麽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悲劇,更貼合現實,因為‘門’第不懂,所謂的‘門’不當戶不對,而被拆散的情侶何其之多,別說是在封建社會了,即便到了現代,大家的思想都開放了,很多東西,依舊根深蒂固,悲劇依舊在不斷重複。也正是因為這樣,對聽眾的感染力會更強,也比仙人和凡人的戀愛,更能引起共鳴,至於最後的雙雙化蝶,雙宿雙飛,更是寄托著大家的美好願望。
秦放歌把這段完成之後,方才停下來,也迴頭笑著對她說,“站很久了也累了吧!坐下來休息會。”
林寶卿連忙迴應說,“不累的,沒打擾到你創作就好。這是你為我們姐妹創作的新曲子?”
她問完之後,自己都覺得這個問題很傻。
“是的,你要不要先看看?”秦放歌笑著說,還伸手拉她坐下來。當然,這家夥也沒有安什麽好心思,讓就是林寶卿直接坐他‘腿’上。
“嗯,老公好厲害!我先替姐妹們謝謝老公。”林寶卿點頭都沒想那麽多,就被他扯著坐了下去。她也隻想好好看這首新的音樂,盡管從標題就可以猜測到其中的內容,細看和猜測,還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秦放歌就延著臉皮,問她有沒有什麽獎勵之類的,結果隻得到她嗯哼兩聲,她主要注意力已經集中在新的樂曲上,雙手也更是去‘操’作電腦。她最想看的還是總譜,這樣也好判斷,整首音樂的創作進度到了哪裏,問秦放歌的話肯定不如她自己看。
秦放歌對這首音樂了如指掌,當然也就沒有陪著她一起看的意思,何況,他也知道,林寶卿肯定也更喜歡自己做主閱讀。
林寶卿沒有反對,臉皮奇厚無比的秦放歌就當她是默認了,自己動手拿禮物。他先是環上她的腰肢,細細的,柔柔的,觸感非常‘棒’。他動作輕柔,林寶卿也就沒太在意,她也沒工夫關注這邊,她已經熟練地在同一個名叫梁祝的文件夾下,找到了總譜,並點擊打開來。
和結構比較散‘亂’的《錦瑟華年》不同,這首《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結構非常嚴謹,用的比較正式的奏鳴曲式。
這樣的結構,並不會影響音樂的內容,更不會和民族音樂相衝突。
林寶卿的思想也比較開放,也沒有一昧抱殘守缺,她覺得,將西方音樂的方方麵麵引入到民族音樂中來,也是時代發展的趨勢。而縱觀民族音樂的發展史,也都是各種其他民族以及地區樂器不斷加入進來,最後被傳統文化兼容並包,最後形成非常有民族特‘色’的音樂。
她們姐妹樂團也正是在這樣基礎上組建而成,不僅如此,她們更時尚,也試圖結合更多的時代氣息。
從總譜的情況來看,秦放歌已經將整首樂曲完成了。
而林寶卿敢肯定,這麽龐大的結構和內容,‘精’巧的構思,優美的旋律,絕對不會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更不可能是剛剛這段時間就可以做出來的,他肯定準備了非常漫長的一段時間。
仔細想來的話,從《錦瑟華年》完成之後的幾個月,他就沒有給她們姐妹寫民樂合奏曲了。原來是在‘精’心準備這樣的大作,恐怕他也是早預料到了,《錦瑟華年》演出之後,她們樂團麵對的情況。
明白這些,也讓她的內心感覺到滿滿的,暖暖的幸福和甜蜜,林寶卿非常開心,並不單單隻是為她自己,更是為她的好姐妹,她們想要一起實現的夢想。她也更堅信,秦放歌對她們的好,為她們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遠不是她們的能力所能給予的迴報。
對於他的那點小動作,林寶卿也就當成是對他的獎勵,似乎除了以身相許之外,她們也拿不出更好的東西給他。
現在的林寶卿,也是在秦放歌魔手作怪的情況下,忍住奇怪但卻舒服的感覺。先大體瀏覽來一遍總譜,這也是她一貫的做法。
整首樂曲分三個大的部分,呈示部,展開部以及最後的再現部。
秦放歌所創作的音樂形象也特別明顯,樂感超強,又對梁山伯和祝英台故事非常熟悉的林寶卿,能在第一時間明白他想要通過表達出來的大致音樂形象。更多的細節,更多的內涵,就隻有等慢慢研究的時候再去挖掘和發現了。
引子部分,是寫景的,也點出了整首樂曲的主題,亙古不變的愛情。甜蜜,美好,‘浪’漫,同時也有悲傷,無奈,憂鬱等等。
這點,林寶卿深有體會,因為她自己現在就在經曆著。
主部用的是單三部曲式,描繪的是梁山伯和祝英台草橋結拜,同時,也將愛情的主題再現。著重體現了梁祝之間真摯純潔的友誼不斷加深和互相愛慕的深情。
這是一首關於愛情的樂曲,林寶卿之前就有這樣的覺悟,但真看下來的時候,她才發現她先前的料想和假設,都比不上秦放歌的想象力豐富,這樣愛情的主題,也直擊她的心靈。
連接部分,是一段自由的華彩,‘浪’漫,華麗,各種樂器都在這裏大放光彩,盡情抒發她們對愛情的理解和讚美。
在這樣的一部分李,曲調與愛情主題形成鮮明對比,林寶卿覺得有點像是越劇演變而來,但節奏更加自由,變化更加‘精’彩。
秦放歌一直在民族音樂中吸取營養,加入越劇的因素,非但不會讓人覺得有什麽不妥,反而會更添‘色’彩。而他的一貫風格,也就是博采眾長。
副部用的是迴旋曲式,二胡所演奏出來的旋律,活潑、跳‘蕩’,與整個樂團的曲譜‘交’替出現。這樣,就非常生動地表現了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的愉快生活。在這段裏,更讓林寶卿完全代入了她自己,現在的她和秦放歌,也算是同窗,在學校的生活也異常美好,份外甜蜜。
.結束部這段音樂轉為慢板,再度出現了主旋律和樂團之間情意綿綿的對話,不過主旋律是由琵琶演奏出來的。其中斷斷續續的音調,表現了‘女’扮男裝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內在情感。表現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依依不舍的情景。
看到這段之後,敏感的林寶卿已經可以預料到後麵的悲劇部分,因為前麵愛情美好的時光已經全部結束,整顆心也跟著變得凝重起來,就像有人用手壓在她心上一樣。
折疊展開部描寫了“抗婚”、“樓台會”、“哭靈、控訴、投墳”這三個情節。
在抗婚這個情節裏,總譜就標注了演奏時候的感情‘色’彩,嚴峻,‘陰’森,壓抑,這主要是給樂隊指揮看的。
可以想象得出來,低音提琴古琴揚琴等等,都必須以嚴峻的節奏、‘陰’森的音調,演奏象征封建勢力兇暴殘酷的主題;這段的主旋律由三弦來演奏,用散板的節奏,陳述了英台的悲痛與驚惶,樂隊強烈的快板,襯托出三弦堅決反對封建勢力的反抗主題。這兩個主題逐漸‘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憤場麵。雖然樂隊全奏,曾給人一種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憧憬,但以低音提琴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給予了重大壓力。
“樓台會”的情節,又是一個慢板,主旋律和樂團整體的對答,纏綿淒苦,如泣如訴的音調,把梁祝相會樓台時百感‘交’集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到“哭靈、控訴、投墳”的時候,更是將前麵的鋪墊發展到了極致。
二胡的散板演奏和樂隊的快板齊奏‘交’替出現,林寶卿看得出來,這其中的變化運用了京劇導板與越劇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台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
最後,在樂團齊奏中,祝英台縱身投墳,樂曲達到最高‘潮’。
折疊再現部主要描述了“化蝶”。由笛子吹奏出柔美的華彩旋律,與笙的滑奏相互映襯,把人們引向神話般的仙境。再次奏出了愛情主題,展現出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封建勢力壓迫下死去後,化做一雙蝴蝶在‘花’叢中歡樂自由地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