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前來交際應酬的人,肯定都是全方位的滲透,以前沈福喜深居簡出,隻跟郭昭關係不錯,其餘的人家也挨不上邊兒。
但是三月底那次綁架事件,雖然沈、郭和齊家都已經盡量低調了,但是那麽大的動靜,在城裏如何都是瞞不住的,即便是不放在明麵上來說,但是私下裏卻也早就傳開了。
各家有差不多年紀女兒的人家早就蠢蠢欲動了,但是又不好直接帶著女兒上門去攀交情,今天賽龍舟簡直是最好的機會。
所以還沒等午飯擺上來,涼棚裏就已經來了三個小娘子。
三個人看到郭昭都有點發愣,不過還是上前見禮。
沈福喜一個都不認得,好在還有郭昭在一旁介紹才知道,個子最高的是林通判家次女林二娘,娃娃臉的是程長史家的四娘,最後一個看著有些縮手縮腳的,是慶州當地大族李家的四娘。
對於李家,沈福喜還是有些印象的,之前聽沈三老爺提過,李家也算是世家,但是無論是出身還是背景底蘊都不如郭家。隻是世宗皇帝在世之時,李家出過一個頗為得寵的貴妃,頓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著抖了十幾年,直到世宗駕崩,李貴妃膝下無子,雖貴為太妃卻也再無實權,這才消停下來。
可雖說是消停下來了,但之前已經擺起來的架子卻端著放不下來,一直跟郭家較勁,想要爭慶州第一大族,可一直底氣不足,所以兩家表麵看著還過得去,私底下卻是頗為不睦的。
這件事在慶州也不是什麽秘密,幾乎是人人皆知的,所以沈福喜也能理解郭昭介紹時候頗有些不屑的語氣,但是看著李四娘柔柔弱弱的,絲毫沒有一點兒架子的模樣,不免對沈三老爺於李家的評價頗有些懷疑。
她招唿幾個人坐下說話,叫阿許上茶和點心果子。
郭昭趁機湊在沈福喜耳邊輕聲道:“林二娘和程四娘都是嫡出,李四娘是庶出。”
沈福喜這才明白,為何李四娘雖然穿得還算不錯,但那種畏畏縮縮的模樣,著實沒有大家閨秀的氣度,另外兩個小娘子對她也完全不假顏色。
這種嫡庶之間的矛盾,沈福喜並沒有什麽經驗,畢竟自家完全沒有這方麵的問題,其他房雖然有姨娘也有庶出子女,但基本隻有過年過節大家一桌吃個飯罷了,根本就沒有走動。
不過因為林四娘是庶出就看不起她,這種事沈福喜實在是做不出來,畢竟庶出又不是她的原罪。
沈福喜的態度是一視同仁,而來人都是為了要跟沈福喜攀交,家裏能帶得出來的,基本也都是乖巧懂事會看眼色的,來之前更是經家裏再三叮囑的。所以另外兩個人看到沈福喜對李四娘並無另待,也收斂了之前態度上的鄙視,林二娘更是主動與她說話。
雖然說的隻是——這個藤蘿餅味道不錯,你也嚐嚐看——這種很簡單的寒暄,但還是讓一直備受排擠的林四娘受寵若驚。
林四娘心裏也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夠不受白眼,主要還是取決於沈福喜的態度,看向她的眼中就帶了一絲感激的神色。
沈福喜安撫地衝她笑笑,更是惹得對方紅了眼圈,心裏也不免感慨,看來庶出的日子果然是不好過。
說了半晌沒什麽營養的閑話,來的三個人陸續被家人帶走,沈福喜肚子都已經咕咕直叫了,她吩咐下去不見客了,叫阿許趕緊擺飯。
郭昭絲毫不顧形象地歪在榻上,撇嘴道:“李家也不知是什麽意思,自家沒有適齡的女兒還非要帶個上不得台麵的庶女出來往上湊,也就是阿馥你脾氣好,平時我們花會或是出去,都沒人搭理李四娘的。”
“庶出也不是她的錯,我看她人還是挺老實的。”沈福喜聽了這話微微蹙眉,不過也沒有多說什麽,畢竟郭昭的思想還是受如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不是自己幾句話就能改正過來的。
“李四娘不受待見,倒也不是為了她是庶出。”不料郭昭卻解釋道,“林家大娘就是庶出,但是待人接物大大方方,處事也十分穩重,我娘背後都誇讚過她,如今已經嫁做人婦,做掌家娘子去了。但李四娘總是一副縮手縮腳的模樣,有點兒什麽事就淚眼汪汪,反正我是看不上她那副小家子氣的模樣,也不知李家是怎麽教的。”
沈福喜這才恍然,原來是自己的思維定式先入為主了。
“反正也不與她們深交,隻要沒有什麽人品問題,咱們大麵兒上過得去就是了。”
郭昭聞言頓時笑眯眯地湊過來,摟著沈福喜的胳膊道:“咱們兩個最好,她們怎麽樣與咱們都沒關係。”
下午沒有龍舟了,但是各種戲耍班子卻都聚集到河岸兩邊,沈福喜被郭昭帶著看了傀儡戲和皮影,見識了古代的口技和蟲蟻表演,最後居然還看到了胡人耍獅子。
小黑頭一迴見到獅子,動物的本能頓時被激發出來,一直壓低身子做出準備攻擊的姿態,渾身的毛都豎起來了。
沈福喜又是拍頭又是順毛地安撫了半晌,見它還是渾身緊繃地放鬆不下來,就也不再多看,趕緊帶著它離開了。
聽郭昭說,端午節河邊的熱鬧會一直持續到夜裏,但是趙氏今日見客太多,有點兒輕微的中暑,沈三老爺便早早地帶著妻女迴府去了。
趙氏吃了藥睡下之後,沈三老爺在書房處理功夫,沈福喜敲門進去問:“阿爹,有空麽?”
沈三老爺放下手裏的狀子,招唿女兒進來,抱到膝上問:“怎麽了?”
沈福喜從袖袋中掏出個香囊道:“今個兒下午,林通判家二娘,程長史家的四娘和李家的四娘到涼棚裏跟我說話,她們都送了我香囊,我也迴禮了荷包,當時也沒在意,結果剛才迴來阿許收拾東西才發現,李四娘送的香囊裏還裝著一塊羊脂玉的玉佩。”
沈三老爺接過玉佩一看,果然是上好的羊脂白玉,沿著紋路雕出玉蘭的花紋,無論是玉質還是雕工都是上好的。
他微微蹙眉,官場上的送禮成風他是知道的,也沒迂腐到想要鶴立雞群,但是對這種把門路走到女兒身上的事兒,他還是忍不住有些氣憤的。
以往就算是年節禮物,別人也都是一並送給沈三老爺或是趙氏,其中有一部分單獨在禮單中列出來給沈福喜也就是了,這種直接往自己手裏塞東西的事兒,她也還是頭一次遇見。
“李家是不是有什麽事兒求阿爹啊?”沈福喜實在想不出還會有什麽理由讓對方送東西給自己。
沈三老爺也在想這個問題,但是腦子轉了幾遍,卻也還是沒有想到有任何事兒值得李家這樣偷偷摸摸地塞東西,將玉佩遞給女兒道:“既然已經收下你就拿著玩兒吧,阿爹會找機會給李家還禮的。”
沈福喜想想,似乎也隻能這樣了,便點頭道:“那我先迴去了,阿爹忙完早點兒休息。”
趙氏身子不適,所以沈三老爺就沒跟她提這件事,自己琢磨著什麽時候找個機會還禮順便提點兩句,表示自己對從福喜那邊走門路的人著實不喜。
還沒等他找到機會,李家族長娘子張氏又登門來看趙氏。
趙氏看過禮單見上麵都是些普通的用物,還有些清熱解暑的藥材,不值什麽錢的,便笑著叫人收下。
張氏也沒多待,聊了幾句便離開了。
下人收拾禮物的時候發現入手的重量不對,打開藥材匣子一看,才發現裏麵放的居然是好幾封雪花紋銀。
晚上趙氏與沈三老爺說起此事,也跟沈福喜一樣,滿肚子的疑問:“咱家跟郭家的關係一直走得近,李家以前隻是正常的送年節禮物,並沒這樣上趕著攀附,如今這是搞什麽名堂?難道是因為上次幾個孩子的事兒,李家以為咱們要跟郭家生出嫌隙?還是因為朝廷對郎君和我的封賞,他們才開始下力氣巴結?”
沈三老爺覺得趙氏說的這兩種也都有可能,但是這樣藏藏掖掖的送禮,實在有點兒不像李家老爺的作風。
“東西先別動,都還原樣兒放著,看看情況再說。”
沒過幾日,沈三老爺放衙迴家,一臉了然地道:“這迴知道李家為何偷偷摸摸地送東西了。”
趙氏和沈福喜異口同聲地問:“為什麽?”
“汪?”小黑也直起身子,豎著耳朵警醒地看著沈三老爺,叫聲中似乎也透著疑問的味道。
“什麽事兒都有你。”沈三老爺笑著拍拍小黑,坐下道:“那東西並不是李老爺送的,嚴格來說應該是張氏送的。”
“張氏送的和李老爺送的又有什麽區別。”趙氏還是不解。
沈福喜卻飛快地反應過來道:“張氏是為了娘家的事兒有求於阿爹的?”
“福喜說的沒錯。”沈三老爺讚許地看著女兒道,“張家今日遞了狀子打官司。”
沈福喜好奇地問:“什麽官司?”
“張家長兄突然辭世,生前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又膝下無兒,家中為了留下的資產一直矛盾不斷,似乎也有親友幫著調解過,但是一直都沒有結果,如今死者過世已滿一年,家裏這才開始遞上狀子打資產官司。”
沈福喜以前從沒接觸過這種事情,沒想到古代也有這樣的遺產糾紛,一直好奇地纏著沈三老爺細講。
原來張家兄弟三人,老大和老二為原配所出,三子為續弦之子。當初張老爺子過世前留下遺囑,祖產和家產的一半都給了長子,其餘的給餘下兩個兒子平分。
張家老大喪妻後並未續弦,多年無子,膝下隻有兩個侍妾生的女兒,如今尚未出嫁。
去年張家老大意外過世,留下兩個侍妾和女兒,兩個兄弟搶著要將兒子過繼以繼家產,兩個侍妾堅持要為女兒爭取嫁資,鬧了一年也沒有結果,如今兩個侍妾一並訴上官衙。
張氏也是繼室所出,送禮的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希望張家老三的兒子能夠成功出繼,得以繼承長房的資產。
趙氏聽得連連搖頭:“張家雖算不得世家,卻也算是慶州的大戶人家,如今為了長房的資產鬧成這樣,置臉麵於何地?”
“難怪張氏要偷著送禮,若是李老爺知道,肯定不會讓她參與這件事的。”沈福喜問,“阿爹,那這個事兒要怎麽判啊?”
“自然是該怎麽判就怎麽判的。”沈三老爺唇角一勾,對趙氏道,“你備幾份消暑湯藥給各家送去,到時候將銀子和那塊玉佩一並放在匣子裏,送還給李家。”
趙氏忙點頭應了,第二天就叫人將東西分別送了出去。
李家老爺本就因為妻子娘家打官司的事兒覺得有些沒臉見人,加上五月裏天氣也悶熱,幹脆天天在家悶著不願出門走動,聽說沈大人送了暑藥過來,心裏十分歡喜,覺得自己在沈大人心裏還是有幾分地位的,沒成想東西到手一看,裏麵居然還放著幾封銀子並一塊玉佩。
紅封的銀子沒什麽稀奇,但是那玉佩李老爺卻是認得,似乎在張氏的嫁妝裏見到過的,之前大女兒一直想討那塊玉佩,張氏卻沒舍得給,如今卻被沈家送了迴來。
李老爺也不是傻子,看到東西稍微一想,便明白了這裏頭是怎麽迴事,一時間老臉漲得通紅,拿著東西便迴後宅去找張氏。
進門便把幾封銀子砸在地上,紅封摔破銀錠子滾了一地,下人們一看不好,也不用主子發話就都溜溜地退了出去。
玉佩李老爺沒舍得摔,但還是往床上狠狠一丟,氣道:“看看你做的好事!”
李老爺摔銀子的時候張氏還沒會意過來,這會兒看到玉佩頓時明白,沈家這是把東西退迴來了。
她脫口而出道:“難道沈大人覺得禮太輕了?還是二房送的禮更重?”
李老爺原本就氣得不輕,聽了這話更是鼻子都歪了,伸手指著張氏道:“婦人之見,眼皮子淺的東西!”
張氏依舊滿臉不解,雖然自己不該背著李老爺送禮,但是打官司送禮不也是正常的事兒麽,心裏想著就不小心嘟囔出聲道:“就算是嫌禮輕,也沒見有人把東西退迴來的……”
“你蠢死算了!”李老爺連喝了幾口涼茶壓著火氣,一口氣道,“你還當沈大人是原來的那個昏官呢?沈家在京城是什麽身份,沈三老爺又深受太後娘娘器重,你知道上個月來宣旨的是誰麽?宮中內侍監的易公公,那可是宮中內侍的頭一號人物!沈大人這次立了大功,宮中的賞賜不知道有多少好東西,你當人家看得上你這點兒破玩意兒?人家出京任職為的是資曆,不是來撈銀子的懂麽!”
張氏聽到這兒才明白過來,但還是嘴硬埋怨道:“你若是早跟我說這些,我又何苦辦出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兒?”
“呸!”李老爺啐了她一口道,“我倒是想跟你說呢,你送禮之前可跟我提過?”說罷一甩袖子就要走。
張氏一把拉住他道:“好了好了,我知道錯了,那如今怎麽辦啊?”
“怎麽辦?還能怎麽辦!”李老爺氣哼哼地說,“該怎麽判怎麽判唄!”
“可……”張氏本來還想說讓李老爺再去幫著打探打探消息,或是想辦法走走門路,但是見他那一臉怒色,到嘴邊的話就又吞了迴去。
李老爺恨鐵不成鋼地說:“你娘家那些事兒已經夠丟人了,你還上趕著往上湊個屁,給我老實在家待著,讓我再知道你去攙和這些破事兒,你就迴娘家跟他們過去吧!”
最後這句話徹底把張氏嚇到了,她之所以管這些事,除了因為張家老三是自己一奶同胞的弟弟之外,也是因為張家老三許了她許多的好處,如今聽李老爺放了這樣的狠話,哪裏還敢再多說什麽,頓時灰溜溜地閉了嘴。
張家在慶州也算得上是一般的大戶人家,這個財產糾紛又已經鬧了一年多,可以說是街知巷聞,所以沈三老爺他對這個案子還是比較慎重的,張家老二也拐彎抹角地想要使銀子打點關係,自然也被他拒絕了出去。他這幾天都在埋頭研究律法和以往的案例,也跟師爺以及府衙中的其他官員探討這個問題。
沈福喜這天下午也在問郭遼:“郭先生,您講講律法吧?”
“小娘子想了解哪方麵的律法?”郭遼對張家的關係也略有耳聞,他估計以沈福喜的好奇程度,肯定會想要了解相關的知識,所以提前翻看了一些律法類的書籍,如今果然派上了用場。
“先生講講張家的官司吧?”沈福喜果然眨巴著眼睛問。
“其實這個案子並不算複雜,律法中有言--在法,父母已亡,兒女分產,女合得男之半。”郭遼組織了一下語言道,“但是在實際中,出嫁女不參與分產,在室女或是歸宗者會參與分產,女子得男子之半資產,若是家中商議解決,一般女子得到的會更少一些。”
“什麽叫歸宗者?”
“夫亡無子或和離之婦迴歸母族是為歸宗、人子出嗣異性或別支又複歸本宗亦為歸宗,此處取前者之意。”
“人死無子就必須要過繼嗣子麽?”
“戶絕之家,為保全家產並繼承香火,可由宗族中過繼嗣子,也可招婿入贅。但如果女贅婿而無子,若是宗族插手幹預,還是需要過繼嗣子的。”
……
沈福喜從郭遼那邊學到了許多律法方麵的知識,所以就十分地關注官司的進展,每晚都纏著沈三老爺打探最新的消息。
“張家長房長女提出自己會招婿入贅繼承香火,不需要二房或是三房過繼嗣子,可二房卻稱自己持有過世者的遺囑,其內明確說要從二房過繼嗣子,如今剛將遺囑遞呈上來,需要先辨別真偽。”
於是,沈福喜下午又問了許多關於遺囑的問題。
郭遼被問得一腦門的汗,心裏忍不住胡思亂想,沈福喜這難道是在為了今後跟家中兄長爭奪財產做準備不成?
剛想到這個,低頭看見沈福喜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裏麵滿是好奇和疑問,頓時又讓他覺得自己思想太過齷齪,又是一身冷汗。
一下午的課上完,郭遼的中衣都已經被汗浸透了,見沈福喜依舊是意猶未盡地模樣,趕緊道:“今日課程的時間已到,郎君估計也快放衙,小娘子先迴房去吧,有什麽問題明日下午繼續講解。”
沈福喜聽到沈三老爺快迴來了,這才起身對先生行禮,抱著書本迴了後宅。
沈三老爺進門看到女兒眼巴巴地看著自己,忍不住就笑了,主動滿足她的好奇心道:“遺囑是假的。”
沈福喜聞言挑眉,沒想到遺囑堅定的效率這麽高?
“如何證明是假的?筆跡不對?還是沒有見證人?”沈福喜下午剛學到的知識,忍不住賣弄起來。
“下午又纏著郭先生問遺囑了是吧?”沈三老爺對女兒的這種興趣倒是沒有什麽幹預的意思,反倒為她講解道,“遺囑必須要經官印押才可生效,凡臨終亂命或是被迫所立遺囑均屬無效。張家二房拿出來的遺囑說是旁人代書,上麵有死者的印鑒和指印,也有幾位所謂的見證者,但這份遺囑沒有經過官府審核印押,所以做不得數。”
“原來是這樣。”沈福喜把這幾天聽到的消息在心裏匯總一下,“那這樣說來,既然遺囑是無效的,長房長女又說自己會招贅上門,那麽二房和三房就不能再堅持要將兒子出繼,要看今後長女是否有子來決定。這樣的話,財產就依舊屬於張家大房,隻是長女今後需要給次女出嫁資。阿爹,我說的對不對?”
沈三老爺伸手刮刮沈福喜的鼻尖,讚許道:“說得沒錯!我們福喜這麽厲害,以後都能幫阿爹斷案了。”
沈福喜故意皺起鼻子去蹭沈三老爺的手,撒嬌道:“阿爹就會笑話我,我這是臨陣磨槍,都是郭先生教得好,若是真給我案子,我哪裏會斷。”
“聽先生講過就知道該怎麽斷也是很厲害了。”趙氏跟著誇讚女兒道,“好了,案子斷完了,都去洗手準備吃飯了。”
又過了兩日,沈三老爺將張家的案子審結了,基本與沈福喜所說沒有出入,隻是判詞中還將今後若贅婿無子或是次女也招婿等情況一一列明並有所批示。
長房兩位侍妾對此判決自然是千恩萬謝,二房心有不甘,卻也無計可施,三房還想從張氏那邊走走門路,但是張氏被李老爺罵過之後哪裏還敢應承,安撫了幾句就把三嫂打發走了,原本還算可以的姑嫂關係自此埋下裂隙,這就已經是後話了。
城中百姓多數都看著長房可憐,空有財產卻隻剩女眷,連走門路都不知道如何去走,加上三房跟李家的姻親關係,原本都傳言此番肯定是三房得逞,沒想到卻判得十分公允,一時間對於這個官司的判決也多有讚譽。
不過也有些思想頑固之人,覺得招婿到底不如宗族過繼更能保全張家財產,不過非議的聲音微乎其微,也隻是在背後說三道四,根本沒人敢當麵議論,所以沈三老爺就也當不知道,難得糊塗。
沈福喜經由此事對律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沈三老爺提出,待輿圖的內容講完之後,希望郭先生能夠給自己係統地講講律法。
沈三老爺滿口答應下來,可憐的郭先生剛把輿圖研究得七七八八,如今又要去開始攻讀律法,隻能在心中安慰自己,每年四十貫的薪資總不是白拿的,也當做是充實自己的知識了。
六月初,京城來信,大娘子郭氏過世了,如今父子二人全都喪妻,沈昕業還沒等續弦又開始為母服喪,如今丁憂在家。
沈閎信中還說,想要讓沈昕業到慶州這邊來,幫襯沈三老爺處理一些地方政事,也算是磨練磨練。
沈三老爺自然是沒有意見,迴家同趙氏說過,讓她早點將住處收拾出來。
趙氏聽說郭氏亡故,不免也是一番唏噓,她還年幼的時候郭氏就已經嫁入沈家,當初做親戚後來又做姑嫂,算起來也已經三十來年了。
她吩咐家裏將喜慶的顏色都暫撤下來,給沈福喜也換了素色的衣裳,歎道:“大嫂是個厚道的人,阿婆也一直很放心由她掌家,不過也就是太實誠了,累出一身的病來,如今這麽早早的就沒了。”說罷又歎沈昕業,“昕業也是命數,之前文氏出了那樣的事,如今還未續娶就又守孝,三十來歲的人了膝下還無一子半女,阿婆怕是要愁死了。”
“咱們這樣的人家又不是娶不起媳婦,待出了孝期給他尋一個填房,還愁沒有孩子不成。”沈三老爺對此並不在意,見趙氏還是一臉愁容,便逗她道,“你看福喜出生的時候,我不是比昕業年紀還大?有什麽可發愁的。”
“跟你說正經事,你就一點兒正形都沒有!”趙氏白了他一眼,自己在心裏盤算道,“快到天貺節了,到時候去廟裏拜拜,給昕業求個符迴來。”
“你自己拿主意便是了。”沈三老爺點頭應道。
果然,天貺節的時候,趙氏提前三日到廟中齋戒沐浴,燒了六月六日第一支香,求了符紙迴來,著人送迴京城讓沈昕業自己焚燒。
原本沈三老爺說,讓沈昕業在京中過了中秋再動身前來,誰知道還沒入八月,沈昕業就頂著大太陽到了慶州,路上估計是經常騎馬,臉都曬成了小麥色,看著倒是比之前在京中結實了不少。
沈昕業之前沒有來信兒,到了慶州之後直奔衙門去找沈三老爺,說了會兒話被阿莫送迴家中。
趙氏被嚇了一跳,幸好家裏的住處都已經準備好了,見他隻帶了兩個隨從就騎馬來了,忍不住嗔怪道:“你這孩子真是胡鬧,這麽遠的路程,即便路上安全,也累得不輕吧?”
沈昕業聞言一笑,一口牙在膚色的映襯下倒是越發顯得雪白,“三嬸兒不用擔心,一路都好得很。”
他說罷竟然撲通跪下給趙氏磕頭道:“多謝三嬸兒為侄兒誠心求得符紙,上月侍妾診出喜脈,已經三個月了,是母親過世前懷上的,如今胎相穩固,一切平安。”
趙氏趕緊將沈昕業扶起來,拉著他進屋道:“阿彌陀佛,這都是佛祖保佑,明日趕緊去廟裏上香還願,你阿娘在天有靈如今也該欣慰了,今後定然保佑你多添丁添福。”
但是三月底那次綁架事件,雖然沈、郭和齊家都已經盡量低調了,但是那麽大的動靜,在城裏如何都是瞞不住的,即便是不放在明麵上來說,但是私下裏卻也早就傳開了。
各家有差不多年紀女兒的人家早就蠢蠢欲動了,但是又不好直接帶著女兒上門去攀交情,今天賽龍舟簡直是最好的機會。
所以還沒等午飯擺上來,涼棚裏就已經來了三個小娘子。
三個人看到郭昭都有點發愣,不過還是上前見禮。
沈福喜一個都不認得,好在還有郭昭在一旁介紹才知道,個子最高的是林通判家次女林二娘,娃娃臉的是程長史家的四娘,最後一個看著有些縮手縮腳的,是慶州當地大族李家的四娘。
對於李家,沈福喜還是有些印象的,之前聽沈三老爺提過,李家也算是世家,但是無論是出身還是背景底蘊都不如郭家。隻是世宗皇帝在世之時,李家出過一個頗為得寵的貴妃,頓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著抖了十幾年,直到世宗駕崩,李貴妃膝下無子,雖貴為太妃卻也再無實權,這才消停下來。
可雖說是消停下來了,但之前已經擺起來的架子卻端著放不下來,一直跟郭家較勁,想要爭慶州第一大族,可一直底氣不足,所以兩家表麵看著還過得去,私底下卻是頗為不睦的。
這件事在慶州也不是什麽秘密,幾乎是人人皆知的,所以沈福喜也能理解郭昭介紹時候頗有些不屑的語氣,但是看著李四娘柔柔弱弱的,絲毫沒有一點兒架子的模樣,不免對沈三老爺於李家的評價頗有些懷疑。
她招唿幾個人坐下說話,叫阿許上茶和點心果子。
郭昭趁機湊在沈福喜耳邊輕聲道:“林二娘和程四娘都是嫡出,李四娘是庶出。”
沈福喜這才明白,為何李四娘雖然穿得還算不錯,但那種畏畏縮縮的模樣,著實沒有大家閨秀的氣度,另外兩個小娘子對她也完全不假顏色。
這種嫡庶之間的矛盾,沈福喜並沒有什麽經驗,畢竟自家完全沒有這方麵的問題,其他房雖然有姨娘也有庶出子女,但基本隻有過年過節大家一桌吃個飯罷了,根本就沒有走動。
不過因為林四娘是庶出就看不起她,這種事沈福喜實在是做不出來,畢竟庶出又不是她的原罪。
沈福喜的態度是一視同仁,而來人都是為了要跟沈福喜攀交,家裏能帶得出來的,基本也都是乖巧懂事會看眼色的,來之前更是經家裏再三叮囑的。所以另外兩個人看到沈福喜對李四娘並無另待,也收斂了之前態度上的鄙視,林二娘更是主動與她說話。
雖然說的隻是——這個藤蘿餅味道不錯,你也嚐嚐看——這種很簡單的寒暄,但還是讓一直備受排擠的林四娘受寵若驚。
林四娘心裏也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夠不受白眼,主要還是取決於沈福喜的態度,看向她的眼中就帶了一絲感激的神色。
沈福喜安撫地衝她笑笑,更是惹得對方紅了眼圈,心裏也不免感慨,看來庶出的日子果然是不好過。
說了半晌沒什麽營養的閑話,來的三個人陸續被家人帶走,沈福喜肚子都已經咕咕直叫了,她吩咐下去不見客了,叫阿許趕緊擺飯。
郭昭絲毫不顧形象地歪在榻上,撇嘴道:“李家也不知是什麽意思,自家沒有適齡的女兒還非要帶個上不得台麵的庶女出來往上湊,也就是阿馥你脾氣好,平時我們花會或是出去,都沒人搭理李四娘的。”
“庶出也不是她的錯,我看她人還是挺老實的。”沈福喜聽了這話微微蹙眉,不過也沒有多說什麽,畢竟郭昭的思想還是受如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不是自己幾句話就能改正過來的。
“李四娘不受待見,倒也不是為了她是庶出。”不料郭昭卻解釋道,“林家大娘就是庶出,但是待人接物大大方方,處事也十分穩重,我娘背後都誇讚過她,如今已經嫁做人婦,做掌家娘子去了。但李四娘總是一副縮手縮腳的模樣,有點兒什麽事就淚眼汪汪,反正我是看不上她那副小家子氣的模樣,也不知李家是怎麽教的。”
沈福喜這才恍然,原來是自己的思維定式先入為主了。
“反正也不與她們深交,隻要沒有什麽人品問題,咱們大麵兒上過得去就是了。”
郭昭聞言頓時笑眯眯地湊過來,摟著沈福喜的胳膊道:“咱們兩個最好,她們怎麽樣與咱們都沒關係。”
下午沒有龍舟了,但是各種戲耍班子卻都聚集到河岸兩邊,沈福喜被郭昭帶著看了傀儡戲和皮影,見識了古代的口技和蟲蟻表演,最後居然還看到了胡人耍獅子。
小黑頭一迴見到獅子,動物的本能頓時被激發出來,一直壓低身子做出準備攻擊的姿態,渾身的毛都豎起來了。
沈福喜又是拍頭又是順毛地安撫了半晌,見它還是渾身緊繃地放鬆不下來,就也不再多看,趕緊帶著它離開了。
聽郭昭說,端午節河邊的熱鬧會一直持續到夜裏,但是趙氏今日見客太多,有點兒輕微的中暑,沈三老爺便早早地帶著妻女迴府去了。
趙氏吃了藥睡下之後,沈三老爺在書房處理功夫,沈福喜敲門進去問:“阿爹,有空麽?”
沈三老爺放下手裏的狀子,招唿女兒進來,抱到膝上問:“怎麽了?”
沈福喜從袖袋中掏出個香囊道:“今個兒下午,林通判家二娘,程長史家的四娘和李家的四娘到涼棚裏跟我說話,她們都送了我香囊,我也迴禮了荷包,當時也沒在意,結果剛才迴來阿許收拾東西才發現,李四娘送的香囊裏還裝著一塊羊脂玉的玉佩。”
沈三老爺接過玉佩一看,果然是上好的羊脂白玉,沿著紋路雕出玉蘭的花紋,無論是玉質還是雕工都是上好的。
他微微蹙眉,官場上的送禮成風他是知道的,也沒迂腐到想要鶴立雞群,但是對這種把門路走到女兒身上的事兒,他還是忍不住有些氣憤的。
以往就算是年節禮物,別人也都是一並送給沈三老爺或是趙氏,其中有一部分單獨在禮單中列出來給沈福喜也就是了,這種直接往自己手裏塞東西的事兒,她也還是頭一次遇見。
“李家是不是有什麽事兒求阿爹啊?”沈福喜實在想不出還會有什麽理由讓對方送東西給自己。
沈三老爺也在想這個問題,但是腦子轉了幾遍,卻也還是沒有想到有任何事兒值得李家這樣偷偷摸摸地塞東西,將玉佩遞給女兒道:“既然已經收下你就拿著玩兒吧,阿爹會找機會給李家還禮的。”
沈福喜想想,似乎也隻能這樣了,便點頭道:“那我先迴去了,阿爹忙完早點兒休息。”
趙氏身子不適,所以沈三老爺就沒跟她提這件事,自己琢磨著什麽時候找個機會還禮順便提點兩句,表示自己對從福喜那邊走門路的人著實不喜。
還沒等他找到機會,李家族長娘子張氏又登門來看趙氏。
趙氏看過禮單見上麵都是些普通的用物,還有些清熱解暑的藥材,不值什麽錢的,便笑著叫人收下。
張氏也沒多待,聊了幾句便離開了。
下人收拾禮物的時候發現入手的重量不對,打開藥材匣子一看,才發現裏麵放的居然是好幾封雪花紋銀。
晚上趙氏與沈三老爺說起此事,也跟沈福喜一樣,滿肚子的疑問:“咱家跟郭家的關係一直走得近,李家以前隻是正常的送年節禮物,並沒這樣上趕著攀附,如今這是搞什麽名堂?難道是因為上次幾個孩子的事兒,李家以為咱們要跟郭家生出嫌隙?還是因為朝廷對郎君和我的封賞,他們才開始下力氣巴結?”
沈三老爺覺得趙氏說的這兩種也都有可能,但是這樣藏藏掖掖的送禮,實在有點兒不像李家老爺的作風。
“東西先別動,都還原樣兒放著,看看情況再說。”
沒過幾日,沈三老爺放衙迴家,一臉了然地道:“這迴知道李家為何偷偷摸摸地送東西了。”
趙氏和沈福喜異口同聲地問:“為什麽?”
“汪?”小黑也直起身子,豎著耳朵警醒地看著沈三老爺,叫聲中似乎也透著疑問的味道。
“什麽事兒都有你。”沈三老爺笑著拍拍小黑,坐下道:“那東西並不是李老爺送的,嚴格來說應該是張氏送的。”
“張氏送的和李老爺送的又有什麽區別。”趙氏還是不解。
沈福喜卻飛快地反應過來道:“張氏是為了娘家的事兒有求於阿爹的?”
“福喜說的沒錯。”沈三老爺讚許地看著女兒道,“張家今日遞了狀子打官司。”
沈福喜好奇地問:“什麽官司?”
“張家長兄突然辭世,生前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又膝下無兒,家中為了留下的資產一直矛盾不斷,似乎也有親友幫著調解過,但是一直都沒有結果,如今死者過世已滿一年,家裏這才開始遞上狀子打資產官司。”
沈福喜以前從沒接觸過這種事情,沒想到古代也有這樣的遺產糾紛,一直好奇地纏著沈三老爺細講。
原來張家兄弟三人,老大和老二為原配所出,三子為續弦之子。當初張老爺子過世前留下遺囑,祖產和家產的一半都給了長子,其餘的給餘下兩個兒子平分。
張家老大喪妻後並未續弦,多年無子,膝下隻有兩個侍妾生的女兒,如今尚未出嫁。
去年張家老大意外過世,留下兩個侍妾和女兒,兩個兄弟搶著要將兒子過繼以繼家產,兩個侍妾堅持要為女兒爭取嫁資,鬧了一年也沒有結果,如今兩個侍妾一並訴上官衙。
張氏也是繼室所出,送禮的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希望張家老三的兒子能夠成功出繼,得以繼承長房的資產。
趙氏聽得連連搖頭:“張家雖算不得世家,卻也算是慶州的大戶人家,如今為了長房的資產鬧成這樣,置臉麵於何地?”
“難怪張氏要偷著送禮,若是李老爺知道,肯定不會讓她參與這件事的。”沈福喜問,“阿爹,那這個事兒要怎麽判啊?”
“自然是該怎麽判就怎麽判的。”沈三老爺唇角一勾,對趙氏道,“你備幾份消暑湯藥給各家送去,到時候將銀子和那塊玉佩一並放在匣子裏,送還給李家。”
趙氏忙點頭應了,第二天就叫人將東西分別送了出去。
李家老爺本就因為妻子娘家打官司的事兒覺得有些沒臉見人,加上五月裏天氣也悶熱,幹脆天天在家悶著不願出門走動,聽說沈大人送了暑藥過來,心裏十分歡喜,覺得自己在沈大人心裏還是有幾分地位的,沒成想東西到手一看,裏麵居然還放著幾封銀子並一塊玉佩。
紅封的銀子沒什麽稀奇,但是那玉佩李老爺卻是認得,似乎在張氏的嫁妝裏見到過的,之前大女兒一直想討那塊玉佩,張氏卻沒舍得給,如今卻被沈家送了迴來。
李老爺也不是傻子,看到東西稍微一想,便明白了這裏頭是怎麽迴事,一時間老臉漲得通紅,拿著東西便迴後宅去找張氏。
進門便把幾封銀子砸在地上,紅封摔破銀錠子滾了一地,下人們一看不好,也不用主子發話就都溜溜地退了出去。
玉佩李老爺沒舍得摔,但還是往床上狠狠一丟,氣道:“看看你做的好事!”
李老爺摔銀子的時候張氏還沒會意過來,這會兒看到玉佩頓時明白,沈家這是把東西退迴來了。
她脫口而出道:“難道沈大人覺得禮太輕了?還是二房送的禮更重?”
李老爺原本就氣得不輕,聽了這話更是鼻子都歪了,伸手指著張氏道:“婦人之見,眼皮子淺的東西!”
張氏依舊滿臉不解,雖然自己不該背著李老爺送禮,但是打官司送禮不也是正常的事兒麽,心裏想著就不小心嘟囔出聲道:“就算是嫌禮輕,也沒見有人把東西退迴來的……”
“你蠢死算了!”李老爺連喝了幾口涼茶壓著火氣,一口氣道,“你還當沈大人是原來的那個昏官呢?沈家在京城是什麽身份,沈三老爺又深受太後娘娘器重,你知道上個月來宣旨的是誰麽?宮中內侍監的易公公,那可是宮中內侍的頭一號人物!沈大人這次立了大功,宮中的賞賜不知道有多少好東西,你當人家看得上你這點兒破玩意兒?人家出京任職為的是資曆,不是來撈銀子的懂麽!”
張氏聽到這兒才明白過來,但還是嘴硬埋怨道:“你若是早跟我說這些,我又何苦辦出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兒?”
“呸!”李老爺啐了她一口道,“我倒是想跟你說呢,你送禮之前可跟我提過?”說罷一甩袖子就要走。
張氏一把拉住他道:“好了好了,我知道錯了,那如今怎麽辦啊?”
“怎麽辦?還能怎麽辦!”李老爺氣哼哼地說,“該怎麽判怎麽判唄!”
“可……”張氏本來還想說讓李老爺再去幫著打探打探消息,或是想辦法走走門路,但是見他那一臉怒色,到嘴邊的話就又吞了迴去。
李老爺恨鐵不成鋼地說:“你娘家那些事兒已經夠丟人了,你還上趕著往上湊個屁,給我老實在家待著,讓我再知道你去攙和這些破事兒,你就迴娘家跟他們過去吧!”
最後這句話徹底把張氏嚇到了,她之所以管這些事,除了因為張家老三是自己一奶同胞的弟弟之外,也是因為張家老三許了她許多的好處,如今聽李老爺放了這樣的狠話,哪裏還敢再多說什麽,頓時灰溜溜地閉了嘴。
張家在慶州也算得上是一般的大戶人家,這個財產糾紛又已經鬧了一年多,可以說是街知巷聞,所以沈三老爺他對這個案子還是比較慎重的,張家老二也拐彎抹角地想要使銀子打點關係,自然也被他拒絕了出去。他這幾天都在埋頭研究律法和以往的案例,也跟師爺以及府衙中的其他官員探討這個問題。
沈福喜這天下午也在問郭遼:“郭先生,您講講律法吧?”
“小娘子想了解哪方麵的律法?”郭遼對張家的關係也略有耳聞,他估計以沈福喜的好奇程度,肯定會想要了解相關的知識,所以提前翻看了一些律法類的書籍,如今果然派上了用場。
“先生講講張家的官司吧?”沈福喜果然眨巴著眼睛問。
“其實這個案子並不算複雜,律法中有言--在法,父母已亡,兒女分產,女合得男之半。”郭遼組織了一下語言道,“但是在實際中,出嫁女不參與分產,在室女或是歸宗者會參與分產,女子得男子之半資產,若是家中商議解決,一般女子得到的會更少一些。”
“什麽叫歸宗者?”
“夫亡無子或和離之婦迴歸母族是為歸宗、人子出嗣異性或別支又複歸本宗亦為歸宗,此處取前者之意。”
“人死無子就必須要過繼嗣子麽?”
“戶絕之家,為保全家產並繼承香火,可由宗族中過繼嗣子,也可招婿入贅。但如果女贅婿而無子,若是宗族插手幹預,還是需要過繼嗣子的。”
……
沈福喜從郭遼那邊學到了許多律法方麵的知識,所以就十分地關注官司的進展,每晚都纏著沈三老爺打探最新的消息。
“張家長房長女提出自己會招婿入贅繼承香火,不需要二房或是三房過繼嗣子,可二房卻稱自己持有過世者的遺囑,其內明確說要從二房過繼嗣子,如今剛將遺囑遞呈上來,需要先辨別真偽。”
於是,沈福喜下午又問了許多關於遺囑的問題。
郭遼被問得一腦門的汗,心裏忍不住胡思亂想,沈福喜這難道是在為了今後跟家中兄長爭奪財產做準備不成?
剛想到這個,低頭看見沈福喜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裏麵滿是好奇和疑問,頓時又讓他覺得自己思想太過齷齪,又是一身冷汗。
一下午的課上完,郭遼的中衣都已經被汗浸透了,見沈福喜依舊是意猶未盡地模樣,趕緊道:“今日課程的時間已到,郎君估計也快放衙,小娘子先迴房去吧,有什麽問題明日下午繼續講解。”
沈福喜聽到沈三老爺快迴來了,這才起身對先生行禮,抱著書本迴了後宅。
沈三老爺進門看到女兒眼巴巴地看著自己,忍不住就笑了,主動滿足她的好奇心道:“遺囑是假的。”
沈福喜聞言挑眉,沒想到遺囑堅定的效率這麽高?
“如何證明是假的?筆跡不對?還是沒有見證人?”沈福喜下午剛學到的知識,忍不住賣弄起來。
“下午又纏著郭先生問遺囑了是吧?”沈三老爺對女兒的這種興趣倒是沒有什麽幹預的意思,反倒為她講解道,“遺囑必須要經官印押才可生效,凡臨終亂命或是被迫所立遺囑均屬無效。張家二房拿出來的遺囑說是旁人代書,上麵有死者的印鑒和指印,也有幾位所謂的見證者,但這份遺囑沒有經過官府審核印押,所以做不得數。”
“原來是這樣。”沈福喜把這幾天聽到的消息在心裏匯總一下,“那這樣說來,既然遺囑是無效的,長房長女又說自己會招贅上門,那麽二房和三房就不能再堅持要將兒子出繼,要看今後長女是否有子來決定。這樣的話,財產就依舊屬於張家大房,隻是長女今後需要給次女出嫁資。阿爹,我說的對不對?”
沈三老爺伸手刮刮沈福喜的鼻尖,讚許道:“說得沒錯!我們福喜這麽厲害,以後都能幫阿爹斷案了。”
沈福喜故意皺起鼻子去蹭沈三老爺的手,撒嬌道:“阿爹就會笑話我,我這是臨陣磨槍,都是郭先生教得好,若是真給我案子,我哪裏會斷。”
“聽先生講過就知道該怎麽斷也是很厲害了。”趙氏跟著誇讚女兒道,“好了,案子斷完了,都去洗手準備吃飯了。”
又過了兩日,沈三老爺將張家的案子審結了,基本與沈福喜所說沒有出入,隻是判詞中還將今後若贅婿無子或是次女也招婿等情況一一列明並有所批示。
長房兩位侍妾對此判決自然是千恩萬謝,二房心有不甘,卻也無計可施,三房還想從張氏那邊走走門路,但是張氏被李老爺罵過之後哪裏還敢應承,安撫了幾句就把三嫂打發走了,原本還算可以的姑嫂關係自此埋下裂隙,這就已經是後話了。
城中百姓多數都看著長房可憐,空有財產卻隻剩女眷,連走門路都不知道如何去走,加上三房跟李家的姻親關係,原本都傳言此番肯定是三房得逞,沒想到卻判得十分公允,一時間對於這個官司的判決也多有讚譽。
不過也有些思想頑固之人,覺得招婿到底不如宗族過繼更能保全張家財產,不過非議的聲音微乎其微,也隻是在背後說三道四,根本沒人敢當麵議論,所以沈三老爺就也當不知道,難得糊塗。
沈福喜經由此事對律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沈三老爺提出,待輿圖的內容講完之後,希望郭先生能夠給自己係統地講講律法。
沈三老爺滿口答應下來,可憐的郭先生剛把輿圖研究得七七八八,如今又要去開始攻讀律法,隻能在心中安慰自己,每年四十貫的薪資總不是白拿的,也當做是充實自己的知識了。
六月初,京城來信,大娘子郭氏過世了,如今父子二人全都喪妻,沈昕業還沒等續弦又開始為母服喪,如今丁憂在家。
沈閎信中還說,想要讓沈昕業到慶州這邊來,幫襯沈三老爺處理一些地方政事,也算是磨練磨練。
沈三老爺自然是沒有意見,迴家同趙氏說過,讓她早點將住處收拾出來。
趙氏聽說郭氏亡故,不免也是一番唏噓,她還年幼的時候郭氏就已經嫁入沈家,當初做親戚後來又做姑嫂,算起來也已經三十來年了。
她吩咐家裏將喜慶的顏色都暫撤下來,給沈福喜也換了素色的衣裳,歎道:“大嫂是個厚道的人,阿婆也一直很放心由她掌家,不過也就是太實誠了,累出一身的病來,如今這麽早早的就沒了。”說罷又歎沈昕業,“昕業也是命數,之前文氏出了那樣的事,如今還未續娶就又守孝,三十來歲的人了膝下還無一子半女,阿婆怕是要愁死了。”
“咱們這樣的人家又不是娶不起媳婦,待出了孝期給他尋一個填房,還愁沒有孩子不成。”沈三老爺對此並不在意,見趙氏還是一臉愁容,便逗她道,“你看福喜出生的時候,我不是比昕業年紀還大?有什麽可發愁的。”
“跟你說正經事,你就一點兒正形都沒有!”趙氏白了他一眼,自己在心裏盤算道,“快到天貺節了,到時候去廟裏拜拜,給昕業求個符迴來。”
“你自己拿主意便是了。”沈三老爺點頭應道。
果然,天貺節的時候,趙氏提前三日到廟中齋戒沐浴,燒了六月六日第一支香,求了符紙迴來,著人送迴京城讓沈昕業自己焚燒。
原本沈三老爺說,讓沈昕業在京中過了中秋再動身前來,誰知道還沒入八月,沈昕業就頂著大太陽到了慶州,路上估計是經常騎馬,臉都曬成了小麥色,看著倒是比之前在京中結實了不少。
沈昕業之前沒有來信兒,到了慶州之後直奔衙門去找沈三老爺,說了會兒話被阿莫送迴家中。
趙氏被嚇了一跳,幸好家裏的住處都已經準備好了,見他隻帶了兩個隨從就騎馬來了,忍不住嗔怪道:“你這孩子真是胡鬧,這麽遠的路程,即便路上安全,也累得不輕吧?”
沈昕業聞言一笑,一口牙在膚色的映襯下倒是越發顯得雪白,“三嬸兒不用擔心,一路都好得很。”
他說罷竟然撲通跪下給趙氏磕頭道:“多謝三嬸兒為侄兒誠心求得符紙,上月侍妾診出喜脈,已經三個月了,是母親過世前懷上的,如今胎相穩固,一切平安。”
趙氏趕緊將沈昕業扶起來,拉著他進屋道:“阿彌陀佛,這都是佛祖保佑,明日趕緊去廟裏上香還願,你阿娘在天有靈如今也該欣慰了,今後定然保佑你多添丁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