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帝國的官場考核並不複雜,無非就是一套積分製度。積分的由來是根據每一地的經濟和民生來設定一個基礎值,每個地方的基礎值都不一樣,且每一任的官員考核積分都是重新累加,因此並不存在哪個地方富庶,誰去富庶的地方執政比較容易出政績的事情。
事實上最容易出政績的地方是在偏遠的郡縣,因為那邊什麽基礎都差,官員到任之後隻要不是太無能或是懶散,隨隨便便都能做出一些政績出來。
這麽一套積分製度自然是有緣由的,若是沒有這套積分製,那些富庶的郡縣將會被搶破頭,貧困的郡縣則是會官員空缺的現象。
有了積分製度之後,容易出政績的邊緣郡縣適合那些心中有抱負,且手腕和能力都有的人,他們因為一些出色的表現也容易得到中樞的關注。至於那些對能力高超的官員吸引力反而不是那麽大的富庶郡縣,哪怕是一些相對平庸的官員去到任也能中庸維穩。
李斯有著非常好的記憶力,他對一些表現優異的官員在皇帝問起的時候立刻就能答上相關的迴話。
“代郡和並郡的民生建設如執政府意料的那般一直是在高速增漲,倒是金城郡和武威郡的發展令人意外啊!”呂哲在看文牘,他拍著西北邊郡的那一些,閉上眼睛像是在思考什麽。
李斯沒有說話,他內心裏倒是認為那邊出政績相對正常,畢竟那邊羌人的數量並不少,隻要地方官願意下點功夫去尋找羌人部落並使其歸化,郡縣裏的人口數量增加可會是很快的。
吸收野人部落使之成為戶籍之上的名單,類似的事情在春秋戰國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第一個做得最為成功的國家是趙國,趙國從趙武時代就一直在融合趙地北邊的狄人和一些中山人,甚至是夷人也在被融合的對象之內。
除了趙國之外,做得相對成功的還有楚國,楚國原先的地盤並不是太大。他們是在連續征服各種南方野人之後才大量增加人口,因此也才能在春秋初期以一國之力對抗整個中原。後麵楚國被晉國為首的一幫周王室小弟們聯合起來打服了,他們融入華夏之後雖然說仍然不斷與中原各國對抗,可是重心已經傾斜到繼續向南方開拓。期間還有一個吳國不斷搗亂什麽的,但是從未停止過繼續向南。
楚國融合掉的南方野人數量非常多,因為楚國貴族政策的關係,產生的效益基本上是被各個大族給占去了,楚王室反而成了一個隻能喝點湯湯水水的存在。後麵也因為這樣使得曆任的楚王對繼續向南失去興趣,改為與中原各個戰國爭霸上麵,至少打贏了中原各國獲得城池楚王室還能增加賦稅,不是向南產生什麽利益都被各個大族吞吃幹淨。
對於野人融合最為出名的卻是秦國,李斯出身秦國朝堂,對於曆代秦國融合戎狄的事情可謂是知根知底,要是沒有二三百年秦國不斷針對戎狄的融合,使得秦國在人口上至少翻了一倍,後麵的秦國也不會有足夠的國力或是人力來東出爭霸,最後完成對天下的一統。
每一個時期的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做融合異族的事情。因此當代人對於融合異族其實內心裏並不反感。隻是,因為呂哲對一些事情的宣傳,十來年思想的變革之下,人們開始對異族普遍存在兩種思想,一是覺得異族都是屬於應該征服的對象,二是認為異族都隻適合成為奴隸。思想逐漸轉為不是那麽樂意接受異族的融合,而那是有一係列原因的,並不單純體現在呂哲的思想傳播上麵,還有關於資源分配的原因。
要知道帝國一直在增加社會福利,隻要是在籍的人。多多少少是會獲得來自官方的一係列社會福利好處。因為生存空間的說法產生,人們已經知道資源並非無限,同一民族下的人們享受福利,那是建立在子弟兵們對外的征戰和掠奪上麵。要是融合的異族也馬上就能享受社會福利,這樣公平嗎?
帝國需要人口,需要非常非常多的人口,僅僅是依靠鼓勵生育是能夠增加人口,但那是相對長期的事情,並且因為鼓勵生育需要投入的相關資源其實非常恐怖。要不是皇帝對鼓勵生育異常的堅決,並不是沒人對此產生異議。
娃娃從懷孕到落地,又從落地到成長,至少是十六年左右才能夠成為勞動力,但是帝國目前的攤子太大太大了,因為急速的擴張根本就等不了那麽久,這樣一來該怎麽辦呢?隻能是尋找可以融合的種族,在極短的時間裏來提高可作為勞動力的數量,亦是許多邊郡空曠得很,並且內地的人們根本不願意遷徙過去。
李斯從某個渠道聽說過一件事情,皇帝一點都不喜歡異族,並且皇帝是打從內心裏渴望消滅所有能夠看到的異族。
呂哲不喜歡異族那是極為肯定的事情,從他對待百越再看看怎麽去折騰周邊的族群就能看得出來。他有這種想法很少人能夠理解,畢竟這個年代的人們除了個別邊郡地方,很多人壓根就沒有收到過異族的傷害。
呂哲會有這樣的思想也不是說他有受過什麽異族的傷害,是華夏曆史屢次被異族所滅國所征服,帶給他一種有機會了想要剪除任何威脅,哪怕是沒有威脅也有著有殺錯沒放過的思想。
皇帝不喜歡異族不是什麽秘密,那麽羌人算是異族嗎?或者說,一些查閱典籍下來原本屬於炎黃苗裔的那些部族還能算得上是與帝國人同樣的族裔嗎?
“西北邊郡僅僅是兩年不到,被收納進入戶籍的人數超過了二十萬,日後隨著不斷尋找且收納,數量還會更多。”呂哲臉上看不出心裏在想什麽,低低地歎了一口才繼續說道:“他們屬於炎黃苗裔,這個說法朕內心裏是認可的,隻是加入帝國立刻能夠享受各種社會福利,許多人可是有意見的。”
李斯並不覺得皇帝是在擔憂那些人的意見,畢竟這麽件事情是經過博弈,讚同的人比反對的人多。西北邊郡吸納羌人才能成為可執行的政策。既然讚同的人比反對的人多,並且政策已經在執行,哪怕是有波折也不會有太大的反複。他認為皇帝擔心的是其它的方向,例如收納了那麽多的羌人。然後讓羌人成為西北邊郡的主要人口構成這麽一件事情。
“其實他們加入進來,然後進入軍隊,參與國防軍對外的開拓,誰說道的人自然也沒有反對意見。”呂哲含有深意地看著李斯,問:“李卿認為呢?”
“陛下說得極是。”李斯彎腰行禮。重新立起腰杆的時候,內心裏其實是忍著狂喜,他說:“臣以為這麽做還是不夠的。或許……應當將羌人內遷,分散到各個郡縣?”
果然,呂哲聽了李斯那麽將立刻表現出“或許可行”的態度出來,看呂哲一臉的愉悅,李斯說的話可謂是深得帝心。
“朕還是清楚李卿除了在律法上有建樹,對於民政也有獨到的見解。”呂哲掃視了一下離得較遠的那些臣工,目光落在李斯身上的時候,繼續說道:“李卿可有到西北任職的想法?”
哪怕是沒有類似的想法。可是皇帝已經開口,李斯還能說不去嗎?皇帝的用意分明就是讓他去主持羌人內遷的事宜,另外或許還有額外任務,那就是想法設法地吸引內地的人口移民到西北各郡,用以充實西北邊郡的人口,達到占領地盤之後又能鞏固下來的國策。
其實按照李斯的想法,皇帝對庶民實在是太好了,民眾不願意移民,那就強製移民好了,那還會有這麽多的問題。可是他也隻是想想而已。哪怕是連提都不敢提,畢竟帝國不是秦國,皇帝也不是始皇帝,現在這個皇帝不但對功臣極為優厚。對待庶民也真的是以父母態度待之,才會在全國擁有幾乎是神靈一般的聲望。
無法強製性的移民,李斯接下來就該頭疼怎麽去增加邊郡的人口了。而他更為頭疼的事情還有許多,例如吸納羌人之後內遷。等於是各個西北邊郡的地方官政績受到影響,作為提出哪些建議的人,可見到了該會受到多少埋怨或是敵視?
不過吧。李斯可不怎麽在意同僚的埋怨或是敵視,他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讓皇帝看重,隻要皇帝看重其它事情都能是次要的。
“特殊情況特殊處理,朕迴到南陵之後會與執政商討,屆時西北幾個郡會綁在一起,成立一個過渡式的‘總督省’,李卿便做第一任西北總督。”呂哲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勉勵道:“朕希望李卿是第一任西北總督,也會是最後一任總督。”
李斯表態道:“臣必不會讓陛下失望。”
所謂總督省在帝國並不是沒有前例,之前嶺南就設立過總督省,不過嶺南當時偏重的是軍事,沒有任命總督人選,是由鎮南將軍駱搖作為領導者;倭列島目前就是一個海外的總督省,幾個大島包括周邊的島嶼都算是倭列島總督府的管轄範圍。
駱搖在嶺南的成績有目共睹,因此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皇帝也沒有任何的吝嗇,又是三等侯爵的厚賜,官職亦是成了武官第一人的太尉。
有駱搖的例子在前,李斯明白自己要是沒有讓皇帝失望,得到的酬勤哪怕是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他心裏急速的計算著和衡量著,蕭何估計再有兩屆就該從執政官的位置上退下去,蕭何退下去之後皇帝有什麽另用不需要他去思考,他需要想的是張良在任上能幹到什麽地步,張良是不是會讓皇帝滿意。他又該在西北的總督省取得什麽樣的成績,皇帝對張良無法感到滿意的時候成為替補人選,或是幹好了成為張良下一任的帝國執政官。
唔……張良會成為下一任的帝國執政官並不是什麽秘密,目前這麽個年頭對於官員儲備的培養是公開化的。之所以那樣做,一是給予某個職位的續任者壓力,二是讓其他的官員進行競爭。
競爭包括拿政績說事和其它手段,要是某個官職的續任者無法抗住同僚的競爭,落敗了什麽官職就都與失敗者沒有了關係。
擔憂競爭而發生的傾軋?事實上哪怕是沒有公開化的官職競爭,官員之間就沒有傾軋嗎?還不如公開化,將無比汙垢的事情擺在陽光下,形成一種監督,使得失敗者不至於絕了官路,也讓競爭者不敢使用太肮髒的手段。
皇帝行轅在陳郡待的時間並不長,重新啟程之後的第三天,原本逗留在碭郡的燕彼重新追了上來。
“陛下,臣已經查清楚了。”燕彼說的自然是關於虞氏的事。
呂哲輕輕地“嗯”了一聲,目光是看在遠處與幾個姐妹交談甚歡的呂雉身上。
“據查,雉娘娘並沒有做過任何的舉動,一切都是來自於虞氏的自作主張。”燕彼能看到皇帝繃著臉鬆弛下來,他會心一笑。
呂哲真的是不希望呂雉成為像曆史上那樣的人,聽到呂雉在那件事情並未扮演什麽角色,內心裏自然是要鬆了口氣的。他心想:“呂雉專注教導兒女就好了,哪怕是教育的方式有點不對,日後看看伊兒和英兒是什麽品性,給予應有的待遇也便是了。”
“在陛下離開睢陽之後的第二天,虞子期到了睢陽。”燕彼說的虞子期是楚地虞氏的家主,亦是虞姬的兄長。他說:“虞子期到了睢陽是入住睢陽虞氏府宅。根據探查,虞子期是與睢陽虞氏談歸宗的事宜。”
呂哲當然知道虞子期是誰,虞子期與虞姬是兄妹,兩兄妹早期的遭遇可以說是不幸,一切隻因為項氏的崛起。
項梁一直都在臥薪嚐膽來著,起兵之後為了獲得軍資殺了不少的富足家族,吳縣虞氏是在項伯的操作下家破人亡,隻是實在搞不懂後麵虞姬怎麽會和項籍成了戀人,成了項籍戀人的虞姬似乎也比較複雜。最後項羽會敗亡,少不了虞姬不知道為什麽而特別優厚劉邦一家子……(未完待續。)
帝國的官場考核並不複雜,無非就是一套積分製度。積分的由來是根據每一地的經濟和民生來設定一個基礎值,每個地方的基礎值都不一樣,且每一任的官員考核積分都是重新累加,因此並不存在哪個地方富庶,誰去富庶的地方執政比較容易出政績的事情。
事實上最容易出政績的地方是在偏遠的郡縣,因為那邊什麽基礎都差,官員到任之後隻要不是太無能或是懶散,隨隨便便都能做出一些政績出來。
這麽一套積分製度自然是有緣由的,若是沒有這套積分製,那些富庶的郡縣將會被搶破頭,貧困的郡縣則是會官員空缺的現象。
有了積分製度之後,容易出政績的邊緣郡縣適合那些心中有抱負,且手腕和能力都有的人,他們因為一些出色的表現也容易得到中樞的關注。至於那些對能力高超的官員吸引力反而不是那麽大的富庶郡縣,哪怕是一些相對平庸的官員去到任也能中庸維穩。
李斯有著非常好的記憶力,他對一些表現優異的官員在皇帝問起的時候立刻就能答上相關的迴話。
“代郡和並郡的民生建設如執政府意料的那般一直是在高速增漲,倒是金城郡和武威郡的發展令人意外啊!”呂哲在看文牘,他拍著西北邊郡的那一些,閉上眼睛像是在思考什麽。
李斯沒有說話,他內心裏倒是認為那邊出政績相對正常,畢竟那邊羌人的數量並不少,隻要地方官願意下點功夫去尋找羌人部落並使其歸化,郡縣裏的人口數量增加可會是很快的。
吸收野人部落使之成為戶籍之上的名單,類似的事情在春秋戰國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第一個做得最為成功的國家是趙國,趙國從趙武時代就一直在融合趙地北邊的狄人和一些中山人,甚至是夷人也在被融合的對象之內。
除了趙國之外,做得相對成功的還有楚國,楚國原先的地盤並不是太大。他們是在連續征服各種南方野人之後才大量增加人口,因此也才能在春秋初期以一國之力對抗整個中原。後麵楚國被晉國為首的一幫周王室小弟們聯合起來打服了,他們融入華夏之後雖然說仍然不斷與中原各國對抗,可是重心已經傾斜到繼續向南方開拓。期間還有一個吳國不斷搗亂什麽的,但是從未停止過繼續向南。
楚國融合掉的南方野人數量非常多,因為楚國貴族政策的關係,產生的效益基本上是被各個大族給占去了,楚王室反而成了一個隻能喝點湯湯水水的存在。後麵也因為這樣使得曆任的楚王對繼續向南失去興趣,改為與中原各個戰國爭霸上麵,至少打贏了中原各國獲得城池楚王室還能增加賦稅,不是向南產生什麽利益都被各個大族吞吃幹淨。
對於野人融合最為出名的卻是秦國,李斯出身秦國朝堂,對於曆代秦國融合戎狄的事情可謂是知根知底,要是沒有二三百年秦國不斷針對戎狄的融合,使得秦國在人口上至少翻了一倍,後麵的秦國也不會有足夠的國力或是人力來東出爭霸,最後完成對天下的一統。
每一個時期的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做融合異族的事情。因此當代人對於融合異族其實內心裏並不反感。隻是,因為呂哲對一些事情的宣傳,十來年思想的變革之下,人們開始對異族普遍存在兩種思想,一是覺得異族都是屬於應該征服的對象,二是認為異族都隻適合成為奴隸。思想逐漸轉為不是那麽樂意接受異族的融合,而那是有一係列原因的,並不單純體現在呂哲的思想傳播上麵,還有關於資源分配的原因。
要知道帝國一直在增加社會福利,隻要是在籍的人。多多少少是會獲得來自官方的一係列社會福利好處。因為生存空間的說法產生,人們已經知道資源並非無限,同一民族下的人們享受福利,那是建立在子弟兵們對外的征戰和掠奪上麵。要是融合的異族也馬上就能享受社會福利,這樣公平嗎?
帝國需要人口,需要非常非常多的人口,僅僅是依靠鼓勵生育是能夠增加人口,但那是相對長期的事情,並且因為鼓勵生育需要投入的相關資源其實非常恐怖。要不是皇帝對鼓勵生育異常的堅決,並不是沒人對此產生異議。
娃娃從懷孕到落地,又從落地到成長,至少是十六年左右才能夠成為勞動力,但是帝國目前的攤子太大太大了,因為急速的擴張根本就等不了那麽久,這樣一來該怎麽辦呢?隻能是尋找可以融合的種族,在極短的時間裏來提高可作為勞動力的數量,亦是許多邊郡空曠得很,並且內地的人們根本不願意遷徙過去。
李斯從某個渠道聽說過一件事情,皇帝一點都不喜歡異族,並且皇帝是打從內心裏渴望消滅所有能夠看到的異族。
呂哲不喜歡異族那是極為肯定的事情,從他對待百越再看看怎麽去折騰周邊的族群就能看得出來。他有這種想法很少人能夠理解,畢竟這個年代的人們除了個別邊郡地方,很多人壓根就沒有收到過異族的傷害。
呂哲會有這樣的思想也不是說他有受過什麽異族的傷害,是華夏曆史屢次被異族所滅國所征服,帶給他一種有機會了想要剪除任何威脅,哪怕是沒有威脅也有著有殺錯沒放過的思想。
皇帝不喜歡異族不是什麽秘密,那麽羌人算是異族嗎?或者說,一些查閱典籍下來原本屬於炎黃苗裔的那些部族還能算得上是與帝國人同樣的族裔嗎?
“西北邊郡僅僅是兩年不到,被收納進入戶籍的人數超過了二十萬,日後隨著不斷尋找且收納,數量還會更多。”呂哲臉上看不出心裏在想什麽,低低地歎了一口才繼續說道:“他們屬於炎黃苗裔,這個說法朕內心裏是認可的,隻是加入帝國立刻能夠享受各種社會福利,許多人可是有意見的。”
李斯並不覺得皇帝是在擔憂那些人的意見,畢竟這麽件事情是經過博弈,讚同的人比反對的人多。西北邊郡吸納羌人才能成為可執行的政策。既然讚同的人比反對的人多,並且政策已經在執行,哪怕是有波折也不會有太大的反複。他認為皇帝擔心的是其它的方向,例如收納了那麽多的羌人。然後讓羌人成為西北邊郡的主要人口構成這麽一件事情。
“其實他們加入進來,然後進入軍隊,參與國防軍對外的開拓,誰說道的人自然也沒有反對意見。”呂哲含有深意地看著李斯,問:“李卿認為呢?”
“陛下說得極是。”李斯彎腰行禮。重新立起腰杆的時候,內心裏其實是忍著狂喜,他說:“臣以為這麽做還是不夠的。或許……應當將羌人內遷,分散到各個郡縣?”
果然,呂哲聽了李斯那麽將立刻表現出“或許可行”的態度出來,看呂哲一臉的愉悅,李斯說的話可謂是深得帝心。
“朕還是清楚李卿除了在律法上有建樹,對於民政也有獨到的見解。”呂哲掃視了一下離得較遠的那些臣工,目光落在李斯身上的時候,繼續說道:“李卿可有到西北任職的想法?”
哪怕是沒有類似的想法。可是皇帝已經開口,李斯還能說不去嗎?皇帝的用意分明就是讓他去主持羌人內遷的事宜,另外或許還有額外任務,那就是想法設法地吸引內地的人口移民到西北各郡,用以充實西北邊郡的人口,達到占領地盤之後又能鞏固下來的國策。
其實按照李斯的想法,皇帝對庶民實在是太好了,民眾不願意移民,那就強製移民好了,那還會有這麽多的問題。可是他也隻是想想而已。哪怕是連提都不敢提,畢竟帝國不是秦國,皇帝也不是始皇帝,現在這個皇帝不但對功臣極為優厚。對待庶民也真的是以父母態度待之,才會在全國擁有幾乎是神靈一般的聲望。
無法強製性的移民,李斯接下來就該頭疼怎麽去增加邊郡的人口了。而他更為頭疼的事情還有許多,例如吸納羌人之後內遷。等於是各個西北邊郡的地方官政績受到影響,作為提出哪些建議的人,可見到了該會受到多少埋怨或是敵視?
不過吧。李斯可不怎麽在意同僚的埋怨或是敵視,他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讓皇帝看重,隻要皇帝看重其它事情都能是次要的。
“特殊情況特殊處理,朕迴到南陵之後會與執政商討,屆時西北幾個郡會綁在一起,成立一個過渡式的‘總督省’,李卿便做第一任西北總督。”呂哲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勉勵道:“朕希望李卿是第一任西北總督,也會是最後一任總督。”
李斯表態道:“臣必不會讓陛下失望。”
所謂總督省在帝國並不是沒有前例,之前嶺南就設立過總督省,不過嶺南當時偏重的是軍事,沒有任命總督人選,是由鎮南將軍駱搖作為領導者;倭列島目前就是一個海外的總督省,幾個大島包括周邊的島嶼都算是倭列島總督府的管轄範圍。
駱搖在嶺南的成績有目共睹,因此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皇帝也沒有任何的吝嗇,又是三等侯爵的厚賜,官職亦是成了武官第一人的太尉。
有駱搖的例子在前,李斯明白自己要是沒有讓皇帝失望,得到的酬勤哪怕是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他心裏急速的計算著和衡量著,蕭何估計再有兩屆就該從執政官的位置上退下去,蕭何退下去之後皇帝有什麽另用不需要他去思考,他需要想的是張良在任上能幹到什麽地步,張良是不是會讓皇帝滿意。他又該在西北的總督省取得什麽樣的成績,皇帝對張良無法感到滿意的時候成為替補人選,或是幹好了成為張良下一任的帝國執政官。
唔……張良會成為下一任的帝國執政官並不是什麽秘密,目前這麽個年頭對於官員儲備的培養是公開化的。之所以那樣做,一是給予某個職位的續任者壓力,二是讓其他的官員進行競爭。
競爭包括拿政績說事和其它手段,要是某個官職的續任者無法抗住同僚的競爭,落敗了什麽官職就都與失敗者沒有了關係。
擔憂競爭而發生的傾軋?事實上哪怕是沒有公開化的官職競爭,官員之間就沒有傾軋嗎?還不如公開化,將無比汙垢的事情擺在陽光下,形成一種監督,使得失敗者不至於絕了官路,也讓競爭者不敢使用太肮髒的手段。
皇帝行轅在陳郡待的時間並不長,重新啟程之後的第三天,原本逗留在碭郡的燕彼重新追了上來。
“陛下,臣已經查清楚了。”燕彼說的自然是關於虞氏的事。
呂哲輕輕地“嗯”了一聲,目光是看在遠處與幾個姐妹交談甚歡的呂雉身上。
“據查,雉娘娘並沒有做過任何的舉動,一切都是來自於虞氏的自作主張。”燕彼能看到皇帝繃著臉鬆弛下來,他會心一笑。
呂哲真的是不希望呂雉成為像曆史上那樣的人,聽到呂雉在那件事情並未扮演什麽角色,內心裏自然是要鬆了口氣的。他心想:“呂雉專注教導兒女就好了,哪怕是教育的方式有點不對,日後看看伊兒和英兒是什麽品性,給予應有的待遇也便是了。”
“在陛下離開睢陽之後的第二天,虞子期到了睢陽。”燕彼說的虞子期是楚地虞氏的家主,亦是虞姬的兄長。他說:“虞子期到了睢陽是入住睢陽虞氏府宅。根據探查,虞子期是與睢陽虞氏談歸宗的事宜。”
呂哲當然知道虞子期是誰,虞子期與虞姬是兄妹,兩兄妹早期的遭遇可以說是不幸,一切隻因為項氏的崛起。
項梁一直都在臥薪嚐膽來著,起兵之後為了獲得軍資殺了不少的富足家族,吳縣虞氏是在項伯的操作下家破人亡,隻是實在搞不懂後麵虞姬怎麽會和項籍成了戀人,成了項籍戀人的虞姬似乎也比較複雜。最後項羽會敗亡,少不了虞姬不知道為什麽而特別優厚劉邦一家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