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我家是個墓景房[快穿] 作者:高婉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褚調陽不和他囉嗦了,等大家都休整好,帶著蛙們又奔向了下一個地點。
於此同時,褚家蛙糖的牛蛙不斷由人帶著隊伍乘坐火車,到達各個有蝗災警報的地方。
“希望克念(褚調陽的字)一舉成功吧!”褚老爺子望著遠方天空,捋著鬍鬚喃喃說道。為了這場滅蝗行動褚家付出了許多,甚至壓了一部分的老底。但隻要能夠成功就是值得的,和褚調陽單純為了滅蝗不同,褚老爺子更看中的是一種人情投資。
但凡鄉紳,想要在鄉間牢牢站穩腳跟,有兩個方案:一個為惡,勾結官府做那等傷天害理之事,讓鄉親們敢怒不敢言。第二個法子是行善積德,但單純的行善積德也會給人造成十分好欺負的形象,所以,行善積德的下一步就是在當地成為一種精神符號。
蝗災或許是個災難,但同時也是一個機會,如果一舉成功,褚家至少在薛湖鎮的地位就牢不可動了。
杜春琪聽說了褚調陽的行動,十分吃驚,“他要趁著蝗災發生前採取行動,阻止蝗蟲大規模的繁殖,可行嗎?”
在現代不乏有這種事發生,她就看過內蒙古等地滿地放雞吃蝗蟲,但這裏的蝗災在歷史上記錄的是特大蝗災,能行嗎?
她猶疑著,因為知道這場蝗災的嚴重性,她從沒有想過將它抗擊過去,隻是花大價錢將田地牢牢罩住。
可是萬一能行呢?
一個念頭不由地翻出她的心頭,現在的蝗蟲剛剛出土,如果在它們大量生育繁殖前將其控製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是不是可以免去一場浩劫。
1942年和1943年的蝗災看著比歷史上任何一場蝗災都更有衝擊性,更殘酷,因為它留下了歷史影像資料。一位美國記者的相機將這一刻牢牢釘在了國人的心中,原來,易子相食是真的在這片大地上上演過。
她並沒有期待周存彥的迴答,可行嗎?何嚐不是在問她自己,他們的到來讓歷史有了些微的改變,但是他們龜縮一角,從來也沒覺得自己能夠和大勢相抗衡。
“試試吧!”終於,她擠出了一抹笑容說,通過這塊土地她獲得了許多,也給予了許多,很多人都叫她大善人。可是她的內心深深了解,她的付出和得到是不成正比的,相比收穫,她付出的太少。
杜春琪也下定決心,行動了起來。周存彥照例是主要勞動力,從現代購買迴大量的水箱用來承裝牛蛙……
其實,她忘記了一點,現在的情況比起歷史上要好上許多,因為她的高產土豆以及壓縮餅幹盛行,人們沒有大量捕食蛇鳥等蝗蟲的天敵。許多蝗蟲在出土時就被這些蛇鳥給吃掉了,所以,情況遠沒有她想像的那般惡劣。
第62章
白斯德是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美國記者, 出於對中國的熱愛, 他帶著二手印表機和六封推薦信來到了重慶, 成為美國顧問團中的一員。
為了了解中國他組織了一個哈佛俱樂部,吸納了許多精通英語的政府官員。一年後, 他發現政府中任何一個能夠用英語和他流利交流的官員都同人民脫節的, 他根本無法藉助他們了解中國人民, 他們無法為他提供真實的中國情況。
“你們美國記者就喜歡說通貨膨脹,中國根本沒有通貨膨脹!有人願意花兩萬塊錢去買一支鋼筆,那是他們自己的事, 不是通貨膨脹。就這麽迴事, 他們根本就不該去買嘛。”孔庸之憤怒地吼道。
“孔先生, 據我調查幾年時間物價就上漲了一百多倍,現在人民買一袋米竟然要扛著一袋錢去購買, 針對價格我做了詳細的調查。”白思德耐著性子解釋,他出生於波士頓猶太人聚居的貧民區, 青年時恰逢美國經濟大蕭條,父親英年早逝, 所以,他對貧苦百姓有著天生的憐憫之情。
“我再說一遍,中國從來沒有通貨膨脹!”孔庸之不耐煩的揮舞著肥短的手怒吼。
“孔先生,請您看一看……”白思德還沒從包中掏出資料,就被無禮的打斷。
“我現在很忙。”孔庸之幾乎是趕走了白思德。
在和孔庸之因通貨膨脹一事溝通無效後,白思德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厭惡。
“按照我青年時期一種嚴格的社會主義說法,我自認為是‘反法西斯戰士’。可實際上我卻受人僱傭去操縱美國的輿論。”
“或許事情沒有你想像的那麽壞。”白思德的同事聳了聳肩膀, 塞給他一張電影票,“不得不說,雖然你不是娛樂記者,可這部電影你一定要看,它對你了解中國很有幫助。”
白思德低頭看了看影票,上麵寫著《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他是知道的,可是前段時間他的注意力一直被驚人的通貨膨脹吸引去了,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調查上。
“或許你說的對。”他迴答道,決定去看一看這部電影。
“你一定會有所收穫的,主演比古月小姐還要漂亮。”同事說。
白思德笑了笑沒有說話,古月小姐是中國公認的電影皇後,更是被譽為‘中國的葛麗泰·嘉寶’,他可不認為隨便一個人能夠超越她的演技。
走入影院,離開場還有一段時間,忽然,一個女聲叫住了他。
“白思德先生。”
他迴頭一看,這人他倒是認識,身為記者,他和《大公報》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人是《大公報》的一個女記者,依託家世的便利,加上本人十分努力,年齡不大,但已經報社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br>
於此同時,褚家蛙糖的牛蛙不斷由人帶著隊伍乘坐火車,到達各個有蝗災警報的地方。
“希望克念(褚調陽的字)一舉成功吧!”褚老爺子望著遠方天空,捋著鬍鬚喃喃說道。為了這場滅蝗行動褚家付出了許多,甚至壓了一部分的老底。但隻要能夠成功就是值得的,和褚調陽單純為了滅蝗不同,褚老爺子更看中的是一種人情投資。
但凡鄉紳,想要在鄉間牢牢站穩腳跟,有兩個方案:一個為惡,勾結官府做那等傷天害理之事,讓鄉親們敢怒不敢言。第二個法子是行善積德,但單純的行善積德也會給人造成十分好欺負的形象,所以,行善積德的下一步就是在當地成為一種精神符號。
蝗災或許是個災難,但同時也是一個機會,如果一舉成功,褚家至少在薛湖鎮的地位就牢不可動了。
杜春琪聽說了褚調陽的行動,十分吃驚,“他要趁著蝗災發生前採取行動,阻止蝗蟲大規模的繁殖,可行嗎?”
在現代不乏有這種事發生,她就看過內蒙古等地滿地放雞吃蝗蟲,但這裏的蝗災在歷史上記錄的是特大蝗災,能行嗎?
她猶疑著,因為知道這場蝗災的嚴重性,她從沒有想過將它抗擊過去,隻是花大價錢將田地牢牢罩住。
可是萬一能行呢?
一個念頭不由地翻出她的心頭,現在的蝗蟲剛剛出土,如果在它們大量生育繁殖前將其控製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是不是可以免去一場浩劫。
1942年和1943年的蝗災看著比歷史上任何一場蝗災都更有衝擊性,更殘酷,因為它留下了歷史影像資料。一位美國記者的相機將這一刻牢牢釘在了國人的心中,原來,易子相食是真的在這片大地上上演過。
她並沒有期待周存彥的迴答,可行嗎?何嚐不是在問她自己,他們的到來讓歷史有了些微的改變,但是他們龜縮一角,從來也沒覺得自己能夠和大勢相抗衡。
“試試吧!”終於,她擠出了一抹笑容說,通過這塊土地她獲得了許多,也給予了許多,很多人都叫她大善人。可是她的內心深深了解,她的付出和得到是不成正比的,相比收穫,她付出的太少。
杜春琪也下定決心,行動了起來。周存彥照例是主要勞動力,從現代購買迴大量的水箱用來承裝牛蛙……
其實,她忘記了一點,現在的情況比起歷史上要好上許多,因為她的高產土豆以及壓縮餅幹盛行,人們沒有大量捕食蛇鳥等蝗蟲的天敵。許多蝗蟲在出土時就被這些蛇鳥給吃掉了,所以,情況遠沒有她想像的那般惡劣。
第62章
白斯德是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美國記者, 出於對中國的熱愛, 他帶著二手印表機和六封推薦信來到了重慶, 成為美國顧問團中的一員。
為了了解中國他組織了一個哈佛俱樂部,吸納了許多精通英語的政府官員。一年後, 他發現政府中任何一個能夠用英語和他流利交流的官員都同人民脫節的, 他根本無法藉助他們了解中國人民, 他們無法為他提供真實的中國情況。
“你們美國記者就喜歡說通貨膨脹,中國根本沒有通貨膨脹!有人願意花兩萬塊錢去買一支鋼筆,那是他們自己的事, 不是通貨膨脹。就這麽迴事, 他們根本就不該去買嘛。”孔庸之憤怒地吼道。
“孔先生, 據我調查幾年時間物價就上漲了一百多倍,現在人民買一袋米竟然要扛著一袋錢去購買, 針對價格我做了詳細的調查。”白思德耐著性子解釋,他出生於波士頓猶太人聚居的貧民區, 青年時恰逢美國經濟大蕭條,父親英年早逝, 所以,他對貧苦百姓有著天生的憐憫之情。
“我再說一遍,中國從來沒有通貨膨脹!”孔庸之不耐煩的揮舞著肥短的手怒吼。
“孔先生,請您看一看……”白思德還沒從包中掏出資料,就被無禮的打斷。
“我現在很忙。”孔庸之幾乎是趕走了白思德。
在和孔庸之因通貨膨脹一事溝通無效後,白思德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厭惡。
“按照我青年時期一種嚴格的社會主義說法,我自認為是‘反法西斯戰士’。可實際上我卻受人僱傭去操縱美國的輿論。”
“或許事情沒有你想像的那麽壞。”白思德的同事聳了聳肩膀, 塞給他一張電影票,“不得不說,雖然你不是娛樂記者,可這部電影你一定要看,它對你了解中國很有幫助。”
白思德低頭看了看影票,上麵寫著《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他是知道的,可是前段時間他的注意力一直被驚人的通貨膨脹吸引去了,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調查上。
“或許你說的對。”他迴答道,決定去看一看這部電影。
“你一定會有所收穫的,主演比古月小姐還要漂亮。”同事說。
白思德笑了笑沒有說話,古月小姐是中國公認的電影皇後,更是被譽為‘中國的葛麗泰·嘉寶’,他可不認為隨便一個人能夠超越她的演技。
走入影院,離開場還有一段時間,忽然,一個女聲叫住了他。
“白思德先生。”
他迴頭一看,這人他倒是認識,身為記者,他和《大公報》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人是《大公報》的一個女記者,依託家世的便利,加上本人十分努力,年齡不大,但已經報社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