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學中醫這樣開藥方
中醫給人看病,就像炒一個菜。
在學校學習中藥,就好比告訴你鹽是鹹的,糖是甜的,辣椒是辣的,花椒是麻的……
前麵幾章講中藥,就好比告訴你,炒麻辣豆腐需要放鹽、辣椒、花椒等,但這些之間是什麽比例,如何配合運用,炒出來才好吃,就是中醫的“方”了。
理法方藥,最重要的是理,其次是法,再次是方,最後是藥,為了便於大家學習,我按照藥----方----法----理得順序來講,因為理的層次可以上升到很高,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在先講前麵的藥、方、法的時候,我會穿插講一些淺層次的理,這樣理解方、藥容易一些。
現在開始談方,方是藥的組合,用藥如用兵,一個方就是一個布陣,有前鋒、有後守、有側攻,一個病證如果你明白透徹了,用藥就同排兵布陣一樣,古人的君臣佐使就是布陣的方式,可以參考,但也不必局限於什麽一君三臣之類的規定,任何東西凡是規定死了,就不靈活了。戰場上還有“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呢,用藥的關鍵是識病機、識藥性!
舉個例子:
二至丸:補益肝腎。用於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咽幹鼻燥,腰膝酸痛。由女貞子、旱蓮草組成,處方簡單,兩藥等量使用。方解為:女貞甘平,補益少陰之精,其隆冬不凋,色青黑,益肝補腎。旱蓮甘寒,汁黑入腎補精,故能益下而榮上,強陰而黑發。
誰是君誰是臣?我看都是君,就是兩味補養肝腎之陰的藥物組合而成,這就是相同功效的藥物組合,既是藥方,也是藥對。
二妙散:由蒼術、黃柏等量組成,但有主次之分,黃柏為君,取其苦為燥濕,寒以清熱,其性沉降,長於清下焦濕熱。臣以蒼術,辛散苦燥,長於健濕燥脾。二藥相伍,清熱燥濕,標本兼顧。用於濕熱下注證。患者可見筋骨疼痛,下肢痿軟無力,足膝紅腫疼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等。
這些搭配是比較簡單的,患者的病機也比較單一,如果病機複雜,用藥就不會這麽簡單了。
就好比吃泡菜,菜泡好後,放點麻油就很好吃,但炒小青菜就相對複雜些。
我們再來看個例子,小柴胡湯:
處方由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炙、半夏、生薑、大棗組成。
主治:1、少陽病證。邪在半表半裏,症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舌苔薄白,脈弦者。2、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經水適斷,寒熱發作有時;或瘧疾,黃疸等內傷雜病而見以上少陽病證者。這些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結合指南針再看這段話,可能意義就不一樣了:
你就會明白,小柴胡湯治療的其實是肝、膽、脾、胃這四個點。寒邪入體,卡在膽這個部位,導致膽胃之氣不降,反而上升,出現:默默不欲飲食,喜嘔;
膽氣鬱結化火,膽火隨胃氣上逆,出現口苦,咽幹;
膽火上升擾亂心神,出現心煩;
左側輪子是逆時針旋轉的,胃氣上逆,導致肝氣上升受阻,肝氣鬱結,清氣不升,出現:咽幹,目眩,脈弦;
肝氣上升則病情好轉,胃氣上逆則病情加重,兩者互不相讓,左輪一會正轉,一會反轉,患者出現:往來寒熱,胸脅苦滿……
如果此時正逢婦女經氣,膽火隨胃氣上升,心火複炙,隨肝氣下陷入腎、入子宮,形成熱入血室證,也就是左輪反轉的結果……
如果病人平時肝氣上升條暢,膽氣下降順暢,根本不可能出現小柴胡證。
你仔細觀察,臨床上患小柴胡證的患者多有膽囊炎或脂肪肝等肝膽氣機不暢的基礎病,這就是正氣不足,氣血循環不暢,寒邪深入後,正好卡在薄弱的肝膽環節,出現小柴胡證。
有了肝膽氣機不暢的基礎病,患者就會有脾虛,所謂“肝鬱乘脾”、“見肝之病之肝傳脾”就說的是這些……
明白了這些,你再來分析小柴胡湯,就很簡單了。
柴胡升發肝氣,從左側肝這個點,提升左輪的運行力量。
半夏降胃氣,從胃這個點向下降,胃氣下降,膽氣也隨之下降,一升一降,這樣就能恢複左輪的運行力量。
黃芩清膽火或清已經進入子宮的熱邪。
人參補脾,恢複長期以來脾髒受到抑製後出現的虛損,
生薑、大棗調和營衛,其實就是調節左右兩輪的協調性,這樣右輪的力量可以帶動左輪。
炙甘草調和藥性,說白了,就是讓上述這些藥協同起來,同時發力,就好比推車時喊號子,“一、二、三推”,甘草就是個喊口號的,好讓大家一起用力……
看完了小柴胡湯的分析,大家可能會想,是啊!這就是用藥,順應髒腑的特性,該升就升,該降就降,各個髒腑都正常了,病就好了。
也難怪有人說“小柴胡湯是百病良方”,因為他不是治病,是調理髒腑的功能,推動人體氣血的運行!
如果你說,不用柴胡,用生麥芽代替柴胡來升肝氣行不行?照樣可以!
如果用竹茹來代替半夏,行不行?照樣可以!
用黨參代替人參呢?也可以,隻要脾虛得不厲害就行!
這樣處方成了:生麥芽、竹茹、黨參、黃芩、生薑、大棗、甘草,還是小柴胡湯,照樣有效!不信你試試!為什麽?
因為藥物雖然變了,但機理沒變,這就是靈活用藥,靈活看經方……
看完這上麵的論述,大家對藥物在人體的作用有個感覺了。
哦!藥物就是這樣起效的!
為了加深印象,我會繼續舉一些例子,和大家一同分享古人在遣方用藥的奧妙,讓我們站在一個簡單明了的視角看待疾病,分析經典藥方。
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麻黃湯的八證: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風為陽邪,首先犯肺,肺主皮毛……
麻黃湯證講的是寒邪借風邪通過皮毛而入,侵犯肌表,衛氣與之抵抗,正邪相抗,人體陽氣鬱滯,所出現的一係列症候群。
1、疼痛:寒性收引,不通則痛。
2、發熱:正邪交戰的反應。
3、惡風:衛氣抵抗已經入表的風寒,正邪相爭,衛氣不能發於外,無暇顧及外風再次來襲,所以惡風。是衛氣不足的一種反應。
4、無汗:風寒鬱表,毛孔閉塞不通,人體陰分不能外布滋養皮膚。
5、喘:為肺氣受寒邪侵犯,氣機鬱閉,宣發肅降失常。
我們再結合指南針來看看藥方:
麻黃湯證就是肺這個點受風寒的影響給卡殼了,右輪不能行走了。
右輪的動力來源於肺,麻黃配杏仁,一宣一降,肺氣宣發與肅降得以恢複,肺的開合功能恢複,卡在肺的這個點問題得到解決,整個問題都解決了!
麻黃和杏仁就是麻黃湯的核心!
或問:還有桂枝呢?甘草呢?
桂枝入心,溫心陽,通血脈,是從左輪入手。就好比汽車陷在泥潭中一樣,麻黃和杏仁是修複前輪,從前邊拉車;桂枝是提升後輪的力量,從後邊推前輪,這樣“一修”“一推”,車子就起來了。至於甘草,這裏同小柴胡湯中一樣,也是調和藥性,可以理解為“喊號子”的。
或問:從後輪入手,可以從肝、可以從胃,為什麽一定要從心?
如果這樣想,說明對疾病已經開始深入思考了。因為寒邪的侵犯,犯肺的同時,寒邪在體內也會消弱人體的火力,從心入手,用桂枝也是補火,也是扶正,溫通血脈。火力補足,血脈通利,衛氣可以輸布到體表,自然就不會惡風了、畏寒了。風寒之邪就會隨汗一起,趕出體外了,人體陰分也可以外布滋養皮膚了。
或問:為什麽會隨汗而解?
汗出是衛氣戰勝風寒,皮膚毛孔打開的標誌。就好比趕賊出門,賊離開時,大門也是打開的一樣,如果門都沒有打開,賊肯定還在家裏了!
或問:麻黃湯是寒邪借助風邪侵犯人體肌表所致,如果沒有風邪或者沒有寒邪,隻是單純的風邪與單純的寒邪,他們是如何侵犯人體的?又該如何治療?
明燈醫學組疑難免費諮詢微信:262412996
文章轉載自:明燈醫學官網 .mingdnegyixue</a>
中醫給人看病,就像炒一個菜。
在學校學習中藥,就好比告訴你鹽是鹹的,糖是甜的,辣椒是辣的,花椒是麻的……
前麵幾章講中藥,就好比告訴你,炒麻辣豆腐需要放鹽、辣椒、花椒等,但這些之間是什麽比例,如何配合運用,炒出來才好吃,就是中醫的“方”了。
理法方藥,最重要的是理,其次是法,再次是方,最後是藥,為了便於大家學習,我按照藥----方----法----理得順序來講,因為理的層次可以上升到很高,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在先講前麵的藥、方、法的時候,我會穿插講一些淺層次的理,這樣理解方、藥容易一些。
現在開始談方,方是藥的組合,用藥如用兵,一個方就是一個布陣,有前鋒、有後守、有側攻,一個病證如果你明白透徹了,用藥就同排兵布陣一樣,古人的君臣佐使就是布陣的方式,可以參考,但也不必局限於什麽一君三臣之類的規定,任何東西凡是規定死了,就不靈活了。戰場上還有“君命有所不受”的說法呢,用藥的關鍵是識病機、識藥性!
舉個例子:
二至丸:補益肝腎。用於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咽幹鼻燥,腰膝酸痛。由女貞子、旱蓮草組成,處方簡單,兩藥等量使用。方解為:女貞甘平,補益少陰之精,其隆冬不凋,色青黑,益肝補腎。旱蓮甘寒,汁黑入腎補精,故能益下而榮上,強陰而黑發。
誰是君誰是臣?我看都是君,就是兩味補養肝腎之陰的藥物組合而成,這就是相同功效的藥物組合,既是藥方,也是藥對。
二妙散:由蒼術、黃柏等量組成,但有主次之分,黃柏為君,取其苦為燥濕,寒以清熱,其性沉降,長於清下焦濕熱。臣以蒼術,辛散苦燥,長於健濕燥脾。二藥相伍,清熱燥濕,標本兼顧。用於濕熱下注證。患者可見筋骨疼痛,下肢痿軟無力,足膝紅腫疼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等。
這些搭配是比較簡單的,患者的病機也比較單一,如果病機複雜,用藥就不會這麽簡單了。
就好比吃泡菜,菜泡好後,放點麻油就很好吃,但炒小青菜就相對複雜些。
我們再來看個例子,小柴胡湯:
處方由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炙、半夏、生薑、大棗組成。
主治:1、少陽病證。邪在半表半裏,症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舌苔薄白,脈弦者。2、婦人傷寒,熱入血室。經水適斷,寒熱發作有時;或瘧疾,黃疸等內傷雜病而見以上少陽病證者。這些大家都知道,如果我們結合指南針再看這段話,可能意義就不一樣了:
你就會明白,小柴胡湯治療的其實是肝、膽、脾、胃這四個點。寒邪入體,卡在膽這個部位,導致膽胃之氣不降,反而上升,出現:默默不欲飲食,喜嘔;
膽氣鬱結化火,膽火隨胃氣上逆,出現口苦,咽幹;
膽火上升擾亂心神,出現心煩;
左側輪子是逆時針旋轉的,胃氣上逆,導致肝氣上升受阻,肝氣鬱結,清氣不升,出現:咽幹,目眩,脈弦;
肝氣上升則病情好轉,胃氣上逆則病情加重,兩者互不相讓,左輪一會正轉,一會反轉,患者出現:往來寒熱,胸脅苦滿……
如果此時正逢婦女經氣,膽火隨胃氣上升,心火複炙,隨肝氣下陷入腎、入子宮,形成熱入血室證,也就是左輪反轉的結果……
如果病人平時肝氣上升條暢,膽氣下降順暢,根本不可能出現小柴胡證。
你仔細觀察,臨床上患小柴胡證的患者多有膽囊炎或脂肪肝等肝膽氣機不暢的基礎病,這就是正氣不足,氣血循環不暢,寒邪深入後,正好卡在薄弱的肝膽環節,出現小柴胡證。
有了肝膽氣機不暢的基礎病,患者就會有脾虛,所謂“肝鬱乘脾”、“見肝之病之肝傳脾”就說的是這些……
明白了這些,你再來分析小柴胡湯,就很簡單了。
柴胡升發肝氣,從左側肝這個點,提升左輪的運行力量。
半夏降胃氣,從胃這個點向下降,胃氣下降,膽氣也隨之下降,一升一降,這樣就能恢複左輪的運行力量。
黃芩清膽火或清已經進入子宮的熱邪。
人參補脾,恢複長期以來脾髒受到抑製後出現的虛損,
生薑、大棗調和營衛,其實就是調節左右兩輪的協調性,這樣右輪的力量可以帶動左輪。
炙甘草調和藥性,說白了,就是讓上述這些藥協同起來,同時發力,就好比推車時喊號子,“一、二、三推”,甘草就是個喊口號的,好讓大家一起用力……
看完了小柴胡湯的分析,大家可能會想,是啊!這就是用藥,順應髒腑的特性,該升就升,該降就降,各個髒腑都正常了,病就好了。
也難怪有人說“小柴胡湯是百病良方”,因為他不是治病,是調理髒腑的功能,推動人體氣血的運行!
如果你說,不用柴胡,用生麥芽代替柴胡來升肝氣行不行?照樣可以!
如果用竹茹來代替半夏,行不行?照樣可以!
用黨參代替人參呢?也可以,隻要脾虛得不厲害就行!
這樣處方成了:生麥芽、竹茹、黨參、黃芩、生薑、大棗、甘草,還是小柴胡湯,照樣有效!不信你試試!為什麽?
因為藥物雖然變了,但機理沒變,這就是靈活用藥,靈活看經方……
看完這上麵的論述,大家對藥物在人體的作用有個感覺了。
哦!藥物就是這樣起效的!
為了加深印象,我會繼續舉一些例子,和大家一同分享古人在遣方用藥的奧妙,讓我們站在一個簡單明了的視角看待疾病,分析經典藥方。
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
麻黃湯的八證: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風為陽邪,首先犯肺,肺主皮毛……
麻黃湯證講的是寒邪借風邪通過皮毛而入,侵犯肌表,衛氣與之抵抗,正邪相抗,人體陽氣鬱滯,所出現的一係列症候群。
1、疼痛:寒性收引,不通則痛。
2、發熱:正邪交戰的反應。
3、惡風:衛氣抵抗已經入表的風寒,正邪相爭,衛氣不能發於外,無暇顧及外風再次來襲,所以惡風。是衛氣不足的一種反應。
4、無汗:風寒鬱表,毛孔閉塞不通,人體陰分不能外布滋養皮膚。
5、喘:為肺氣受寒邪侵犯,氣機鬱閉,宣發肅降失常。
我們再結合指南針來看看藥方:
麻黃湯證就是肺這個點受風寒的影響給卡殼了,右輪不能行走了。
右輪的動力來源於肺,麻黃配杏仁,一宣一降,肺氣宣發與肅降得以恢複,肺的開合功能恢複,卡在肺的這個點問題得到解決,整個問題都解決了!
麻黃和杏仁就是麻黃湯的核心!
或問:還有桂枝呢?甘草呢?
桂枝入心,溫心陽,通血脈,是從左輪入手。就好比汽車陷在泥潭中一樣,麻黃和杏仁是修複前輪,從前邊拉車;桂枝是提升後輪的力量,從後邊推前輪,這樣“一修”“一推”,車子就起來了。至於甘草,這裏同小柴胡湯中一樣,也是調和藥性,可以理解為“喊號子”的。
或問:從後輪入手,可以從肝、可以從胃,為什麽一定要從心?
如果這樣想,說明對疾病已經開始深入思考了。因為寒邪的侵犯,犯肺的同時,寒邪在體內也會消弱人體的火力,從心入手,用桂枝也是補火,也是扶正,溫通血脈。火力補足,血脈通利,衛氣可以輸布到體表,自然就不會惡風了、畏寒了。風寒之邪就會隨汗一起,趕出體外了,人體陰分也可以外布滋養皮膚了。
或問:為什麽會隨汗而解?
汗出是衛氣戰勝風寒,皮膚毛孔打開的標誌。就好比趕賊出門,賊離開時,大門也是打開的一樣,如果門都沒有打開,賊肯定還在家裏了!
或問:麻黃湯是寒邪借助風邪侵犯人體肌表所致,如果沒有風邪或者沒有寒邪,隻是單純的風邪與單純的寒邪,他們是如何侵犯人體的?又該如何治療?
明燈醫學組疑難免費諮詢微信:262412996
文章轉載自:明燈醫學官網 .mingdnegyixu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