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常說,“人從腳下寒!”


    人體腎之陽氣是人立身之陽,腎陽不足則腰以下發涼,人如同站在冷水之中,所以人會格外怕冷,所以有“人從腳下寒”之說,目前流行的火神派就是站在腎陽的角度,來治療人體很多虛寒性疾病。


    但我們強調腎陽重要性的時候,別忘了人體心之陽氣更重要,就好比大地需要地核岩漿的熱量,土地才能向上散發熱量,但別忘了太陽才是一切熱量的源泉,沒有太陽的光芒,則萬物都會黯然失色,人體心之陽氣為生命之陽。


    腎陽與心陽兩者缺一不可,一損皆損,一傷皆傷!


    火神派將薑桂附作為救命仙草,認為其能補腎之陽,壯腎火,散陰邪,挽狂瀾 。


    其實薑桂附也是補心陽之要藥,心火旺,如麗日當空,一切陰邪自然散盡,心火旺自然血脈流暢,心火旺生命不會垂危。


    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所以火神派在強調腎火的同時,無形中也通過補充腎火也補充了心陽,運用薑桂附增強了腎火,同時也增強了心火。君明則國安!


    講這些隻是想將火神派的精髓表述出來,避免後學者局限於單純補養腎火,而忘卻心火才是生命之火,忽視了心火的重要性。


    補養腎火也是很大作用的,腎火旺盛,則脾陽不衰,中焦如漚才能健全,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健全,水穀之精才能正常輸布,統攝功能才能完備。


    如果脾陽虛衰,則中焦運化功能受阻,寒濕內停,脾氣鬱滯,食物精微轉化及輸送均會出現異常,清氣不升,濁氣不降,二便不利,就好比指南針中右側的輪子卡殼了。


    對於脾陽虛,可以運用:幹薑、蒼術、白術、吳萸、肉叩、砂仁、白叩仁、草叩、附子。


    對於陽虛日久,寒濕困脾,可以運用:茯苓、白術、幹薑、附子、蒼術。


    寒濕困脾失治,導致脾氣鬱滯,可以運用芳香醒脾的藥物:陳皮、砂仁、叩仁、香椽、木香、藿香、佩蘭、厚樸、枳殼。


    鬱積化熱,治療時須清脾熱:黃連、連翹、大黃、石膏、山梔、綠豆。


    鬱積失治,化燥傷陰,導致脾氣陰兩虛,治療時,虛補脾氣:人參、黃芪、黨參、白術、扁豆、炙草;養脾陰:山藥、黃精、芡實、白芍。


    如果仍然失治,形成脾積:枳實、大黃、山查、神曲、麥芽、鱉甲、牡蠣。


    講了這麽多髒腑與中藥,有些枯燥,好比我們的學習旅程,很單調一樣,下麵我們來參觀,在學習中藥的旅程中出現的曆史古跡,看看這些曆史古跡記載的古代聖賢,他們為了人類的健康,在中藥整理研究中所做出的貢獻。


    要遊覽名勝古跡,第一站當屬《神農本草經》,這部書是最早的藥學專著,就好比藥學領域的開國元首,此書的價值不可小估,被譽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一點也不過分。


    本書記載藥物365味,應一年365天,根據藥物的性能特點和不同的應用目的,將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將《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提出藥物三品分類的理論付諸於實踐。


    “上(品)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


    “中(品)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有毒、無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


    “下(品)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


    每藥載有性味、功與主治、另有序例,簡要地記述了用藥的基本理論,如有毒、無毒、四氣(寒、熱、溫、涼)、五味(酸、鹹、甘、苦、辛)、配伍法度、服藥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劑型,可以說是漢前我國藥物知識的總結並為後的藥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後世中藥領域的發展,如同滾雪球一樣,越來越豐富,但雪球的核心卻是《神農本草經》,書中對疾病的治療經驗,直到今天還發揮著指導性的作用。


    如:“治寒以熱藥,治熱以寒藥,飲食不消,以吐下藥。鬼注蠱毒,以毒藥。癰腫瘡瘤,以瘡藥。風濕,以風濕藥。各隨其所宜。”


    “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機,五髒未虛,六腑未竭,血脈未亂,精神未散,服藥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勢已過,命將難全。”


    明確指出了服藥的時間與方法:“病在胸鬲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


    剛接觸此書,對書中許多觀念無法理解,但臨床多年後,再反過來閱讀,會發現《本經》中的每一句話都有深刻的意義,有時明白一句話,就解決了一個疑難雜症,此言一點也不誇張。


    舉個例子,《神農本草經》記載黃芪:味甘,微溫,無毒,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生山穀。


    短短三十三個字,將黃芪的性、味、毒性、主治、產地清楚的描述出來,如果我們對這三十三個字有深入的研究,那麽對於“癰疽潰久不愈”、“痔瘡”、“淋巴結結核破潰不愈”、“小兒體質虛弱”就會有新的認識,經常看到雜誌上報道用黃芪治療各種潰瘍,其實這就是本經上的東西,你看了,記住了,臨床運用了,就知道是這麽迴事!


    皮膚潰瘍可以治療,髒腑的潰亂也可以治療,隻要是“久敗瘡”自然都有效了!“大風癩疾”可以治療,一般的風證自然能夠治療了!


    許多患者春天出現皮膚過敏,癢!全身起疙瘩!吃抗過敏藥暫時有效,停藥又複發!


    重用黃芪,加上祛風的藥物,效果神奇,為啥?


    春季風邪偏重,人體如果衛氣不足,不能護表,風邪自皮毛而入,自然癢了。


    黃芪大補衛氣,衛氣得到充實,自然提抗力高了,風邪自然不能進入人體了!配上祛風的藥物,將體內的風邪驅散出來,病就好了!講到這裏,自然就明白為什麽黃芪可以治療“大風癩疾”了。


    一部《神農本草經》就是一部中藥學經典,許多人問疑難雜症如何下手?如何辨證?


    我的經驗是反複研讀《神農本草經》,充分理解本經中的每一句話,這樣對一些經方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幫助......


    參觀了最經典的中藥學古跡,我們學習中藥的旅程又要開始了,如果想照張相片、留個影的,迴家記得翻翻《神農本草經》,看看裏麵的文字,感受古人深邃的智慧,領悟藥學的至高境界,就是最好的留影了!


    我們通過肺來學習中藥。


    1、肺主氣,如果人體氣不足,頭暈乏力,氣短,就要補肺氣了!補肺氣有人參、黨參、黃芪。


    2、肺主宣發肅降,這一宣一降,是一對對立的平衡,如果宣發太過,咳嗽氣逆,頭皮流油等,就得斂肺氣了,斂肺氣可用苦杏仁、五味子、白果、訶子、烏梅、米殼。


    如果宣發不足,肅降太過,出現肺氣失宣,患者會感到唿氣困難,胸悶,咳嗽等症。宣肺氣可用桔梗、麻黃、升麻、牛蒡子、蟬蛻。


    3、肺開竅於鼻,如果鼻竅不通,自然要選擇宣肺通竅的藥物了,麻黃、辛荑、蒼耳子。


    4、肺朝百脈,脈絡破裂,出現咯血,就要用止血的藥物,止肺血:白芨、仙鶴草。


    5、肺為嬌髒,意思是說肺髒嬌貴,即不能受熱,也不要能受寒,還不能受燥,更不能受濕。受熱則成肺熱;受寒易成肺寒;受燥則肺幹;濕邪停肺易成痰飲。


    清肺熱:桑葉、黃芩、梔子、桑皮、地骨皮、生石膏、茅根


    散肺寒:麻黃、蘇葉、細辛、幹薑


    潤肺燥:沙參、麥冬、天冬、山藥、百合、石斛、花粉、玉竹。


    祛痰濕:川貝、知母、瓜蔞、天竺黃、竹瀝、膽南星、半夏、萊菔子、蘇子、白芥子


    在臨床上遇到肺之疾病,多表現為咳嗽,咳嗽之證看似簡單,也最為複雜,因為影響咳嗽的因素有很多,有外感、有內傷,外感分風、寒、燥、火,內傷“五髒六腑皆令人咳”;還有外感與內傷同時出現,如常說的“寒包火”!但萬病不離其本,什麽是本?氣機逆亂是咳嗽之本,肺主氣,咳嗽皆可理解為氣之逆亂,治療咳嗽調理氣機是關鍵,同時結合影響氣機逆亂的因素進行調節,就會事半功倍。


    調理氣機不外乎在宣與降、散與收、寒與熱、潤與燥之間尋求平衡!這四對平衡調節到位了,沒有治不好的咳嗽!醫學能通此理,則習醫已經達到一定境界了。


    明燈醫學組疑難免費諮詢微信:262412996


    明燈醫學組公眾號:mingdengyixuezu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燈醫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燈醫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燈醫學並收藏明燈醫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