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林黛玉初次參園會,林如海至信榮國府。
黛玉今日上身著一淺色褙子,下身則是一條鳳尾裙。待打點妥當便帶著兩個大丫鬟,前去赴宴。
黛玉剛進內院,下了轎便聞見一股淡香。卻是那院中,栽著幾棵桂樹。雖同為桂花,那花香卻比林府的要淡上一些,花呈白色,看上去精巧而雅致,正是那玉玲瓏。
黛玉下轎後,便有丫鬟等在一旁,將其引入花廳之中。黛玉進去,就見廳中已坐了一些人。那些女子年紀有大有小,此時正桌在椅子上品茶、閑聊。這些人身後皆站著一至兩個丫鬟,衣服也很華麗。
見黛玉進來,住在主位之人便迎了上去,其他人亦是站了起來。那人比黛玉大上些年歲,看著已然十四、五歲。梳著朝雲近香髻,頭上插著一根玉質發簪,向對於黛玉的雙螺髻,顯得更加成熟。
那人嘴角含著笑,禮貌卻不給人疏遠的感覺。眼中也並未因為黛玉的年齡幼小,而帶著輕視之色。仿佛,她麵對的不是小她四、五歲的黛玉,而是和她同年的人。
這讓黛玉想到了薛寶釵,薛寶釵比黛玉要大上三歲。第一次見麵,竟直接將自己放在了長姐的位置上。不光是黛玉,對待探春、寶玉等人,皆是如此。賈府眾人都說,寶姑娘有長姐之風。
相比較而言,眼前這人,卻跟讓黛玉喜歡。因為她一開始,就將兩人放在平等地位上。不過分疏遠,也不過分親切。身份距離,卻是拿捏的恰到好處。
“這位想必就是巡鹽禦史家的嫡女,早就聽聞林禦史家有個天仙一樣的妹妹,卻遺憾未見其人。今日一見,才知妹妹竟是比那院中的銀桂,更配的上玉玲瓏之稱。”
“駱姐姐謬讚了,黛玉可不能和那院中的玉玲瓏相比。”
“瞧我,見著林妹妹一激動,竟往了招唿妹妹坐下。”駱姑娘說著,就不動聲色的引著黛玉,來到主位左手邊第一的位置。
那位置並沒有人坐,似是一直留著等黛玉過來。黛玉來時,趙夫人便和黛玉說過坐位之事。因著黛玉父親的官品最高,黛玉又被賜婚與安順王,這左手第一的位置,必然是黛玉坐的。
這駱姑娘倒是會做人,見黛玉年紀小,又是第一次參加此類聚會,就暗自引著黛玉。不讓黛玉在人前落了麵子,又不做的明顯。
黛玉坐下後,立刻就有丫鬟上了茶點。黛玉是第一次參加心中不免有些緊張,一舉一動皆是按照規矩來,就怕什麽地方做的不好,被人笑了去,丟林家的臉麵。所幸,黛玉來時,趙夫人已經將一些注意事項都一一詳說。
待到了這裏,駱姑娘也知道黛玉是第一次參加,便事事引著。黛玉雖和這些人從未見過,卻也能插上一些話,倒不顯尷尬。漸漸,緊張感也消失無蹤。由此可見,這駱姑娘,確是個合格的主人家。
眾人又說了一些話,便起了身,領著丫鬟,向著花園而去。依舊是黛玉和駱姑娘走在最前頭,其他人按著地位差別,都落後了或多或少的距離。
園中,菊花已開了一大片,看著那菊花,有人興致勃勃,有人卻是了無興致。而走在前麵的兩人,此時更多的卻是說著話,也並無賞菊的意思。
“林妹妹,你剛迴揚州不久,這各家千金,想必也不甚熟悉。在我們左後方,正說著話的兩位,穿著淺粉色褙子的便是,知府家的嫡女,另一位,則是……”
駱姑娘放低了話音,給黛玉介紹著各人的身份。黛玉心中自是感激,同時也欽佩,這駱姑娘處事老練周到,若換做自己,做的隻怕沒有她好。
園會的上半段,是品茶、賞花。下半段,卻是以詩會友。眾人一討論,便定了幾個主題,分別是菊、桂、中秋、仲秋等。
賽詩第一場,便是以滿園菊色為題,眾人或皺眉思索,或下筆如神。黛玉想了一會兒,便有了主意。一旁幽蘭早已將墨磨好。黛玉拿起毛筆,沾了墨,便認真寫了起來。竟沒發現,自己的詩作都被主人家看在眼中。
待黛玉寫完才發現,竟是自己最快。一時間卻不知接下來該如何,過了一會兒,離黛玉最近的駱姑娘,也書寫完畢。
“……林妹妹果然是好文采,本以為我這首,可以奪了頭籌,現在卻要敗與妹妹這首。”駱姑娘竟將黛玉的詩給讀了出來。
又過來一些時間,眾人都書寫完畢。又有丫鬟上前,將其與人等的詩作皆讀出,再有眾人評出前三甲。
眾人詩作各有特色,最出彩的還是黛玉和駱姑娘的兩首。最後自是黛玉奪了頭籌,駱姑娘的詩作乃是第二。另一位和駱姑娘年歲差不多大的得了第三。
幾輪賽詩下來,眾人皆是盡興。黛玉的詩作,雖不是每次都是第一,卻也必然在前三甲之列。
黛玉到家時,林如海還未迴來,黛玉便去了趙夫人的住所。趙夫人又一一詢問了園會上的情況,將黛玉做的不夠好的,之前沒有注意到的,亦或是駱姑娘做的很好的方便,皆一一講給黛玉聽。畢竟,黛玉以後也是要自己舉辦此類活動的。
“玉兒,你誼父知道誼母要和你一同住幾日,可是羨慕了許久。眼看著中秋將至,誼母也該迴家張羅一些事宜。不若你和誼母一起迴家,一方麵見見你誼父、誼弟,另一邊也幫襯幫襯誼母。”趙氏在解說完一切,又開口說了別的事情:“此事,誼母也派人和你父親商量過,等過幾日,你父親自會派人接你迴來。”
黛玉一方麵舍不得父親,幾年不見,今年的中秋卻是想和父親一起過的。另一邊,黛玉也很喜歡自己的誼父母,一時不知道如何抉擇。聽著隻是住幾日,便欣然同意。
因為隻是住幾日,黛玉要帶過去的行裝並不多。其中大半,還是帶給誼父、誼弟、誼祖母的禮物。
因著是給誼親的禮物,所以皆是從黛玉私庫當中挑的。要說好東西,黛玉私庫當中還真不少。賈敏死後,林如海便將賈敏的貼己都給了黛玉。皇家幾次賞賜的東西,也皆入了私庫。還有雲澤時而讓人送來的東西,有些東西,看的林如海都眼紅。
比如,那被譽為諸硯之首的紅絲硯。再比如,那極為稀少的老坑洮硯。
林如海眼巴巴的看著黛玉拿著兩方名硯來問自己,而後肉疼卻隻能笑著迴答:你誼父一定會喜歡。再眼巴巴的看著黛玉命丫鬟找了兩個錦盒,將之裝好。
卻說,第二日,林如海送走黛玉時,滿滿的不舍。隻是,不舍的是黛玉,還是那兩方硯台,就不得而知。或許都有,但硯台絕對占了大頭。
待黛玉的馬車走遠,林如海才迴了府中。卻在書房案桌上,看到一個錦盒,正是當時,黛玉裝硯台的其中之一。
“這丫頭。”林如海拿起那錦盒,語氣寵溺。隨後又想到自己命不久矣,卻是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要說林如海有什麽遺憾,其一便是沒有留有子嗣,其二,卻是無法看著黛玉長大成人,嫁為人婦。雖然遺憾,命道卻是半點不由人,除了無可奈何,竟是沒有他法。
“林管家,你讓人將信送到京城去吧。”那信竟是送往賈家的,那信中,說的卻是林如海重病,恐命不久矣,黛玉卻是孤苦無依,還要賈母多多照顧。
此時的林如海並未告訴賈家,他給黛玉結了誼父母。彼此的賈家也並不知道,其實和信一起發往京城的,還有一本奏折。
黛玉今日上身著一淺色褙子,下身則是一條鳳尾裙。待打點妥當便帶著兩個大丫鬟,前去赴宴。
黛玉剛進內院,下了轎便聞見一股淡香。卻是那院中,栽著幾棵桂樹。雖同為桂花,那花香卻比林府的要淡上一些,花呈白色,看上去精巧而雅致,正是那玉玲瓏。
黛玉下轎後,便有丫鬟等在一旁,將其引入花廳之中。黛玉進去,就見廳中已坐了一些人。那些女子年紀有大有小,此時正桌在椅子上品茶、閑聊。這些人身後皆站著一至兩個丫鬟,衣服也很華麗。
見黛玉進來,住在主位之人便迎了上去,其他人亦是站了起來。那人比黛玉大上些年歲,看著已然十四、五歲。梳著朝雲近香髻,頭上插著一根玉質發簪,向對於黛玉的雙螺髻,顯得更加成熟。
那人嘴角含著笑,禮貌卻不給人疏遠的感覺。眼中也並未因為黛玉的年齡幼小,而帶著輕視之色。仿佛,她麵對的不是小她四、五歲的黛玉,而是和她同年的人。
這讓黛玉想到了薛寶釵,薛寶釵比黛玉要大上三歲。第一次見麵,竟直接將自己放在了長姐的位置上。不光是黛玉,對待探春、寶玉等人,皆是如此。賈府眾人都說,寶姑娘有長姐之風。
相比較而言,眼前這人,卻跟讓黛玉喜歡。因為她一開始,就將兩人放在平等地位上。不過分疏遠,也不過分親切。身份距離,卻是拿捏的恰到好處。
“這位想必就是巡鹽禦史家的嫡女,早就聽聞林禦史家有個天仙一樣的妹妹,卻遺憾未見其人。今日一見,才知妹妹竟是比那院中的銀桂,更配的上玉玲瓏之稱。”
“駱姐姐謬讚了,黛玉可不能和那院中的玉玲瓏相比。”
“瞧我,見著林妹妹一激動,竟往了招唿妹妹坐下。”駱姑娘說著,就不動聲色的引著黛玉,來到主位左手邊第一的位置。
那位置並沒有人坐,似是一直留著等黛玉過來。黛玉來時,趙夫人便和黛玉說過坐位之事。因著黛玉父親的官品最高,黛玉又被賜婚與安順王,這左手第一的位置,必然是黛玉坐的。
這駱姑娘倒是會做人,見黛玉年紀小,又是第一次參加此類聚會,就暗自引著黛玉。不讓黛玉在人前落了麵子,又不做的明顯。
黛玉坐下後,立刻就有丫鬟上了茶點。黛玉是第一次參加心中不免有些緊張,一舉一動皆是按照規矩來,就怕什麽地方做的不好,被人笑了去,丟林家的臉麵。所幸,黛玉來時,趙夫人已經將一些注意事項都一一詳說。
待到了這裏,駱姑娘也知道黛玉是第一次參加,便事事引著。黛玉雖和這些人從未見過,卻也能插上一些話,倒不顯尷尬。漸漸,緊張感也消失無蹤。由此可見,這駱姑娘,確是個合格的主人家。
眾人又說了一些話,便起了身,領著丫鬟,向著花園而去。依舊是黛玉和駱姑娘走在最前頭,其他人按著地位差別,都落後了或多或少的距離。
園中,菊花已開了一大片,看著那菊花,有人興致勃勃,有人卻是了無興致。而走在前麵的兩人,此時更多的卻是說著話,也並無賞菊的意思。
“林妹妹,你剛迴揚州不久,這各家千金,想必也不甚熟悉。在我們左後方,正說著話的兩位,穿著淺粉色褙子的便是,知府家的嫡女,另一位,則是……”
駱姑娘放低了話音,給黛玉介紹著各人的身份。黛玉心中自是感激,同時也欽佩,這駱姑娘處事老練周到,若換做自己,做的隻怕沒有她好。
園會的上半段,是品茶、賞花。下半段,卻是以詩會友。眾人一討論,便定了幾個主題,分別是菊、桂、中秋、仲秋等。
賽詩第一場,便是以滿園菊色為題,眾人或皺眉思索,或下筆如神。黛玉想了一會兒,便有了主意。一旁幽蘭早已將墨磨好。黛玉拿起毛筆,沾了墨,便認真寫了起來。竟沒發現,自己的詩作都被主人家看在眼中。
待黛玉寫完才發現,竟是自己最快。一時間卻不知接下來該如何,過了一會兒,離黛玉最近的駱姑娘,也書寫完畢。
“……林妹妹果然是好文采,本以為我這首,可以奪了頭籌,現在卻要敗與妹妹這首。”駱姑娘竟將黛玉的詩給讀了出來。
又過來一些時間,眾人都書寫完畢。又有丫鬟上前,將其與人等的詩作皆讀出,再有眾人評出前三甲。
眾人詩作各有特色,最出彩的還是黛玉和駱姑娘的兩首。最後自是黛玉奪了頭籌,駱姑娘的詩作乃是第二。另一位和駱姑娘年歲差不多大的得了第三。
幾輪賽詩下來,眾人皆是盡興。黛玉的詩作,雖不是每次都是第一,卻也必然在前三甲之列。
黛玉到家時,林如海還未迴來,黛玉便去了趙夫人的住所。趙夫人又一一詢問了園會上的情況,將黛玉做的不夠好的,之前沒有注意到的,亦或是駱姑娘做的很好的方便,皆一一講給黛玉聽。畢竟,黛玉以後也是要自己舉辦此類活動的。
“玉兒,你誼父知道誼母要和你一同住幾日,可是羨慕了許久。眼看著中秋將至,誼母也該迴家張羅一些事宜。不若你和誼母一起迴家,一方麵見見你誼父、誼弟,另一邊也幫襯幫襯誼母。”趙氏在解說完一切,又開口說了別的事情:“此事,誼母也派人和你父親商量過,等過幾日,你父親自會派人接你迴來。”
黛玉一方麵舍不得父親,幾年不見,今年的中秋卻是想和父親一起過的。另一邊,黛玉也很喜歡自己的誼父母,一時不知道如何抉擇。聽著隻是住幾日,便欣然同意。
因為隻是住幾日,黛玉要帶過去的行裝並不多。其中大半,還是帶給誼父、誼弟、誼祖母的禮物。
因著是給誼親的禮物,所以皆是從黛玉私庫當中挑的。要說好東西,黛玉私庫當中還真不少。賈敏死後,林如海便將賈敏的貼己都給了黛玉。皇家幾次賞賜的東西,也皆入了私庫。還有雲澤時而讓人送來的東西,有些東西,看的林如海都眼紅。
比如,那被譽為諸硯之首的紅絲硯。再比如,那極為稀少的老坑洮硯。
林如海眼巴巴的看著黛玉拿著兩方名硯來問自己,而後肉疼卻隻能笑著迴答:你誼父一定會喜歡。再眼巴巴的看著黛玉命丫鬟找了兩個錦盒,將之裝好。
卻說,第二日,林如海送走黛玉時,滿滿的不舍。隻是,不舍的是黛玉,還是那兩方硯台,就不得而知。或許都有,但硯台絕對占了大頭。
待黛玉的馬車走遠,林如海才迴了府中。卻在書房案桌上,看到一個錦盒,正是當時,黛玉裝硯台的其中之一。
“這丫頭。”林如海拿起那錦盒,語氣寵溺。隨後又想到自己命不久矣,卻是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要說林如海有什麽遺憾,其一便是沒有留有子嗣,其二,卻是無法看著黛玉長大成人,嫁為人婦。雖然遺憾,命道卻是半點不由人,除了無可奈何,竟是沒有他法。
“林管家,你讓人將信送到京城去吧。”那信竟是送往賈家的,那信中,說的卻是林如海重病,恐命不久矣,黛玉卻是孤苦無依,還要賈母多多照顧。
此時的林如海並未告訴賈家,他給黛玉結了誼父母。彼此的賈家也並不知道,其實和信一起發往京城的,還有一本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