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七月半如海祭宗祠,趙夫人至府教黛玉。


    話說自那日後,黛玉又認認真真的看了幾日的賬本,心中對幾家往來都有了數,便開始真正的當起家。林管家遇到需要主人決斷的事,也都到黛玉處請示一下。漸漸的,黛玉倒也熟悉了那些事情的處理方法。


    七月節日不多,總共也就兩個。乞巧節自有趙夫人帶著黛玉,一應準備並不用黛玉操心。


    但中元節,卻是要由黛玉親自籌備的。中元節,民間亦叫做鬼節,是大型的祭祀節日。這一日需放河燈,其後更是要祭祀祖先、去寺廟添香火錢。具體實施各地均有差異。


    中元節前幾日,店肆便開始販賣紙製的衣帽帷帳、錫紙折的元寶等物。這一日,管家一早便來請示黛玉。中元節購買采辦,黛玉自是不知,此前這些事情她並未管過。現在也隻是應著林管家說的話。


    林管家來詢問黛玉,也是讓黛玉知道中元節的一應準備而已。這些東西,自有下人采辦,黛玉無需親自出去,卻也必須要知道。不僅采辦,寺廟香火也是按著之前的來。這些,林管家都一一和黛玉說了仔細,讓黛玉心中有數。


    “族中祭祖定的幾日?”


    “迴姑娘是二十三日。”黛玉記得,每年中元前後,林如海是必然會迴蘇州祭祖的。


    中元節當日,林府便派了仆從沿路燒錫紙製元寶。待到中午,則在家中小祠堂設了案桌,又擺放上早已準備好的貢品。案桌上除了祭品還有三個酒盅,酒盅內都倒滿了酒。


    因為是家祭,規矩並沒有那麽嚴,黛玉自是可以參拜的。待燒了紙衣紙錢,林如海才開始參拜,其後便是黛玉。黛玉參拜完畢,林如海便拿起一杯酒撒在地上。又在各祭品上去了一點,讓人扔在外麵。算是祖先享用了祭品。


    中元過後,黛玉又命人準備著林如海的行囊。揚州到蘇州雖不遠,卻也有三日的行程,一路行裝皆要打點妥當。林黛玉雖是嫡女,到底是女子,所以,此行迴去的便隻有林如海一人。


    考慮到林如海的身體,黛玉便和林如海商量了一下,決定提早幾日出發。出發前,更是將隨行伺候的叫了過來。


    “你們在父親身邊也伺候了多年,我自是放心你們。隻是父親的身體大不如前,這一路上又舟車勞頓。你們還要仔細著父親的身體,你們都是父親身邊的老人,林家自不會虧待你們。”


    “小人知道。”


    “待迴來,每人便去林管家那裏領十兩銀子。”十兩可是他們半年的月俸。幾人自是謝了黛玉,又保證一定照顧好林如海。


    一旁林嬤嬤滿意的點點頭,林黛玉一番話依然不錯,比起剛迴來好了很多。雖不知恩威並用,卻也很讓林嬤嬤滿意。


    林家書香門第,做官的卻不多,到林如海這一輩,雖有兩三個為官的,卻也都是小吏。唯林如海官位最高,現在嫡女又被賜婚安順王,在族中地位更是水漲船高。


    林家族長乃是林如海的叔輩,已是杖國之年,在族中威望頗高。近兩年來,每次見到林如海,都是不住的惋惜。


    林如海因著是嫡係,又是二品大員,站位亦是非常靠前。族祭每年都會舉行兩次,各人都是輕車熟路,自不會出差錯。


    “侄兒拜見叔父。”來人恭敬的給林如海行了一禮。


    “聽聞叔父身體欠恙,侄兒處剛巧得了一個藥方,治療咳嗽有奇效。”那人已到立冠之年,一身華衣。雖是世家子弟,身後卻未跟著奴仆。


    “多謝侄兒關心,隻可惜族叔染了病,無法和侄兒久敘。”林如海看著那人,眼中多了一份厭惡。


    此人名叫林瑞,乃是林如海從兄弟的庶子。自賈敏死後,便一直討好林如海。看中的,便是林如海嗣子的身份和身後的遺產。


    剛開始林如海有動過心,此子文采不錯,為人又謙和,不失為一個可以托付之人。


    既然有意,林如海便派人去查探了一下。這一探查,才知此子縱情聲色,整日不務正業,隻知女色。且此人善於討好嫡母,反倒視自己的生母與胞妹如無物。


    此前表現,竟是在林如海麵前刻意為之。林如海又覺,此人工於心計。不是可托付黛玉之人。


    過繼的規定,每族各不相同。而林氏一族有規定,獨子不繼,嫡子不繼,長子不繼,異姓不繼,愛繼亦是不可。這便讓可挑選人數變的很少。


    林如海一係五服之內本就子息少,又有這些限製,可供挑選者,竟然隻有三人。而這三者,皆都不如林如海意,最後,林如海也就歇了過繼的心思。


    自林如海從蘇州迴來,已過了一些時日。自黛玉迴了揚州,所收到的請帖也多了起來,多半是各家嫡女的園會。


    黛玉此前客居賈府,在京城時,並未收到過任何請函。如今,看著如此多的請函,黛玉有一些發蒙。就在此時,卻有下人來報,說是趙夫人來了,黛玉自是出門迎接。


    趙夫人會來此,卻是林如海的一封信。林嬤嬤一直照顧著林如海長大,對姑娘間的交際並不十分了解。而黛玉的乳娘王媽媽,卻是從賈府迴來後,便不得林如海信任。


    當下便寫了一封信給了趙冶,作為誼父母,趙氏夫婦自是有著教管黛玉的義務。特別是黛玉的母親去世,趙夫人更是有這個責任。相比於榮國府的賈母,趙夫人於黛玉更是名正言順。


    趙冶得了信,便和夫人說了一聲。這趙夫人倒是真心疼愛黛玉,讓下人迴了信,就收拾行裝趕了過來。兩家離得並不遠,來去隻需半天的路程。趙夫人第二天一早便出發,下午就已經到了林府。


    “玉兒,這揚州城內,世家眾多,身份地位,卻是大不相同。”趙夫人看了看那些請函,先將之分了類,便打算和黛玉一一細說。


    “如這楊家,楊家世代鹽商,雖是大家,卻也隻是商賈。此等人家,便是不去,也不會有人說些什麽。”


    士農工商,階級本就分明,收到此家的請函,黛玉去了是給她家麵子,不去才是正常的表現。這楊家嫡女自然也是知道的,發給黛玉請函也隻是走走過場,卻並未指望黛玉到場。畢竟去不起是一說,發不發請函卻又是另一說。


    “這張家,父親乃是三品,品級雖不及你父,卻也不可推遲。”趙夫人說著,又拿起了另外一封請函:“這錢家,是書香世家,與你林家乃是世交,也是要去的。”


    說話間,將手中的請函放迴,又從第四疊中拿起一份請函:“此家,與你林家不是故交,卻和我趙家有舊,亦是要去的。”


    若是原來,林黛玉自然是可以不去的,但是兩家接為誼親後,誼父母故交家的請函,黛玉也是要去的。


    黛玉在一旁聽得認真,又將誼母分好的請函認真的看了一下。重點看的,自然是兩家故交。趙夫人說的調理分明,不僅每一份請帖都和黛玉說了明白,在說明時,甚至給黛玉分析了每一家的勢力關係。講解雖然繁瑣,卻也給黛玉補了此前無人教導的東西。


    因著家中沒有女性長輩,黛玉年紀還小。便是林嬤嬤陪著黛玉,一起招待的趙夫人。林嬤嬤看著趙夫人如此認真的教導黛玉,心中也是老懷安慰。姑娘這誼母倒是真心關心姑娘,老爺這個誼親算是結對了。


    林如海迴來時,便被人告知趙夫人到了。因為是女眷,林如海也隻是迴了聲知道,便去了書房。此前林如海每日迴來,都要去黛玉那裏坐一坐。


    今日倒是取消了這個行動,甚至連晚膳也是林如海一個人吃的。許久沒有一個人吃晚膳,今日看著偌大的桌子隻自己一人,竟覺得有些冷清。


    那一邊,黛玉處卻沒有一點冷清。黛玉是陪著趙夫人一起吃的晚膳,雖還不甚熟悉,桌上卻有半數是趙夫人喜歡吃的。見此,趙夫人對黛玉又滿意了幾分,果然還是女兒貼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奉旨成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冥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冥櫟並收藏[紅樓]奉旨成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