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自古寒門之人想要出人頭地都是難上加難的,因為他們不得不為盤中餐每天庸庸碌碌。什麽樣的出身決定了他有怎樣的人脈。出身與人脈決定了一個寒門之人未來的路。地裏刨食的人也許終此一生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所以很多地方,尤其是生產力低下的偏僻山村,能出一個秀才舉人,那簡直是了不得的事情。很多人,能識字就能去縣城謀個好的出路。這些天,直麵這些農人,李少卿兩輩子有了一個想法。
“大師兄。”李少卿衝著鄭蘭陵招手,一臉神秘兮兮的樣子。
鄭蘭陵不明所以地過去了。而後聽李少卿說,他想力所能及及的幫助一下山腳下的那些農人。周博文很有興致的也加入了進去。林謹言假裝不經意的路過,也旁聽了進去,隻是沒有發言。不過,他已經決定暗暗參合進去。旁的他沒有,一點銀錢還是不缺的。
李少卿覺得這也算是件大事了,於是又去找了玄真子和玄青子商量。他師父玄真子擺擺手說隨意,李少卿很是無語。玄青子倒是答應幫忙,不過也就那麽一說。李少卿也沒真指望這二位有啥表示,也就是告知一下。既然他們不反對,那自己就可以去做了。
鄭蘭陵雖然在武林中名聲不顯,但是在淩雲觀中卻不是無名之輩,他好歹是玄青子的首徒,平日來往人事接待,鄭蘭陵這方麵的經驗是不缺的。因為地頭熟,鄭蘭陵通過人找了山腳下幾個村的村長,說了他們要在山腳下建學堂的事情,幾個村長都不是短視的人,有了學堂,他們村裏的人也可以走出去了。以後對著外人,他們的腰杆也可以挺直了,這是好事,自然沒有不答應的,再說了,人家出錢出力的,他們隻需要做好宣傳工作就行了。這有什麽難的。幾個村長合計合計拿定了主意,對著鄭蘭陵等人是謝了又謝。
想要辦一件事不難,但是,想要辦好一件事也不是那麽簡單的。李少卿覺得,既然做了,不妨就要做好做漂亮了。他想要蓋個學堂,這學堂不是要教人如何考科舉做大官,隻是希望進來的人起碼能識字,學些做人的道理。所以,這學堂,李少卿沒有蓋多大,請了一個口碑不錯的老秀才過來坐館。
老秀才姓周,周秀才家起初也是有個一畝兩分地的,算不得富裕也算不得貧窮,起碼在村子裏和別人比較,若是太窮也念不起書不是。周秀才娶妻生子後依舊苦讀,在上三十的時候考上了童生,而後,沒多久又成了秀才,於是,周秀才愈發拚命了。凡事不管,所有的農活都壓在了老伴還有兒子兒媳婦的肩膀上。讀書也是個燒錢的活,筆墨紙硯還有書本,沒有一樣省錢的。有一年收成不好,為著周秀才念書靠功名,家中隻好賣地當東西。前幾年,周秀才的兒子兒媳婦都相繼去了。周秀才老夫妻倆當了身邊值錢的東西才湊夠了下葬銀子。周老太太捶周秀才,說都是周秀才逼的,不然兒子兒媳婦怎麽會早亡。望著漏水的屋頂,周秀才看著瘦弱的小孫子,終於清醒了。都五六十的人了,還不過是個秀才,如今家裏都快揭不開鍋了,再考下去,怕是要把自己餓死了。餓死自己沒關係,若是餓死了小孫子,那他真是周家的罪人了。如今,周秀才隻求把孫子好好撫養長大。李少卿找上周秀才,一問,周秀才便答應了。周秀才不是個傻的,如今奔六的人了,下地幹活根本比不得年輕人,而且,為著他考功名,家裏田地都沒了。就快無以為繼了,李少卿來的正是時候。周秀才再沒有不答應的。
學堂後麵有個小院,有三間瓦房,盡夠祖孫三人住下的了。李少卿一個月給老秀才一兩銀子,作為坐館的費用,又給了周老太太一兩銀子作為學堂的餐費。周秀才很滿意。他要教導的隻是讓村中的孩子識字,這並不難,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教導自己的孫子。他已經對自己的兒子兒媳婦不起了,孫子他可一定要好好教導,萬萬不能讓孫子和他一般迂腐了去。周老太太負責燒飯,每天中午給學堂送一大鍋飯食,每人限一大碗,再有兩個素菜。這樣免得上學的學子們來迴跑路。這樣的寒酸,不是李少卿太過小氣,自是怕生米恩鬥米仇,不願養成一些人的壞習慣罷了。
玄青子聞聽了,連連點頭,覺得李少卿雖小,卻很是明白人事。鄭蘭陵也深以為然。林謹言也長了知識,本來想砸的銀錢收迴了三分之二,他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也該找點事幹幹了,但是,想了半天沒想起來,於是,作罷。
關於建學堂這事,李少卿還特意去了縣衙一趟,其實,李少卿不必如此親力親為的,喜樂平安隨便誰去,這事一樣辦的妥妥的。但是,李少卿覺得,這事既然是自己起頭的,那就得自己去做完,凡事有始有終,李少卿這麽一說,旁人自是不好再勸。鄭蘭陵自然是力挺自己的小師弟的。
去縣衙,縣老爺得知李少卿是淩雲觀的學子也不好不給麵子,再一聽說那位是興國公府的小公子,立馬態度三百六十度大轉變,言語間恭維之極。這也不是不能理解的,旁人想要高攀還找不到門路呢,他不過個縣令卻好運道,國公府小公子親自上門了。縣令整裝門前迎接。一見著李少卿,就驚豔了一把,心裏默默道:好樣貌呀!
入了正廳,兩人推讓了一把,最終李少卿以自己的是客不得大過主人,縣老爺這才安坐在高位上,當然,也不過是和李少卿平座了。需知宰相門前七品官,李少卿可是正經八百的貴公子,縣老爺拿出抱大腿的熱情來招待。
兩人先是寒暄了兩句才進入了正題,其實,李少卿來此,一是告訴縣太爺,他在他的治下蓋了間小學堂,一應花費都是他和幾位師兄好友出的。雖然如此,但是既然是在縣太爺的治下,縣太爺就有知情權。二來,既然有了學堂,那麽希望縣太爺能多多照看一二,就怕有些地痞流氓不長眼的去搗亂。
縣太爺一聽,學堂什麽的簡直是給自己添政績的有木有,至於看顧什麽的,那是必須的。縣太爺滿口答應,直道讓李少卿放心。李少卿和顏悅色地走出了縣衙。
縣太爺辦事還是很有效率的,他立馬召開縣衙會議,製定了章程,而後,讓捕快發下縣衙文書告知村落眾人,於是,想要滋事的地痞也歇了心思。各個村的村長為了各個村孩子的未來也是大力支持的。堅決貫徹實施縣太爺的章程。
李少卿也給學堂製定了規章製度,讓周秀才務必監督實施,各村的村長也互相監督。若是有人違反規定,或者聯合起來欺騙他,那麽學堂可以隨時關閉。周秀才自然是滿口答應,他還指著學堂過活呢!各個村的村長也都斬釘截鐵的答應了。
剛開始的時候,有人就喜歡以身試法。比如說,隻來吃飯不來上課,或是上課根本不學習,還搗亂。這純粹占著茅坑不拉屎。村長礙於麵子沒說,周秀才是個老實的,他和李少卿說了,李少卿當即召開了村長大會,說他要拆學堂。這還了得,好多能來上學堂的人家可不願意了。自己家的孩子難得有個能出人頭地的機會,難道就要被那幾顆老鼠屎給攪合了?!那必須不能答應呀!於是,村中有人鬧起來。沒幾天那幾家吃白食的孩子就沒能來了。李少卿為了杜絕這樣的情況再發生,讓各村給了保證書還讓村中村長和德高望重的人簽了名。這下,若是再有人犯事,那可是打了村長等人的臉,李少卿不站出來說話,村長等人也是不依的。要知道,村長和族裏的權利和決定有時候比縣太爺的命令還慣用,畢竟縣官不如現管嘛!
學堂乍然開放,也是麻煩多多的。農家長年勞作,你不能太過要求他們的衣衫有多幹淨,長年粘土地裏刨食,壓根就講究不來。但是,李少卿認為入了學堂,第一節課就得對眾人說說禮儀。在條件允許下,禮儀是必須遵守的約定。所以,來上課的孩子不要求衣衫嶄新,起碼不能夠邋遢。太髒或者不愛幹淨的孩子,或者屢教不改的孩子是不被允許進入學堂的。胡攪蠻纏那更是沒用。當然,有家長撒潑打滾,李少卿讓人叫來了捕快,把這家拉入黑名單,還通告了各村,以後都不允許這家孩子來學堂,而後,眾人消停了。用李少卿的話來說,來我地盤花了我的銀錢,就得乖乖聽我的,想出幺蛾子,那還得看我答不答應。
鄭蘭陵力挺李少卿,周博文從來都是他家小彘弟弟說啥那就是啥,再沒有說不的時候。林謹言很是無語,鄙視那兩個李少卿的腦殘粉。當然,李少卿的腦殘粉還不止這兩位,冬雪和碧荷的情況要更嚴重點。就算林謹言俊美無雙,但是說他家少爺也是不可以的,她們打不過還不能說嘛。
學堂學習是自備筆墨紙硯的,沒有的話,學堂備有沙盤,若是想學的,就算摘一些樹葉也是可以用的。學堂隻教粗淺的三字經等。淩雲觀眾人見李少卿幾人弄了一個小學堂,有心的人也想出一份力盡一份心,於是捐了點書出來,也有捐銀錢的,於是,李少卿又與淩雲觀觀主商量了,以後,學堂的銀錢由淩雲觀出,周秀才夫妻定期上山領銀子。那些書籍,淩雲觀的弟子整理整理,而後,送到了學堂去。於是,想了想,李少卿又在學堂旁邊加蓋了一間圖書室,專門用來放置書籍。這些書籍可以在圖書室閱讀和抄寫,但是不允許帶走。若是發現有人偷書,那會立刻取消來學堂的資格,更不要說來圖書室閱讀和抄寫了。
教書育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淩雲觀的一些學子或是覺得有趣,或是為了自己的聲名都想去學堂坐坐館感受一下。李少卿覺得這挺好,但是得有個章程,於是窩在屋子裏,和師兄們嘀咕了一陣,隔日又出了新花樣。於是,淩雲觀從那以後多了學子可以去學堂實習教學這一說。
李少卿是按照幾個村的人口和發展情況來定的這個學堂的大小,所以,學堂基本這幾年都不會有拓展的可能。學堂不定時考試,考題由周秀才出,按照學習程度的不同,出不同的題目。由淩雲觀的學子不定期監督。所以,混日子的那必然是要被剔除的。考試三個月一次,最好的前三名,會獎勵一碗紅燒肉和一包麥芽糖。
林謹言不明白為何要如此多的花樣,李少卿說這叫寓教於樂,叫有競爭才有進步,有激勵才有鬥誌。鄭蘭陵、周博文等人覺得甚好。
村中人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有些識字但是由於條件限製的讀書人也來了學堂,李少卿允他們在圖書館看書和抄錄,但是,也不能白幹,隔三差五的也得給村中的學子授課。那些讀書人一口答應了。這本就不是什麽難事。有了這麽個地方,他們還可以交流交流。後來,村中的秀才舉人多了起來,沒多久,還出了個進士。漸漸,這個小學堂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了。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學堂的事漸入佳境,鄭蘭陵弱冠之禮也到來了。玄青子給鄭蘭陵加冠,也取了字,不過,李少卿還是一如既往的喚他大師兄。
少年人總是坐不住,所以眾人相邀出遊,這次他們要去遠一些的地方看看走走。
在他們啟程數十日後,北方的戰事爆發了,興國公李開疆再一次站在了戰場上,戰場上明槍暗箭,李開疆雖然打贏了這場仗,卻也受了重傷,迴轉興國公府竟然在彌留之際了。趙氏連忙派人尋迴李少卿。隻是,李開疆終究沒有能等到。趙氏不堪打擊,也一病不起。張氏、苗氏雖然跟著趙氏理事多日,但是這樣的陣仗還是第一次,沒有法子,慕容氏隻好帶著病弱的身子撐起來。隻是,撐到一半,慕容氏也病重,待到李少卿迴來的時候,隻看了慕容氏最後一眼。
“我兒……少卿……”
“娘親!”
“娘以後……以後……不能陪在你身邊……你要好好照顧……照顧自己……照顧小寶!”
“我會的。”
“這枚龍鳳佩……是父親……父親留給我的……以後……以後把它送給……送給最愛你的人……”
“好!”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她今生求而不得,但願他的兒子不會如此。
——————————————《第二卷在淩雲觀的日子裏》完結—————————————
請看文的親關注《第三卷在養包子的日子裏》,感謝親們的留言與收藏!
自古寒門之人想要出人頭地都是難上加難的,因為他們不得不為盤中餐每天庸庸碌碌。什麽樣的出身決定了他有怎樣的人脈。出身與人脈決定了一個寒門之人未來的路。地裏刨食的人也許終此一生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所以很多地方,尤其是生產力低下的偏僻山村,能出一個秀才舉人,那簡直是了不得的事情。很多人,能識字就能去縣城謀個好的出路。這些天,直麵這些農人,李少卿兩輩子有了一個想法。
“大師兄。”李少卿衝著鄭蘭陵招手,一臉神秘兮兮的樣子。
鄭蘭陵不明所以地過去了。而後聽李少卿說,他想力所能及及的幫助一下山腳下的那些農人。周博文很有興致的也加入了進去。林謹言假裝不經意的路過,也旁聽了進去,隻是沒有發言。不過,他已經決定暗暗參合進去。旁的他沒有,一點銀錢還是不缺的。
李少卿覺得這也算是件大事了,於是又去找了玄真子和玄青子商量。他師父玄真子擺擺手說隨意,李少卿很是無語。玄青子倒是答應幫忙,不過也就那麽一說。李少卿也沒真指望這二位有啥表示,也就是告知一下。既然他們不反對,那自己就可以去做了。
鄭蘭陵雖然在武林中名聲不顯,但是在淩雲觀中卻不是無名之輩,他好歹是玄青子的首徒,平日來往人事接待,鄭蘭陵這方麵的經驗是不缺的。因為地頭熟,鄭蘭陵通過人找了山腳下幾個村的村長,說了他們要在山腳下建學堂的事情,幾個村長都不是短視的人,有了學堂,他們村裏的人也可以走出去了。以後對著外人,他們的腰杆也可以挺直了,這是好事,自然沒有不答應的,再說了,人家出錢出力的,他們隻需要做好宣傳工作就行了。這有什麽難的。幾個村長合計合計拿定了主意,對著鄭蘭陵等人是謝了又謝。
想要辦一件事不難,但是,想要辦好一件事也不是那麽簡單的。李少卿覺得,既然做了,不妨就要做好做漂亮了。他想要蓋個學堂,這學堂不是要教人如何考科舉做大官,隻是希望進來的人起碼能識字,學些做人的道理。所以,這學堂,李少卿沒有蓋多大,請了一個口碑不錯的老秀才過來坐館。
老秀才姓周,周秀才家起初也是有個一畝兩分地的,算不得富裕也算不得貧窮,起碼在村子裏和別人比較,若是太窮也念不起書不是。周秀才娶妻生子後依舊苦讀,在上三十的時候考上了童生,而後,沒多久又成了秀才,於是,周秀才愈發拚命了。凡事不管,所有的農活都壓在了老伴還有兒子兒媳婦的肩膀上。讀書也是個燒錢的活,筆墨紙硯還有書本,沒有一樣省錢的。有一年收成不好,為著周秀才念書靠功名,家中隻好賣地當東西。前幾年,周秀才的兒子兒媳婦都相繼去了。周秀才老夫妻倆當了身邊值錢的東西才湊夠了下葬銀子。周老太太捶周秀才,說都是周秀才逼的,不然兒子兒媳婦怎麽會早亡。望著漏水的屋頂,周秀才看著瘦弱的小孫子,終於清醒了。都五六十的人了,還不過是個秀才,如今家裏都快揭不開鍋了,再考下去,怕是要把自己餓死了。餓死自己沒關係,若是餓死了小孫子,那他真是周家的罪人了。如今,周秀才隻求把孫子好好撫養長大。李少卿找上周秀才,一問,周秀才便答應了。周秀才不是個傻的,如今奔六的人了,下地幹活根本比不得年輕人,而且,為著他考功名,家裏田地都沒了。就快無以為繼了,李少卿來的正是時候。周秀才再沒有不答應的。
學堂後麵有個小院,有三間瓦房,盡夠祖孫三人住下的了。李少卿一個月給老秀才一兩銀子,作為坐館的費用,又給了周老太太一兩銀子作為學堂的餐費。周秀才很滿意。他要教導的隻是讓村中的孩子識字,這並不難,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教導自己的孫子。他已經對自己的兒子兒媳婦不起了,孫子他可一定要好好教導,萬萬不能讓孫子和他一般迂腐了去。周老太太負責燒飯,每天中午給學堂送一大鍋飯食,每人限一大碗,再有兩個素菜。這樣免得上學的學子們來迴跑路。這樣的寒酸,不是李少卿太過小氣,自是怕生米恩鬥米仇,不願養成一些人的壞習慣罷了。
玄青子聞聽了,連連點頭,覺得李少卿雖小,卻很是明白人事。鄭蘭陵也深以為然。林謹言也長了知識,本來想砸的銀錢收迴了三分之二,他突然覺得自己是不是也該找點事幹幹了,但是,想了半天沒想起來,於是,作罷。
關於建學堂這事,李少卿還特意去了縣衙一趟,其實,李少卿不必如此親力親為的,喜樂平安隨便誰去,這事一樣辦的妥妥的。但是,李少卿覺得,這事既然是自己起頭的,那就得自己去做完,凡事有始有終,李少卿這麽一說,旁人自是不好再勸。鄭蘭陵自然是力挺自己的小師弟的。
去縣衙,縣老爺得知李少卿是淩雲觀的學子也不好不給麵子,再一聽說那位是興國公府的小公子,立馬態度三百六十度大轉變,言語間恭維之極。這也不是不能理解的,旁人想要高攀還找不到門路呢,他不過個縣令卻好運道,國公府小公子親自上門了。縣令整裝門前迎接。一見著李少卿,就驚豔了一把,心裏默默道:好樣貌呀!
入了正廳,兩人推讓了一把,最終李少卿以自己的是客不得大過主人,縣老爺這才安坐在高位上,當然,也不過是和李少卿平座了。需知宰相門前七品官,李少卿可是正經八百的貴公子,縣老爺拿出抱大腿的熱情來招待。
兩人先是寒暄了兩句才進入了正題,其實,李少卿來此,一是告訴縣太爺,他在他的治下蓋了間小學堂,一應花費都是他和幾位師兄好友出的。雖然如此,但是既然是在縣太爺的治下,縣太爺就有知情權。二來,既然有了學堂,那麽希望縣太爺能多多照看一二,就怕有些地痞流氓不長眼的去搗亂。
縣太爺一聽,學堂什麽的簡直是給自己添政績的有木有,至於看顧什麽的,那是必須的。縣太爺滿口答應,直道讓李少卿放心。李少卿和顏悅色地走出了縣衙。
縣太爺辦事還是很有效率的,他立馬召開縣衙會議,製定了章程,而後,讓捕快發下縣衙文書告知村落眾人,於是,想要滋事的地痞也歇了心思。各個村的村長為了各個村孩子的未來也是大力支持的。堅決貫徹實施縣太爺的章程。
李少卿也給學堂製定了規章製度,讓周秀才務必監督實施,各村的村長也互相監督。若是有人違反規定,或者聯合起來欺騙他,那麽學堂可以隨時關閉。周秀才自然是滿口答應,他還指著學堂過活呢!各個村的村長也都斬釘截鐵的答應了。
剛開始的時候,有人就喜歡以身試法。比如說,隻來吃飯不來上課,或是上課根本不學習,還搗亂。這純粹占著茅坑不拉屎。村長礙於麵子沒說,周秀才是個老實的,他和李少卿說了,李少卿當即召開了村長大會,說他要拆學堂。這還了得,好多能來上學堂的人家可不願意了。自己家的孩子難得有個能出人頭地的機會,難道就要被那幾顆老鼠屎給攪合了?!那必須不能答應呀!於是,村中有人鬧起來。沒幾天那幾家吃白食的孩子就沒能來了。李少卿為了杜絕這樣的情況再發生,讓各村給了保證書還讓村中村長和德高望重的人簽了名。這下,若是再有人犯事,那可是打了村長等人的臉,李少卿不站出來說話,村長等人也是不依的。要知道,村長和族裏的權利和決定有時候比縣太爺的命令還慣用,畢竟縣官不如現管嘛!
學堂乍然開放,也是麻煩多多的。農家長年勞作,你不能太過要求他們的衣衫有多幹淨,長年粘土地裏刨食,壓根就講究不來。但是,李少卿認為入了學堂,第一節課就得對眾人說說禮儀。在條件允許下,禮儀是必須遵守的約定。所以,來上課的孩子不要求衣衫嶄新,起碼不能夠邋遢。太髒或者不愛幹淨的孩子,或者屢教不改的孩子是不被允許進入學堂的。胡攪蠻纏那更是沒用。當然,有家長撒潑打滾,李少卿讓人叫來了捕快,把這家拉入黑名單,還通告了各村,以後都不允許這家孩子來學堂,而後,眾人消停了。用李少卿的話來說,來我地盤花了我的銀錢,就得乖乖聽我的,想出幺蛾子,那還得看我答不答應。
鄭蘭陵力挺李少卿,周博文從來都是他家小彘弟弟說啥那就是啥,再沒有說不的時候。林謹言很是無語,鄙視那兩個李少卿的腦殘粉。當然,李少卿的腦殘粉還不止這兩位,冬雪和碧荷的情況要更嚴重點。就算林謹言俊美無雙,但是說他家少爺也是不可以的,她們打不過還不能說嘛。
學堂學習是自備筆墨紙硯的,沒有的話,學堂備有沙盤,若是想學的,就算摘一些樹葉也是可以用的。學堂隻教粗淺的三字經等。淩雲觀眾人見李少卿幾人弄了一個小學堂,有心的人也想出一份力盡一份心,於是捐了點書出來,也有捐銀錢的,於是,李少卿又與淩雲觀觀主商量了,以後,學堂的銀錢由淩雲觀出,周秀才夫妻定期上山領銀子。那些書籍,淩雲觀的弟子整理整理,而後,送到了學堂去。於是,想了想,李少卿又在學堂旁邊加蓋了一間圖書室,專門用來放置書籍。這些書籍可以在圖書室閱讀和抄寫,但是不允許帶走。若是發現有人偷書,那會立刻取消來學堂的資格,更不要說來圖書室閱讀和抄寫了。
教書育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淩雲觀的一些學子或是覺得有趣,或是為了自己的聲名都想去學堂坐坐館感受一下。李少卿覺得這挺好,但是得有個章程,於是窩在屋子裏,和師兄們嘀咕了一陣,隔日又出了新花樣。於是,淩雲觀從那以後多了學子可以去學堂實習教學這一說。
李少卿是按照幾個村的人口和發展情況來定的這個學堂的大小,所以,學堂基本這幾年都不會有拓展的可能。學堂不定時考試,考題由周秀才出,按照學習程度的不同,出不同的題目。由淩雲觀的學子不定期監督。所以,混日子的那必然是要被剔除的。考試三個月一次,最好的前三名,會獎勵一碗紅燒肉和一包麥芽糖。
林謹言不明白為何要如此多的花樣,李少卿說這叫寓教於樂,叫有競爭才有進步,有激勵才有鬥誌。鄭蘭陵、周博文等人覺得甚好。
村中人的學習積極性很高,有些識字但是由於條件限製的讀書人也來了學堂,李少卿允他們在圖書館看書和抄錄,但是,也不能白幹,隔三差五的也得給村中的學子授課。那些讀書人一口答應了。這本就不是什麽難事。有了這麽個地方,他們還可以交流交流。後來,村中的秀才舉人多了起來,沒多久,還出了個進士。漸漸,這個小學堂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了。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學堂的事漸入佳境,鄭蘭陵弱冠之禮也到來了。玄青子給鄭蘭陵加冠,也取了字,不過,李少卿還是一如既往的喚他大師兄。
少年人總是坐不住,所以眾人相邀出遊,這次他們要去遠一些的地方看看走走。
在他們啟程數十日後,北方的戰事爆發了,興國公李開疆再一次站在了戰場上,戰場上明槍暗箭,李開疆雖然打贏了這場仗,卻也受了重傷,迴轉興國公府竟然在彌留之際了。趙氏連忙派人尋迴李少卿。隻是,李開疆終究沒有能等到。趙氏不堪打擊,也一病不起。張氏、苗氏雖然跟著趙氏理事多日,但是這樣的陣仗還是第一次,沒有法子,慕容氏隻好帶著病弱的身子撐起來。隻是,撐到一半,慕容氏也病重,待到李少卿迴來的時候,隻看了慕容氏最後一眼。
“我兒……少卿……”
“娘親!”
“娘以後……以後……不能陪在你身邊……你要好好照顧……照顧自己……照顧小寶!”
“我會的。”
“這枚龍鳳佩……是父親……父親留給我的……以後……以後把它送給……送給最愛你的人……”
“好!”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她今生求而不得,但願他的兒子不會如此。
——————————————《第二卷在淩雲觀的日子裏》完結—————————————
請看文的親關注《第三卷在養包子的日子裏》,感謝親們的留言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