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曆史上出現的民亂,多數是由災荒引發的。
而象明朝,可以說就是亡於災荒引發的民變。
但細看各朝,幾乎都沒有製定過完善的賑災預案。
宋代有一些措施,比如一但發生大災,就把災民中的青壯招作廂軍。把青壯招走了,剩下些老弱婦孺就算發生民變,也很易鎮壓。
但事實證明,這一招並不高明。
首先,把青壯招走了,會降低災民的自救能力,讓災情變得更加嚴重。
二來,會讓軍隊越來越臃腫。宋代的“冗兵”一直是困擾朝廷的首要問題,軍費支出,通常占到歲入的六成以上,高峰時,年軍費支出超過七千萬貫。相當於明初近二十年的歲入。
所以,宋代這種做法絕對效仿不得。而明代亡於災荒引發民亂,那一幕幕慘烈的畫麵猶曆曆在目,大家迴想起來還心有戚戚焉。
今日秦牧提出賑災預案,在坐的大臣不但覺得必要,而且認為是刻不容緩。
戶部右侍郎楊超首先說道:“陛下,一但發生災情,首先要解決無疑災民的吃飯問題,隻要不飯死人,災民就很容易疏導控製。
而以往地方發生災情後,按程序先得上報朝廷,由朝廷確認災情後,再由戶部撥發賑災錢糧,如此層層上報,不但費時良久,耽誤了賑災時間。而且各層官員容易相互推諉,大災之下又起**。
有鑒於此,臣建議在各省設立常平倉。具體選址不一定在省城,最好是處於一省中心的州縣。或者根據實際情況,設在各省災情多發地區附近。如此,一個發生災情,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賑災糧發放到災民手上。
常平倉的資金。可從各省每年的兩稅中截留相應的稅收作為專用款項。豐年盡量收糧,避免穀賤傷農。荒年則出糶,抑平糧價,穩定市場。遇到災情發生,則全力賑災。”
秦牧聽了,轉而問道:“諸位大臣以為如何?”
司馬安答道:“陛下,具體施行起來,恐怕會遇到不少問題。首先,各省出產不一樣,比如甘肅、寧夏、遼東三省。目前主要是以放牧為主,農耕的民眾比較少,糧食產出有限。如果設置常平倉,從何處購糧存儲需要考慮。
再者,多災省份,往往每年稅收也是比較少的,那麽能截留的款項也就少,這就需要根據各省的實際情況,相應調高截留款的比例。否則糧儲不足,便形同虛設。
而象江南這些地方,稅收多,糧產豐。民生富足,百姓抗災能力比較強,發生災荒的機率也比較小,截留的稅收比較要減小。
最後便是常平倉的管理。按楊侍郎所說,豐年購糧、荒年出糶,災年賑濟。錢糧的流動性大,極容易滋生營私舞弊的行為。若不能有效監管,設立常平倉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成為藏汙納垢的地方。”
“不錯。”秦牧頻頻頷首道,“再好的的政策,關鍵都是要落到實處,並且得長期有效加以監管才行。”
楊超接著說道:“陛下,臣以為各省常平倉,可由戶部派員前往負責日常管理,也可以在朝中另設一部門垂直管理。各省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常平倉所在地的官員負有日常監督之責。
一但哪個省的常平倉出現重大的營私舞弊行為,不但涉事官員問罪,包管朝中負責常平倉事務的主官,以及各省負有監督責任的官員,一並要問責;
發生災荒之時,由當地主官根據災情的輕重,向當地的常平倉報請撥糧,而管理常平倉的官員則反過來,對當地官員的賑災情況進行監督,防止地方官員侵吞賑災錢糧。”
秦牧不動聲色地問道:“若是當地官員與管理常平倉的官員沆瀣一氣呢?”
“這.........”楊超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秦牧這一問,絕非故意刁難,在坐的大臣心知肚明,發生這種事情可能性不但有,而且機率非常高。
曆來賑災錢糧最容易被侵吞的原因,一是賑災款項通常比較大,二是發生災情時,情況緊急,混亂,難以統計具體發放了多少賑災錢糧,事後也難以調查。
因此貪不貪主要靠賑災官員的良心;
而在金錢麵前,良心這東西是最靠不住的。
地方官員為了多撈一點,上報災情時往往會把災情成倍地誇大,更堪者,沒有災情,也敢謊報災情。這種事情曆朝曆代已經屢見不鮮。
這樣的事情之所以屢屢出現,主要還是行政構架存在問題,曆代的地方行政構架都差不多,權力過於集中,且缺少相應的監督,所以不管上層如何努力,也難以避免這種行為。
司馬安等人雖然聰明,但麵對這種結構性的問題,又能有什麽辦法?各人沉默不語。
秦牧嚴肅地說道:“這個問題必須解決,你們可以慢慢迴去想辦法,十日之內,不管你們怎麽辦,必須給朕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現在,朕先說說相應的配套賑災事宜。
如楊卿所言,一但發生災情,第一要解決的是糧食問題,但光解決災民的吃飯問題顯然是不夠。
正所謂忍饑挨凍,吃的問題解決了,還有穿的問題,除了旱災外,其他災情多是突發性的,災民穿衣都成問題。
因此常平倉除了糧食外,還應該存儲一些的粗布,棉衣、被褥,帳蓬之類的應急之物。”
於成龍接口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以為,防疫藥材方麵也要有相應的儲備,大災之後常有大疫,縱觀以往的天災,往往是天災引發的疫病奪去更多的人命,因此在防疫方麵也不能掉以輕心。”
聽了於成龍的話,大家不由得想起明末流行於北方波及京師的大疫,那種十室九空的情景,想想就讓人驚悸。當初李自成之所以能那麽快攻破北京,與瘟疫的流行有極大的關係。
那場慘重的瘟疫,讓秦牧的門前衛生三包的政策得以順利推行,普通百姓都比較自責的執行,使得大秦各個州縣的衛生情況有了質的飛躍。
同時官員對疫病的重視程度,也大大增加,所以於成龍能想到這些,並提出相應的預案便不奇怪了。
秦牧說道:“不錯,疫與災與影隨形,救災的同時,必須要及時防疫。至於由常平倉存儲藥材,朕以為不可取,藥材不能長久儲存,否則就會失效。
要解決防疫的問題,還得從各縣的醫院建設著手,朕之前就提出要在各個州縣成立醫院,由太醫院統一管理,集冶病和教學科研於一體,如果此項政策落實了,防疫之事,就可以交由醫院來負責。”
之前對此有不少官員反對,畢竟曆代官方除了太醫院之外,從來沒有在地方上設立過醫院。不過官員們反對的雖然不少,秦牧卻一直在強力推進醫療體係的建設。
首先設立了軍醫學院,還招募女子從醫,加緊培養醫科人才,一待時機成熟,他肯定要強行推動醫療體係的完善。
這次借災疫防疫的問題,來順勢推動一下,是再好不過。
除發醫療體係之個,秦牧還要借機推薦另一項體製的建設,現在他不說,先強迫在坐的大臣迴去想。
十日之後,等他們想不出來,秦牧自會找杆槍,按自己的構思去提出來。他連找誰當槍使都想好了。他望了望司馬安,嘴角微微上翹。
司馬安敏銳地覺察到了什麽,雖不明其意,心頭卻不禁有些發毛。
***********************
ps:月中了,求月票支持,這個月的月票一直在分類榜最後一兩名徘徊,危啊!誠求月票。
還有各位親的推薦票在看書的時候,順手投下來吧,急需您的支持!
最後說一聲,亞洲杯國足以小組第一的成績出線了!對於俺這種偽球迷來說,不會去斤斤計較腳法如何,陣形如何,重要的是你敢拚,能贏。昨天對陣烏茲別克斯坦這一戰,國足在上半場先失一球的情況下,下半場一開始就狠拚,打出了氣勢,而且最終拚迴了兩球,說實話,很久沒看國足喝球了,這次還真看得熱血沸騰,讚一個!(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曆史上出現的民亂,多數是由災荒引發的。
而象明朝,可以說就是亡於災荒引發的民變。
但細看各朝,幾乎都沒有製定過完善的賑災預案。
宋代有一些措施,比如一但發生大災,就把災民中的青壯招作廂軍。把青壯招走了,剩下些老弱婦孺就算發生民變,也很易鎮壓。
但事實證明,這一招並不高明。
首先,把青壯招走了,會降低災民的自救能力,讓災情變得更加嚴重。
二來,會讓軍隊越來越臃腫。宋代的“冗兵”一直是困擾朝廷的首要問題,軍費支出,通常占到歲入的六成以上,高峰時,年軍費支出超過七千萬貫。相當於明初近二十年的歲入。
所以,宋代這種做法絕對效仿不得。而明代亡於災荒引發民亂,那一幕幕慘烈的畫麵猶曆曆在目,大家迴想起來還心有戚戚焉。
今日秦牧提出賑災預案,在坐的大臣不但覺得必要,而且認為是刻不容緩。
戶部右侍郎楊超首先說道:“陛下,一但發生災情,首先要解決無疑災民的吃飯問題,隻要不飯死人,災民就很容易疏導控製。
而以往地方發生災情後,按程序先得上報朝廷,由朝廷確認災情後,再由戶部撥發賑災錢糧,如此層層上報,不但費時良久,耽誤了賑災時間。而且各層官員容易相互推諉,大災之下又起**。
有鑒於此,臣建議在各省設立常平倉。具體選址不一定在省城,最好是處於一省中心的州縣。或者根據實際情況,設在各省災情多發地區附近。如此,一個發生災情,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賑災糧發放到災民手上。
常平倉的資金。可從各省每年的兩稅中截留相應的稅收作為專用款項。豐年盡量收糧,避免穀賤傷農。荒年則出糶,抑平糧價,穩定市場。遇到災情發生,則全力賑災。”
秦牧聽了,轉而問道:“諸位大臣以為如何?”
司馬安答道:“陛下,具體施行起來,恐怕會遇到不少問題。首先,各省出產不一樣,比如甘肅、寧夏、遼東三省。目前主要是以放牧為主,農耕的民眾比較少,糧食產出有限。如果設置常平倉,從何處購糧存儲需要考慮。
再者,多災省份,往往每年稅收也是比較少的,那麽能截留的款項也就少,這就需要根據各省的實際情況,相應調高截留款的比例。否則糧儲不足,便形同虛設。
而象江南這些地方,稅收多,糧產豐。民生富足,百姓抗災能力比較強,發生災荒的機率也比較小,截留的稅收比較要減小。
最後便是常平倉的管理。按楊侍郎所說,豐年購糧、荒年出糶,災年賑濟。錢糧的流動性大,極容易滋生營私舞弊的行為。若不能有效監管,設立常平倉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成為藏汙納垢的地方。”
“不錯。”秦牧頻頻頷首道,“再好的的政策,關鍵都是要落到實處,並且得長期有效加以監管才行。”
楊超接著說道:“陛下,臣以為各省常平倉,可由戶部派員前往負責日常管理,也可以在朝中另設一部門垂直管理。各省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常平倉所在地的官員負有日常監督之責。
一但哪個省的常平倉出現重大的營私舞弊行為,不但涉事官員問罪,包管朝中負責常平倉事務的主官,以及各省負有監督責任的官員,一並要問責;
發生災荒之時,由當地主官根據災情的輕重,向當地的常平倉報請撥糧,而管理常平倉的官員則反過來,對當地官員的賑災情況進行監督,防止地方官員侵吞賑災錢糧。”
秦牧不動聲色地問道:“若是當地官員與管理常平倉的官員沆瀣一氣呢?”
“這.........”楊超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秦牧這一問,絕非故意刁難,在坐的大臣心知肚明,發生這種事情可能性不但有,而且機率非常高。
曆來賑災錢糧最容易被侵吞的原因,一是賑災款項通常比較大,二是發生災情時,情況緊急,混亂,難以統計具體發放了多少賑災錢糧,事後也難以調查。
因此貪不貪主要靠賑災官員的良心;
而在金錢麵前,良心這東西是最靠不住的。
地方官員為了多撈一點,上報災情時往往會把災情成倍地誇大,更堪者,沒有災情,也敢謊報災情。這種事情曆朝曆代已經屢見不鮮。
這樣的事情之所以屢屢出現,主要還是行政構架存在問題,曆代的地方行政構架都差不多,權力過於集中,且缺少相應的監督,所以不管上層如何努力,也難以避免這種行為。
司馬安等人雖然聰明,但麵對這種結構性的問題,又能有什麽辦法?各人沉默不語。
秦牧嚴肅地說道:“這個問題必須解決,你們可以慢慢迴去想辦法,十日之內,不管你們怎麽辦,必須給朕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現在,朕先說說相應的配套賑災事宜。
如楊卿所言,一但發生災情,第一要解決的是糧食問題,但光解決災民的吃飯問題顯然是不夠。
正所謂忍饑挨凍,吃的問題解決了,還有穿的問題,除了旱災外,其他災情多是突發性的,災民穿衣都成問題。
因此常平倉除了糧食外,還應該存儲一些的粗布,棉衣、被褥,帳蓬之類的應急之物。”
於成龍接口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以為,防疫藥材方麵也要有相應的儲備,大災之後常有大疫,縱觀以往的天災,往往是天災引發的疫病奪去更多的人命,因此在防疫方麵也不能掉以輕心。”
聽了於成龍的話,大家不由得想起明末流行於北方波及京師的大疫,那種十室九空的情景,想想就讓人驚悸。當初李自成之所以能那麽快攻破北京,與瘟疫的流行有極大的關係。
那場慘重的瘟疫,讓秦牧的門前衛生三包的政策得以順利推行,普通百姓都比較自責的執行,使得大秦各個州縣的衛生情況有了質的飛躍。
同時官員對疫病的重視程度,也大大增加,所以於成龍能想到這些,並提出相應的預案便不奇怪了。
秦牧說道:“不錯,疫與災與影隨形,救災的同時,必須要及時防疫。至於由常平倉存儲藥材,朕以為不可取,藥材不能長久儲存,否則就會失效。
要解決防疫的問題,還得從各縣的醫院建設著手,朕之前就提出要在各個州縣成立醫院,由太醫院統一管理,集冶病和教學科研於一體,如果此項政策落實了,防疫之事,就可以交由醫院來負責。”
之前對此有不少官員反對,畢竟曆代官方除了太醫院之外,從來沒有在地方上設立過醫院。不過官員們反對的雖然不少,秦牧卻一直在強力推進醫療體係的建設。
首先設立了軍醫學院,還招募女子從醫,加緊培養醫科人才,一待時機成熟,他肯定要強行推動醫療體係的完善。
這次借災疫防疫的問題,來順勢推動一下,是再好不過。
除發醫療體係之個,秦牧還要借機推薦另一項體製的建設,現在他不說,先強迫在坐的大臣迴去想。
十日之後,等他們想不出來,秦牧自會找杆槍,按自己的構思去提出來。他連找誰當槍使都想好了。他望了望司馬安,嘴角微微上翹。
司馬安敏銳地覺察到了什麽,雖不明其意,心頭卻不禁有些發毛。
***********************
ps:月中了,求月票支持,這個月的月票一直在分類榜最後一兩名徘徊,危啊!誠求月票。
還有各位親的推薦票在看書的時候,順手投下來吧,急需您的支持!
最後說一聲,亞洲杯國足以小組第一的成績出線了!對於俺這種偽球迷來說,不會去斤斤計較腳法如何,陣形如何,重要的是你敢拚,能贏。昨天對陣烏茲別克斯坦這一戰,國足在上半場先失一球的情況下,下半場一開始就狠拚,打出了氣勢,而且最終拚迴了兩球,說實話,很久沒看國足喝球了,這次還真看得熱血沸騰,讚一個!(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