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嬴政便領著人迴了鹹陽。
開春之後,嬴政便宣布舉辦第二次掄才大典,也就是大秦第二次全國公務員選拔考試。
對於選拔人才這件事,嬴政和扶蘇的想法非常一致:多多益善。
誰會嫌棄能用的人才太多?即便朝廷這邊夠人了,基層還有許多空缺啊。再不濟,修史著書、整理典籍也得一大批人去搞。
上迴選人時,大夥還覺得是不是選太多了,結果一到幹活時人手又捉襟見肘!
這次全國大考,嬴政仍是讓扶蘇負責。
這個態度就擺得很明白了,嬴政是公然允許扶蘇組建一套自己的班底,而且可以直接塞進朝中各衙門以及所有基層衙門的完整班底!
眾臣琢磨透了嬴政的想法,便也不想著怎麽往扶蘇宅院裏塞人了,改為考慮怎麽往扶蘇手底下塞人。他們本人當然忠於嬴政,不過年輕人想出頭,還是去扶蘇那邊容易啊!
眼看這掄才大典將要成為定例,各地的官學私學頓時成了香餑餑。
齊地本是文風鼎盛之地,結果頭一次全國大考沒有帶他們玩(當時齊國還沒被滅)!
現在朝中上下已有許多東方諸國的人選上了,就他們齊地沒幾個,應召入朝的齊地博士們湊在一起一討論,趕緊敦促自己的學生們備考,還沒把小篆、隸書學通的趕緊補課去,今年是統一之後的頭一次大考,考試說明裏講了,這是一次雙語考試,優美漂亮的小篆你得會,簡便易書的隸書你也得會!
全國上下頓時進入了緊張的備考階段,村頭巷尾到處都飄起了讀書聲。
本來還有一些讀書人心懷故國,不願與這些準考生「同流合汙」,可在看到隸卒們從鹹陽抄錄迴來的經書典籍之後,他們實在是心癢難耐,又想看,又覺得不能墮了自己的節氣,掙紮來掙紮去,最後他們還是抱著「我要去看看他們是不是瞎弄幾本書來糊弄外行」的想法毅然去縣裏登記了自己的姓名,帶著懷疑的心思借閱縣衙藏書。
這一看,許多人就陷進去了。得知鹹陽匯聚著天下藏書,還有許多名士大家每天湊在一起編書寫文章,他們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飛去鹹陽。
可是,他們沒有通行令啊!
秦國管這個管得忒嚴了,沒有通行令是不許他們去外地竄門的!
不少人悵然若失地迴到家中,又掙紮來掙紮去,最終決定接受現實,著手自學隸書,今年秋天參加秋試,一鼓作氣考去鹹陽!
讀書人忙了起來,農戶們也沒有空閑。
農戶們這幾年已經見識過秦人在農業和養殖上的厲害之處,今年開春就主動跟著朝廷的指令勤勤懇懇地開始春耕。
有了這幾年攢下來的積蓄,不少人已經動起了送孩子去官學念書的腦筋,朝廷教會他們用新農具和新織具之後,家裏的活輕鬆了許多,反正小崽子在家也幫不上多少忙,不如讓他們去認幾個字!要是能學出來,小崽子們以後能當官,要是學不出來,迴來幹農活就是!
這一年春天/朝野上下欣欣向榮,無論是農人還是士子,都殷殷期盼著秋天的到來。
第132章 番外三:靈渠開(一)
靈渠是嬴政一統天下之後搞的小計劃。
主要就是鑿渠把長江水係和嶺南水係連通。
其次是在靈渠上頭搞一係列的水利工程,使得各個河道的江水可以持平,讓大秦戰船可以輕鬆深入百越之地。
要是將來百越也順利納入大秦疆土之中了,靈渠的用處也是格外大的,至少巴蜀之地和百越之間的貨物運輸會方便許多,而鹹陽又有直通巴蜀的直道。
所以,挖靈渠的好處自然非常多。
不過難處也同樣多。
這個工程十分巨大,還很有技術含量,得計算每個時期水量,再思考搞些什麽樣的水利工程可以使得各河道的水麵始終持平。
要知道江水是會變化的,這個維持水麵持平的大工程也得有足夠的彈性,保證可以人為地控製江水流向。
山川河海皆是老天生成的,一般人自然不敢有控製它們走向的想法,可嬴政不是一般人。
嬴政選了個叫史祿的人負責這件事,還給史祿選派了一大批技術人才。
這些技術人才大多是雲陽學宮出來的,於測算一道十分在行,還精學過《自然》教材。
他們談起水利工程來那是一套一套的,弄得史祿路上都拿了套《自然》教材研讀了一番,收穫了許多心靈感。
挖靈渠這種苦差事,一開始當然是俘虜來幹的,史祿先安排人手開挖那些沒有異議的部分,剩下那些技術含量高的部分自己天天開各種大會小會,帶著人實地考察山川和河道的走勢,反覆推翻自己的構想。
最終史祿決定在湘江和灕江之間設置一個鏵犁狀的「鏵嘴」,在這個位置進行三七分水,三分入灕江、七分迴注湘江,並且設置了一係列應對汛期的大小工程。
這一係列工程不僅龐大,而且複雜,等閑人拿到他們的圖紙都是看不懂的。
史祿敲定方案把工程圖紙送迴鹹陽時,嬴政看了半晌沒看明白,還是看著底下的解釋才弄清楚每個部分為何而設。
嬴政想想雲陽學宮那些亂七八糟的學科很多是扶蘇設的,便把扶蘇叫來看圖紙,等扶蘇確定沒問題之後才命史祿開工。
</br>
開春之後,嬴政便宣布舉辦第二次掄才大典,也就是大秦第二次全國公務員選拔考試。
對於選拔人才這件事,嬴政和扶蘇的想法非常一致:多多益善。
誰會嫌棄能用的人才太多?即便朝廷這邊夠人了,基層還有許多空缺啊。再不濟,修史著書、整理典籍也得一大批人去搞。
上迴選人時,大夥還覺得是不是選太多了,結果一到幹活時人手又捉襟見肘!
這次全國大考,嬴政仍是讓扶蘇負責。
這個態度就擺得很明白了,嬴政是公然允許扶蘇組建一套自己的班底,而且可以直接塞進朝中各衙門以及所有基層衙門的完整班底!
眾臣琢磨透了嬴政的想法,便也不想著怎麽往扶蘇宅院裏塞人了,改為考慮怎麽往扶蘇手底下塞人。他們本人當然忠於嬴政,不過年輕人想出頭,還是去扶蘇那邊容易啊!
眼看這掄才大典將要成為定例,各地的官學私學頓時成了香餑餑。
齊地本是文風鼎盛之地,結果頭一次全國大考沒有帶他們玩(當時齊國還沒被滅)!
現在朝中上下已有許多東方諸國的人選上了,就他們齊地沒幾個,應召入朝的齊地博士們湊在一起一討論,趕緊敦促自己的學生們備考,還沒把小篆、隸書學通的趕緊補課去,今年是統一之後的頭一次大考,考試說明裏講了,這是一次雙語考試,優美漂亮的小篆你得會,簡便易書的隸書你也得會!
全國上下頓時進入了緊張的備考階段,村頭巷尾到處都飄起了讀書聲。
本來還有一些讀書人心懷故國,不願與這些準考生「同流合汙」,可在看到隸卒們從鹹陽抄錄迴來的經書典籍之後,他們實在是心癢難耐,又想看,又覺得不能墮了自己的節氣,掙紮來掙紮去,最後他們還是抱著「我要去看看他們是不是瞎弄幾本書來糊弄外行」的想法毅然去縣裏登記了自己的姓名,帶著懷疑的心思借閱縣衙藏書。
這一看,許多人就陷進去了。得知鹹陽匯聚著天下藏書,還有許多名士大家每天湊在一起編書寫文章,他們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飛去鹹陽。
可是,他們沒有通行令啊!
秦國管這個管得忒嚴了,沒有通行令是不許他們去外地竄門的!
不少人悵然若失地迴到家中,又掙紮來掙紮去,最終決定接受現實,著手自學隸書,今年秋天參加秋試,一鼓作氣考去鹹陽!
讀書人忙了起來,農戶們也沒有空閑。
農戶們這幾年已經見識過秦人在農業和養殖上的厲害之處,今年開春就主動跟著朝廷的指令勤勤懇懇地開始春耕。
有了這幾年攢下來的積蓄,不少人已經動起了送孩子去官學念書的腦筋,朝廷教會他們用新農具和新織具之後,家裏的活輕鬆了許多,反正小崽子在家也幫不上多少忙,不如讓他們去認幾個字!要是能學出來,小崽子們以後能當官,要是學不出來,迴來幹農活就是!
這一年春天/朝野上下欣欣向榮,無論是農人還是士子,都殷殷期盼著秋天的到來。
第132章 番外三:靈渠開(一)
靈渠是嬴政一統天下之後搞的小計劃。
主要就是鑿渠把長江水係和嶺南水係連通。
其次是在靈渠上頭搞一係列的水利工程,使得各個河道的江水可以持平,讓大秦戰船可以輕鬆深入百越之地。
要是將來百越也順利納入大秦疆土之中了,靈渠的用處也是格外大的,至少巴蜀之地和百越之間的貨物運輸會方便許多,而鹹陽又有直通巴蜀的直道。
所以,挖靈渠的好處自然非常多。
不過難處也同樣多。
這個工程十分巨大,還很有技術含量,得計算每個時期水量,再思考搞些什麽樣的水利工程可以使得各河道的水麵始終持平。
要知道江水是會變化的,這個維持水麵持平的大工程也得有足夠的彈性,保證可以人為地控製江水流向。
山川河海皆是老天生成的,一般人自然不敢有控製它們走向的想法,可嬴政不是一般人。
嬴政選了個叫史祿的人負責這件事,還給史祿選派了一大批技術人才。
這些技術人才大多是雲陽學宮出來的,於測算一道十分在行,還精學過《自然》教材。
他們談起水利工程來那是一套一套的,弄得史祿路上都拿了套《自然》教材研讀了一番,收穫了許多心靈感。
挖靈渠這種苦差事,一開始當然是俘虜來幹的,史祿先安排人手開挖那些沒有異議的部分,剩下那些技術含量高的部分自己天天開各種大會小會,帶著人實地考察山川和河道的走勢,反覆推翻自己的構想。
最終史祿決定在湘江和灕江之間設置一個鏵犁狀的「鏵嘴」,在這個位置進行三七分水,三分入灕江、七分迴注湘江,並且設置了一係列應對汛期的大小工程。
這一係列工程不僅龐大,而且複雜,等閑人拿到他們的圖紙都是看不懂的。
史祿敲定方案把工程圖紙送迴鹹陽時,嬴政看了半晌沒看明白,還是看著底下的解釋才弄清楚每個部分為何而設。
嬴政想想雲陽學宮那些亂七八糟的學科很多是扶蘇設的,便把扶蘇叫來看圖紙,等扶蘇確定沒問題之後才命史祿開工。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