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耐心聽著。
扶蘇接著說:「如果可以,文武百官家裏的同齡孩子也可以送來一起學。等他們長大了,都可以為國效力。」
嬴政淡淡道:「我還說你迴宮會安分些,沒想到主意還是這麽多。」
按扶蘇這意思,這不還是還王城裏弄個學宮,隻不過生源不一樣而已,雲陽那邊的學宮是麵對百姓招生,這個學堂卻是對內接收王孫公主、對外接收百官兒女,包攬鹹陽所有適齡的王孫貴胄與官宦子弟。
到時所有王孫公主與外臣子女有了同等的接觸機會,也就相當於宮中與外臣有了交通渠道,宮內的形勢會比以前更加複雜。
嬴政審視著扶蘇,想看出扶蘇是不是因為篤定自己的地位不會被動搖才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卻對上扶蘇不閃不避的灼亮目光。
扶蘇道:「孩兒覺得這樣好。」他堅定地說道,「若是所有人都能有最好的老師,讀足夠多的書,勤勉練就一身武藝,他們都將是大秦的未來棟樑。」
更重要的是,見識過足夠廣闊的天地,培養出足夠開闊的胸襟,便不會再困於眼前的得失,把寶貴的精力消耗在各種明爭暗鬥、蠅營狗苟之中。
嬴政瞅著他。
還是個半大小孩,就敢談什麽國之棟樑,事事為江山社稷著想,難道是覺得王位已是他囊中之物?
這也是他夢裏的「仙人」告訴他的?
嬴政道:「你可還不是太子。」
嬴政此話一出,屋內倏然一靜。
扶蘇接不上話。
前世一直到死,他都不是太子。
扶蘇安靜下來,沒有替自己分辨什麽。
他隻是當初在歷練時曾見過有個皇室這麽做,成效很不錯,至少在他們新君病危、國家危難之際,那些曾與太子同窗讀書的宗室子弟都發揮了他們的謀略與才智,護住了風雨飄搖的天下;相反,當王室人丁凋敝,除了太子之外個個都被養成庸才時,一旦君王及太子出事,權柄往往會旁落他人之手,甚至導致江山傾覆、生靈塗炭。
父王對所有兒女都不甚看重,族庶長和其他王室成員也對他們愛答不理,扶蘇覺得這樣不行。
就像他們師門一樣,很難想像整個師門隻有一個優秀子弟,其他全都是碌碌無為的廢物。
若是一個宗門淪落到那種地步,離滅門斷宗也不遠了。
扶蘇低下頭,沒有再說什麽,看起來渾身透著股說不清道不明的難過。
嬴政見扶蘇這模樣,眉頭動了動。
這小孩聰敏早慧,顯然一聽便明白他的話中之意。
隻是即便明白了,也沒有必要這麽委屈難過,好像他說了什麽重話似的。
他確實不打算太早立太子,有很多事情他還沒理清楚,天下也還沒盡收於大秦手中,他暫時不想考慮太子之事。不過他的態度已經擺得很明白了,這麽多兒子之中他唯一會騰出空來關注的也隻有扶蘇而已。
要不是格外看重這個長子,他有那麽多閑工夫逗小孩嗎?
嬴政說道:「你既然有那麽多想法,就自己去找族庶長商量去。」他說完解下一枚玉印扔給扶蘇,讓扶蘇拿著玉印在宮中自由出入。
扶蘇一愣。
嬴政已經起身往外走。
扶蘇立刻起身喊:「父王!」
嬴政停步,轉頭看扶蘇。
扶蘇心中百轉千迴,抓起玉印跑到嬴政身邊,仰起頭說:「多謝父王。」
嬴政沒搭腔,由著扶蘇送自己出門。
作者有話要說:
嬴政:寵兒子是不可能寵兒子的
嬴政:我就是看著他委委屈屈的樣子有點煩,隨便打發了他!
第27章 認老
即便嬴政給了玉印,扶蘇也沒有立刻去尋族庶長嬴賁。
他靜下心來,先準備好第二天的小故事,隨後才著手連寫帶畫地設計這座屬於王族子弟和公卿子弟的學堂。
扶蘇已經想好他的名字:國子學。
所謂國子,按照《周禮》的說法,指的是公卿子弟。
按照他們大秦的情況,扶蘇認為國子以後可以涵蓋更多人,因為大秦以軍功封爵,普通人家的子弟也可以通過奮發向上而獲得爵位。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有機會獲得爵位,而不是周王朝時那樣公卿永遠是公卿、平民永遠是平民。
所以,日後大秦所有出色子弟,無論貴賤都將時「國子」,隻是在前期會先傾向官宦子弟。
《周禮》裏麵詳細記錄了應該如何教授國子,扶蘇讀完後印象頗深,不必重新把書找出來也能熟練地寫下相關部分。
他洋洋灑灑地把自己的構想混雜著《周禮》的內容寫出來。
次日一早,扶蘇仍是帶著一屋子奶糰子玩耍。
有小不點背著別人偷偷對扶蘇說:「大哥,我差點就來不了啦!」
扶蘇好奇地問:「為什麽?」
小不點奶聲奶氣地說:「阿娘不讓!」然後他又把他母親給賣了,說是母親知道嬴政來過,又讓他來玩了。奶唿唿的小糰子年紀還小,不懂他母親是什麽意思,吧啦吧啦地把這事兒給扶蘇說了,還傻裏傻氣地往扶蘇懷裏蹭。
扶蘇一聽便明白了,這小傢夥的母親是不想兒子和他走太近,不過知道嬴政會過來這邊以後又改了主意。
說到底,無非是權衡利弊而已。
</br>
扶蘇接著說:「如果可以,文武百官家裏的同齡孩子也可以送來一起學。等他們長大了,都可以為國效力。」
嬴政淡淡道:「我還說你迴宮會安分些,沒想到主意還是這麽多。」
按扶蘇這意思,這不還是還王城裏弄個學宮,隻不過生源不一樣而已,雲陽那邊的學宮是麵對百姓招生,這個學堂卻是對內接收王孫公主、對外接收百官兒女,包攬鹹陽所有適齡的王孫貴胄與官宦子弟。
到時所有王孫公主與外臣子女有了同等的接觸機會,也就相當於宮中與外臣有了交通渠道,宮內的形勢會比以前更加複雜。
嬴政審視著扶蘇,想看出扶蘇是不是因為篤定自己的地位不會被動搖才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卻對上扶蘇不閃不避的灼亮目光。
扶蘇道:「孩兒覺得這樣好。」他堅定地說道,「若是所有人都能有最好的老師,讀足夠多的書,勤勉練就一身武藝,他們都將是大秦的未來棟樑。」
更重要的是,見識過足夠廣闊的天地,培養出足夠開闊的胸襟,便不會再困於眼前的得失,把寶貴的精力消耗在各種明爭暗鬥、蠅營狗苟之中。
嬴政瞅著他。
還是個半大小孩,就敢談什麽國之棟樑,事事為江山社稷著想,難道是覺得王位已是他囊中之物?
這也是他夢裏的「仙人」告訴他的?
嬴政道:「你可還不是太子。」
嬴政此話一出,屋內倏然一靜。
扶蘇接不上話。
前世一直到死,他都不是太子。
扶蘇安靜下來,沒有替自己分辨什麽。
他隻是當初在歷練時曾見過有個皇室這麽做,成效很不錯,至少在他們新君病危、國家危難之際,那些曾與太子同窗讀書的宗室子弟都發揮了他們的謀略與才智,護住了風雨飄搖的天下;相反,當王室人丁凋敝,除了太子之外個個都被養成庸才時,一旦君王及太子出事,權柄往往會旁落他人之手,甚至導致江山傾覆、生靈塗炭。
父王對所有兒女都不甚看重,族庶長和其他王室成員也對他們愛答不理,扶蘇覺得這樣不行。
就像他們師門一樣,很難想像整個師門隻有一個優秀子弟,其他全都是碌碌無為的廢物。
若是一個宗門淪落到那種地步,離滅門斷宗也不遠了。
扶蘇低下頭,沒有再說什麽,看起來渾身透著股說不清道不明的難過。
嬴政見扶蘇這模樣,眉頭動了動。
這小孩聰敏早慧,顯然一聽便明白他的話中之意。
隻是即便明白了,也沒有必要這麽委屈難過,好像他說了什麽重話似的。
他確實不打算太早立太子,有很多事情他還沒理清楚,天下也還沒盡收於大秦手中,他暫時不想考慮太子之事。不過他的態度已經擺得很明白了,這麽多兒子之中他唯一會騰出空來關注的也隻有扶蘇而已。
要不是格外看重這個長子,他有那麽多閑工夫逗小孩嗎?
嬴政說道:「你既然有那麽多想法,就自己去找族庶長商量去。」他說完解下一枚玉印扔給扶蘇,讓扶蘇拿著玉印在宮中自由出入。
扶蘇一愣。
嬴政已經起身往外走。
扶蘇立刻起身喊:「父王!」
嬴政停步,轉頭看扶蘇。
扶蘇心中百轉千迴,抓起玉印跑到嬴政身邊,仰起頭說:「多謝父王。」
嬴政沒搭腔,由著扶蘇送自己出門。
作者有話要說:
嬴政:寵兒子是不可能寵兒子的
嬴政:我就是看著他委委屈屈的樣子有點煩,隨便打發了他!
第27章 認老
即便嬴政給了玉印,扶蘇也沒有立刻去尋族庶長嬴賁。
他靜下心來,先準備好第二天的小故事,隨後才著手連寫帶畫地設計這座屬於王族子弟和公卿子弟的學堂。
扶蘇已經想好他的名字:國子學。
所謂國子,按照《周禮》的說法,指的是公卿子弟。
按照他們大秦的情況,扶蘇認為國子以後可以涵蓋更多人,因為大秦以軍功封爵,普通人家的子弟也可以通過奮發向上而獲得爵位。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有機會獲得爵位,而不是周王朝時那樣公卿永遠是公卿、平民永遠是平民。
所以,日後大秦所有出色子弟,無論貴賤都將時「國子」,隻是在前期會先傾向官宦子弟。
《周禮》裏麵詳細記錄了應該如何教授國子,扶蘇讀完後印象頗深,不必重新把書找出來也能熟練地寫下相關部分。
他洋洋灑灑地把自己的構想混雜著《周禮》的內容寫出來。
次日一早,扶蘇仍是帶著一屋子奶糰子玩耍。
有小不點背著別人偷偷對扶蘇說:「大哥,我差點就來不了啦!」
扶蘇好奇地問:「為什麽?」
小不點奶聲奶氣地說:「阿娘不讓!」然後他又把他母親給賣了,說是母親知道嬴政來過,又讓他來玩了。奶唿唿的小糰子年紀還小,不懂他母親是什麽意思,吧啦吧啦地把這事兒給扶蘇說了,還傻裏傻氣地往扶蘇懷裏蹭。
扶蘇一聽便明白了,這小傢夥的母親是不想兒子和他走太近,不過知道嬴政會過來這邊以後又改了主意。
說到底,無非是權衡利弊而已。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