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剛剛好是粵省取消“六不準”政策的第一年(‘六不準’指的是春節後一個月粵省用工單位不準新招外省民工)。不過“六不準”在此前差不多已經名存實亡。陳楚在去年秋冬招工時,就發現工人不像自已想像的那麽好招。在那時,陳楚才覺察到2005夏天珠三角的那一場民工荒,早在2004年時就有了預兆。
對於製衣企業來說,勞動力廉價時代終於走向結束。重生前,陳楚和一些老製衣廠的老板交談時,對方不無感歎2004年前的“好日子”。
那個時候,粵省就像一個吸盤一般,吸納著來自全國的打工者,“東南西北中,發財來粵省”說的就是這種盛況。勞動力的供過於求讓製衣廠有著更高的議價力,在2004年前,工人們的工資不是每一年都可以上漲的,就算是上漲,每年的漲幅基本上都在10%以下。
但是從2005年開始,製衣廠為了留住工人,開始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資。就以前世楚歌製衣廠為例,在2009年至2011連續三年的時間,楚歌製衣廠的工資漲幅都超過10%。
特別是2009←,年春節後那一次漲薪對製衣行業傷害比較大。製衣廠還沒有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訂單雖然大幅減少,但因為招不到工人隻能被迫漲薪,不少製衣廠因此舉步維艱甚至直接倒閉。
而那一次漲薪的原因也讓製衣廠的老板們哭笑不得:因為製衣廠上一年度貨物產量減少,工人收入也隨之減少,所以工人們過完年後,竟然很遲才到粵省找工作!
不過,現在是2005年,民工荒還沒有發生,年初工人流動性較大,招工也比較容易。隻不過,想要招聘到合適的工人,就要花費多一些精力罷了。
“馮希凡,趁著現在工人們還沒有開工,你現在就跟工人們通報一聲,看一看他們老鄉當中有誰是熟手的又想要找工作的,可以到我們工廠來見工。”陳楚想了想,出聲道:“如果廠裏招進他們介紹過來的老鄉,每人可以給五十塊錢提成!”
馮希凡和女文員呆了一下,馮希凡先出聲道:“楚哥,五十塊錢的提成會不會多了一些!?”
陳楚卻是搖了搖頭,在他看來,五十塊錢一點也不多,甚至還少了。要知道,在重生之前三四年,珠三角某些製造企業為招到工人,按人頭算帶老鄉過來可是直接給二百塊錢的。
“就按我所說的去做吧。”陳楚擺了擺手,出聲道:“還有,找一些頭腦靈活一點的工人,帶他們到附近的十字路口擺二三個招聘攤位。最後,記得在我們製衣廠大門和上塘鎮街道的廣告欄處,張貼一些招聘啟事。”
三管齊下的話,陳楚估計想招到一百八十人的用工缺口,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整整一天,陳楚就坐在辦公室內負責招聘工作,晚上,陳楚匯總了一下。在這一天之內,楚歌製衣廠一直招到二十位工人和一位車間主管。
對剛剛招到車間主管,陳楚還是比較滿意的。車間主管姓溫,年紀三十歲左右,川省人,能熟練操作各種衣車,說話清晰有條理,有四年多車間管理經驗。
車間主管這樣的職務,說得不好聽點就是一個得罪人的活。套用某偉人的話,做基層管理不是請客吃飯,不是作文章,不能從容不迫文質彬彬、溫良恭儉讓。做車間主管的人起碼得有一定的魄力,在鎮得住工人的同時,處事也要圓滑。
按照現在的招聘進度,陳楚估算著到正月二十號時,製衣廠就可以招夠人了。
解決招聘問題以後,陳楚開始購置車間製衣車的工作。
生產車間的製衣車開支比包裝車間製衣車要大得多。牛仔衣車相比起其他衣服的衣車設置比較特殊,因此,牛仔衣車是不可以生產像是襯衫、普通大衣、甚至普通褲子這些衣物的,隻能專門用於生產牛仔褲。這一點,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麽全國各地都有製衣廠,但是牛仔褲製衣廠卻隻集中在粵省上塘、安均,閩省石獅等不多的地方。
四個車組一百三十位的工人,陳楚製衣廠要采購超過一百四十台的衣車。而在製衣車采購方麵,陳楚決定使用新舊結合、和中外結合方法。
正月十一那天,陪同陳楚采購衣車的馮希凡,驚訝於陳楚竟然沒有去二手市場撿二手貨,而是直接來到了一手衣車行采購新衣車,對此他大惑不解,直接問自家表哥為什麽就不奉行節約成本的宗旨呢?
對此,陳楚的解釋是一些成本是不能節約的,比如說衣車。
製衣行業是勞動密集行業,技術變革相對比較慢。這一點從“剪線”這道工序就可以看出來,自從上塘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引進牛仔產業後,在往後三十多年時間裏,牛仔褲縫製後帶出的線頭,都是工人們拿剪刀一刀一刀地剪幹淨的。
直到2013年,一種叫剪線機的機器普級後,工人們剪線的效率才提高20%左右。三十年間,國家gdp年均增長率超過10%,但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某些工序的生產效率,可能年均增長還不到1%。
不過,現在問題來了,製衣行業技術變革雖然緩慢,但卻有可能在某道工序發生爆發式突破。比如說牛仔製衣有一道叫打棗的工序,要用到一種工人稱之為打棗機的衣車。這種書名叫套結機縫紉機的機器,在近二十年時間內技術沒有任何進步,但卻毫無預兆地在2012左右實現技術突破,新製造出來的衣車比原來衣車生產效率提高30%左右。
像這些技術突破的衣車很快就會淘汰老舊衣車。因為工人會要求廠方購置新機械,比如說,剪線機出現以後,剪錢婆們都會要求工廠配置剪線機。要是不配置的話,可能就留不住工人。
在陳楚看來,一些技術即將突破、更新換代的衣車,采購二手貨就行了。至於一些在往後幾年沒有發生技術突破的衣車,還是盡可能地采購新衣車好一些。
接下來兩天陳楚都在采購著衣車。采購完畢的那天晚上,當陳楚總結采購成本時,看著采購清單輕輕皺起眉頭。
衣車的采購的實際開支,已經超出他原來的預算。
對於製衣企業來說,勞動力廉價時代終於走向結束。重生前,陳楚和一些老製衣廠的老板交談時,對方不無感歎2004年前的“好日子”。
那個時候,粵省就像一個吸盤一般,吸納著來自全國的打工者,“東南西北中,發財來粵省”說的就是這種盛況。勞動力的供過於求讓製衣廠有著更高的議價力,在2004年前,工人們的工資不是每一年都可以上漲的,就算是上漲,每年的漲幅基本上都在10%以下。
但是從2005年開始,製衣廠為了留住工人,開始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資。就以前世楚歌製衣廠為例,在2009年至2011連續三年的時間,楚歌製衣廠的工資漲幅都超過10%。
特別是2009←,年春節後那一次漲薪對製衣行業傷害比較大。製衣廠還沒有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訂單雖然大幅減少,但因為招不到工人隻能被迫漲薪,不少製衣廠因此舉步維艱甚至直接倒閉。
而那一次漲薪的原因也讓製衣廠的老板們哭笑不得:因為製衣廠上一年度貨物產量減少,工人收入也隨之減少,所以工人們過完年後,竟然很遲才到粵省找工作!
不過,現在是2005年,民工荒還沒有發生,年初工人流動性較大,招工也比較容易。隻不過,想要招聘到合適的工人,就要花費多一些精力罷了。
“馮希凡,趁著現在工人們還沒有開工,你現在就跟工人們通報一聲,看一看他們老鄉當中有誰是熟手的又想要找工作的,可以到我們工廠來見工。”陳楚想了想,出聲道:“如果廠裏招進他們介紹過來的老鄉,每人可以給五十塊錢提成!”
馮希凡和女文員呆了一下,馮希凡先出聲道:“楚哥,五十塊錢的提成會不會多了一些!?”
陳楚卻是搖了搖頭,在他看來,五十塊錢一點也不多,甚至還少了。要知道,在重生之前三四年,珠三角某些製造企業為招到工人,按人頭算帶老鄉過來可是直接給二百塊錢的。
“就按我所說的去做吧。”陳楚擺了擺手,出聲道:“還有,找一些頭腦靈活一點的工人,帶他們到附近的十字路口擺二三個招聘攤位。最後,記得在我們製衣廠大門和上塘鎮街道的廣告欄處,張貼一些招聘啟事。”
三管齊下的話,陳楚估計想招到一百八十人的用工缺口,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整整一天,陳楚就坐在辦公室內負責招聘工作,晚上,陳楚匯總了一下。在這一天之內,楚歌製衣廠一直招到二十位工人和一位車間主管。
對剛剛招到車間主管,陳楚還是比較滿意的。車間主管姓溫,年紀三十歲左右,川省人,能熟練操作各種衣車,說話清晰有條理,有四年多車間管理經驗。
車間主管這樣的職務,說得不好聽點就是一個得罪人的活。套用某偉人的話,做基層管理不是請客吃飯,不是作文章,不能從容不迫文質彬彬、溫良恭儉讓。做車間主管的人起碼得有一定的魄力,在鎮得住工人的同時,處事也要圓滑。
按照現在的招聘進度,陳楚估算著到正月二十號時,製衣廠就可以招夠人了。
解決招聘問題以後,陳楚開始購置車間製衣車的工作。
生產車間的製衣車開支比包裝車間製衣車要大得多。牛仔衣車相比起其他衣服的衣車設置比較特殊,因此,牛仔衣車是不可以生產像是襯衫、普通大衣、甚至普通褲子這些衣物的,隻能專門用於生產牛仔褲。這一點,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麽全國各地都有製衣廠,但是牛仔褲製衣廠卻隻集中在粵省上塘、安均,閩省石獅等不多的地方。
四個車組一百三十位的工人,陳楚製衣廠要采購超過一百四十台的衣車。而在製衣車采購方麵,陳楚決定使用新舊結合、和中外結合方法。
正月十一那天,陪同陳楚采購衣車的馮希凡,驚訝於陳楚竟然沒有去二手市場撿二手貨,而是直接來到了一手衣車行采購新衣車,對此他大惑不解,直接問自家表哥為什麽就不奉行節約成本的宗旨呢?
對此,陳楚的解釋是一些成本是不能節約的,比如說衣車。
製衣行業是勞動密集行業,技術變革相對比較慢。這一點從“剪線”這道工序就可以看出來,自從上塘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引進牛仔產業後,在往後三十多年時間裏,牛仔褲縫製後帶出的線頭,都是工人們拿剪刀一刀一刀地剪幹淨的。
直到2013年,一種叫剪線機的機器普級後,工人們剪線的效率才提高20%左右。三十年間,國家gdp年均增長率超過10%,但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某些工序的生產效率,可能年均增長還不到1%。
不過,現在問題來了,製衣行業技術變革雖然緩慢,但卻有可能在某道工序發生爆發式突破。比如說牛仔製衣有一道叫打棗的工序,要用到一種工人稱之為打棗機的衣車。這種書名叫套結機縫紉機的機器,在近二十年時間內技術沒有任何進步,但卻毫無預兆地在2012左右實現技術突破,新製造出來的衣車比原來衣車生產效率提高30%左右。
像這些技術突破的衣車很快就會淘汰老舊衣車。因為工人會要求廠方購置新機械,比如說,剪線機出現以後,剪錢婆們都會要求工廠配置剪線機。要是不配置的話,可能就留不住工人。
在陳楚看來,一些技術即將突破、更新換代的衣車,采購二手貨就行了。至於一些在往後幾年沒有發生技術突破的衣車,還是盡可能地采購新衣車好一些。
接下來兩天陳楚都在采購著衣車。采購完畢的那天晚上,當陳楚總結采購成本時,看著采購清單輕輕皺起眉頭。
衣車的采購的實際開支,已經超出他原來的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