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折 是收尾,名為“桃李滿園”:周南女校凡未婚及訂婚未嫁者都可入學,家貧的學生可在校半工半讀,有教無類,女校的畢業生在長沙辦了幼幼小學、培德女校,在湘潭辦了自得小學,連邊遠的麻陽也辦起了女學,將桃李芬芳之意,遍撒湘省各地。
老實說學生們演得不算太好,有幾個還僵木得很,隻會硬生生地背台詞,有一個太緊張了,走成了同手同腳,台下立時一片鬧笑。不過這並不妨礙大家看得入神有味,肖太太還悄聲向小姑姑說,裏頭有些話,的確是朱校長當年曾經說過的,被原樣照搬來了。
這齣戲演完,今晚的慶典便告結束,禮堂裏一片鼓掌喝彩,喧鬧許久,人群才陸續散去。鄒縣長等人臨走前還與劇團學生寒喧了一會,勉勵了幾句。
雖然肖太太原先說要安排劇團學生的食宿,不過既是到了學堂,便就近住在學生宿舍裏頭了,擠一擠拚個床便可。
鄒副校長安排在何思慎家裏住。
夜深人散,借著星光慢慢往何家走,何思慎道:“鄒校長襄助學生劇團排這齣新戲,是有意說服衡州各縣舉辦女校?”
鄒副校長嘆道:“我有愛女,聰明伶俐遠勝於她的兩個哥哥,卻因為年已過十歲,不得不退學在家,每思及此,心中便不能平。”
前清末年的教育法令曾規定,初等小學堂可收十歲以內女童入學,民國政府亦沿用此法令,若是校方同意,家長開明,便可送家中女童入學念書,但滿了十歲之後,便需另讀女校,奈何女校稀少,女童讀了初小之後,大多隻能失學迴家。
何思慎默然。他家中也有年方七歲的小女兒,識字念書也比兩個哥哥更聰明。陽縣境內的幾所初等小學堂,隻有縣城裏的這所願意收女童入學,這還是他們幾個家中有女兒侄女外甥女要讀書的當地士紳大力推動的結果。他有時也在想,女兒初小讀完之後如何安排,不過畢竟年歲尚小,他自己又事務繁雜,一時間還沒能想到這麽多。
鄒副校長又道:“於家而言,誰家無女?於國而言,梁任公常道富國強兵首在開啟民智,若是不興女學,半數國民不能開智,國家如何自強自立?鄒某不才,雖不能有朱劍凡先生之大魄力大手筆,為女學鼓吹一番的能力也還是有的。”
顧嶽跟在他們後麵,聽著這一番對答,不覺想到靠戲本上的唱詞認字的何秀。
八橋鎮上是有私塾的,幾個大村裏也有私塾,不過即使是李家橋的私塾,也沒有收過女學生,村裏的女童和外嫁進來的媳婦,都是靠家裏的男人教幾個字,而這已經比其他幾個村子好得太多,至少她們的家裏人願意教她們認字,這大概是因為李家橋的男丁很多時候忙著種田打仗去了,得靠家裏的女人來支撐門戶,不識幾個字,實在太容易吃虧上當。
即便如此艱難,村裏有幾個姑娘,還是這麽東拚西湊到能夠默下整本《三字經》了――這還是大姑姑嫌棄李長庚念了三年私塾也沒能背下《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三本書的時候,說出來數落他的。
要是陽縣真的能開辦女學,說不定何秀與村裏那幾個姑娘都能來上學了。
尾 聲
第二天清早,顧嶽出去跑步練拳時,在小陽河邊上遇到了何道士。何道士正站在河邊,麵朝將出未出的朝日吐納練氣,練完一小節,便吐氣開聲,以《正氣歌》運氣吊嗓。
顧嶽見過何秀每日午時在羅家院子裏這樣練氣吊嗓――清早的時候大概也要練,不過那個時候顧嶽在外頭,沒有見過。
他忍不住停下了腳步。
何道士也認出了他,停下來,含笑點頭。
顧嶽躊躇了一下,還是開口問道:“何秀姑娘已經識得很多字了,如果衡州或者陽縣開辦女學,何叔會讓她去念女學嗎?”
何道士大概已經從羅老太那裏聽說過顧嶽先前住在羅家的事情,並不詫異於他知道何秀識字不少,聽他這麽一問,何道士盯著顧嶽看了一看,才答道:“念兩年書也好。如今外頭的風氣不一樣了。”
念過新學堂的姑娘,和顧嶽這樣的新派學生伢,大約更般配一些。
顧嶽被何道士盯得心裏很緊張,一時間找不到其他的話可說,隻好微微鞠個躬,訕訕地繼續沿河岸跑下去。
何道士看著顧嶽隱約有些僵硬的背影,滿意地笑了一笑。
《興學記》這齣新戲的宣傳,頗有成效,一個月後,縣政府便決定在陽縣高等小學堂附設一個女學班,招收十歲以上的女學生,不過需要考試才可入學,教師主要由本校教師兼任,並買了學堂鄰近的三間民房來充當教室和宿舍,買房和改建費用由鄒縣長太太、肖局長太太、周會長太太還有小姑姑等人捐獻,教師薪金由縣政府每月撥給三十銀元補助,至於其他開支,則要靠學費支撐。
附設女學班在十二月初開始招生考試,看起來是要到明年開年後才能入學了。
考試那天,顧嶽毫不意外地看到了何秀。
隔了人群,視線相接時,何秀不覺微紅了臉,低下頭去。
顧嶽也趕緊轉開視線。
他現在很緊張,想著如果女學班也要施行軍國民教育,他豈不是也要去做教官?隻要一想想這個可能性,就覺得頭皮發麻,不知道如何是好。
</br>
老實說學生們演得不算太好,有幾個還僵木得很,隻會硬生生地背台詞,有一個太緊張了,走成了同手同腳,台下立時一片鬧笑。不過這並不妨礙大家看得入神有味,肖太太還悄聲向小姑姑說,裏頭有些話,的確是朱校長當年曾經說過的,被原樣照搬來了。
這齣戲演完,今晚的慶典便告結束,禮堂裏一片鼓掌喝彩,喧鬧許久,人群才陸續散去。鄒縣長等人臨走前還與劇團學生寒喧了一會,勉勵了幾句。
雖然肖太太原先說要安排劇團學生的食宿,不過既是到了學堂,便就近住在學生宿舍裏頭了,擠一擠拚個床便可。
鄒副校長安排在何思慎家裏住。
夜深人散,借著星光慢慢往何家走,何思慎道:“鄒校長襄助學生劇團排這齣新戲,是有意說服衡州各縣舉辦女校?”
鄒副校長嘆道:“我有愛女,聰明伶俐遠勝於她的兩個哥哥,卻因為年已過十歲,不得不退學在家,每思及此,心中便不能平。”
前清末年的教育法令曾規定,初等小學堂可收十歲以內女童入學,民國政府亦沿用此法令,若是校方同意,家長開明,便可送家中女童入學念書,但滿了十歲之後,便需另讀女校,奈何女校稀少,女童讀了初小之後,大多隻能失學迴家。
何思慎默然。他家中也有年方七歲的小女兒,識字念書也比兩個哥哥更聰明。陽縣境內的幾所初等小學堂,隻有縣城裏的這所願意收女童入學,這還是他們幾個家中有女兒侄女外甥女要讀書的當地士紳大力推動的結果。他有時也在想,女兒初小讀完之後如何安排,不過畢竟年歲尚小,他自己又事務繁雜,一時間還沒能想到這麽多。
鄒副校長又道:“於家而言,誰家無女?於國而言,梁任公常道富國強兵首在開啟民智,若是不興女學,半數國民不能開智,國家如何自強自立?鄒某不才,雖不能有朱劍凡先生之大魄力大手筆,為女學鼓吹一番的能力也還是有的。”
顧嶽跟在他們後麵,聽著這一番對答,不覺想到靠戲本上的唱詞認字的何秀。
八橋鎮上是有私塾的,幾個大村裏也有私塾,不過即使是李家橋的私塾,也沒有收過女學生,村裏的女童和外嫁進來的媳婦,都是靠家裏的男人教幾個字,而這已經比其他幾個村子好得太多,至少她們的家裏人願意教她們認字,這大概是因為李家橋的男丁很多時候忙著種田打仗去了,得靠家裏的女人來支撐門戶,不識幾個字,實在太容易吃虧上當。
即便如此艱難,村裏有幾個姑娘,還是這麽東拚西湊到能夠默下整本《三字經》了――這還是大姑姑嫌棄李長庚念了三年私塾也沒能背下《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三本書的時候,說出來數落他的。
要是陽縣真的能開辦女學,說不定何秀與村裏那幾個姑娘都能來上學了。
尾 聲
第二天清早,顧嶽出去跑步練拳時,在小陽河邊上遇到了何道士。何道士正站在河邊,麵朝將出未出的朝日吐納練氣,練完一小節,便吐氣開聲,以《正氣歌》運氣吊嗓。
顧嶽見過何秀每日午時在羅家院子裏這樣練氣吊嗓――清早的時候大概也要練,不過那個時候顧嶽在外頭,沒有見過。
他忍不住停下了腳步。
何道士也認出了他,停下來,含笑點頭。
顧嶽躊躇了一下,還是開口問道:“何秀姑娘已經識得很多字了,如果衡州或者陽縣開辦女學,何叔會讓她去念女學嗎?”
何道士大概已經從羅老太那裏聽說過顧嶽先前住在羅家的事情,並不詫異於他知道何秀識字不少,聽他這麽一問,何道士盯著顧嶽看了一看,才答道:“念兩年書也好。如今外頭的風氣不一樣了。”
念過新學堂的姑娘,和顧嶽這樣的新派學生伢,大約更般配一些。
顧嶽被何道士盯得心裏很緊張,一時間找不到其他的話可說,隻好微微鞠個躬,訕訕地繼續沿河岸跑下去。
何道士看著顧嶽隱約有些僵硬的背影,滿意地笑了一笑。
《興學記》這齣新戲的宣傳,頗有成效,一個月後,縣政府便決定在陽縣高等小學堂附設一個女學班,招收十歲以上的女學生,不過需要考試才可入學,教師主要由本校教師兼任,並買了學堂鄰近的三間民房來充當教室和宿舍,買房和改建費用由鄒縣長太太、肖局長太太、周會長太太還有小姑姑等人捐獻,教師薪金由縣政府每月撥給三十銀元補助,至於其他開支,則要靠學費支撐。
附設女學班在十二月初開始招生考試,看起來是要到明年開年後才能入學了。
考試那天,顧嶽毫不意外地看到了何秀。
隔了人群,視線相接時,何秀不覺微紅了臉,低下頭去。
顧嶽也趕緊轉開視線。
他現在很緊張,想著如果女學班也要施行軍國民教育,他豈不是也要去做教官?隻要一想想這個可能性,就覺得頭皮發麻,不知道如何是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