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
沒想到才踏出門檻就看到有一個人倚壁獨站。
他怎麽會在這裏,那群女子又是緣何願意放開他的?
“和柔嗎?”
很簡單的三個字,他重複著別人的重複,目光灼灼看我,似在探究。
想要我迴答嗎?我該如何答你?連一向聒噪的公孫敖都能察覺你的不同靜站著不敢搭話,你要衛青如何答複你?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說的可真是好。”
他似在自問自答,怕是無需別人附和。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或許,他想說的是這個吧!
所謂的“中庸之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衛青他也隻是在學而已。
尊貴的皇帝陛下,你的臣子安守於中庸之道、靜守於為臣之本,安安分分、為奴為臣,不逾越君臣之禮、不奢想其他,這樣不好嗎?
不過,我倒是忘了,你是漢武帝劉徹,你一向信奉著儒家學術而輕視著黃老之說。
我以為他會再說些什麽,卻隻見他轉移了視線。他的目光關注的,恐怕已是此時站在衛青身後的那個為了滿足好奇而尾隨出來的釀酒大師傅吧。
“走吧。”
淡淡出口的兩個字做著總結也是命令。
他似乎感慨完了,似乎也覺得對那名女子打量的足夠。
“是。”
我應著。
“爺,那三日醉……”
公孫敖忙著追問。
“那酒不嚐也罷。走吧。”
“是。”
公孫敖在應。
聖命如天。即使這個地方令你有幾多不舍,那個“三日醉”令你有幾多留戀,你也不敢違抗了聖命,隻能亦步亦趨地跟隨著那人的步伐,不是嗎?
“十哥哥迴來了,我們姐妹們準備了些酒菜,還請十哥哥和兩位公子賞臉。”
“姑娘們的一番美意,在下怕是無福享受了。我們這就要向各位姑娘告辭了。”
“十哥哥這就要走了嗎?再陪我們姐妹說會話。十哥哥若是這樣走了,姐妹們可是舍不得的……”
“在下今日有事,實在不敢耽擱,它日定當再度登門拜訪各位姑娘。”
“那十哥哥一定別忘了我們姐妹,一定要再來啊。”
“一定。”
“姐妹們,我們一起送送三位公子吧。”
有人朗聲說。
“好。”
“有人高聲應。
“姑娘們的一番情義在下銘記了。”
有人輕聲迴著,既不表示拒絕也不見是接受。
但看著如雲美女簇擁於“醉春風”門前與那位翩翩公子依依惜別、似在情人相送。溫言軟語,眉目癡癡,直到她們的“九哥”駕馬離去,怕是人影馬蹤沒了痕跡才肯收迴雙目、提步迴房。
如此傾心,如此難舍,怕是與那人的一副好相貌脫不了關係。
若他不是九五之尊、一代偉主,若他不是曠世武功、千古文治,怕是單憑著這副相貌也能與那“擲果盈車”的潘嶽、“天下莫不知其嬌也”的子都千古齊名。
隻是不知司馬遷那部沒能流傳於世的《今上本記》對這又有幾多記載?
“爺,您不是要迴去嗎?”
公孫敖開口問著,原來連他也看出了那人騎馬要去的地方與未央宮已是南轅北轍。
“不,我們去衛府,衛青的府邸建成已久,我卻無緣得見,今日正好去觀賞一番。衛青,你不會駁了我的薄麵吧?”
薄麵嗎?原來他還會有如此謙遜的言語,隻怕衛青承受不住。
“衛青不敢。十爺能去,是衛青的榮幸。”
騎在馬上,想要行禮下跪什麽的怕是有幾多不遍,我隻能用言語表達著我的恭敬謙卑。
“既然如此,衛青來領路吧,迴家的路,你自然是比我熟悉。”
“是。”
一個拉韁緩步,一個策馬加速,衛青便行在了三人最前成了領路之人。
從來就知道長安城裏繁華似錦,人群如潮,卻不知景色是如此繁華,人群是如此如潮,竟可以達到舉步惟艱的地步。街道兩旁滿是駐足的人潮,群情澎湃、引頸張望著同一個方向。麵對如此奇景,怕是讓人不去好奇也難。
按著那人的吩咐下了馬,隱沒與人群。聽著人雲亦雲、爭相談論,慢慢理出了頭緒,聽出了緣由。
原來是那些被俘虜的匈奴人被押送到長安了。
從漢朝初建至今,從高祖的“白登之圍”初始,漢匈兩國七十餘年交戰無數,總是輸多勝少,光是“和親”二字已是多少人心中之痛。難得取了場勝利,竟可活捉到匈奴兵士,自然是漢朝人心中大快之事。
人群中多的是拿著菜葉、雞蛋、石子之人,怕是要以此泄恨、以報前恥了。
若不是皇帝陛下明令禁止不許傷了這群匈奴俘虜的性命,隻怕這些人手中的這些物件早已換成了刀槍棍棒了。
前方已有鑼鼓聲傳來,昭示著那些被押的匈奴俘虜已是越發接近。
身旁的那人靜默站著,怕是也要湊湊熱鬧不肯再行了。
衛青能如何?隻能靜站尾隨而已。
其實看不太清楚。眼看囚車將至,一時間人群已是沸騰爭相前擁,菜葉、蛋液橫飛不絕,石子、唾液穿插不斷,很難看得清楚那些匈奴人長相如何,隻能望著那高高的囚車之上窺探一二。
卻隻是這一二,也能讓人獲曉了一些事實。
真的是打了勝仗,這些人真的是匈奴戰俘嗎?
隻怕是未必吧!
匈奴人即使不如傳說中的強悍善戰,恐怕也不會不濟到派出老叟少年與漢朝交戰。
這個軍功報的可真是好啊。
若是衛青看得沒錯,那輛囚車之上、幾個匈奴壯漢之間,有著一個匈奴老叟與一個匈奴少年。雖然從身材上不能完全確定,但還是隱約間能看出一二。因為他們一個是隱現著白發蒼茫,一個是眼露著無限純稚。
若是衛青猜的沒錯,看到這番場景的人不隻是他一個,因為前一刻還有著淺淺得意之色的少年天子,此刻已蒙上了一臉的陰霾鬱怒。
他怕是已發現了。
“衛青的府邸朕隻有等到改日再去了。走吧,去廷尉府。”
難得,他抑住了不快,還可以將話說的如此平靜輕淡。
去廷尉府,能做什麽呢?
劉徹,看你能如此毫不猶豫地跨馬揚鞭,隻怕是這次的打擊不小吧。
沒想到才踏出門檻就看到有一個人倚壁獨站。
他怎麽會在這裏,那群女子又是緣何願意放開他的?
“和柔嗎?”
很簡單的三個字,他重複著別人的重複,目光灼灼看我,似在探究。
想要我迴答嗎?我該如何答你?連一向聒噪的公孫敖都能察覺你的不同靜站著不敢搭話,你要衛青如何答複你?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說的可真是好。”
他似在自問自答,怕是無需別人附和。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或許,他想說的是這個吧!
所謂的“中庸之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衛青他也隻是在學而已。
尊貴的皇帝陛下,你的臣子安守於中庸之道、靜守於為臣之本,安安分分、為奴為臣,不逾越君臣之禮、不奢想其他,這樣不好嗎?
不過,我倒是忘了,你是漢武帝劉徹,你一向信奉著儒家學術而輕視著黃老之說。
我以為他會再說些什麽,卻隻見他轉移了視線。他的目光關注的,恐怕已是此時站在衛青身後的那個為了滿足好奇而尾隨出來的釀酒大師傅吧。
“走吧。”
淡淡出口的兩個字做著總結也是命令。
他似乎感慨完了,似乎也覺得對那名女子打量的足夠。
“是。”
我應著。
“爺,那三日醉……”
公孫敖忙著追問。
“那酒不嚐也罷。走吧。”
“是。”
公孫敖在應。
聖命如天。即使這個地方令你有幾多不舍,那個“三日醉”令你有幾多留戀,你也不敢違抗了聖命,隻能亦步亦趨地跟隨著那人的步伐,不是嗎?
“十哥哥迴來了,我們姐妹們準備了些酒菜,還請十哥哥和兩位公子賞臉。”
“姑娘們的一番美意,在下怕是無福享受了。我們這就要向各位姑娘告辭了。”
“十哥哥這就要走了嗎?再陪我們姐妹說會話。十哥哥若是這樣走了,姐妹們可是舍不得的……”
“在下今日有事,實在不敢耽擱,它日定當再度登門拜訪各位姑娘。”
“那十哥哥一定別忘了我們姐妹,一定要再來啊。”
“一定。”
“姐妹們,我們一起送送三位公子吧。”
有人朗聲說。
“好。”
“有人高聲應。
“姑娘們的一番情義在下銘記了。”
有人輕聲迴著,既不表示拒絕也不見是接受。
但看著如雲美女簇擁於“醉春風”門前與那位翩翩公子依依惜別、似在情人相送。溫言軟語,眉目癡癡,直到她們的“九哥”駕馬離去,怕是人影馬蹤沒了痕跡才肯收迴雙目、提步迴房。
如此傾心,如此難舍,怕是與那人的一副好相貌脫不了關係。
若他不是九五之尊、一代偉主,若他不是曠世武功、千古文治,怕是單憑著這副相貌也能與那“擲果盈車”的潘嶽、“天下莫不知其嬌也”的子都千古齊名。
隻是不知司馬遷那部沒能流傳於世的《今上本記》對這又有幾多記載?
“爺,您不是要迴去嗎?”
公孫敖開口問著,原來連他也看出了那人騎馬要去的地方與未央宮已是南轅北轍。
“不,我們去衛府,衛青的府邸建成已久,我卻無緣得見,今日正好去觀賞一番。衛青,你不會駁了我的薄麵吧?”
薄麵嗎?原來他還會有如此謙遜的言語,隻怕衛青承受不住。
“衛青不敢。十爺能去,是衛青的榮幸。”
騎在馬上,想要行禮下跪什麽的怕是有幾多不遍,我隻能用言語表達著我的恭敬謙卑。
“既然如此,衛青來領路吧,迴家的路,你自然是比我熟悉。”
“是。”
一個拉韁緩步,一個策馬加速,衛青便行在了三人最前成了領路之人。
從來就知道長安城裏繁華似錦,人群如潮,卻不知景色是如此繁華,人群是如此如潮,竟可以達到舉步惟艱的地步。街道兩旁滿是駐足的人潮,群情澎湃、引頸張望著同一個方向。麵對如此奇景,怕是讓人不去好奇也難。
按著那人的吩咐下了馬,隱沒與人群。聽著人雲亦雲、爭相談論,慢慢理出了頭緒,聽出了緣由。
原來是那些被俘虜的匈奴人被押送到長安了。
從漢朝初建至今,從高祖的“白登之圍”初始,漢匈兩國七十餘年交戰無數,總是輸多勝少,光是“和親”二字已是多少人心中之痛。難得取了場勝利,竟可活捉到匈奴兵士,自然是漢朝人心中大快之事。
人群中多的是拿著菜葉、雞蛋、石子之人,怕是要以此泄恨、以報前恥了。
若不是皇帝陛下明令禁止不許傷了這群匈奴俘虜的性命,隻怕這些人手中的這些物件早已換成了刀槍棍棒了。
前方已有鑼鼓聲傳來,昭示著那些被押的匈奴俘虜已是越發接近。
身旁的那人靜默站著,怕是也要湊湊熱鬧不肯再行了。
衛青能如何?隻能靜站尾隨而已。
其實看不太清楚。眼看囚車將至,一時間人群已是沸騰爭相前擁,菜葉、蛋液橫飛不絕,石子、唾液穿插不斷,很難看得清楚那些匈奴人長相如何,隻能望著那高高的囚車之上窺探一二。
卻隻是這一二,也能讓人獲曉了一些事實。
真的是打了勝仗,這些人真的是匈奴戰俘嗎?
隻怕是未必吧!
匈奴人即使不如傳說中的強悍善戰,恐怕也不會不濟到派出老叟少年與漢朝交戰。
這個軍功報的可真是好啊。
若是衛青看得沒錯,那輛囚車之上、幾個匈奴壯漢之間,有著一個匈奴老叟與一個匈奴少年。雖然從身材上不能完全確定,但還是隱約間能看出一二。因為他們一個是隱現著白發蒼茫,一個是眼露著無限純稚。
若是衛青猜的沒錯,看到這番場景的人不隻是他一個,因為前一刻還有著淺淺得意之色的少年天子,此刻已蒙上了一臉的陰霾鬱怒。
他怕是已發現了。
“衛青的府邸朕隻有等到改日再去了。走吧,去廷尉府。”
難得,他抑住了不快,還可以將話說的如此平靜輕淡。
去廷尉府,能做什麽呢?
劉徹,看你能如此毫不猶豫地跨馬揚鞭,隻怕是這次的打擊不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