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潮王”鄭芝龍深感忌憚的熊汝霖,其實今年還不到三十歲,就任南安縣知縣也才不過兩個月而已。他是天啟六年恩科進士,在京師培訓了一個月以後,按照他自己的意願,被委任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典史。典史的品級是未入流,比從九品還不如,這個選擇讓很多了解熊汝霖才學的朋友大吃一驚。
可是僅僅過了半年多,熊汝霖便因為政績卓異,被皇帝特旨晉升為南安縣知縣,正七品。這又讓很多人豔羨不已,因為典史這種地方小官,往往一輩子也得不到晉升,最大的好處頂多也就是子承父業罷了。而熊汝霖不但從未入流直接升為正七品,而且還是皇帝特旨,說明他已被皇帝青睞,日後仕途不可限量。
但隻有熊汝霖自己知道,他是帶著皇帝交付的特殊任務來上任的。皇帝能對他一個小小的新科進士如此信任,讓熊汝霖既感激涕零,又深感責任重大。自從在南安縣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遵照朱由檢的密旨,以鐵腕手段施展了一係列新政。
首先,熊汝霖剛到南安縣,就以保境安民為由,組建南安縣民團。團勇全從窮苦但安分守己的百姓中招募,地痞流氓一個也不要。他把這些團勇分為三班,每人每天隻需當值四個時辰,其餘時間仍可從事各自的營生。至於經費,暫時沒有,但凡成為團勇者,可免全家徭役一年。
但僅憑這一條,來報名應征團勇的小夥子已經排起了長隊,因為這個時代的徭役實在是太重了!一人入民團而全家免除徭役,對普通百姓來說,還是很劃算的。
不到三天時間,熊汝霖就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民團。因為經費奇缺,暫時沒有任何武器,隻能用鋤頭、耙子等農具暫時替代。但這支隊伍也有優勢,那就是團勇性情淳樸,心很齊,對熊汝霖下達的命令,能不打任何折扣地去完成。
有了民團撐腰,熊汝霖便可放開手腳了。他的第一把火,首先燒向縣衙的衙役。這幫人名為衙役,實則與地方惡勢力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平時沒少幹欺壓百姓的事,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熊汝霖在同安縣做典史的時候,就已經對這種現象有了很直觀的認識。同安知縣是個典型的張口閉口孔孟之道,對實際事務一竅不通的書呆子。他的任期隻有三年,為了在任內出政績,還得不得不倚重這幫人。而縣丞、主簿等官員,本身就是同安當地人,都是和這些衙役穿一條褲子的,把當地弄得烏煙瘴氣。
如果是別人,就算不與這幫人同流合汙,也隻好忍忍算了,畢竟典史隻是最小的小官,得罪了上峰,肯定不會有好果子吃。但熊汝霖卻不然,他表麵上不動聲色,卻在暗中收集知縣無所作為,縣丞、主簿及下屬衙役魚肉百姓的確鑿證據,一封奏章寄往京師。
本來按明舊製,可以上奏章的最小地方官員就是知縣,知縣以下是沒有資格上奏章的。但朱由檢登基以後,以“廣開言路、清除弊政”為名,放寬了上奏章的限製,隻要是朝廷命官,皆可上奏章。
但實行以來,低級官員上的奏章卻是寥寥無幾。道理也很簡單,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朝廷的政令到了縣鄉這一級,往往已經變味,地方勢力才是真正的主宰。低級官員與地方勢力根本就是一迴事,都是既得利益者,當然會悶聲發大財,有什麽事也都是私下解決,鬧到府裏已經是不懂規矩,更何況是上奏朝廷,直達天聽?
所以熊汝霖這封奏章一上,朱由檢相當重視,責成內閣徹查所奏是否屬實。朝廷要徹查的消息傳到同安,縣丞、主簿等人既驚恐萬狀,又對熊汝霖恨之入骨,便鋌而走險,雇了幾個江洋大盜去刺殺熊汝霖,企圖殺人滅口,讓朝廷的調查無法進行下去。
孰料朱由檢對他們這一套早有防備,他在涇陽時就見識過當地低級官員的卑劣行徑,對熊汝霖這樣年輕有為的官員,自然是要嚴密保護。剛剛看過奏章,朱由檢就以飛鴿傳書密諭福建錦衣衛,讓他們派人手暗中保護熊汝霖。
自從扳倒魏忠賢以後,錦衣衛被朱由檢整頓一新,現在各地的錦衣衛千戶、百戶全都更換為秦兵出身的軍官。按照朱由檢的旨意,他們平時相當低調,並不直接過問地方事務,但一直在做收集情報等工作,必要時也可奉旨緝人。
福建錦衣衛千戶接旨之後,專門派了四名武功高強的錦衣衛,帶隊的還是一名百戶,以仆人的身份來到同安縣,對熊汝霖進行貼身保護。那幾個江洋大盜雖然過去沒少幹殺人越貨的勾當,但這次碰上錦衣衛,算是撞到槍口上了,三招兩式便被全部拿下。
本來這幾個家夥都是亡命之徒,也知道幹係重大,既然行刺失敗,便打算抵死不招。無奈他們是落到了錦衣衛手裏,想撬開他們的嘴巴,那還不簡單?不一會兒,幾人就全招供了。
有了確鑿證據,錦衣衛百戶直接上門抓人,把縣丞和主簿全部拿下。別看他們隻有四個人,可一亮飛魚服、繡春刀,誰敢不服?
縣丞和主簿這兩個家夥,在同安縣代代為官,根深蒂固,別說是知縣,就是知府想動他們,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可錦衣衛一出動,就代表著皇權,什麽勢力到這也不好使。等到錦衣衛把兩名人犯移交給泉州知府的時候,這倆家夥早已全部招供,涉及各種惡性案件數十起,就連小時候偷看丫環洗澡這種事都招了。再想翻供,勢比登天!
結果不出三天,以縣丞、主簿為首的同安縣犯罪團夥便被連根拔除,逮捕了上百人,其中很多都是縣衙的衙役;同安知縣則因為失察,被革職為民。熊汝霖孤身一人,對抗地方勢力大獲全勝,雖然有朱由檢為他撐腰,但他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以及心思縝密、明察秋毫的特點,也讓朱由檢大為讚賞。
所以,朱由檢交給熊汝霖一個重要的任務:在鄭芝龍的老家,對付鄭芝龍!
可是僅僅過了半年多,熊汝霖便因為政績卓異,被皇帝特旨晉升為南安縣知縣,正七品。這又讓很多人豔羨不已,因為典史這種地方小官,往往一輩子也得不到晉升,最大的好處頂多也就是子承父業罷了。而熊汝霖不但從未入流直接升為正七品,而且還是皇帝特旨,說明他已被皇帝青睞,日後仕途不可限量。
但隻有熊汝霖自己知道,他是帶著皇帝交付的特殊任務來上任的。皇帝能對他一個小小的新科進士如此信任,讓熊汝霖既感激涕零,又深感責任重大。自從在南安縣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遵照朱由檢的密旨,以鐵腕手段施展了一係列新政。
首先,熊汝霖剛到南安縣,就以保境安民為由,組建南安縣民團。團勇全從窮苦但安分守己的百姓中招募,地痞流氓一個也不要。他把這些團勇分為三班,每人每天隻需當值四個時辰,其餘時間仍可從事各自的營生。至於經費,暫時沒有,但凡成為團勇者,可免全家徭役一年。
但僅憑這一條,來報名應征團勇的小夥子已經排起了長隊,因為這個時代的徭役實在是太重了!一人入民團而全家免除徭役,對普通百姓來說,還是很劃算的。
不到三天時間,熊汝霖就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民團。因為經費奇缺,暫時沒有任何武器,隻能用鋤頭、耙子等農具暫時替代。但這支隊伍也有優勢,那就是團勇性情淳樸,心很齊,對熊汝霖下達的命令,能不打任何折扣地去完成。
有了民團撐腰,熊汝霖便可放開手腳了。他的第一把火,首先燒向縣衙的衙役。這幫人名為衙役,實則與地方惡勢力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平時沒少幹欺壓百姓的事,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熊汝霖在同安縣做典史的時候,就已經對這種現象有了很直觀的認識。同安知縣是個典型的張口閉口孔孟之道,對實際事務一竅不通的書呆子。他的任期隻有三年,為了在任內出政績,還得不得不倚重這幫人。而縣丞、主簿等官員,本身就是同安當地人,都是和這些衙役穿一條褲子的,把當地弄得烏煙瘴氣。
如果是別人,就算不與這幫人同流合汙,也隻好忍忍算了,畢竟典史隻是最小的小官,得罪了上峰,肯定不會有好果子吃。但熊汝霖卻不然,他表麵上不動聲色,卻在暗中收集知縣無所作為,縣丞、主簿及下屬衙役魚肉百姓的確鑿證據,一封奏章寄往京師。
本來按明舊製,可以上奏章的最小地方官員就是知縣,知縣以下是沒有資格上奏章的。但朱由檢登基以後,以“廣開言路、清除弊政”為名,放寬了上奏章的限製,隻要是朝廷命官,皆可上奏章。
但實行以來,低級官員上的奏章卻是寥寥無幾。道理也很簡單,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朝廷的政令到了縣鄉這一級,往往已經變味,地方勢力才是真正的主宰。低級官員與地方勢力根本就是一迴事,都是既得利益者,當然會悶聲發大財,有什麽事也都是私下解決,鬧到府裏已經是不懂規矩,更何況是上奏朝廷,直達天聽?
所以熊汝霖這封奏章一上,朱由檢相當重視,責成內閣徹查所奏是否屬實。朝廷要徹查的消息傳到同安,縣丞、主簿等人既驚恐萬狀,又對熊汝霖恨之入骨,便鋌而走險,雇了幾個江洋大盜去刺殺熊汝霖,企圖殺人滅口,讓朝廷的調查無法進行下去。
孰料朱由檢對他們這一套早有防備,他在涇陽時就見識過當地低級官員的卑劣行徑,對熊汝霖這樣年輕有為的官員,自然是要嚴密保護。剛剛看過奏章,朱由檢就以飛鴿傳書密諭福建錦衣衛,讓他們派人手暗中保護熊汝霖。
自從扳倒魏忠賢以後,錦衣衛被朱由檢整頓一新,現在各地的錦衣衛千戶、百戶全都更換為秦兵出身的軍官。按照朱由檢的旨意,他們平時相當低調,並不直接過問地方事務,但一直在做收集情報等工作,必要時也可奉旨緝人。
福建錦衣衛千戶接旨之後,專門派了四名武功高強的錦衣衛,帶隊的還是一名百戶,以仆人的身份來到同安縣,對熊汝霖進行貼身保護。那幾個江洋大盜雖然過去沒少幹殺人越貨的勾當,但這次碰上錦衣衛,算是撞到槍口上了,三招兩式便被全部拿下。
本來這幾個家夥都是亡命之徒,也知道幹係重大,既然行刺失敗,便打算抵死不招。無奈他們是落到了錦衣衛手裏,想撬開他們的嘴巴,那還不簡單?不一會兒,幾人就全招供了。
有了確鑿證據,錦衣衛百戶直接上門抓人,把縣丞和主簿全部拿下。別看他們隻有四個人,可一亮飛魚服、繡春刀,誰敢不服?
縣丞和主簿這兩個家夥,在同安縣代代為官,根深蒂固,別說是知縣,就是知府想動他們,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可錦衣衛一出動,就代表著皇權,什麽勢力到這也不好使。等到錦衣衛把兩名人犯移交給泉州知府的時候,這倆家夥早已全部招供,涉及各種惡性案件數十起,就連小時候偷看丫環洗澡這種事都招了。再想翻供,勢比登天!
結果不出三天,以縣丞、主簿為首的同安縣犯罪團夥便被連根拔除,逮捕了上百人,其中很多都是縣衙的衙役;同安知縣則因為失察,被革職為民。熊汝霖孤身一人,對抗地方勢力大獲全勝,雖然有朱由檢為他撐腰,但他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以及心思縝密、明察秋毫的特點,也讓朱由檢大為讚賞。
所以,朱由檢交給熊汝霖一個重要的任務:在鄭芝龍的老家,對付鄭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