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太陽西斜,正是易犯“春困”之時。而京師暢春園內的清溪書屋中,卻是氣氛活躍,朱由檢、盧象升、陳子龍三個人一君、一臣、一民,正對如何興修農田水利設施展開熱烈的討論。
朱由檢首先讓陳子龍講述見解。陳子龍便道:“京畿一帶河流密布,凡有河處,春季冰雪消融,甚至會形成春汛。但河道多淤塞,甚至被辟為農田、種樹建房,一旦汛來,必然泛濫;待汛去以後,河床漸漸幹涸,又無水可用。因此當務之急,便是疏浚河道,尤其是清理在河道內種田種樹建房等現象。如此則大河中常有水,小河亦可充分利用。”
盧象升聽罷道:“疏浚河道當然是應有之義。不過一來工程浩大,二來河道通暢則水流迅速,水來得快去得也快。並且僅有臨河之田得享水利較多,較遠或根本無河處,還是無水可用。”
陳子龍忙道:“治河隻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灌溉,這才是農田水利的關鍵。北方旱田占絕大多數,過去大多靠天吃飯,等天下雨,這是絕對不行的,必須大力修建溝渠,從河道、湖泊中引水灌溉。實在離河湖太遠,或因地勢關係而無法引水者,亦應多鑿水井,用井水灌溉。”
盧象升聽罷沉思道:“北方農田的溝渠倒是有一些的,不過用作泄水的較多,引水的很少。而且溝渠也要占用土地,溝渠多則田少,因此誰也不願意占用自家田地來讓溝渠經過。”
“這正是急需改變的現狀。”陳子龍急切地道,“草民恩師徐尚書大人對農政頗有研究,當年在鬆江時,曾帶著草民在田間反複實地研討,認為溝渠麵積占到農田總麵積的一成最為適宜。田多渠少,則水利不夠;渠多田少,則白白浪費。但要讓農戶相信這一點很難,因為他們不懂計算,又不肯先損地耗力去實踐。”
朱由檢馬上道:“這一點你放心,朕在京畿一帶有這麽多皇莊,隻要拿出合理可行的方案,這些皇莊全是你的試驗田,你想怎麽開溝渠就怎麽開。你也可以去找順天府尹顧炎武,在順天府內,隻要他說話,農戶是會聽的。但必須要見效,隻要確實有效,有皇莊和順天府的示範,朝廷就可以向其他地區推廣。子龍,有沒有信心?”
陳子龍萬沒想到朱由檢竟會答應得這麽痛快,給的支持這麽大,一時竟愣住了。他的恩師徐光啟這些年來嘔心瀝血研究農政,也曾多次向朝廷建言。可朝中大臣忙著爭權奪利,前麵的幾個皇帝更是耽於酒色嬉戲,誰有閑心管種地的事?
徐光啟無奈,又向一些擁有良田千頃的大地主建言。可這些人一聽說要讓自己出錢興修水利設施,全都一口迴絕。在他們看來,修水利可是朝廷的事,自家掏錢讓別人沾光,這種事怎麽能做?因此徐光啟、陳子龍等人空有滿腔熱情和專業知識,竟是一事無成。
見陳子龍還在發愣,盧象升不得不提醒道:“陳子龍,聖上正問你話呢。”
陳子龍這才反應過來,當即激動地跪倒在地,對朱由檢連連叩頭道:“草民遵旨!隻要工程進展順利,到今年秋收時如不見成效,請聖上治草民欺君之罪.……”
朱由檢趕緊打斷他道:“沒那麽嚴重,朕也知道這裏麵事很多,甚至會有掣肘之處。你且放心大膽去做事,朕為你做主,不要有任何的思想包袱。說說看,你都需要些什麽?”
陳子龍趕緊道:“興修水利,無非是地、工、銀三項。現在地有了,尚缺人工和資金。無論是疏浚河道還是開渠鑿井,均是費工費料的大工程。因去年京畿被建奴蹂躪,朝廷免除相應府縣賦役三年,這當然是皇恩浩蕩的大善政,但無役工可用,這工程……”
“工人你不用擔心。”朱由檢自信地道,“順天府朕不管,你去找顧炎武,他自會有辦法。至於皇莊,朕給你派工人。這樣吧,你先找離京師最近的十處皇莊開工,撥給你一萬人,每處莊子一千人,夠不夠?”
“夠了夠了!”陳子龍哪想到皇帝會有如此大手筆,“隻是這麽多人,食宿安排也很麻煩……”
“這個嘛,按理說是要你自己想法子的,畢竟工程是你來負責嘛。”朱由檢先是慢吞吞地說了這麽一句,見陳子龍的臉騰地紅了,簡直手足無措,這才微笑道,“不過朕也知道你年紀尚輕,所有研究都是停留在紙上,從未實際做過。這樣吧,朕再給你派個幫手,讓他先協助你安排食宿之類的具體事務。這個人就是普通農戶出身,沒正經讀過書,但你可不要瞧不起他,而是要互相學習,能做到麽?”
陳子龍當然是喏喏連聲。朱由檢又道:“至於銀子,順天府那方麵,你還是去找顧炎武。皇莊這邊,其實用不了多少銀子,具體一幹你就知道了。總之以工程盡快完工,投入使用為重,需要什麽盡管提,朕盡量滿足就是。”
陳子龍忙叩頭謝恩,盧象升心中卻想:河工是最費銀兩的,可皇帝卻並未給陳子龍承諾一個具體的數目。現在隻是嘴上答應了,可如今到處都在用銀子,朝廷財政捉襟見肘,萬一實際所需的銀兩數目驚人,拿不出這麽多怎麽辦?那豈不是成了半拉子工程,不但前功盡棄,反而更加浪費?
其實朱由檢已經看出了盧象升的擔心,卻是不動聲色,話鋒一轉,問陳子龍道:“朕聽徐先生說,除了農田水利之外,你對各種作物也很有研究。聽說你還試種了一種來自海外的作物?”
陳子龍趕緊道:“迴聖上,正是!此物名為甘薯。其實是恩師對此物極為喜愛,研究亦很深入,草民隻是遵師命實種而已。恩師還著有《甘薯疏》一文,言甘薯有‘十三勝’。此文亦收入《農政全書》,隻是不知何時可付梓。”
“哦?”朱由檢喜道,“你可記得是哪十三勝?給朕和先生講一講!”
朱由檢首先讓陳子龍講述見解。陳子龍便道:“京畿一帶河流密布,凡有河處,春季冰雪消融,甚至會形成春汛。但河道多淤塞,甚至被辟為農田、種樹建房,一旦汛來,必然泛濫;待汛去以後,河床漸漸幹涸,又無水可用。因此當務之急,便是疏浚河道,尤其是清理在河道內種田種樹建房等現象。如此則大河中常有水,小河亦可充分利用。”
盧象升聽罷道:“疏浚河道當然是應有之義。不過一來工程浩大,二來河道通暢則水流迅速,水來得快去得也快。並且僅有臨河之田得享水利較多,較遠或根本無河處,還是無水可用。”
陳子龍忙道:“治河隻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灌溉,這才是農田水利的關鍵。北方旱田占絕大多數,過去大多靠天吃飯,等天下雨,這是絕對不行的,必須大力修建溝渠,從河道、湖泊中引水灌溉。實在離河湖太遠,或因地勢關係而無法引水者,亦應多鑿水井,用井水灌溉。”
盧象升聽罷沉思道:“北方農田的溝渠倒是有一些的,不過用作泄水的較多,引水的很少。而且溝渠也要占用土地,溝渠多則田少,因此誰也不願意占用自家田地來讓溝渠經過。”
“這正是急需改變的現狀。”陳子龍急切地道,“草民恩師徐尚書大人對農政頗有研究,當年在鬆江時,曾帶著草民在田間反複實地研討,認為溝渠麵積占到農田總麵積的一成最為適宜。田多渠少,則水利不夠;渠多田少,則白白浪費。但要讓農戶相信這一點很難,因為他們不懂計算,又不肯先損地耗力去實踐。”
朱由檢馬上道:“這一點你放心,朕在京畿一帶有這麽多皇莊,隻要拿出合理可行的方案,這些皇莊全是你的試驗田,你想怎麽開溝渠就怎麽開。你也可以去找順天府尹顧炎武,在順天府內,隻要他說話,農戶是會聽的。但必須要見效,隻要確實有效,有皇莊和順天府的示範,朝廷就可以向其他地區推廣。子龍,有沒有信心?”
陳子龍萬沒想到朱由檢竟會答應得這麽痛快,給的支持這麽大,一時竟愣住了。他的恩師徐光啟這些年來嘔心瀝血研究農政,也曾多次向朝廷建言。可朝中大臣忙著爭權奪利,前麵的幾個皇帝更是耽於酒色嬉戲,誰有閑心管種地的事?
徐光啟無奈,又向一些擁有良田千頃的大地主建言。可這些人一聽說要讓自己出錢興修水利設施,全都一口迴絕。在他們看來,修水利可是朝廷的事,自家掏錢讓別人沾光,這種事怎麽能做?因此徐光啟、陳子龍等人空有滿腔熱情和專業知識,竟是一事無成。
見陳子龍還在發愣,盧象升不得不提醒道:“陳子龍,聖上正問你話呢。”
陳子龍這才反應過來,當即激動地跪倒在地,對朱由檢連連叩頭道:“草民遵旨!隻要工程進展順利,到今年秋收時如不見成效,請聖上治草民欺君之罪.……”
朱由檢趕緊打斷他道:“沒那麽嚴重,朕也知道這裏麵事很多,甚至會有掣肘之處。你且放心大膽去做事,朕為你做主,不要有任何的思想包袱。說說看,你都需要些什麽?”
陳子龍趕緊道:“興修水利,無非是地、工、銀三項。現在地有了,尚缺人工和資金。無論是疏浚河道還是開渠鑿井,均是費工費料的大工程。因去年京畿被建奴蹂躪,朝廷免除相應府縣賦役三年,這當然是皇恩浩蕩的大善政,但無役工可用,這工程……”
“工人你不用擔心。”朱由檢自信地道,“順天府朕不管,你去找顧炎武,他自會有辦法。至於皇莊,朕給你派工人。這樣吧,你先找離京師最近的十處皇莊開工,撥給你一萬人,每處莊子一千人,夠不夠?”
“夠了夠了!”陳子龍哪想到皇帝會有如此大手筆,“隻是這麽多人,食宿安排也很麻煩……”
“這個嘛,按理說是要你自己想法子的,畢竟工程是你來負責嘛。”朱由檢先是慢吞吞地說了這麽一句,見陳子龍的臉騰地紅了,簡直手足無措,這才微笑道,“不過朕也知道你年紀尚輕,所有研究都是停留在紙上,從未實際做過。這樣吧,朕再給你派個幫手,讓他先協助你安排食宿之類的具體事務。這個人就是普通農戶出身,沒正經讀過書,但你可不要瞧不起他,而是要互相學習,能做到麽?”
陳子龍當然是喏喏連聲。朱由檢又道:“至於銀子,順天府那方麵,你還是去找顧炎武。皇莊這邊,其實用不了多少銀子,具體一幹你就知道了。總之以工程盡快完工,投入使用為重,需要什麽盡管提,朕盡量滿足就是。”
陳子龍忙叩頭謝恩,盧象升心中卻想:河工是最費銀兩的,可皇帝卻並未給陳子龍承諾一個具體的數目。現在隻是嘴上答應了,可如今到處都在用銀子,朝廷財政捉襟見肘,萬一實際所需的銀兩數目驚人,拿不出這麽多怎麽辦?那豈不是成了半拉子工程,不但前功盡棄,反而更加浪費?
其實朱由檢已經看出了盧象升的擔心,卻是不動聲色,話鋒一轉,問陳子龍道:“朕聽徐先生說,除了農田水利之外,你對各種作物也很有研究。聽說你還試種了一種來自海外的作物?”
陳子龍趕緊道:“迴聖上,正是!此物名為甘薯。其實是恩師對此物極為喜愛,研究亦很深入,草民隻是遵師命實種而已。恩師還著有《甘薯疏》一文,言甘薯有‘十三勝’。此文亦收入《農政全書》,隻是不知何時可付梓。”
“哦?”朱由檢喜道,“你可記得是哪十三勝?給朕和先生講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