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高迎祥的三萬多精銳騎兵晝夜行軍,路上雖然艱辛無比,卻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第二天午時即趕到雒南縣。這裏早已是一座空城,高迎祥沒費吹灰之力就將其占領了。
雒南本名洛南,因縣治所在洛水之南,故此得名。後因避諱明光宗朱常洛的“洛”字,又改名雒南。但是高迎祥沒讀過幾天書,也不懂這些曆史典故,隻覺得“雒南”與“落難”諧音,十分不吉利。
按理說,大軍拋下輜重婦孺從商州急行軍近百裏到此,途中又翻越了洛水與丹江的分水嶺蟒嶺,無論人還是馬,體力消耗都非常大,本該在雒南休整一下再走。可是一方麵由於高迎祥的迷信,另一方麵是他急於趕在孫傳庭之前攻下潼關,所以嚴令部下不許有半刻停留,繼續向北行軍。
雒南縣的地形類似於一個盆地,北麵是秦嶺,南麵是蟒嶺,洛水由西向東貫穿兩山間的狹窄穀地。全縣多山而少平原,大部分山區被原始森林所覆蓋。現在正值隆冬,更是一番莽莽蒼蒼的景象,隻有一條羊腸小道穿過秦嶺通往潼關。
然而隻要越過秦嶺,便是方圓數十裏的平原地帶,俗稱“潼關南原”,正是騎兵用武之地。自從上次死裏逃生後,高迎祥比過去謹慎了很多,這三萬多騎兵是他的隊伍裏最能打,也是最忠誠的精銳部隊,無論展開什麽軍事行動,高迎祥總是把這支部隊帶在身邊。至於其他戰鬥力較差的流賊,以及由婦孺組成的“老營”,在他眼裏,必要時完全可以當棄子舍掉。反正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隻要他高興,隨時可以裹挾更多的百姓入夥。
高迎祥的算盤也打得很精。隻要越過秦嶺,第一目標當然是攻下潼關,切斷關中與中原地區的聯係。如果攻不下潼關,若是能在野外堵住並全殲孫傳庭的官軍,也算大功一件。即便這兩個目標都沒實現,方圓數百裏的關中平原也可任他的三萬多騎兵縱橫馳騁。秦兵雖然厲害,但主要是厲害在火器上,隻要他的大軍跑起來,孫傳庭也拿他無可奈何。
因此,高迎祥此次出擊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待官軍龜縮於西安、潼關兩地,他的後續部隊也就可以陸續從漢中地區過來,再加上從本地裹挾的百姓,他的兵力即可達到恐怖的三十萬以上。到那時候,秦兵火器再厲害也沒用了,隻要拿人往上墊即可,彈藥終有消耗光的時候。
正在高迎祥憧憬著今後的種種光明前途時,突然得到稟報:“闖王,前方發現北軍!”
高迎祥點了點頭,這並沒有在他的預料之外。相反,如果孫傳庭任他就這麽兵臨潼關城下,那才是見了鬼了。他沉聲問道:“他們有多少人?”
“大概四五百人,全是步軍,先鋒營已經與他們交上了手。”
“告訴劉哲,隻管一鼓作氣打過去。”高迎祥冷笑一聲道,“這大概就是孫傳庭的埋伏了。不過我軍有三萬多人馬,潼關一共才不到一萬人,還剛調走五千,在這裏埋伏的能有多少人?一兩千頂天了,還不到先鋒營的零頭呢。隻要越過秦嶺,即是孫傳庭親至,咱們也要殺他個片甲不留!”
但是通往秦嶺的道路崎嶇狹窄,最麻煩的是隻有這一條路,三萬多騎兵隻能一字長蛇魚貫前進,兵力根本無法展開。當先鋒營遇阻後,整體行進自然慢了下來。
高迎祥並不知道的是,就在前方五裏之外,大將劉哲的先鋒營遭到了數百官軍的頑強抵抗。劉哲是高迎祥手下一流的猛將,他的先鋒營也是精銳中的精銳,全部身披重甲,對弓箭的防護力相當強,頗有點關寧鐵騎的味道。
但現在並非是在一馬平川的平原上,而是崎嶇向上的山路,重甲騎兵的劣勢就顯露無疑了。首先,戰馬體積龐大,不擅登山,本來還得好幾個人前麵牽、後麵推才能勉強行進,指望騎著馬向敵軍發起衝鋒純屬做夢。
於是劉哲便命兩千士卒下馬步戰,先把對麵這股敵軍打垮了再說。可是這股敵軍非常狡猾,他們仗著地勢較高,且戰且退,並不與流賊展開貼身肉搏。
按理說即使雙方弓箭對射,由於有鐵甲護身,劉哲也不怕。但敵軍卻很少放箭,而是主要用另一種更為原始的武器:石頭。
山上最不缺的東西就是石頭。石頭有小有大,小的隻有雞蛋那麽大,大的超過西瓜。但是砸到人身上的效果則是一樣的,因為石頭不像弓箭,需要用銳利的箭頭刺入身體才能傷人;它隻需要砸中,那從上而下墜落帶來的動能就可以給人造成巨大的傷害,穿什麽鎧甲都沒用。如果碰巧砸到防護較少的頭上,更會一擊斃命。而前麵的人被砸倒以後,就會向下骨碌,往往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一砸就是一大串。
這持續不斷的落石襲擊讓劉哲的手下傷亡慘重。他們雖然也用弓箭還擊,但從下向上仰攻,取得的戰果自是微乎其微。而且流賊們身披重甲,麵對落石不但起不到什麽防護作用,反而成為行動的累贅。本來登山就很消耗體力,身上再穿著厚厚的鐵甲,更是舉步維艱。
恰在此時,高迎祥的命令傳了過來。劉哲更加焦躁,他的先鋒營兵力近萬,如果讓區區幾百人用石頭擋住,那還不得讓其他將領笑話死。他思索片刻,一咬牙道:“傳我命令:所有士卒一律脫掉鐵甲,有路走路,沒路就給我向上爬,一定要立刻追上這股敵軍,一個不剩全部殺光!”
劉哲的手下全是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否則也不會被編入負責突擊的先鋒營。這些人當即脫下鎧甲,隨隨便便往地上一丟,隨即甩著膀子向山上發起了衝鋒。這下果然輕鬆了許多,雖然還是時不時有人被落石砸中,慘叫著墜落下去,但離敵軍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
眼看雙方就要短兵相接,劉哲的手下突然看見數十個黑不溜秋、短棍狀的東西翻滾著從天而降!
雒南本名洛南,因縣治所在洛水之南,故此得名。後因避諱明光宗朱常洛的“洛”字,又改名雒南。但是高迎祥沒讀過幾天書,也不懂這些曆史典故,隻覺得“雒南”與“落難”諧音,十分不吉利。
按理說,大軍拋下輜重婦孺從商州急行軍近百裏到此,途中又翻越了洛水與丹江的分水嶺蟒嶺,無論人還是馬,體力消耗都非常大,本該在雒南休整一下再走。可是一方麵由於高迎祥的迷信,另一方麵是他急於趕在孫傳庭之前攻下潼關,所以嚴令部下不許有半刻停留,繼續向北行軍。
雒南縣的地形類似於一個盆地,北麵是秦嶺,南麵是蟒嶺,洛水由西向東貫穿兩山間的狹窄穀地。全縣多山而少平原,大部分山區被原始森林所覆蓋。現在正值隆冬,更是一番莽莽蒼蒼的景象,隻有一條羊腸小道穿過秦嶺通往潼關。
然而隻要越過秦嶺,便是方圓數十裏的平原地帶,俗稱“潼關南原”,正是騎兵用武之地。自從上次死裏逃生後,高迎祥比過去謹慎了很多,這三萬多騎兵是他的隊伍裏最能打,也是最忠誠的精銳部隊,無論展開什麽軍事行動,高迎祥總是把這支部隊帶在身邊。至於其他戰鬥力較差的流賊,以及由婦孺組成的“老營”,在他眼裏,必要時完全可以當棄子舍掉。反正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隻要他高興,隨時可以裹挾更多的百姓入夥。
高迎祥的算盤也打得很精。隻要越過秦嶺,第一目標當然是攻下潼關,切斷關中與中原地區的聯係。如果攻不下潼關,若是能在野外堵住並全殲孫傳庭的官軍,也算大功一件。即便這兩個目標都沒實現,方圓數百裏的關中平原也可任他的三萬多騎兵縱橫馳騁。秦兵雖然厲害,但主要是厲害在火器上,隻要他的大軍跑起來,孫傳庭也拿他無可奈何。
因此,高迎祥此次出擊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待官軍龜縮於西安、潼關兩地,他的後續部隊也就可以陸續從漢中地區過來,再加上從本地裹挾的百姓,他的兵力即可達到恐怖的三十萬以上。到那時候,秦兵火器再厲害也沒用了,隻要拿人往上墊即可,彈藥終有消耗光的時候。
正在高迎祥憧憬著今後的種種光明前途時,突然得到稟報:“闖王,前方發現北軍!”
高迎祥點了點頭,這並沒有在他的預料之外。相反,如果孫傳庭任他就這麽兵臨潼關城下,那才是見了鬼了。他沉聲問道:“他們有多少人?”
“大概四五百人,全是步軍,先鋒營已經與他們交上了手。”
“告訴劉哲,隻管一鼓作氣打過去。”高迎祥冷笑一聲道,“這大概就是孫傳庭的埋伏了。不過我軍有三萬多人馬,潼關一共才不到一萬人,還剛調走五千,在這裏埋伏的能有多少人?一兩千頂天了,還不到先鋒營的零頭呢。隻要越過秦嶺,即是孫傳庭親至,咱們也要殺他個片甲不留!”
但是通往秦嶺的道路崎嶇狹窄,最麻煩的是隻有這一條路,三萬多騎兵隻能一字長蛇魚貫前進,兵力根本無法展開。當先鋒營遇阻後,整體行進自然慢了下來。
高迎祥並不知道的是,就在前方五裏之外,大將劉哲的先鋒營遭到了數百官軍的頑強抵抗。劉哲是高迎祥手下一流的猛將,他的先鋒營也是精銳中的精銳,全部身披重甲,對弓箭的防護力相當強,頗有點關寧鐵騎的味道。
但現在並非是在一馬平川的平原上,而是崎嶇向上的山路,重甲騎兵的劣勢就顯露無疑了。首先,戰馬體積龐大,不擅登山,本來還得好幾個人前麵牽、後麵推才能勉強行進,指望騎著馬向敵軍發起衝鋒純屬做夢。
於是劉哲便命兩千士卒下馬步戰,先把對麵這股敵軍打垮了再說。可是這股敵軍非常狡猾,他們仗著地勢較高,且戰且退,並不與流賊展開貼身肉搏。
按理說即使雙方弓箭對射,由於有鐵甲護身,劉哲也不怕。但敵軍卻很少放箭,而是主要用另一種更為原始的武器:石頭。
山上最不缺的東西就是石頭。石頭有小有大,小的隻有雞蛋那麽大,大的超過西瓜。但是砸到人身上的效果則是一樣的,因為石頭不像弓箭,需要用銳利的箭頭刺入身體才能傷人;它隻需要砸中,那從上而下墜落帶來的動能就可以給人造成巨大的傷害,穿什麽鎧甲都沒用。如果碰巧砸到防護較少的頭上,更會一擊斃命。而前麵的人被砸倒以後,就會向下骨碌,往往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一砸就是一大串。
這持續不斷的落石襲擊讓劉哲的手下傷亡慘重。他們雖然也用弓箭還擊,但從下向上仰攻,取得的戰果自是微乎其微。而且流賊們身披重甲,麵對落石不但起不到什麽防護作用,反而成為行動的累贅。本來登山就很消耗體力,身上再穿著厚厚的鐵甲,更是舉步維艱。
恰在此時,高迎祥的命令傳了過來。劉哲更加焦躁,他的先鋒營兵力近萬,如果讓區區幾百人用石頭擋住,那還不得讓其他將領笑話死。他思索片刻,一咬牙道:“傳我命令:所有士卒一律脫掉鐵甲,有路走路,沒路就給我向上爬,一定要立刻追上這股敵軍,一個不剩全部殺光!”
劉哲的手下全是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否則也不會被編入負責突擊的先鋒營。這些人當即脫下鎧甲,隨隨便便往地上一丟,隨即甩著膀子向山上發起了衝鋒。這下果然輕鬆了許多,雖然還是時不時有人被落石砸中,慘叫著墜落下去,但離敵軍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
眼看雙方就要短兵相接,劉哲的手下突然看見數十個黑不溜秋、短棍狀的東西翻滾著從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