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的信函之後,還附有京師諸臣對此事的議論。其中大多數東林係官員認為蒙古與大明是敵對關係,林丹汗過去還數次犯邊,現在隻是因為勢窮力蹙才向朝廷示好,而且語氣還頗不恭敬。一旦恢複元氣,則會翻臉不認人。因此不應理會,而應任其自生自滅。
也有一小部分官員認為應該聯合林丹汗共同對付建虜,為此可以答應林丹汗的請求,封他為順義俺答,反正朝廷也沒什麽損失,隻是給他個虛名而已。至於互市和姻親,他們就不敢多說了,隻說恭請聖裁。
朱由檢沉思片刻,提筆給禮部批示道:“敵之敵即為我之友。林丹汗雖然未必真心歸順,但隻要能牽製建虜,亦有其用處。目下正在平叛關鍵時刻,不宜四麵樹敵。因此可允察哈爾部互市,但應僅限榆林一地,不可放入關內,並著邊軍嚴加監督。
“至於其求封順義俺答,應明確告知不允。何謂俺答?既然求封,安得與朕平起平坐、兄弟相稱?求嫁公主更是斷然不可,我堂堂大明熱血男兒何其之多,豈可犧牲女子換取苟安?朕亦不娶蒙古公主,和親之事再也休提,以此永為定例!遣質亦大可不必,以蒙古人天性,若做出背信棄義之事,又何惜一子。簡而言之,彼若以誠待我,則我亦以誠待彼;彼若存心欺瞞,亦不過自取滅亡而已。欽此!”
看完有關蒙古的奏折,朱由檢又拾起一份奏章,這一份卻是從登萊巡撫孫元化處轉來的,實是皮島總兵黃龍所奏。奏折中向朝廷匯報了這大半年來皮島、遼東和朝鮮方麵的動向,尤其是朝鮮,黃龍提到自從接任皮島總兵,按照朱由檢的指示從鐵山撤兵後,鐵山的控製權很快落入朝鮮手中。自從朝鮮投降後金以後,就開始在鐵山集結軍隊,還把朝鮮水師的一部分調到鐵山附近,頗有威脅皮島之意。
因此,在八旗軍入關之時,雖然黃龍極想趁機偷襲遼東腹地,但受到朝鮮軍隊牽製,隻能派出很小規模的部隊,也沒取得多大戰果。更兼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這三個漢奸在渤海上神出鬼沒,時常襲擾運輸糧草軍需的船隻,皮島水師防不勝防。黃龍為人忠厚老實,可沒有毛文龍那套把失敗吹噓成大勝的本事,隻得上表請罪。
廷臣對此也是議論紛紛。以閣臣錢龍錫為代表的很多東林係官員都認為:朝鮮既然已與建虜沆瀣一氣,皮島孤懸海外兩麵受敵,已無必要死守,不如裁撤東江鎮,把皮島的數萬軍民撤迴登萊或山海關。也有一小部分官員認為朝鮮軍隊戰鬥力遠遜於建虜,不如以雷霆之勢閃擊朝鮮,先剪除建虜一翼。
朱由檢默默看完奏章,李貞妍的音容笑貌不禁又浮現在眼前。平心而論,他真想把李倧這個背信棄義、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狠狠教訓一頓;但想到李貞妍生前的願望,他無論如何也下不了這個決心…
最後朱由檢思慮再三,給內閣批複道:“太祖有明訓:朝鮮為不征之國。李倧得位之前,彼國一直恪守宗藩禮數,今轉投建虜,亦為迫不得已。若大加征伐,不惟違反祖訓,且將朝鮮更推往建虜矣。禮部可傳書朝鮮,警告李倧勿輕舉妄動,勿以國運為兒戲,斷送三千裏江山和朝鮮百姓性命。若彼執迷不悟,阿敏雖未到漢城,朕半年可到!欽此!”
批完這三份奏折之後,朱由檢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之所以是喜憂參半,這“喜”主要是滿清短期內沒有要再次大舉進攻的跡象,給了朱由檢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可以先騰出手來對付叛軍和流賊。看來,秋天的一場大戰,確實把皇太極打疼了。另外察哈爾部也向朝廷示好,雖然未必可信,總好過四麵起火。
而他憂的則是朝鮮的局勢。一旦李倧一意孤行,決意進攻皮島,現在可是黃海的冰凍期,皮島離鐵山不過數十裏,軍隊可以涉冰而過。黃龍雖然是一員勇將,但皮島的軍隊卻主要是毛文龍的舊部,戰鬥力遠不像吹噓得那樣高。別說皮島失陷,就是陷入消耗戰,對大明來說都是嚴重的失敗。
再有就是大玉兒和李貞妍又刺得他心口發痛,覺得胸悶難當。朱由檢索性扔下奏章快步出門,立於福王府的後花園之中,仰望後半夜寂寥的星空。天上兩顆明亮的星星正在對他眨眼,那是崇瑤和貞妍麽?大玉兒在皇太極那裏過得可好?…
狠狠唿吸了幾口清新凜冽的空氣以後,朱由檢強行把這股思緒壓了下去,腦子也變得更加清醒了。他信步返迴房中,在內閣請他迴鑾京師的奏折上批示道:“洛陽雖然收複,但逆賊朱常洵逃脫,可謂功虧一簣。不拿住朱常洵,朕絕不迴京,各地奏折每日遞來禦營,朕即行批示,欽此!”
其實朱由檢根本就沒把朱常洵這個三百多斤的大胖子放在眼裏。之所以命令靳統武等人不許攻擊朱常洵,真正的目的就是以追擊朱常洵為由,可以長期留在宮外,讓京師那幫官員抓不著自己。身邊少了這些掣肘,他就可以大刀闊斧地進行幾項重要的改革了。
沉思片刻,朱由檢又在兵部的奏折上寫道:“看情形建虜在開春之前,未必敢再來入寇。著即從京師再調五千步軍至彰德府,準備對流賊作戰。京師防務,不日朕即有安排,陸續從各地衛所軍中抽調兵員遞補。欽此!”
之後朱由檢又批閱了其他奏章,全國事務千頭萬緒,也無法盡述其詳。待批閱完所有奏章,雞已叫了頭遍。朱由檢疲倦地伸了個懶腰,剛伸到身體舒展最大的時候,突然想起一件事,就那麽僵在那裏:毛文龍、石春虎,還有那五百兵痞,現在怎麽樣了?天氣如此寒冷,他們在遼東能生存下去麽?
也有一小部分官員認為應該聯合林丹汗共同對付建虜,為此可以答應林丹汗的請求,封他為順義俺答,反正朝廷也沒什麽損失,隻是給他個虛名而已。至於互市和姻親,他們就不敢多說了,隻說恭請聖裁。
朱由檢沉思片刻,提筆給禮部批示道:“敵之敵即為我之友。林丹汗雖然未必真心歸順,但隻要能牽製建虜,亦有其用處。目下正在平叛關鍵時刻,不宜四麵樹敵。因此可允察哈爾部互市,但應僅限榆林一地,不可放入關內,並著邊軍嚴加監督。
“至於其求封順義俺答,應明確告知不允。何謂俺答?既然求封,安得與朕平起平坐、兄弟相稱?求嫁公主更是斷然不可,我堂堂大明熱血男兒何其之多,豈可犧牲女子換取苟安?朕亦不娶蒙古公主,和親之事再也休提,以此永為定例!遣質亦大可不必,以蒙古人天性,若做出背信棄義之事,又何惜一子。簡而言之,彼若以誠待我,則我亦以誠待彼;彼若存心欺瞞,亦不過自取滅亡而已。欽此!”
看完有關蒙古的奏折,朱由檢又拾起一份奏章,這一份卻是從登萊巡撫孫元化處轉來的,實是皮島總兵黃龍所奏。奏折中向朝廷匯報了這大半年來皮島、遼東和朝鮮方麵的動向,尤其是朝鮮,黃龍提到自從接任皮島總兵,按照朱由檢的指示從鐵山撤兵後,鐵山的控製權很快落入朝鮮手中。自從朝鮮投降後金以後,就開始在鐵山集結軍隊,還把朝鮮水師的一部分調到鐵山附近,頗有威脅皮島之意。
因此,在八旗軍入關之時,雖然黃龍極想趁機偷襲遼東腹地,但受到朝鮮軍隊牽製,隻能派出很小規模的部隊,也沒取得多大戰果。更兼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這三個漢奸在渤海上神出鬼沒,時常襲擾運輸糧草軍需的船隻,皮島水師防不勝防。黃龍為人忠厚老實,可沒有毛文龍那套把失敗吹噓成大勝的本事,隻得上表請罪。
廷臣對此也是議論紛紛。以閣臣錢龍錫為代表的很多東林係官員都認為:朝鮮既然已與建虜沆瀣一氣,皮島孤懸海外兩麵受敵,已無必要死守,不如裁撤東江鎮,把皮島的數萬軍民撤迴登萊或山海關。也有一小部分官員認為朝鮮軍隊戰鬥力遠遜於建虜,不如以雷霆之勢閃擊朝鮮,先剪除建虜一翼。
朱由檢默默看完奏章,李貞妍的音容笑貌不禁又浮現在眼前。平心而論,他真想把李倧這個背信棄義、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狠狠教訓一頓;但想到李貞妍生前的願望,他無論如何也下不了這個決心…
最後朱由檢思慮再三,給內閣批複道:“太祖有明訓:朝鮮為不征之國。李倧得位之前,彼國一直恪守宗藩禮數,今轉投建虜,亦為迫不得已。若大加征伐,不惟違反祖訓,且將朝鮮更推往建虜矣。禮部可傳書朝鮮,警告李倧勿輕舉妄動,勿以國運為兒戲,斷送三千裏江山和朝鮮百姓性命。若彼執迷不悟,阿敏雖未到漢城,朕半年可到!欽此!”
批完這三份奏折之後,朱由檢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之所以是喜憂參半,這“喜”主要是滿清短期內沒有要再次大舉進攻的跡象,給了朱由檢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可以先騰出手來對付叛軍和流賊。看來,秋天的一場大戰,確實把皇太極打疼了。另外察哈爾部也向朝廷示好,雖然未必可信,總好過四麵起火。
而他憂的則是朝鮮的局勢。一旦李倧一意孤行,決意進攻皮島,現在可是黃海的冰凍期,皮島離鐵山不過數十裏,軍隊可以涉冰而過。黃龍雖然是一員勇將,但皮島的軍隊卻主要是毛文龍的舊部,戰鬥力遠不像吹噓得那樣高。別說皮島失陷,就是陷入消耗戰,對大明來說都是嚴重的失敗。
再有就是大玉兒和李貞妍又刺得他心口發痛,覺得胸悶難當。朱由檢索性扔下奏章快步出門,立於福王府的後花園之中,仰望後半夜寂寥的星空。天上兩顆明亮的星星正在對他眨眼,那是崇瑤和貞妍麽?大玉兒在皇太極那裏過得可好?…
狠狠唿吸了幾口清新凜冽的空氣以後,朱由檢強行把這股思緒壓了下去,腦子也變得更加清醒了。他信步返迴房中,在內閣請他迴鑾京師的奏折上批示道:“洛陽雖然收複,但逆賊朱常洵逃脫,可謂功虧一簣。不拿住朱常洵,朕絕不迴京,各地奏折每日遞來禦營,朕即行批示,欽此!”
其實朱由檢根本就沒把朱常洵這個三百多斤的大胖子放在眼裏。之所以命令靳統武等人不許攻擊朱常洵,真正的目的就是以追擊朱常洵為由,可以長期留在宮外,讓京師那幫官員抓不著自己。身邊少了這些掣肘,他就可以大刀闊斧地進行幾項重要的改革了。
沉思片刻,朱由檢又在兵部的奏折上寫道:“看情形建虜在開春之前,未必敢再來入寇。著即從京師再調五千步軍至彰德府,準備對流賊作戰。京師防務,不日朕即有安排,陸續從各地衛所軍中抽調兵員遞補。欽此!”
之後朱由檢又批閱了其他奏章,全國事務千頭萬緒,也無法盡述其詳。待批閱完所有奏章,雞已叫了頭遍。朱由檢疲倦地伸了個懶腰,剛伸到身體舒展最大的時候,突然想起一件事,就那麽僵在那裏:毛文龍、石春虎,還有那五百兵痞,現在怎麽樣了?天氣如此寒冷,他們在遼東能生存下去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