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槽”都不足以形容老“參把頭”崔忠明的心情。
看著眼前這個凹槽之地,分布著一大片長有像人的巴掌般平展的複葉的植株,隨林間的清風微微擺動,樸素得幾乎和周邊的綠色融在了一起。
但是崔忠明絕對沒有看錯,這就是人參!
老天爺!什麽時候野生人參都紮堆出現了?
眼前的這一幕徹底地打破了崔忠明幾十年的“放山”認知。
隊伍裏的其他“放山”人也無不一臉懷疑人生的表情。
但反應過來後,崔忠明小心翼翼地轉了一圈,無論是從周邊的環境,還是人參的長勢,都確定了這是野生人參無疑。
他激動得發抖,“奇跡啊,這是山神的饋贈啊!”
“快,馬上準備祭山神儀式!”崔忠明手舞足蹈,催促著其他“放山”人趕緊行動起來。
眾人轟然應下。
崔忠明向齊政介紹,“放山”人在正式挖參前,必須祭奠山神。“參把頭”崔忠明拿出事先準備的豬頭和白酒當作供品,準備起祭山神的儀式。
據說這種祭山神儀式從古沿襲至今,任何一個“放山”隊伍都會非常認真地對待,不敢有半點疏忽,惟恐得罪山神。
齊政和張澤宏以及隊伍裏嘉穀的員工們幫不上忙,隻能在一旁好奇地看著。
接下來的儀式很有趣,隻見“參把頭”崔忠明大聲問:“什麽貨?”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其他“放山”人則預估參齡,按照行話據實迴報:比如長出一枚複葉,就說“三花子”;長有兩枚掌狀複葉的,就說“二甲子”;長有3枚掌狀複葉,就稱“燈台子”……長有5個掌狀複葉的,就叫“五品葉”。
等喊到“六品葉”的時候,聲音都顫抖了——這是在百年以上參齡,極為罕見,“放山”人習稱“一片”,寓意見此元老,整片山坡會有無數子子孫孫,猶如族群。
關鍵是,這裏的“元老”還真的不少……
至於那株貌似傳說中的七品葉的千年人參,則由“參把頭”崔忠明親自動手,把棒槌鎖的一端係在參莖上,另一端係在“索羅棍”上,以防棒槌“跑掉”。
待確定“鎖”好人參後,崔忠明就召集眾人伏地磕頭,向山神表示謝意。
待祭山神儀式結束後,才是正式的挖參。
在開挖前,齊政就將崔忠明拉到一邊,提出自己的要求:“崔老,你看這裏的野生人參可不少,我是想盡量將它們移栽迴去。所以除了難以移植的,其他的都不要直接采挖出來,你覺得怎麽樣?”
崔忠明正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聽到齊政的要求,不由得一愣。
“你不是在開玩笑吧?老山參也移栽迴去?這種老山參根莖移植可是不可控的。”崔忠明提醒道。
齊政麵不改色:“你覺得,這麽一批百年野生人參,這世界上其他地方還有多少可能會存在?全部采挖出來倒是省事了,但你不覺得可惜嗎?”
當然可惜,但是……
“你要知道,就算移植迴去了,它們也未必能成活啊!弄死了可就絕對得不償失了!更何況,一旦移植後,就算成活了,野山參的體型也可能會發生變化,很有可能不像正常野山參那樣有靈氣和自然……”
齊政問道:“我聽說你以前移植成功過幾十年生的野山參,難道你也沒有把握嗎?”
崔忠明一臉糾結:“是有這迴事。但我那移植的也不是百年人參啊,這種珍稀寶貝,要是弄死了,我可就百死莫贖了……”
其實最主要是,誰不是千辛萬苦的才能找尋到一株野生人參啊,根本不會考慮移植的問題,第一時間采挖出來賣了才是最佳選擇。
像是眼前這種“一片”的野山參,別說親眼目睹,就算聽也沒聽說過。
齊政就果斷道:“你有經驗就好,那就能這麽辦了,移栽迴去後我們可以時刻保持關注,如果真的不好,也能及時挽迴,你就放手幹吧!”
有靈陣,怕個球!
說是這麽說,但崔忠明還是麵露遲疑之色,這種風險,究竟值不值得冒呢?
“當然值得!你想想看,這可能是最後一批野生人參的‘活化石’了,我們總不能留一些在這裏吧。最好的辦法,還是移植迴去。我已經準備好相似的移栽環境了,盡可能將這批純粹的野生人參保留下來……”
崔忠明還是被齊政說服了,此時他也明白了齊政為何要帶這麽多人進山了,敢情是一開始就打著移栽的主意。
崔忠明宣布了兩人的決定,其他“放山”人雖然驚疑不定,但麵對著頗負盛名的“參把頭”和財大氣粗的老板,也就默默接受了。
方案定好,隊伍就開始行動起來。
真正挖參的一般都是經驗豐富的把頭和邊棍。
挖參時他們要先割除周圍雜草,然後一麵起土,一麵用鹿骨針挑出人參的細小根須,確保每一根根須不損傷或折斷,否則會“跑漿”,價值會大打折扣。
其他人並非原地等待,要在四周尋找還有沒有人參,並采苔蘚、扒樹皮,準備包參的材料。
參挖出後,必須要“封包子”,也就是用新剝下來的樹皮裹上苔蘚和原坑土,再將人參裹在中間,以此為人參保鮮。
至於要移栽迴去的野生人參,就要連人參下麵的土壤全部收集起來。在經驗豐富的崔忠明的指導下,範圍要大一點,盡可能不破壞到人參的根莖。
幸虧齊政之前播種時就考慮到這個問題,播種的範圍分得比較開,方便移栽。
這些工作都是“放山”人在完成,齊政等非專業人士隻能在一邊打下手。
齊政隻是吩咐一定要把成熟的參籽收集起來,這是拿迴去試種的——這也是為後麵靈陣助力人參種植打掩護,這好歹是野生人參的種子,性狀優良一點也不以為奇吧。
一般來說,若碰上參籽成熟的人參,“放山”人必須將參籽在原地種下,這已經成了“放山”鐵定的規矩。所以齊政也沒有完全霸占參籽,畢竟,這是整個“放山”過程中惟一的保護行為了。
可以說,“放山”人在挖出人參的同時,基本上也斷掉了它在野外繁殖的可能性。
也正是因為如此不給野生人參繁殖機會的大規模、不分季節、不分大小的采挖,根本就沒有采和養的平衡可言,數百年以來,人參隻能麵臨滅絕的危機。
齊政組織的采挖隊伍同樣是這樣的操作,將所有的野生人參采挖一空,甚至連幾年生的人參都沒有放過——留下後也不會有好下場,這個地方已經徹底暴露了,遲早都不會被放過的。
崔忠明能做的,也隻是在原地種下一些參籽,留存一絲希望而已。
隊伍滿載而歸。
……
出山後,齊政帶領著隊伍第一時間就趕往嘉穀收購的人參種植園,首先將要移植的野生人參移栽好再說。
並不是哪裏的土地都可以種植人參,參地的營養成分要高,而且要清涼濕潤,也就是說人參大多是種植在林地砍伐以後開墾出來的處女地上。
參地一般都開在森林環繞的山坡上,遠望參床一列列排得非常整齊,晴天的時候參床上都蓋著防太陽曬的參簾。
嘉穀收購的人參種植園,是一個獨立的小山頭,不同於其他的種植園那樣林木被砍伐一空,這裏還保持著一片樹林。
齊政看中這裏,就是為了能讓移栽的野生人參能在接近自然的環境下生長,而且這個種植園防護條件相對優越——山腳下都建立圍牆包圍起來了。
一般來說,人參在這樣的林木砍伐以後開墾出來的山地生長幾年後,供養人參的養分逐漸耗盡,就要移參到新開墾出來的處女地上,否則人參就會因營養不良等問題大量死苗。
也就是說要接連砍伐和開墾兩塊林地,才能保證人參長到勉強可以采挖上市。
這個種植園被承包下來後,還沒來得及開墾,承包的參農就在人參價格暴跌中瀕臨破產了,不得不將參園轉讓給嘉穀。
齊政印象中,人參種植每年都要開墾大麵積的林地,這與當前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所以好景不長,大約十年後,這種傳統意義上的人參種植園在有些地區已經絕跡了。特別在東北,有很多地方已經徹底不再審批開墾林地的參地了。
所以能提前圈下這樣條件相對優越的人參種植園,當然不能錯過。
崔忠明對這個環境比較滿意,倒是覺得成功移栽的可能性又變大了一點。
在他的指導下,在參園裏選擇了含有較多腐殖質的林下土區,挖深度與野生人參相近的坑,將帶迴來的連土野生人參栽種下,再適當噴水保濕,後麵就看能不能適應下來了。
就這樣,幾十株百年野生人參,以及上百株從幾年生到十幾年生的野生人參,經過一番折騰,終於從長白山的深山中,移植到嘉穀的參園裏安家了。
……
看著眼前這個凹槽之地,分布著一大片長有像人的巴掌般平展的複葉的植株,隨林間的清風微微擺動,樸素得幾乎和周邊的綠色融在了一起。
但是崔忠明絕對沒有看錯,這就是人參!
老天爺!什麽時候野生人參都紮堆出現了?
眼前的這一幕徹底地打破了崔忠明幾十年的“放山”認知。
隊伍裏的其他“放山”人也無不一臉懷疑人生的表情。
但反應過來後,崔忠明小心翼翼地轉了一圈,無論是從周邊的環境,還是人參的長勢,都確定了這是野生人參無疑。
他激動得發抖,“奇跡啊,這是山神的饋贈啊!”
“快,馬上準備祭山神儀式!”崔忠明手舞足蹈,催促著其他“放山”人趕緊行動起來。
眾人轟然應下。
崔忠明向齊政介紹,“放山”人在正式挖參前,必須祭奠山神。“參把頭”崔忠明拿出事先準備的豬頭和白酒當作供品,準備起祭山神的儀式。
據說這種祭山神儀式從古沿襲至今,任何一個“放山”隊伍都會非常認真地對待,不敢有半點疏忽,惟恐得罪山神。
齊政和張澤宏以及隊伍裏嘉穀的員工們幫不上忙,隻能在一旁好奇地看著。
接下來的儀式很有趣,隻見“參把頭”崔忠明大聲問:“什麽貨?”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其他“放山”人則預估參齡,按照行話據實迴報:比如長出一枚複葉,就說“三花子”;長有兩枚掌狀複葉的,就說“二甲子”;長有3枚掌狀複葉,就稱“燈台子”……長有5個掌狀複葉的,就叫“五品葉”。
等喊到“六品葉”的時候,聲音都顫抖了——這是在百年以上參齡,極為罕見,“放山”人習稱“一片”,寓意見此元老,整片山坡會有無數子子孫孫,猶如族群。
關鍵是,這裏的“元老”還真的不少……
至於那株貌似傳說中的七品葉的千年人參,則由“參把頭”崔忠明親自動手,把棒槌鎖的一端係在參莖上,另一端係在“索羅棍”上,以防棒槌“跑掉”。
待確定“鎖”好人參後,崔忠明就召集眾人伏地磕頭,向山神表示謝意。
待祭山神儀式結束後,才是正式的挖參。
在開挖前,齊政就將崔忠明拉到一邊,提出自己的要求:“崔老,你看這裏的野生人參可不少,我是想盡量將它們移栽迴去。所以除了難以移植的,其他的都不要直接采挖出來,你覺得怎麽樣?”
崔忠明正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聽到齊政的要求,不由得一愣。
“你不是在開玩笑吧?老山參也移栽迴去?這種老山參根莖移植可是不可控的。”崔忠明提醒道。
齊政麵不改色:“你覺得,這麽一批百年野生人參,這世界上其他地方還有多少可能會存在?全部采挖出來倒是省事了,但你不覺得可惜嗎?”
當然可惜,但是……
“你要知道,就算移植迴去了,它們也未必能成活啊!弄死了可就絕對得不償失了!更何況,一旦移植後,就算成活了,野山參的體型也可能會發生變化,很有可能不像正常野山參那樣有靈氣和自然……”
齊政問道:“我聽說你以前移植成功過幾十年生的野山參,難道你也沒有把握嗎?”
崔忠明一臉糾結:“是有這迴事。但我那移植的也不是百年人參啊,這種珍稀寶貝,要是弄死了,我可就百死莫贖了……”
其實最主要是,誰不是千辛萬苦的才能找尋到一株野生人參啊,根本不會考慮移植的問題,第一時間采挖出來賣了才是最佳選擇。
像是眼前這種“一片”的野山參,別說親眼目睹,就算聽也沒聽說過。
齊政就果斷道:“你有經驗就好,那就能這麽辦了,移栽迴去後我們可以時刻保持關注,如果真的不好,也能及時挽迴,你就放手幹吧!”
有靈陣,怕個球!
說是這麽說,但崔忠明還是麵露遲疑之色,這種風險,究竟值不值得冒呢?
“當然值得!你想想看,這可能是最後一批野生人參的‘活化石’了,我們總不能留一些在這裏吧。最好的辦法,還是移植迴去。我已經準備好相似的移栽環境了,盡可能將這批純粹的野生人參保留下來……”
崔忠明還是被齊政說服了,此時他也明白了齊政為何要帶這麽多人進山了,敢情是一開始就打著移栽的主意。
崔忠明宣布了兩人的決定,其他“放山”人雖然驚疑不定,但麵對著頗負盛名的“參把頭”和財大氣粗的老板,也就默默接受了。
方案定好,隊伍就開始行動起來。
真正挖參的一般都是經驗豐富的把頭和邊棍。
挖參時他們要先割除周圍雜草,然後一麵起土,一麵用鹿骨針挑出人參的細小根須,確保每一根根須不損傷或折斷,否則會“跑漿”,價值會大打折扣。
其他人並非原地等待,要在四周尋找還有沒有人參,並采苔蘚、扒樹皮,準備包參的材料。
參挖出後,必須要“封包子”,也就是用新剝下來的樹皮裹上苔蘚和原坑土,再將人參裹在中間,以此為人參保鮮。
至於要移栽迴去的野生人參,就要連人參下麵的土壤全部收集起來。在經驗豐富的崔忠明的指導下,範圍要大一點,盡可能不破壞到人參的根莖。
幸虧齊政之前播種時就考慮到這個問題,播種的範圍分得比較開,方便移栽。
這些工作都是“放山”人在完成,齊政等非專業人士隻能在一邊打下手。
齊政隻是吩咐一定要把成熟的參籽收集起來,這是拿迴去試種的——這也是為後麵靈陣助力人參種植打掩護,這好歹是野生人參的種子,性狀優良一點也不以為奇吧。
一般來說,若碰上參籽成熟的人參,“放山”人必須將參籽在原地種下,這已經成了“放山”鐵定的規矩。所以齊政也沒有完全霸占參籽,畢竟,這是整個“放山”過程中惟一的保護行為了。
可以說,“放山”人在挖出人參的同時,基本上也斷掉了它在野外繁殖的可能性。
也正是因為如此不給野生人參繁殖機會的大規模、不分季節、不分大小的采挖,根本就沒有采和養的平衡可言,數百年以來,人參隻能麵臨滅絕的危機。
齊政組織的采挖隊伍同樣是這樣的操作,將所有的野生人參采挖一空,甚至連幾年生的人參都沒有放過——留下後也不會有好下場,這個地方已經徹底暴露了,遲早都不會被放過的。
崔忠明能做的,也隻是在原地種下一些參籽,留存一絲希望而已。
隊伍滿載而歸。
……
出山後,齊政帶領著隊伍第一時間就趕往嘉穀收購的人參種植園,首先將要移植的野生人參移栽好再說。
並不是哪裏的土地都可以種植人參,參地的營養成分要高,而且要清涼濕潤,也就是說人參大多是種植在林地砍伐以後開墾出來的處女地上。
參地一般都開在森林環繞的山坡上,遠望參床一列列排得非常整齊,晴天的時候參床上都蓋著防太陽曬的參簾。
嘉穀收購的人參種植園,是一個獨立的小山頭,不同於其他的種植園那樣林木被砍伐一空,這裏還保持著一片樹林。
齊政看中這裏,就是為了能讓移栽的野生人參能在接近自然的環境下生長,而且這個種植園防護條件相對優越——山腳下都建立圍牆包圍起來了。
一般來說,人參在這樣的林木砍伐以後開墾出來的山地生長幾年後,供養人參的養分逐漸耗盡,就要移參到新開墾出來的處女地上,否則人參就會因營養不良等問題大量死苗。
也就是說要接連砍伐和開墾兩塊林地,才能保證人參長到勉強可以采挖上市。
這個種植園被承包下來後,還沒來得及開墾,承包的參農就在人參價格暴跌中瀕臨破產了,不得不將參園轉讓給嘉穀。
齊政印象中,人參種植每年都要開墾大麵積的林地,這與當前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所以好景不長,大約十年後,這種傳統意義上的人參種植園在有些地區已經絕跡了。特別在東北,有很多地方已經徹底不再審批開墾林地的參地了。
所以能提前圈下這樣條件相對優越的人參種植園,當然不能錯過。
崔忠明對這個環境比較滿意,倒是覺得成功移栽的可能性又變大了一點。
在他的指導下,在參園裏選擇了含有較多腐殖質的林下土區,挖深度與野生人參相近的坑,將帶迴來的連土野生人參栽種下,再適當噴水保濕,後麵就看能不能適應下來了。
就這樣,幾十株百年野生人參,以及上百株從幾年生到十幾年生的野生人參,經過一番折騰,終於從長白山的深山中,移植到嘉穀的參園裏安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