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一手抓著他腰一手攀著他脖子,感覺馬速越來越快越來越快,有時甚至如同騰飛在天上一般,心緊張得砰砰直跳。心說幸好不是在現代,在現代她啟哥這分明又一個馬路殺手。
劉啟倒是優哉遊哉的,一手持韁,一手摟著她,還說笑:“這一點都不快,連我正常速度一半都沒有。”
劉啟的坐騎自然是萬裏挑一的良駒,他輕鬆駕馭著馬兒,突然不知想到哪裏,正色道:“我們的馬便趕不上匈奴人的,要想徹底把他們打趴下,還是要多養些良馬才可以。”
他驀地直起身子一笑:“如果可以,我倒真想親自帶軍去打匈奴。”
座下馬兒似有感應,和主人同樣神采飛揚地撒歡兒跑了起來。
王致連連喊停,抱著他說:“啟哥,別激動,就算你打不跑,你兒子也一定能找人打跑。”
劉啟勒住馬,看她一眼:“你倒自信。我兒子……你不是還沒生出來呢麽?”
等到他們遊獵迴去,就聽到一個消息——齊王劉則死了。
齊王是劉氏皇族中很重要的一支,因為老齊王劉肥是高祖長子,因為母親不是正妻才當不成太子。即使如此,齊國也是極為富饒且領土廣大的諸侯國,鏟除呂後一黨後,宗室大臣曾一度為究竟該迎時任齊王劉襄為帝還是代王劉恆為帝產生爭議。
如今劉襄的兒子劉則也死了,而且他沒有留下兒子,該如何處置齊國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
王致發現最近開始有人給劉啟行賄。
她感到非常震驚。天下都是他們家的,還有什麽人跑來給他行賄送禮。再送禮劉啟也肯定是向著自己家啊。
後來神通廣大的送禮行賄人員甚至聯絡上了太子妃殿下,給她送來各色珍寶首飾綢緞綾羅。
劉啟對此一律兩個字:“收著。”
反正不收白不收。
王致去書房找劉啟,問他:“到底是什麽人給你送禮?”
劉啟遞給她一摞絹帛謄寫的書信,王致一張張翻看,篇篇寫得情深意切情意深重,落款名都是劉氏子孫,中心思想隻有一個,請太子殿下多多支持齊王劉則的某位叔伯子侄兄弟為新齊王。
對於朝廷來說,隻要新藩王忠心耿耿向著中央,新齊王是誰都沒有關係,但對於那些齊國的劉家人來講,誰能承襲齊王,利害關係可就大了。自去年太子監國開始,劉啟越來越受劉恆倚重,他的意見,當然能影響皇帝最終決斷。因而事先利用各種手段向太子表忠心打動太子,未必不是一條門路。
王致看著眼前一封比一封真誠的表白信,不由好奇問道:“啟哥你看好哪個?”
劉啟抬起眼,笑了:“你也收了人家那麽多金玉珠寶,你倒是看好哪個?”
王致比較不趕潮流,而且現在娛樂明星什麽的更新換代太快,跟也跟不上。和現在孩子不一樣,她那一代小時候的男神就是和珅紀曉嵐,超級男神就是孫悟空,國外男神是哆啦a夢,最討厭的就是老要被大聖救還整天鬧別扭的唐僧。
後來她男神之一和珅去演了主父偃,王致專門跑去看,在電視裏主父偃向漢武帝提了一項政策建議,就是推恩令。影視劇雖然有戲說演義成分,但是這條政策的基本內核卻是不變的——化剛為柔,允許藩王將領土分封給更多其他子孫,實際上削弱諸侯力量。
人性利己而短視,屆時無需中央強製推行,各利益相關的分支旁家就會推動著這政策實施下去,畢竟他們在乎的隻是自己能不能得到那一畝三分地。
看電視的時候王致還上小學,這麽多年過去,其他情節都忘得差不多了,這個情節倒還記憶猶新。
她放下手中所有信箋,抬頭建議道:“既然他們每個人都想繼承王位,每個人都這麽有誠意,不如就都封他們為王。反正齊國地方這麽大,夠分。”
劉啟點點頭,看著她,微笑:“正合我意。”
他少女般手托著腮倚在桌子上,打趣道:“原本我還擔心孩子隨你不隨我怎麽辦,這下倒可以稍稍放心了。”
什麽話,我上輩子也是考入大口譯學院的高端人才。王致暗裏不滿,不過她決定不和唯我獨尊的公主殿下計較,轉而道:“啟哥你原來這麽想要孩子……八字沒一撇呢還天天惦記著有的沒的……”
劉啟瞪她,點頭:“當然想要!小武他都生二胎了。”
一個人低著頭特委屈地嘟囔:“我都這麽老了……”。
劉啟今年二十四,而如今普通百姓家裏,十三四歲就繁育後代的也不在少數。和平均水平相比,他已經算是相當晚婚晚育的了。
不過很快太子殿下就又打起精神,於此時此刻向太子妃委婉地鄭重提議。翻譯過來其意思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咱們以後還得繼續努力,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為未央宮培養新生力量。
王致仔細分析了一下,就算自己是身穿的,生理構造和啟哥他隔著兩千多年的進化代溝,根據現代生物學研究結果,他倆之間也不可能產生生殖隔離,所以理論上努力是可以獲得迴報的。而且古代食物天然沒有輻射,臭氧層也沒空洞,天上也不下酸雨,她出去玩的時候發現黃土高原上鬱鬱蔥蔥一片茂密的綠,涇河渭河水流澎湃還清澈,自然條件還是很好的,不存在負麵影響的可能。努力是很有希望的。
於是對於太子的提議,太子妃選擇了附議。
一個月後,關於齊國齊王死了沒有留下兒子的重大問題,緊密團結圍繞在劉恆領導下的大漢中央決議如下:原齊悼惠王劉肥八子楊虛侯劉將閭嗣封為新齊王;九子劉辟光晉封為濟南王;十子安都侯劉誌晉封為濟北王;十一子劉卬晉封為膠西王;十二子劉賢晉封為菑川王;十三子劉熊渠晉升為膠東王。
自此,齊國一分為六。
劉啟對王致歎息道:“你看為夫是不是個好人?凡是拿著禮物上門來求我的,隻要要求不過分,為夫就都滿足了他們。”
劉啟倒是優哉遊哉的,一手持韁,一手摟著她,還說笑:“這一點都不快,連我正常速度一半都沒有。”
劉啟的坐騎自然是萬裏挑一的良駒,他輕鬆駕馭著馬兒,突然不知想到哪裏,正色道:“我們的馬便趕不上匈奴人的,要想徹底把他們打趴下,還是要多養些良馬才可以。”
他驀地直起身子一笑:“如果可以,我倒真想親自帶軍去打匈奴。”
座下馬兒似有感應,和主人同樣神采飛揚地撒歡兒跑了起來。
王致連連喊停,抱著他說:“啟哥,別激動,就算你打不跑,你兒子也一定能找人打跑。”
劉啟勒住馬,看她一眼:“你倒自信。我兒子……你不是還沒生出來呢麽?”
等到他們遊獵迴去,就聽到一個消息——齊王劉則死了。
齊王是劉氏皇族中很重要的一支,因為老齊王劉肥是高祖長子,因為母親不是正妻才當不成太子。即使如此,齊國也是極為富饒且領土廣大的諸侯國,鏟除呂後一黨後,宗室大臣曾一度為究竟該迎時任齊王劉襄為帝還是代王劉恆為帝產生爭議。
如今劉襄的兒子劉則也死了,而且他沒有留下兒子,該如何處置齊國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
王致發現最近開始有人給劉啟行賄。
她感到非常震驚。天下都是他們家的,還有什麽人跑來給他行賄送禮。再送禮劉啟也肯定是向著自己家啊。
後來神通廣大的送禮行賄人員甚至聯絡上了太子妃殿下,給她送來各色珍寶首飾綢緞綾羅。
劉啟對此一律兩個字:“收著。”
反正不收白不收。
王致去書房找劉啟,問他:“到底是什麽人給你送禮?”
劉啟遞給她一摞絹帛謄寫的書信,王致一張張翻看,篇篇寫得情深意切情意深重,落款名都是劉氏子孫,中心思想隻有一個,請太子殿下多多支持齊王劉則的某位叔伯子侄兄弟為新齊王。
對於朝廷來說,隻要新藩王忠心耿耿向著中央,新齊王是誰都沒有關係,但對於那些齊國的劉家人來講,誰能承襲齊王,利害關係可就大了。自去年太子監國開始,劉啟越來越受劉恆倚重,他的意見,當然能影響皇帝最終決斷。因而事先利用各種手段向太子表忠心打動太子,未必不是一條門路。
王致看著眼前一封比一封真誠的表白信,不由好奇問道:“啟哥你看好哪個?”
劉啟抬起眼,笑了:“你也收了人家那麽多金玉珠寶,你倒是看好哪個?”
王致比較不趕潮流,而且現在娛樂明星什麽的更新換代太快,跟也跟不上。和現在孩子不一樣,她那一代小時候的男神就是和珅紀曉嵐,超級男神就是孫悟空,國外男神是哆啦a夢,最討厭的就是老要被大聖救還整天鬧別扭的唐僧。
後來她男神之一和珅去演了主父偃,王致專門跑去看,在電視裏主父偃向漢武帝提了一項政策建議,就是推恩令。影視劇雖然有戲說演義成分,但是這條政策的基本內核卻是不變的——化剛為柔,允許藩王將領土分封給更多其他子孫,實際上削弱諸侯力量。
人性利己而短視,屆時無需中央強製推行,各利益相關的分支旁家就會推動著這政策實施下去,畢竟他們在乎的隻是自己能不能得到那一畝三分地。
看電視的時候王致還上小學,這麽多年過去,其他情節都忘得差不多了,這個情節倒還記憶猶新。
她放下手中所有信箋,抬頭建議道:“既然他們每個人都想繼承王位,每個人都這麽有誠意,不如就都封他們為王。反正齊國地方這麽大,夠分。”
劉啟點點頭,看著她,微笑:“正合我意。”
他少女般手托著腮倚在桌子上,打趣道:“原本我還擔心孩子隨你不隨我怎麽辦,這下倒可以稍稍放心了。”
什麽話,我上輩子也是考入大口譯學院的高端人才。王致暗裏不滿,不過她決定不和唯我獨尊的公主殿下計較,轉而道:“啟哥你原來這麽想要孩子……八字沒一撇呢還天天惦記著有的沒的……”
劉啟瞪她,點頭:“當然想要!小武他都生二胎了。”
一個人低著頭特委屈地嘟囔:“我都這麽老了……”。
劉啟今年二十四,而如今普通百姓家裏,十三四歲就繁育後代的也不在少數。和平均水平相比,他已經算是相當晚婚晚育的了。
不過很快太子殿下就又打起精神,於此時此刻向太子妃委婉地鄭重提議。翻譯過來其意思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咱們以後還得繼續努力,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為未央宮培養新生力量。
王致仔細分析了一下,就算自己是身穿的,生理構造和啟哥他隔著兩千多年的進化代溝,根據現代生物學研究結果,他倆之間也不可能產生生殖隔離,所以理論上努力是可以獲得迴報的。而且古代食物天然沒有輻射,臭氧層也沒空洞,天上也不下酸雨,她出去玩的時候發現黃土高原上鬱鬱蔥蔥一片茂密的綠,涇河渭河水流澎湃還清澈,自然條件還是很好的,不存在負麵影響的可能。努力是很有希望的。
於是對於太子的提議,太子妃選擇了附議。
一個月後,關於齊國齊王死了沒有留下兒子的重大問題,緊密團結圍繞在劉恆領導下的大漢中央決議如下:原齊悼惠王劉肥八子楊虛侯劉將閭嗣封為新齊王;九子劉辟光晉封為濟南王;十子安都侯劉誌晉封為濟北王;十一子劉卬晉封為膠西王;十二子劉賢晉封為菑川王;十三子劉熊渠晉升為膠東王。
自此,齊國一分為六。
劉啟對王致歎息道:“你看為夫是不是個好人?凡是拿著禮物上門來求我的,隻要要求不過分,為夫就都滿足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