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征出使後,大明又連接派出四名大臣,分別出使緬甸,南掌,暹羅,柬埔寨,代表大明朝廷給予一些賞賜,同時提出一些要求。這要求主要就是建設漢文學校,大明願意出錢,當地出人力,建設好學校後,由大明派人前來任教,當地負責教師的食宿,而薪水則由大明負責。
這樣好的條件當然會受到各藩屬國人民的支持,至於有些人認識到文化同化的後果,那也不可能公開反對此事。所以此事在各國都進行得比較順利,在南越當年就是這樣做的,中南半島上大家環境都差不多,都是受到儒家文化影響的地區,所以進行漢化教育並沒有太大的阻力。
藩屬國的教材與國內的教材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重點在於教授儒家文化,以及當地的曆史。大明早就召集了大批人負責編纂中南半島各國的曆史,當然,在編纂的過程中刪減和修改那是必須的,特別是所有的教材都有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特別強調在很久以前,各地就是中國的藩屬國。
至於農業方麵,研究院專門派出了農事科的學生來到這裏進行耕作施肥指導。中南半島這邊環境太好,隨便撒點種子到時便有不錯的收成,所以在這些方麵根本就不大注意。大明的學生在這裏指導一番,至少可以讓產量翻上一兩番。
但是中南半島這地方的人,因為食物來得容易,所以比較崇尚自由,想讓他們和中原地方的人一樣精耕細作,確實有些困難,而且是越往南越難懶。不過以在呂宋的經驗來看,一些本地沒有的商品,比如香煙火柴,肥皂鏡子,對他們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夠大大提高當地人工作的積極性。
農業部通過改造,使得大明國內的培高田地所占的比例大為增加,這就使得國內的糧食產量其實已經足夠解決民眾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農業部適當地調整了所收糧食的保護價格。象糜子這樣口味並不算太好的價格適當地降低,而象小麥的價格稍微提高了一點。民眾對價格是極其敏感的,當他們發現種小麥比種糜子能夠得到更多收入時,自然會選擇種小麥。而小麥的營養價值比較高,製作以後又方便攜帶,這自然是有利於民生的事情。
而象玉米和馬鈴薯及紅薯的收購價格並沒有降低,這是作為儲備糧來存在的,萬一遇到災荒,短時間的甚至一年左右都可以通過南方藩屬國的糧食來救急,但如果災荒持續時間太長,範圍太大,就隻能靠這些糧食來解決問題了。
京小鐵路已經修築到了庫倫,鋼鐵和人工都沒有問題,在半年內應該可以修築到小海。而張宗靈從鎮北城往北去,一直走到了列拿河的入海口,又在列拿河西邊修築好了一座城,被皇帝命名為太遠城。在太遠城以東的地方,東北軍區的近衛軍小隊還在不斷地進行探索,找到人後便宣布此地為大明所有,當地人成為大明人,把他們集中到一起,建設城鎮。
不過在東部的大部分地區,根本就沒有人煙。曹文詔接到皇帝的命令,在東北部的嚴寒地區,隻需要進行粗放的管理,稅收什麽的都是沒有的,把整個地方搜索完成就行了。不過即使如此也很難完成,因為地方太大,而近衛軍在沒有人煙的地方隻能自帶幹糧,而且一年隻有幾個月時間可以外出,其它時間必須窩在住所裏避寒,所以粗略估計,隻是列拿河以東,便至少需要五年時間才能把基本的地理情況弄清楚。
天啟十二年三月,張宗靈被任命為遠北將軍,皇帝命他從謙河出發,沿著葉尼塞河向北勘查,並在葉尼塞河邊的適宜地段修築一座大城,以作為明軍在遠北地區的基地。
而這時的謙河流域是由布裏亞特人占據的,這是瓦刺人的一支,被稱之為林中百姓。張宗靈從鎮北城來到庫倫,帶領衛俊如的一個師來到小海附近,約見布裏亞特人的首領。
布裏亞特人首領亞約可應約來到近衛軍的營地,張宗靈道:“奉大明皇帝聖旨,小海周圍三千裏地均為大明所有,原居住在此的布裏亞特人有兩個選擇:一是歸順大明,二是遠遷到三千裏外。”
亞約可冷笑道:“我們一直生活在這裏,你們的皇帝憑什麽要我們歸順或者遷徙,我們就在這裏不走,看你們能把我們怎麽樣。”
張宗靈笑道:“看來首領對我大明皇帝很不滿呀,今日是在我軍營地中,所以我不殺你,明日我軍將要攻擊你們,請你們做好準備吧。”
亞約可冷笑著出了明軍軍營,他召集了部落裏的勇士道:“明軍說明天要進攻我們,兒郎們都做好準備吧。”
便有人問道:“台吉,明軍的樣子你看到了,他們比之我們的勇士如何?”
亞約可笑道:“他們的腿是直的,一看就不適合在馬上戰鬥,手掌上也沒有繭子,不象拿習慣了武器的樣子,明天讓他們知道,我們布裏亞特勇士的厲害。他們的衣服倒是很不錯,明天我們殺死他們後,都搶了過來。”
眾人大笑,和弱雞戰鬥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事,何況還有東西可搶,他們都很期待第二天的戰鬥。
第二天早上,明軍排成隊列向著布裏亞特人的陣地走了過去。布裏亞特的勇士看著走過來的明軍,又大笑起來。亞約可笑道:“兒郎們,騎上我們的戰馬,去砍下明人的頭顱,跟我衝!”
布裏亞特人唿嘯著向前衝去,明軍見狀停了下來,又惹來布裏亞特人的大笑。當布裏亞特人衝到離明軍兩百多步時,明軍的火銃開火了。
笑意還堆在嘴角的布裏亞特人如遭雷擊,紛紛墜下馬來,而馬被銃聲所驚,開始亂跑。這時第二陣銃聲又響起,又有一批布裏亞特人被打下馬來,而後麵的布裏亞特人還在繼續向前衝。
這樣好的條件當然會受到各藩屬國人民的支持,至於有些人認識到文化同化的後果,那也不可能公開反對此事。所以此事在各國都進行得比較順利,在南越當年就是這樣做的,中南半島上大家環境都差不多,都是受到儒家文化影響的地區,所以進行漢化教育並沒有太大的阻力。
藩屬國的教材與國內的教材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重點在於教授儒家文化,以及當地的曆史。大明早就召集了大批人負責編纂中南半島各國的曆史,當然,在編纂的過程中刪減和修改那是必須的,特別是所有的教材都有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特別強調在很久以前,各地就是中國的藩屬國。
至於農業方麵,研究院專門派出了農事科的學生來到這裏進行耕作施肥指導。中南半島這邊環境太好,隨便撒點種子到時便有不錯的收成,所以在這些方麵根本就不大注意。大明的學生在這裏指導一番,至少可以讓產量翻上一兩番。
但是中南半島這地方的人,因為食物來得容易,所以比較崇尚自由,想讓他們和中原地方的人一樣精耕細作,確實有些困難,而且是越往南越難懶。不過以在呂宋的經驗來看,一些本地沒有的商品,比如香煙火柴,肥皂鏡子,對他們有極大的吸引力,能夠大大提高當地人工作的積極性。
農業部通過改造,使得大明國內的培高田地所占的比例大為增加,這就使得國內的糧食產量其實已經足夠解決民眾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農業部適當地調整了所收糧食的保護價格。象糜子這樣口味並不算太好的價格適當地降低,而象小麥的價格稍微提高了一點。民眾對價格是極其敏感的,當他們發現種小麥比種糜子能夠得到更多收入時,自然會選擇種小麥。而小麥的營養價值比較高,製作以後又方便攜帶,這自然是有利於民生的事情。
而象玉米和馬鈴薯及紅薯的收購價格並沒有降低,這是作為儲備糧來存在的,萬一遇到災荒,短時間的甚至一年左右都可以通過南方藩屬國的糧食來救急,但如果災荒持續時間太長,範圍太大,就隻能靠這些糧食來解決問題了。
京小鐵路已經修築到了庫倫,鋼鐵和人工都沒有問題,在半年內應該可以修築到小海。而張宗靈從鎮北城往北去,一直走到了列拿河的入海口,又在列拿河西邊修築好了一座城,被皇帝命名為太遠城。在太遠城以東的地方,東北軍區的近衛軍小隊還在不斷地進行探索,找到人後便宣布此地為大明所有,當地人成為大明人,把他們集中到一起,建設城鎮。
不過在東部的大部分地區,根本就沒有人煙。曹文詔接到皇帝的命令,在東北部的嚴寒地區,隻需要進行粗放的管理,稅收什麽的都是沒有的,把整個地方搜索完成就行了。不過即使如此也很難完成,因為地方太大,而近衛軍在沒有人煙的地方隻能自帶幹糧,而且一年隻有幾個月時間可以外出,其它時間必須窩在住所裏避寒,所以粗略估計,隻是列拿河以東,便至少需要五年時間才能把基本的地理情況弄清楚。
天啟十二年三月,張宗靈被任命為遠北將軍,皇帝命他從謙河出發,沿著葉尼塞河向北勘查,並在葉尼塞河邊的適宜地段修築一座大城,以作為明軍在遠北地區的基地。
而這時的謙河流域是由布裏亞特人占據的,這是瓦刺人的一支,被稱之為林中百姓。張宗靈從鎮北城來到庫倫,帶領衛俊如的一個師來到小海附近,約見布裏亞特人的首領。
布裏亞特人首領亞約可應約來到近衛軍的營地,張宗靈道:“奉大明皇帝聖旨,小海周圍三千裏地均為大明所有,原居住在此的布裏亞特人有兩個選擇:一是歸順大明,二是遠遷到三千裏外。”
亞約可冷笑道:“我們一直生活在這裏,你們的皇帝憑什麽要我們歸順或者遷徙,我們就在這裏不走,看你們能把我們怎麽樣。”
張宗靈笑道:“看來首領對我大明皇帝很不滿呀,今日是在我軍營地中,所以我不殺你,明日我軍將要攻擊你們,請你們做好準備吧。”
亞約可冷笑著出了明軍軍營,他召集了部落裏的勇士道:“明軍說明天要進攻我們,兒郎們都做好準備吧。”
便有人問道:“台吉,明軍的樣子你看到了,他們比之我們的勇士如何?”
亞約可笑道:“他們的腿是直的,一看就不適合在馬上戰鬥,手掌上也沒有繭子,不象拿習慣了武器的樣子,明天讓他們知道,我們布裏亞特勇士的厲害。他們的衣服倒是很不錯,明天我們殺死他們後,都搶了過來。”
眾人大笑,和弱雞戰鬥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事,何況還有東西可搶,他們都很期待第二天的戰鬥。
第二天早上,明軍排成隊列向著布裏亞特人的陣地走了過去。布裏亞特的勇士看著走過來的明軍,又大笑起來。亞約可笑道:“兒郎們,騎上我們的戰馬,去砍下明人的頭顱,跟我衝!”
布裏亞特人唿嘯著向前衝去,明軍見狀停了下來,又惹來布裏亞特人的大笑。當布裏亞特人衝到離明軍兩百多步時,明軍的火銃開火了。
笑意還堆在嘴角的布裏亞特人如遭雷擊,紛紛墜下馬來,而馬被銃聲所驚,開始亂跑。這時第二陣銃聲又響起,又有一批布裏亞特人被打下馬來,而後麵的布裏亞特人還在繼續向前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