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學院的學生拿到印刷精美的課本時,先是被印刷質量驚了一把,然後就被課本中的內容搞得不知所措了。
國文科的學生發現第一課就完全看不懂,每個漢字上麵都有一些奇怪的符號,有人認出有些象傳教士書中的拉丁字母。
而問了學院老師才知道,這是皇上親自製定的拚音方法,隻要記住這些拚音,就能認出拚音下的字。
所以國文科的學生就在“波坡摸”的奇怪聲音中開始了自學。而這時的算術科學生則在看著加減乘除的符號發呆。
是的,朱由校覺得漢字讀寫的麻煩也是製約古代文化知識普及的一個原因,所以他把小時候學過的漢語拚音照搬到這裏。好在這時候都是以京師話為標準語言之一(另一個是鳳陽話,不過成祖後基本都是以北京話為官話),與後世區別還不是太大。
漢語拚音能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漢字的讀音,現在也有注音法,比如反切注音法,但反切注音法隨著時代的發展,語音的變化越來越麻煩難懂,漢語拚音法其實也一樣,語音隨著時代變化也可能會使它不再適合,不過至少現在是適合的。
朱由校還想著以後在全國推廣京師話,這樣漢語拚音就能一直起作用了。之所以他這麽重視語音的問題,是因為儒家一直用的是私塾的方式教學,老師讀錯了,學生也就跟著讀錯。象“鬱鬱乎文哉”念成“都都平丈我”的笑話隨著拚音的普及,將再也沒有可能出現。
至於在算術中引入運算符號,是因為運算符號簡單易懂而且方便。其實在銀行裏早就已經使用了,而民間還沒有推廣,朱由校想通過師範學院推廣到全國。
師範學院的學製朱由校原本準備是三年,但徐光啟等人覺得,一年時間足夠了,拚音這些隻要學起來,其實很簡單,而數學符號也隻要很短的時間就能適應了。
因為師範的學製改為一年,所以新建新式學堂的事就迫在眉睫了。在和各位大臣商量後,決定先在南北直隸推廣新式學堂。一方麵是政治原因,一方麵是南北直隸特別是南直隸比較富裕。
新式學堂就叫做某某小學堂,比如現在皇家建築隊正在修建的京師第一小學堂,就位於京師大學堂附近,設計可以容納五百學生,共十個班,準備招收京師各階層家庭的孩子。
北直隸八府二州,初期計劃共要修建新式小學堂五十所,都是選在人煙稠密的地方,後期才會考慮建更多學堂,但朱由校估計,按照師範學院每年的招生人數,隻怕要到很久以後才有可能。
吏員學院的學生的課本與師範學生的課本不同,他們不同的科的課本也不同,名字也比較奇怪,象什麽《行政學》,象什麽《統計學》,象什麽《公眾衛生》,當然和後世的同名課本內容是不同的,隻是些簡單的初步知識罷了。
而招生人數最少的研究院則是朱由校寄予厚望的地方。象師範學校院的教授大多是翰林院裏的翰林,而吏員學院的教授大多是戶部的吏員及吏部的小官員。研究院的教授則是象徐光啟這樣的尚書,孫元化這樣的郎中,甚至還有朱由校這樣的皇帝。
是的,沒錯,朱由校是京師大學堂的山長,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他不滿足於此,他還是研究院的教授,不過他不是哪一科的具體教授,他認為做為一個高中學霸,研究院的各個科他都可以勝任教授。當然這是他的想法,而做為京師大學堂副山長的徐光啟則是認為沒辦法限定皇帝為哪一科的教授。
課本都發給了學生,而京師大學堂卻還沒有正式開學,因為要過春節了。大多數的學生離家較遠,所以就在京師大學堂裏過春節。
這些學生吃著可能比家裏更好的食物,還可以三五成群地討論課本上的新知識,並且京師大學堂的圖書館每天都開放且提供借抄服務,所以他們的這個春節過得比家裏可能還更充實,除了有些淡淡的思鄉之情以外。
天啟三年正月十五,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了。這一天的早晨,天氣很冷,但總算沒有雨雪。在京師大學堂學術報告廳,召開了京師大學堂開學典禮。
報告廳前部是一個五尺高的台子,台子中間是一個桌子,桌子上麵有一個銅製的大喇叭,可以起擴音作用,而整個報告廳的屋頂是圓形的,也有聚焦聲音的作用。
桌子後麵有一把椅子,是給發言人坐的。這把椅子後麵是一排椅子,現在上麵坐著內閣閣臣和六部尚書,以後則是各科教授的座位。
當報告廳內的時鍾走到八點時,徐光啟走到桌子前,拿起銅皮喇叭說道:“各位學子,我是大明京師大學堂的副山長徐光啟。首先我要告訴大家,在京師大學堂內不準有跪拜禮。如果哪位教授講得好,也隻能鼓掌來表示歡迎和讚賞。”
說罷示範了一遍鼓掌的方法。然後說道:“現在請大家一起歡迎京師大學堂山長,我們尊敬的皇帝陛下給大家訓話。”說完他放下喇叭,開始鼓掌,下麵的學子也跟著一起拍手,頓時報告廳內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朱由校由旁邊一個門裏走了出來,邊走邊揮著手,前麵有些學生下意識地就想去跪在地上,被眼疾手快的訓導一把拉住。
朱由校終於走到了桌子前,他兩手向下虛按,台上的官員們都停止了拍手,而底下的學生們也明白了意思,掌聲停了下來。
朱由校拿起喇叭道:“各位學子,朕是京師大學堂的山長,也是大明帝國的皇帝。但是在這裏,首先是京師大學堂的山長。”
學生們又瘋狂地拍起手來,朱由校也不阻止,微笑著看著學生們。學生們的激動他可以理解。科舉中的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所以進士們可以自稱天子門生。而現在京師大學堂的山長是當今天子,那大家都是名符其實的天子門生了。
國文科的學生發現第一課就完全看不懂,每個漢字上麵都有一些奇怪的符號,有人認出有些象傳教士書中的拉丁字母。
而問了學院老師才知道,這是皇上親自製定的拚音方法,隻要記住這些拚音,就能認出拚音下的字。
所以國文科的學生就在“波坡摸”的奇怪聲音中開始了自學。而這時的算術科學生則在看著加減乘除的符號發呆。
是的,朱由校覺得漢字讀寫的麻煩也是製約古代文化知識普及的一個原因,所以他把小時候學過的漢語拚音照搬到這裏。好在這時候都是以京師話為標準語言之一(另一個是鳳陽話,不過成祖後基本都是以北京話為官話),與後世區別還不是太大。
漢語拚音能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漢字的讀音,現在也有注音法,比如反切注音法,但反切注音法隨著時代的發展,語音的變化越來越麻煩難懂,漢語拚音法其實也一樣,語音隨著時代變化也可能會使它不再適合,不過至少現在是適合的。
朱由校還想著以後在全國推廣京師話,這樣漢語拚音就能一直起作用了。之所以他這麽重視語音的問題,是因為儒家一直用的是私塾的方式教學,老師讀錯了,學生也就跟著讀錯。象“鬱鬱乎文哉”念成“都都平丈我”的笑話隨著拚音的普及,將再也沒有可能出現。
至於在算術中引入運算符號,是因為運算符號簡單易懂而且方便。其實在銀行裏早就已經使用了,而民間還沒有推廣,朱由校想通過師範學院推廣到全國。
師範學院的學製朱由校原本準備是三年,但徐光啟等人覺得,一年時間足夠了,拚音這些隻要學起來,其實很簡單,而數學符號也隻要很短的時間就能適應了。
因為師範的學製改為一年,所以新建新式學堂的事就迫在眉睫了。在和各位大臣商量後,決定先在南北直隸推廣新式學堂。一方麵是政治原因,一方麵是南北直隸特別是南直隸比較富裕。
新式學堂就叫做某某小學堂,比如現在皇家建築隊正在修建的京師第一小學堂,就位於京師大學堂附近,設計可以容納五百學生,共十個班,準備招收京師各階層家庭的孩子。
北直隸八府二州,初期計劃共要修建新式小學堂五十所,都是選在人煙稠密的地方,後期才會考慮建更多學堂,但朱由校估計,按照師範學院每年的招生人數,隻怕要到很久以後才有可能。
吏員學院的學生的課本與師範學生的課本不同,他們不同的科的課本也不同,名字也比較奇怪,象什麽《行政學》,象什麽《統計學》,象什麽《公眾衛生》,當然和後世的同名課本內容是不同的,隻是些簡單的初步知識罷了。
而招生人數最少的研究院則是朱由校寄予厚望的地方。象師範學校院的教授大多是翰林院裏的翰林,而吏員學院的教授大多是戶部的吏員及吏部的小官員。研究院的教授則是象徐光啟這樣的尚書,孫元化這樣的郎中,甚至還有朱由校這樣的皇帝。
是的,沒錯,朱由校是京師大學堂的山長,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他不滿足於此,他還是研究院的教授,不過他不是哪一科的具體教授,他認為做為一個高中學霸,研究院的各個科他都可以勝任教授。當然這是他的想法,而做為京師大學堂副山長的徐光啟則是認為沒辦法限定皇帝為哪一科的教授。
課本都發給了學生,而京師大學堂卻還沒有正式開學,因為要過春節了。大多數的學生離家較遠,所以就在京師大學堂裏過春節。
這些學生吃著可能比家裏更好的食物,還可以三五成群地討論課本上的新知識,並且京師大學堂的圖書館每天都開放且提供借抄服務,所以他們的這個春節過得比家裏可能還更充實,除了有些淡淡的思鄉之情以外。
天啟三年正月十五,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了。這一天的早晨,天氣很冷,但總算沒有雨雪。在京師大學堂學術報告廳,召開了京師大學堂開學典禮。
報告廳前部是一個五尺高的台子,台子中間是一個桌子,桌子上麵有一個銅製的大喇叭,可以起擴音作用,而整個報告廳的屋頂是圓形的,也有聚焦聲音的作用。
桌子後麵有一把椅子,是給發言人坐的。這把椅子後麵是一排椅子,現在上麵坐著內閣閣臣和六部尚書,以後則是各科教授的座位。
當報告廳內的時鍾走到八點時,徐光啟走到桌子前,拿起銅皮喇叭說道:“各位學子,我是大明京師大學堂的副山長徐光啟。首先我要告訴大家,在京師大學堂內不準有跪拜禮。如果哪位教授講得好,也隻能鼓掌來表示歡迎和讚賞。”
說罷示範了一遍鼓掌的方法。然後說道:“現在請大家一起歡迎京師大學堂山長,我們尊敬的皇帝陛下給大家訓話。”說完他放下喇叭,開始鼓掌,下麵的學子也跟著一起拍手,頓時報告廳內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朱由校由旁邊一個門裏走了出來,邊走邊揮著手,前麵有些學生下意識地就想去跪在地上,被眼疾手快的訓導一把拉住。
朱由校終於走到了桌子前,他兩手向下虛按,台上的官員們都停止了拍手,而底下的學生們也明白了意思,掌聲停了下來。
朱由校拿起喇叭道:“各位學子,朕是京師大學堂的山長,也是大明帝國的皇帝。但是在這裏,首先是京師大學堂的山長。”
學生們又瘋狂地拍起手來,朱由校也不阻止,微笑著看著學生們。學生們的激動他可以理解。科舉中的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所以進士們可以自稱天子門生。而現在京師大學堂的山長是當今天子,那大家都是名符其實的天子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