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峻屯兵蒲姑,先是假意南下泰山剿匪,於晉廷命其北渡救援邵續時推三阻四,繼而規複兗州,行動又頗為遲緩,所收失地,全都自置守相,則割據自雄之勢,已經很明顯了。


    但在裴該麵前說蘇峻壞話的,卻隻有祖逖和王貢兩人而已。祖逖是因為蘇峻不肯聽其調遣,沒能及時堵住文石津,導致石勒逃生,故而心生嫉恨;王貢則是為了供輸青州軍糧秣,搞得他是焦頭爛額——雖然庶務全是謝裒在打理——所以才對蘇子高佯示親近,實懷不滿。


    而至於其割據的苗頭,這二位也包括其他人,不是瞧不見,而是基本上沒當一迴事兒。要知道從“八王之亂”開始,各地鎮將恃軍自雄,甚至於劫掠百姓、淩虐守相者,比比皆是,大家夥兒全都司空見慣了。其實相比起來,蘇子高就算是挺“奉公守法”的啦——終究他軍中還杵著鍾聲等各級司馬呢。


    故而裴該與重臣商議,該當如何處置蘇峻之時,裴嶷、陶侃等人就說:“蘇峻無大惡,不宜遽罷之。”


    青州軍在兗北奪占的土地,那是一定要吐出來的,由朝廷重新任命守相。但目前既要防備羯趙分兵南渡,殺向青州,以期分薄其在西線的兵力,又要提防建康政權謀奪淮南,所以青州軍暫時還不能易將。


    裴嶷的意思,青、徐就先維持現狀好了,隻命蘇峻分兵,北守黃河,南守長江;陶侃卻認為,蘇峻兵力不足,理當別遣將往,幫他分擔或河或江的守備之任。總之且待祖逖滅羯後,再處置蘇峻不遲。


    在他們以為,蘇子高終究是天子舊將,是自家人,所以裴該一定是會想要保全其人的。然而裴該原本就對蘇峻沒啥好感——因為這廝在曆史上名聲太臭啦——再聽王貢明報、鍾聲密告,其在青州之所行,割據之意太過明顯,別人不警醒,裴該有著更多的曆史之鑒,是不敢不防微杜漸的。


    因此對重臣們說:“蘇峻心險而誌狹,不可獨任東方之事,若不趁其未成勢而先約束之,久後必然生亂。”


    最終決定,委派謝風率一旅之師,護送新任兗北各郡守前赴任所,然後直下青州,接替蘇峻擔任青州都督。至於蘇峻,謝風到日,便命其南下就任徐州都督,專心防備建康。


    裴該倒不擔心蘇峻割據青徐,怕的是他為謀割據,先與外敵相勾結,則兩害相權取其輕,還是趕他到徐州去吧——寧可他召南兵來取淮南,也好過引羯兵渡黃河。下一步,則計劃等謝風、蘇峻兩軍都到位後,就命蘇峻歸朝覲見,最不濟你先任子吧。


    青州刺史,仍為郗鑒,但是裴該密旨命郗道徽舉薦人才,打算把那票荀氏遣去的庸碌守相逐漸替換掉;徐州刺史,則根據卞壼所薦,命謝鯤接任。


    再說蘇峻時駐濮陽,當他接到司馬鄴禪位之報後,不禁大喜,對左右說:“大都督合該做天子,我等亦可隨之榮顯。”上下將吏,無不彈冠相慶。


    很快的,裴該在洛陽正式登基,旋有朝命送抵濮陽,拜蘇峻為“少將加破虜將軍、都督青州諸軍事”,並封攝城亭侯。對於品級,蘇峻還算滿意——少將列從三品,若在晉時,則與尚書、諸卿並列,已經算是國家高官了;對於爵位,卻多少有些遺憾——同樣是侯,何以不加我一縣哪?


    然而他最不滿意的,一是朝命要其退出兗北諸郡,並於他此前署任的各守相,也皆不肯實任;二是給青州軍的編製實在是太少了……


    華朝的軍隊編製,大體延續了關中行台,以五卒為一伍、五伍為一排、五排為一隊、五隊為一部、五部為一營、三營為一旅、旅上再設軍——基本上一旅為萬人左右。


    裴該給了祖逖七個旅的編製,七名旅帥分別為:李矩、魏該、許柳、衛策、馮鐵、張平和祖濟(樊雅為張平之副,祖渙為祖濟之副),邵家軍也包括在內。故此祖家軍滿打滿算,可得七萬餘人的編製。


    原本的關中軍亦編為七旅,七名旅帥分別為:甄隨、劉央、陸和、王澤、謝風、董彪和王堂;此外裴軫、文朗領宿衛二營,北宮純、羅堯領騎兵二營,總兵力在八萬五千左右。


    至於青州軍,蘇峻最初率七百人投入謝風營中,其後晉為部督,將千餘人東歸,組建“公來營”,殺進青州後,又稱“東萊營”,關中行台也很快就認可了他的編製。也就是說,蘇峻所部,理論上最多也就隻能招募四五千人。華朝肇建後再下詔,把青州軍提升到旅的級別,以蘇峻為旅帥,可以擴充到一萬出頭。


    然而蘇峻在青州天高皇帝遠,早就不分良莠,甚至不管物資多寡,大肆招兵買馬,其部已然超過了三萬之眾。如今朝廷才給一個旅的編製,那另外兩萬人該怎麽辦啊?就此解甲歸田不成麽?


    蘇子高乃就此與部屬商議,長史徐瑋道:“即便朝廷予將軍三旅的編製,亦難以護守青、徐及兗北偌大土地。且祖公方揮師直向襄國,若是命我等北渡並進,將軍從是不從啊?兗北臨河而近洛,位置太過重要,想來朝廷必不允我等瓜分諸郡,要將軍就此退出,也在情理之中。


    “據聞祖公所部七旅,朝廷亦七旅,其任旅帥者,李世迴、劉夜堂,及甄將軍、謝將軍等。將軍原本不過謝將軍麾下部將,今得與之齊頭並進,豈不榮顯麽?若欲將三旅,所求太甚,必致天子之怒啊。”


    參軍賈寧搖頭道:“不然。固然朝廷必收兗北,然將軍雖冠青州都督銜,實須守禦青、徐二州,羯趙在北,為我大患,司馬氏在南,尚不明其向背——以某推測,多半扔奉晉朔,而與我國為敵——南北千五百裏,即便三旅之眾,猶嫌不足,況乎隻給一旅呢?


    “今祖公實領七旅,而天子貴重,必不輕出,陶公等也須坐鎮中樞,若朝命遣軍,又豈有各旅互不統屬之理啊?必然以一大將,兼攝多旅之事。由此,將軍乃可上奏天子,雲青、徐地廣,一旅不足守,請增至三旅,乃分以將軍之弟、子分領其兩旅,而將軍總統三旅之事……”


    徐瑋勸阻道:“不可。固然賈參軍所言,於青、徐置三旅,將軍總統其事,或者可成,然朝廷豈肯以將軍的親眷為旅帥啊?今諸將資曆多淺,難當重任,唯請朝廷別命將來統馭之方可。”


    蘇峻之弟蘇逸,長子蘇碩聞言,頗為不滿,部將韓晃、馬雄等也紛紛鼓噪——怎麽我們就全都資曆淺,不能擔任旅帥了?


    裴該在關中治軍,極力防止“兵為將有”的軍閥化傾向——雖然他本人就是最大的軍閥,但到我而止,麾下諸將絕不可仿效——於思想上常加教導、訓誡,於製度上,也把原本各營拆分、重組了好幾迴。可惜蘇峻東行得太早,對此是缺乏警惕心的——更明確點兒來說,是對於裴該之嚴禁軍閥化,缺乏深刻的認知——至於麾下將吏,多半是返迴東方後才收攏的舊部,或者招募的新將,那就更無見識啦。


    關鍵東萊營司馬鍾聲,被蘇峻留在了蒲姑,其下各部司馬,也都趁著西征的機會被架空,這種會議根本就沒資格參加。不過即便鍾聲等人在,估計也沒什麽用,鍾艾華固然耿直,卻不是裴該耳提麵命,一手教導出來的,要求他這種士人跟普通兵卒打成一片,直接掌控下級軍校,宣傳華夷之辯等理念,怎麽可能嘛。


    鍾艾華是真把自己擺在了核點功勳的行政官僚,再加大司馬耳目的位置上,連監軍的自覺性都欠奉……


    因而諸將鼓噪,說朝廷就該給咱們三旅的編製,且即便退出兗州,也應該給將軍掛上青、徐兩州都督的頭銜啊。韓晃因此就說:“朝廷都掌握在關西士人手中,但親近故關中軍,哪裏放我等在眼中啊?是以行事不公——將軍當急上奏,懇請天子明斷!”


    ——俺們青州軍脫離組織太久啦,所以才會被當成後娘養的,不肯公平相待。


    徐瑋還算有些頭腦,急著規勸,可惜一條舌頭鬥不過許多張嘴。蘇峻等他們吵了好半天,這才一拍幾案,加以喝止,說:“國家多少事,天子亦繁忙,豈能因我等的際遇,去煩勞天子呢?”


    這當然不是真心話,但他還真不敢這就給朝廷上奏,原因很簡單——朝裏沒人啊!東歸之際,蘇峻不過一部督而已,雖然跟裴該也見過幾麵,卻並不熟稔——其實裴該時常巡視各營,連小兵都肯對坐懇談的,偏偏因為不喜歡蘇峻,所以有意無意間,多少有些疏遠——老熟人卞壼雖在洛陽,卻聽說未受華職?


    而且其實他跟卞壼、郗鑒相處得也都不大好,即便卞望之在中朝,估計也難以倚為臂助。


    所以最終蘇峻決定:“朝廷必新命兗州刺史,甚至遣一大將來鎮守,我等且安居,候其來交接時,再探聽朝中局勢,決定是否上奏天子不遲。”


    就這麽耐著性子等待,隔了半個來月,終於探得消息,說朝命裴通為兗州刺史,遣謝風率一旅之眾護送他前來。蘇峻聞報,不禁大喜——謝風那可是自家的老上司啊,肯定好說話,我得好好求求他,讓他助我在天子麵前謀取更大的利益。


    因此等到謝風、裴通抵達後,蘇峻便親率諸將吏出城相迎,甚至於還打算對謝風行叩拜大禮。謝風趕緊揪住他的胳膊,笑著說:“我今與子高名位相若,俱任少將,統一旅之師,非同昔日般有上下之分,又何必如此啊?”


    蘇峻將他們迎入城內,擺設盛宴款待。不過在席間隻是緬懷一下往事,以及探詢朝中狀況而已——裴通就在旁邊兒呢,蘇子高哪敢口無遮攔?一直等到宴罷,各歸寢處,蘇峻這才悄悄地再去拜訪謝風。


    聽蘇峻說完自己的期望後——當然啦,他主要把責任往諸將吏身上推,說是彼等認為非三旅之眾不足以守備青、徐兩州,自己則絕不敢質疑朝命——謝風撚著胡須想了一想,就湊近一些,壓低聲音說:“子高,實不相瞞,我此來並非鎮定兗北,而是要隨卿東行,去守禦青州的。”


    蘇峻聞言,麵上驟現驚愕之色,就聽謝風解釋說:“朝廷從何而知青州軍已達三萬之眾啊?正如卿所言,今河北有羯賊,江南亦恐有晉逆,一兩萬眾,不便護守兩州之地。是以朝廷命我北守青州以禦羯,而子高南下徐方以防晉……”


    蘇峻不禁嗒然若失……也對啊,我就從來沒正式上報過自己已有三萬兵馬,那朝廷怎麽可能給三個旅的編製呢?再一琢磨,不對,青州軍具體數量,瞞得過別人,瞞不過王貢——何況我此前還需要王子賜幫忙供輸糧秣呢——則王貢既已歸洛,難道就不曾跟天子駕前提起過此事嗎?是因為不在其職權範圍內,所以沒想到,還是故意不稟報啊?


    於是長歎一聲,腆著臉央告謝風道:“此實某之過也……然而昔在青州,敗曹嶷而收其餘燼,複為唿應厭次,不得不大募兵,待複兗州,其地更廣,乃不期然而至三萬之眾。然朝廷隻與一旅編製,糧秣物資供應,自亦限以一旅,將士難免凍餒……事已至此,應當如何補救,還望將軍教我——總不成將多餘兵眾遣散,如此必致地方混亂啊!”


    這個“總不成”,其真意實為“必不可”——我是絕不會遣散冗軍,自損實力的。除此以外還能怎麽辦呢?老長官您給幫忙想個主意吧。


    謝風揉著下巴,沉吟不語。蘇峻等了一會兒,就趁機試探道:“將軍可否助我向天子進言,增本軍為三旅?即便朝命更任別將亦可。且……我本籍掖縣,又久在青州,於河上情勢頗為熟稔,不如易我守河,而將軍往守長江?將軍是南人,若建康不從王化,乃可趁勢殺過江去,規複鄉梓,豈不是好麽?”


    謝風擺一擺手:“朝命既頒,豈能朝三暮四?”更換防區之事,你想都別想。頓了一頓,又道:“至於請增至三旅……此非我所敢妄奏。子高啊,見有貴人在此,為何不去求他,卻來尋我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勒胡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赤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赤軍並收藏勒胡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