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灌娘正在寢室中生悶氣——自然是為了夫妻二人未能一起用晚膳之故。本來這種小事,她生性大度,是不會放在心上的,但女子既有身孕,日常情緒波動很大,往往會因為一些小事而鑽牛角尖。甚至於某些原本樂觀的女人,育兒之後,還竟會染上抑鬱症咧。
因為後世資訊的發達,所以裴該是聽說過類似事情的,對此有所了解,更肯理解,急忙放下大司馬的架子,上前摟住妻子,好言撫慰。
荀灌娘恨聲道:“那王貢好不曉事!本是奸惡小人,昔日黨附第五猗、杜曾,壓逼我父,更幾乎害了夫君性命,不知夫君為何要用他?難道以關中之廣,就再找不出可以替代之人了麽?”
裴該笑道:“有一言不知夫人是否聽說過——‘使功不如使過也’。”
荀灌娘聞言愣了一下:“此語是何人所說的?”裴該皺一下眉頭,說:“似乃後漢某人,記不清了……”
其實此語出自《後漢書·獨行傳》,為索盧放之言。但《後漢書》本是南朝範曄所作,這年月還沒有,故而細化到索盧放這類人物的言行,荀灌娘沒聽說過很正常。至於裴該,他讀書也還到不了那麽細,竟然能夠記住《獨行傳》裏人物的名字。
荀灌娘乃道:“王貢哪裏是過,彼乃罪臣,不顯戮便罷了,夫君竟還重用,使與子羽同列!難道必要用此等奸惡小人才好麽?”
裴該眼瞧著荀灌娘把自家的悶氣,先轉到老公頭上,繼而又悉數噴向素來厭惡的王貢,他趕緊把話題扯開,以轉移妻子的注意力——“本欲王子賜去後,便歸來見夫人,可惜董彪拜謁,所言一事,躊躇難決,不知不覺便向書齋去了。夫人勿罪啊。”
荀灌娘果然疑惑,就問:“平陽既複,石虎退去,秋收前想是不會再有戰事了,則董彪所奏何事啊?平素常聽夫君說,軍中以此董彪最為老實木訥,為何其言,竟能使夫君躊躇不決?”
於是裴該就把董彪所請,備悉明言。荀灌娘聽了,終於破顏而笑,以袖掩口道:“王澤等人倒是打得好如意算盤,恐怕董文博先生不會應允聯宗,除非……”頓了一頓,說:“太原郭氏,殘敗已久,聞此前竟能與羯賊聯宗(指郭敖等),則若郭思道奉書前往,多半是肯答應的。”
裴該點頭道:“也隻有太原郭了,其他太原王、琅琊王、中山劉、汝南周等,即便吳郡陸,恐怕也不肯應我麾下諸將所請。則我必須籌一良策,以安諸將之心啊。”
荀灌娘並未搭話,卻說:“妾父前日有書信來,說朝臣有奏請大司馬還朝者,因奏為其按下,歸謗於己身,由此多方側目,誠恐尚書令之位,坐不安穩……”
裴該心說咱們不正在討論董彪的問題嗎,你怎麽突然間扯去荀崧身上了?這轉折也未免太生硬了吧。但他不便打斷妻子的話,隻好認真傾聽,至此即雲:“無妨,一兩年間,大人未必去職。”
荀灌娘問道:“則若妾父去職,可能來長安行台,輔佐夫君哪?”
裴該心說別啊……荀崧是個老牌官僚,無膽識,無遠見,水平也就在及格線上徘徊,讓他在朝中配合梁芬、殷嶠等人,作為東西溝通渠道,尚且勉強合格,真若來到長安,未必能起什麽作用——自己又不是沒跟荀崧合作過。再者說了,終究是妻子的生父,是老丈人,礙著荀氏之麵,罵不得,轟不得,那自己該多難受啊……
即便裴嶷,雖為叔父,終究血緣疏隔,自己在他麵前都不如在荀崧麵前那麽束手縛腳。
但卻勢必不能拒絕,起碼此刻在妻子麵前,裴該隻能笑笑迴複道:“若丈人肯屈尊,我又豈有不納之理啊?”
荀灌娘乃道:“前觀夫君所搜集的《三國誌》,雲劉備得益州時,‘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則文冀叔父,與妾父,實為夫君之股肱,諸武臣則爪牙也。股肱與爪牙,自然不同。”
裴該心說你倒是會講話,竟然把話題又兜迴來了,就問:“有何不同啊?”
荀灌娘道:“股肱者,謀臣也;爪牙者,武夫也。君之待股肱,如賓如朋,如師如友;其待爪牙,則不過搏鳥之鷹、捕兔之犬而已。賓朋名高,足貴主人;鷹犬過強,即不反噬其主,亦難免颺去。
“譬如夫君之待陶士行,不敢稱之為卿,亦不便強其所行,而待郭思道等則不同。倘若郭思道等,盡為高門子弟,海內知名,則夫君驅策起來,還會這般從心所欲麽?”
裴該撚須沉吟,心說我之禮敬陶侃,還真不是因為他出身比別將要高——其實也高得有限——而乃他為一世名將,青史留名之故,當然啦,這話沒法兒跟你明說。但老婆說得也有道理啊,倘若我手底下不是一群大老粗,而都是貴冑子弟、出身豪門,我真那麽容易約束得住嗎?
就聽荀灌娘又說:“雖然,裴氏名高,即便夫君微時,亦早冠絕海內。但夫君亦嚐雲,高門貴家,都重於家而輕於國,若親戚友朋,乃至門生故吏,四方來聚,則難免自成勢力,漸漸尾大不掉啊,夫君其慎思。”
裴該點點頭:“夫人所言有理。如夫人所言,倘若使董彪等各依豪門,難免受家族牽累,怕會影響國事……”
荀灌娘笑道:“妾有一言,或者不恭——若非長兄先逝,族內乏人,夫君又豈能行事順意哪?如祖士少避其兄士言,而被逐出尚書省;即便祖公,若與乃兄參商,亦不免要做些退步呢。”
裴該不禁喟歎道:“天下事,都是這些豪門所壞,即諸藩作亂,又豈不是司馬家過大之故啊?然而,人莫不有私,慮及家人、子嗣,本是常情,郭默、董彪等既生此心,我又實不便強行壓製,以免眾心悖離哪。”
荀灌娘笑道:“此事卻也不難。夫君此前請文博先生做《姓氏誌》,如梁、祖等輩,竟得為士林之冠,則再高抬幾姓,又有何不可?眾將多孤身以從夫君,即有家眷,族不甚大,親戚有限,便高其姓,也不能遽成大族,危害到夫君啊……”
————————
第二天,董彪果然把兒子帶到了裴該麵前——但不是一個,而是倆。
董彪的長子名叫董郃——本名董頜,因為下巴大,後慕本郡出身的曹魏名將張郃,同音改成了郃字——十二歲;次子名叫董乂,年僅五歲,還是入了徐州軍以後才生的。
董乂年幼,啥都不懂,裴該拍拍他腦袋,給些賞賜,也就罷了。轉過頭來看董郃,倒是跟他爹生得挺象,雖然才十二歲,就已然身高接近六尺,是個頗為精壯的半大小子。裴該問他:“可識字否?”董郃迴答說:“略略識得幾個。”又問:“是何人所教啊?”迴答說:“是家父所教。”
裴該瞥一眼董彪,心說你也就初小水平,竟然還能教兒子哪。於是又問:“平素可讀什麽書?”董郃迴複說:“正在讀《百家姓》。”
董彪苦著臉在旁邊說:“犬子不好讀書,我也曾召幾名士人,想要教授他五經,卻最多半月,都被他打將了出去……小兒隻好騎馬、舞刀,其母過於溺愛,我也禁止不住。”
裴該“哈哈”大笑道:“將門虎子,喜歡騎馬、舞刀,很正常啊。倘若文質彬彬,豈非不肖乃父?”
董彪搖頭道:“我也不要他肖我。我並非不好讀書,隻是少年時無處求學,年過三旬,再想讀書也讀不進去了。末將受大都督簡拔,始能拜將封侯,否則若不於亂世中填於溝壑,也要在河間耕作終身,哪裏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啊?
“似大都督這般英雄,世所罕有,小兒長成後,未必還能遇得上。即便仍從大都督,隻須末將等從命拚殺,必能底定天下,到時候騎馬、舞刀,恐怕毫無用處了。故此望他能夠向學,自筆頭謀得一官半職……”
說著話瞪了董郃一眼:“無奈此兒不聽教,堅不肯學。末將也隻得寄希望於乂兒了。”
裴該心中頗不以為然,卻也不加申斥,隻是望向董郃:“汝又如何說?”
董郃一扁嘴,說:“我非不肯學,奈何一見了書便頭痛,加上先生所教不得法,無論知與不知,先要我將書念過一遍,念岔了還要用戒尺打手心……這手心痛,便更讀不進書去了。”
裴該聞言,不禁莞爾,隨即擺擺手阻止董彪嗬斥董郃,又問他:“既不能讀書,則如汝父所言,將來毫無用處,家業還要靠汝弟撐持,汝便不悔麽?”
董郃道:“家父未免自大,以為天下賊寇,他一人便能殺盡的。我雖不讀書,也聽軍中司馬講古事,曆朝曆代,哪有不打仗的時候啊?即便天下太平,也要去打草原大漠,去打西域、南荒。我若學成了家父的本事,也做軍將,自能光大家業,絕不會依賴兄弟!”
裴該一挑大拇指:“好誌氣!”隨即對董彪說:“小小孩童,見識卻超過了成人。即便胡、羯俱滅,還有巴氐,有鮮卑,有西域,國家豈能無軍將啊?”但是轉過頭來,又告誡董郃:“汝既好聽古事,乃當知道,古來大將,無幾人無學識,即便不通六經,也當能夠讀史明誌,能夠讀孫、吳兵法——我之所以使汝父輩識字,正是為此啊。”
董郃貌似有些不以為然,但他雖受寵溺,竟敢反駁老爹的話,麵對裴該卻終究無膽驕橫,隻能拱手道:“大都督的教誨,小子記下了。”
裴該便對董彪說:“卿言卿妻溺愛,使董郃不肯向學,何不交於我,讓我來教他。我搜羅各方孤兒,建‘孤兒營’,多數與董郃年歲相仿,一起讀書、習武,將來必成棟梁之才,卿便可無慮矣。”
董彪聞言愣了一下,看似有些舍不得,卻又不敢違抗大都督之命。裴該乃道:“迴去與卿妻好生商議吧,卻也不急。”
——————————
隔了幾天,裴該盡召在長安的諸將,陶侃以下,皆至堂上列坐。裴該麵對這大群的老粗——當然啦,陶士行不算——也不廢話,直接便將董彪前日所言,合盤道出。
眾將皆望董彪,心說你最終還是搞不定啊,隻能來求大都督。隻有陶侃並未參與過他們的謀劃,驟聞此事,不禁蹙眉。
裴該乃道:“卿等欲高家門,本是好事,但為何要寄望於他人呢?我裴氏雖然繁盛,若非嫡流,也難有出頭之地,則卿等攀附他家,能得正眼看顧否?”
隨即更深一步地解釋:“即我裴氏,如裴文冀、裴公演等,若非身逢亂世,官止二千石而已,安有封侯之望?”又一指陶侃和郭默:“唯國家喪亂之際,寒門才有晉身之階。如卿等得以封侯,非止我之力也,實乃應時乘運,自家奮戰所致,我不過為卿等略啟仕途之門罷了,而若自身不振作,焉能得有今日?
“則卿等子嗣,若能紹繼父業,為國建勳,還怕沒有功成之日麽?比及三代為將,自然家名雀起——兒孫自有其福,實不必過憂。然若自身不努力,即便承襲爵位,攀附名門,也終將沉淪下僚啊。自開國以來,凋零之世家不知凡幾,重臣之後而為支係竊權者,又不知凡幾。
“同祖之人尚且如此,攀附他家,可得保子孫永祿否?”
郭默不禁喟歎道:“大都督所言是也,我等確實是將此事想得簡單了。然而……難道我等武夫的爵祿、家業,就不能子孫永繼了麽?”
裴該笑道:“思道不必憂慮,隻要我在,卿等家業自可傳子;但生良才,自不會沉淪下僚。我知卿等所慮,不過中正品評罷了,然我今在關中設考試製度,不專以家世為起家任官之重,中正品評,自不足憂也。”
眾將麵麵相覷,直到今天,其中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考試製度還有這種好處哪,對我們家世不高的人來說,是更好的晉身門路。
但是習慣成自然,還是放不下光大家門的念想,王澤便拱手道:“我等自當為大都督盡力,殺盡胡、羯,多立功勳,使大都督將來可將這考試製度,上奏朝廷,推廣至全晉……”諸將多半不是關中人,則倘若隻在關中施行考試製度,他們怕將來難以澤被自家子嗣。
隨即王澤話鋒一轉,道:“隻是我等武夫,若是家名不顯,終究為人輕視——董彪去訪董景道老先生,卻屢吃閉門羹,便是此因。我等未得好家世,無好父輩,還則罷了,倘若辛苦半世,渾身被創,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將來子孫仍要為人所輕,實在難忍哪。”
裴該雙眉一軒,說:“但我在,誰敢輕視卿等子孫?!”
因為後世資訊的發達,所以裴該是聽說過類似事情的,對此有所了解,更肯理解,急忙放下大司馬的架子,上前摟住妻子,好言撫慰。
荀灌娘恨聲道:“那王貢好不曉事!本是奸惡小人,昔日黨附第五猗、杜曾,壓逼我父,更幾乎害了夫君性命,不知夫君為何要用他?難道以關中之廣,就再找不出可以替代之人了麽?”
裴該笑道:“有一言不知夫人是否聽說過——‘使功不如使過也’。”
荀灌娘聞言愣了一下:“此語是何人所說的?”裴該皺一下眉頭,說:“似乃後漢某人,記不清了……”
其實此語出自《後漢書·獨行傳》,為索盧放之言。但《後漢書》本是南朝範曄所作,這年月還沒有,故而細化到索盧放這類人物的言行,荀灌娘沒聽說過很正常。至於裴該,他讀書也還到不了那麽細,竟然能夠記住《獨行傳》裏人物的名字。
荀灌娘乃道:“王貢哪裏是過,彼乃罪臣,不顯戮便罷了,夫君竟還重用,使與子羽同列!難道必要用此等奸惡小人才好麽?”
裴該眼瞧著荀灌娘把自家的悶氣,先轉到老公頭上,繼而又悉數噴向素來厭惡的王貢,他趕緊把話題扯開,以轉移妻子的注意力——“本欲王子賜去後,便歸來見夫人,可惜董彪拜謁,所言一事,躊躇難決,不知不覺便向書齋去了。夫人勿罪啊。”
荀灌娘果然疑惑,就問:“平陽既複,石虎退去,秋收前想是不會再有戰事了,則董彪所奏何事啊?平素常聽夫君說,軍中以此董彪最為老實木訥,為何其言,竟能使夫君躊躇不決?”
於是裴該就把董彪所請,備悉明言。荀灌娘聽了,終於破顏而笑,以袖掩口道:“王澤等人倒是打得好如意算盤,恐怕董文博先生不會應允聯宗,除非……”頓了一頓,說:“太原郭氏,殘敗已久,聞此前竟能與羯賊聯宗(指郭敖等),則若郭思道奉書前往,多半是肯答應的。”
裴該點頭道:“也隻有太原郭了,其他太原王、琅琊王、中山劉、汝南周等,即便吳郡陸,恐怕也不肯應我麾下諸將所請。則我必須籌一良策,以安諸將之心啊。”
荀灌娘並未搭話,卻說:“妾父前日有書信來,說朝臣有奏請大司馬還朝者,因奏為其按下,歸謗於己身,由此多方側目,誠恐尚書令之位,坐不安穩……”
裴該心說咱們不正在討論董彪的問題嗎,你怎麽突然間扯去荀崧身上了?這轉折也未免太生硬了吧。但他不便打斷妻子的話,隻好認真傾聽,至此即雲:“無妨,一兩年間,大人未必去職。”
荀灌娘問道:“則若妾父去職,可能來長安行台,輔佐夫君哪?”
裴該心說別啊……荀崧是個老牌官僚,無膽識,無遠見,水平也就在及格線上徘徊,讓他在朝中配合梁芬、殷嶠等人,作為東西溝通渠道,尚且勉強合格,真若來到長安,未必能起什麽作用——自己又不是沒跟荀崧合作過。再者說了,終究是妻子的生父,是老丈人,礙著荀氏之麵,罵不得,轟不得,那自己該多難受啊……
即便裴嶷,雖為叔父,終究血緣疏隔,自己在他麵前都不如在荀崧麵前那麽束手縛腳。
但卻勢必不能拒絕,起碼此刻在妻子麵前,裴該隻能笑笑迴複道:“若丈人肯屈尊,我又豈有不納之理啊?”
荀灌娘乃道:“前觀夫君所搜集的《三國誌》,雲劉備得益州時,‘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則文冀叔父,與妾父,實為夫君之股肱,諸武臣則爪牙也。股肱與爪牙,自然不同。”
裴該心說你倒是會講話,竟然把話題又兜迴來了,就問:“有何不同啊?”
荀灌娘道:“股肱者,謀臣也;爪牙者,武夫也。君之待股肱,如賓如朋,如師如友;其待爪牙,則不過搏鳥之鷹、捕兔之犬而已。賓朋名高,足貴主人;鷹犬過強,即不反噬其主,亦難免颺去。
“譬如夫君之待陶士行,不敢稱之為卿,亦不便強其所行,而待郭思道等則不同。倘若郭思道等,盡為高門子弟,海內知名,則夫君驅策起來,還會這般從心所欲麽?”
裴該撚須沉吟,心說我之禮敬陶侃,還真不是因為他出身比別將要高——其實也高得有限——而乃他為一世名將,青史留名之故,當然啦,這話沒法兒跟你明說。但老婆說得也有道理啊,倘若我手底下不是一群大老粗,而都是貴冑子弟、出身豪門,我真那麽容易約束得住嗎?
就聽荀灌娘又說:“雖然,裴氏名高,即便夫君微時,亦早冠絕海內。但夫君亦嚐雲,高門貴家,都重於家而輕於國,若親戚友朋,乃至門生故吏,四方來聚,則難免自成勢力,漸漸尾大不掉啊,夫君其慎思。”
裴該點點頭:“夫人所言有理。如夫人所言,倘若使董彪等各依豪門,難免受家族牽累,怕會影響國事……”
荀灌娘笑道:“妾有一言,或者不恭——若非長兄先逝,族內乏人,夫君又豈能行事順意哪?如祖士少避其兄士言,而被逐出尚書省;即便祖公,若與乃兄參商,亦不免要做些退步呢。”
裴該不禁喟歎道:“天下事,都是這些豪門所壞,即諸藩作亂,又豈不是司馬家過大之故啊?然而,人莫不有私,慮及家人、子嗣,本是常情,郭默、董彪等既生此心,我又實不便強行壓製,以免眾心悖離哪。”
荀灌娘笑道:“此事卻也不難。夫君此前請文博先生做《姓氏誌》,如梁、祖等輩,竟得為士林之冠,則再高抬幾姓,又有何不可?眾將多孤身以從夫君,即有家眷,族不甚大,親戚有限,便高其姓,也不能遽成大族,危害到夫君啊……”
————————
第二天,董彪果然把兒子帶到了裴該麵前——但不是一個,而是倆。
董彪的長子名叫董郃——本名董頜,因為下巴大,後慕本郡出身的曹魏名將張郃,同音改成了郃字——十二歲;次子名叫董乂,年僅五歲,還是入了徐州軍以後才生的。
董乂年幼,啥都不懂,裴該拍拍他腦袋,給些賞賜,也就罷了。轉過頭來看董郃,倒是跟他爹生得挺象,雖然才十二歲,就已然身高接近六尺,是個頗為精壯的半大小子。裴該問他:“可識字否?”董郃迴答說:“略略識得幾個。”又問:“是何人所教啊?”迴答說:“是家父所教。”
裴該瞥一眼董彪,心說你也就初小水平,竟然還能教兒子哪。於是又問:“平素可讀什麽書?”董郃迴複說:“正在讀《百家姓》。”
董彪苦著臉在旁邊說:“犬子不好讀書,我也曾召幾名士人,想要教授他五經,卻最多半月,都被他打將了出去……小兒隻好騎馬、舞刀,其母過於溺愛,我也禁止不住。”
裴該“哈哈”大笑道:“將門虎子,喜歡騎馬、舞刀,很正常啊。倘若文質彬彬,豈非不肖乃父?”
董彪搖頭道:“我也不要他肖我。我並非不好讀書,隻是少年時無處求學,年過三旬,再想讀書也讀不進去了。末將受大都督簡拔,始能拜將封侯,否則若不於亂世中填於溝壑,也要在河間耕作終身,哪裏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啊?
“似大都督這般英雄,世所罕有,小兒長成後,未必還能遇得上。即便仍從大都督,隻須末將等從命拚殺,必能底定天下,到時候騎馬、舞刀,恐怕毫無用處了。故此望他能夠向學,自筆頭謀得一官半職……”
說著話瞪了董郃一眼:“無奈此兒不聽教,堅不肯學。末將也隻得寄希望於乂兒了。”
裴該心中頗不以為然,卻也不加申斥,隻是望向董郃:“汝又如何說?”
董郃一扁嘴,說:“我非不肯學,奈何一見了書便頭痛,加上先生所教不得法,無論知與不知,先要我將書念過一遍,念岔了還要用戒尺打手心……這手心痛,便更讀不進書去了。”
裴該聞言,不禁莞爾,隨即擺擺手阻止董彪嗬斥董郃,又問他:“既不能讀書,則如汝父所言,將來毫無用處,家業還要靠汝弟撐持,汝便不悔麽?”
董郃道:“家父未免自大,以為天下賊寇,他一人便能殺盡的。我雖不讀書,也聽軍中司馬講古事,曆朝曆代,哪有不打仗的時候啊?即便天下太平,也要去打草原大漠,去打西域、南荒。我若學成了家父的本事,也做軍將,自能光大家業,絕不會依賴兄弟!”
裴該一挑大拇指:“好誌氣!”隨即對董彪說:“小小孩童,見識卻超過了成人。即便胡、羯俱滅,還有巴氐,有鮮卑,有西域,國家豈能無軍將啊?”但是轉過頭來,又告誡董郃:“汝既好聽古事,乃當知道,古來大將,無幾人無學識,即便不通六經,也當能夠讀史明誌,能夠讀孫、吳兵法——我之所以使汝父輩識字,正是為此啊。”
董郃貌似有些不以為然,但他雖受寵溺,竟敢反駁老爹的話,麵對裴該卻終究無膽驕橫,隻能拱手道:“大都督的教誨,小子記下了。”
裴該便對董彪說:“卿言卿妻溺愛,使董郃不肯向學,何不交於我,讓我來教他。我搜羅各方孤兒,建‘孤兒營’,多數與董郃年歲相仿,一起讀書、習武,將來必成棟梁之才,卿便可無慮矣。”
董彪聞言愣了一下,看似有些舍不得,卻又不敢違抗大都督之命。裴該乃道:“迴去與卿妻好生商議吧,卻也不急。”
——————————
隔了幾天,裴該盡召在長安的諸將,陶侃以下,皆至堂上列坐。裴該麵對這大群的老粗——當然啦,陶士行不算——也不廢話,直接便將董彪前日所言,合盤道出。
眾將皆望董彪,心說你最終還是搞不定啊,隻能來求大都督。隻有陶侃並未參與過他們的謀劃,驟聞此事,不禁蹙眉。
裴該乃道:“卿等欲高家門,本是好事,但為何要寄望於他人呢?我裴氏雖然繁盛,若非嫡流,也難有出頭之地,則卿等攀附他家,能得正眼看顧否?”
隨即更深一步地解釋:“即我裴氏,如裴文冀、裴公演等,若非身逢亂世,官止二千石而已,安有封侯之望?”又一指陶侃和郭默:“唯國家喪亂之際,寒門才有晉身之階。如卿等得以封侯,非止我之力也,實乃應時乘運,自家奮戰所致,我不過為卿等略啟仕途之門罷了,而若自身不振作,焉能得有今日?
“則卿等子嗣,若能紹繼父業,為國建勳,還怕沒有功成之日麽?比及三代為將,自然家名雀起——兒孫自有其福,實不必過憂。然若自身不努力,即便承襲爵位,攀附名門,也終將沉淪下僚啊。自開國以來,凋零之世家不知凡幾,重臣之後而為支係竊權者,又不知凡幾。
“同祖之人尚且如此,攀附他家,可得保子孫永祿否?”
郭默不禁喟歎道:“大都督所言是也,我等確實是將此事想得簡單了。然而……難道我等武夫的爵祿、家業,就不能子孫永繼了麽?”
裴該笑道:“思道不必憂慮,隻要我在,卿等家業自可傳子;但生良才,自不會沉淪下僚。我知卿等所慮,不過中正品評罷了,然我今在關中設考試製度,不專以家世為起家任官之重,中正品評,自不足憂也。”
眾將麵麵相覷,直到今天,其中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來考試製度還有這種好處哪,對我們家世不高的人來說,是更好的晉身門路。
但是習慣成自然,還是放不下光大家門的念想,王澤便拱手道:“我等自當為大都督盡力,殺盡胡、羯,多立功勳,使大都督將來可將這考試製度,上奏朝廷,推廣至全晉……”諸將多半不是關中人,則倘若隻在關中施行考試製度,他們怕將來難以澤被自家子嗣。
隨即王澤話鋒一轉,道:“隻是我等武夫,若是家名不顯,終究為人輕視——董彪去訪董景道老先生,卻屢吃閉門羹,便是此因。我等未得好家世,無好父輩,還則罷了,倘若辛苦半世,渾身被創,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將來子孫仍要為人所輕,實在難忍哪。”
裴該雙眉一軒,說:“但我在,誰敢輕視卿等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