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罷半日,晉軍返歸大營,裴該計點今日功勳,以郭誦為第一。
甄隨心中不忿,卻又沒理由反駁——終究先挫敵勢的是郭誦啊,哪怕姚弋仲都能把郭榮逼得步步後退,反倒是他甄老爺被石虎死死頂住,戰果最為寥寥。這倒黴撞上個硬碴兒,命數如此,無話可說。
於是拍拍郭誦的肩膀,大聲誇讚道:“小郭打得是好,不負我當日在河東,日日教導於汝,終究得了我用兵的三分神韻。”
姚弋仲、劉光等將暗自撇嘴,郭誦正麵甄隨,倒是不敢表露出絲毫不滿來,隻得微笑拱手。
隨即商議次日再戰之策,裴該就說:“來日可將騎兵改布陣右,或可起到出敵不意之效。”隨即問郭默:“思道,以卿看來,明日能破羯否?”
郭默迴稟道:“臣以為,我軍勝而更銳,羯則敗而氣餒,最多三日,必能破羯。然而……”話鋒突然間一轉:“倘若石虎知不能勝,深溝高壘,不與我戰,則不易克了。”
甄隨笑道:“他不戰便不戰,可以對耗糧秣。近自河東輸入臨汾、絳邑之糧不在少數,我不信羯奴可以耗得過咱們。”
郭默搖搖頭:“倘若晉陽更發援軍,或者上黨蘷安來,則我軍終寡,便難取勝了。”
裴該道:“倘若晉陽更有餘力,石虎不會止將此二萬眾來。至於上黨虁安……”瞥一眼郭誦,說:“可請李府尊發兵逡巡於太行山前,以牽絆之。”
郭誦急忙拱手道:“末將願為大都督作書,請阿舅依命從事。”
李矩本是祖逖的部屬,所守又在關東,就理論上而言,他可以不遵從裴該的將令——除非裴該先得到了朝廷的允準。但一來一往,再等朝廷允可,未免遷延日久,恐怕會貽誤戰機,故而郭聲節才主動表態,說我寫信給舅父,請他聽命吧。
——終究隻是在太行山前虛張聲勢,河內軍都不必要邁出郡界一步,就算沒有裴該甚至於朝廷的指令,李矩專斷自為,那也仍在其職銜範圍之內,不算逾矩啊。
裴該點頭:“如此,有勞聲節了。”隨即沉吟少頃,對諸將說:“以此想來,石虎實無勝我之策,也唯戰、守、走三道而已。彼出戰,則如郭將軍所言,三日內必為我所破;彼守壘,亦不可能持久;而彼若走……”
甄隨插嘴道:“他若想逃,我便追擊,爭取砍下那小子腦袋來!”
裴該搖搖頭,說:“不可,我軍兵寡,尚有平陽堅城在側,豈可繞過平陽,猛追羯軍啊?則彼若退,我便返身攻打平陽。既然胡軍士氣已沮,乃可以糧穀召聚四方百姓來合,偽壯聲勢,使劉曜以為我自關中源源不斷調來增援,趁其膽喪,或可一鼓而下也。”
隨即擺擺手,說罷了,這是日後之事,咱們還是先打垮了當麵的石虎再說吧。
——————————
結果當日午後,便有探馬來報,說羯軍已然拔營而起,朝北方遁去了,裴該急命劉光率精騎往追。石虎命郭榮領兵殿後,劉光無隙可趁,也便遵照臨行前裴該的吩咐,遠遠地吊在羯軍後麵,一直到三日後,目送他們開進了永安城,這才收兵迴來。
此前自然不時派遣從騎歸報,說羯軍確實漸行漸遠,不象是偽退。而且我把騎兵撒得滿盆地都是,倘若發現敵人有所異動,必能第一時間偵知,並且稟報大都督知曉。
裴該這才把營壘移迴平陽城南,繼續打造攻城器械,並且還如其先前所言,派人去四鄉大張放糧之榜,用糧草來引誘百姓們聚攏過來,以助聲勢。
凡循聲而來的百姓,就都在兵士看管下,匯聚在營後喝稀粥,每齊百人,便立一麵旗幟,告誡他們:汝等可以一直吃喝到平陽城破,但若離開此旗十丈範圍,那下頓舍粥就沒你的份兒啦。
裴熊私底下問裴該:“若欲使百姓為虛兵,以嚇胡膽,分兵四鄉搜擄即可,何必還要舍粥啊?雖說目前糧穀尚豐,但若各鄉百姓聚攏而來,數千上萬,終究也難以支應哪。”
裴該微笑著向他解釋:“自劉淵叛亂以來,胡據平陽已近十歲,晉民日盼王師而王師不至,恐怕信心早墮,而甘心為胡漢之奴了,則我即得平陽,欲複收民心,大為不易。而今舍粥,是先安撫百姓之心,則即便我此番不能得平陽,被迫暫退,民心亦當稍稍歸晉,不能盡為胡寇所用也。
“劉聰父子近歲涸澤而漁,我來時便觀平陽百姓,多數赤貧,甚至饑餒,則若不加以賑濟,恐怕難以待秋,則若我取下平陽,百姓多數餓死,空得一郡,又有何益啊?”
隨即麵色一沉,又補充道:“且平陽郡內,多是我晉百姓,我為晉官,又豈能搜虜自家百姓,使泣離田畝呢?!”
也不知道裴熊聽明白了沒有,隻是諾諾而退。
攻城器械在五日後大致打造完成——也就十幾架雲梯和兩具撞車而已,終究裴該來得倉促,沒帶什麽匠人——同時聚集百姓也有六七千之數,於營後新立起數十麵大旗來。於是裴該吩咐眾將,今夜好生歇息,明日一早,便要猛攻平陽城。
誰想睡至半夜,忽聞金鼓之聲。裴該一軲轆爬起來,大聲問道:“是我營中驚擾,還是胡軍出城來襲?!”
“營嘯”在這年月是常事,不過裴該很少碰見過,因為隻有組織力鬆散,甚至於士卒驚慌恐懼的部隊,才有可能因為一丁點兒風吹草動,而莫名其妙地掀起數營大亂。裴軍訓練有素,又挾戰勝之威,各自信心滿滿,理論上就不可能營嘯。
但也要防著別的什麽情況發生啊,比方說有部將作亂……極端一點,天象異變,什麽日食、月食、彗星、流星、山崩、地震,誰都不能拍胸脯保證說我的兵馬絕對穩如泰山,天地大碰撞都能一動不動。
也就幾息的功夫,就聽裴熊在帳外稟報:“是胡寇來夜襲,已為守兵察覺,正在激戰之中。”
裴該不禁笑道:“劉曜這是想做垂死一搏了麽?”於是披衣起身,出帳來看。裴熊趕緊邁前一步,遮擋在裴該身前,說:“戰況尚不分明,主公還是穿戴整齊鎧甲,再出來吧。”
裴該伸手拍拍他的肩膀,笑道:“無妨,有卿在此,勝過三重堅鎧。”隨即大聲問道:“今夜是誰警護?”
隨即黑暗中傳來一聲迴稟:“是末將楊清。”
楊清原本是周晉的部下,周晉兵敗夏陽,損兵折將,楊清大難不死,反倒因為始終跟隨在側,以及頭上的幾重領導先後戰死之故,得以穩步攀升,從小小的排長飛躍而成部副。隨即裴該在長安整軍,為使將不專兵,對於周晉那種原本就稀稀拉拉的隊伍幹脆打散,對於甄隨這類出鎮於外,暫時不可輕動的隊伍,也部分加以改撥歸屬,楊清就這樣又歸入了甄隨部下,兩個月前才剛率本部抵達的河東。
今夜營壘正麵,本是他受命警護。楊清對於這工作本來挺滿意的,雖說苦點兒累點兒,但既然一宵不睡,明天攻城時候必給補覺啊,我所領這半部肯定不必要去生撼堅城了。誰想才到半夜,他正在打哈欠,忽聽營外有異響,乃命士卒嚴加戒備,竟然發現胡軍大舉來襲。
裴該出帳喝問的時候,楊清就已經打退過一次胡軍的進迫了,同時其它晉軍也陸續來援,他的心踏實了些,便即退後略做歇息。正好聽到裴該詢問,急忙迴稟:“是末將楊清。”隨即疾奔而至裴該麵前,單膝跪地,陳述道:“胡軍甚眾,然而其氣卻怯,末將使人放一輪箭,彼便退去了。雖仍逡巡數十丈外不走,郭將軍已至壘前指揮,大都督可以無憂。”
裴該側耳傾聽遠處的喊叫、廝殺之聲,以及箭矢破空之聲,不禁疑惑道:“夜襲我營,自當使能將勁卒前來,豈有大部疲兵齊至之理啊?莫非別有詭計不成麽?”
然而營外漆黑一片,此際實在難以探查敵軍動向,裴該也隻好於營前靜待郭默等將的消息了。
約摸一刻多鍾的功夫,劉光突然大步而來,遠遠地便朝裴該一拱手,說:“城北探馬來報,城門急開,有大股胡軍,並加車乘,舉火把急往西北方向去了!”
晉軍數量有限,平陽城麵積又廣,故而不可能徹底封堵各門,隻能布壘城南,而使遊騎逡巡於北、西兩個方向——東麵是汾水,裴該沒帶舟船,無可遠哨——隨時探查城上的動靜。於是正當胡軍正麵襲營的時候,突然間北門大開,有兵馬乃至車乘逸出,晉騎匆匆歸來向上官劉光稟報,劉光乃急來大帳前尋找裴該。
裴該聞言,恍然大悟,於是狠狠地一捏拳頭:“劉曜遁去了!”
很明顯正麵襲營乃是虛兵,劉曜趁機棄城而走。要知道平陽城裏還有小皇帝劉恆,還有劉曜的家眷哪,他是不可能輕易拋下的,因此隊列之中,才會夾雜著有車乘……
乃命劉光:“卿可急召騎兵,不拘多少,先追上去再說。”又使傳令兵將此事通報郭默,要他整軍出壘,直迫平陽城門!
——————————
劉曜早有棄城別走之意,但為了隱秘其事,隻跟丞相劉景商議過,並且即時定計。
倘若當日晉、羯兩軍於城下大戰,最終兩敗俱傷,各自退去,則劉曜或會將此事再謀之於眾,即便有人表示反對——那是一定的——他也能有足夠的時間,徐徐說服之,或者壓製之,再將整個胡漢朝廷,和四五萬兵馬及其眷屬,全都帶出城去。
因為晉、羯兩軍既然退去,估摸著秋收前是不會再來的,他起碼有兩個月的時間詳細籌劃。
但既然晉勝而羯退,而且眼見得晉軍伐木造梯,計劃攻城,劉曜就不可能稍作拖延了。於是他隻把消息透露給了自家親信知道,即命劉景、劉嶽、台產、羊彝等人暗中準備。
晉軍大概什麽時候會將器械、物資準備妥當,正式對平陽城發起攻擊,劉曜也是胡漢宿將,自然不難通過各種蛛絲馬跡得出預判。於是就在攻城的前一晚,他聚集眾將,假稱要夜襲晉營,做殊死一搏,乃命王騰、唿延實二將率兩萬多兵,潛出城去,直取敵壘,並且約定自將餘部,也將隨後殺出……
其實劉曜壓根兒就沒打算出南門去跟王騰他們會合。這邊前軍才發不久,士卒來報,說南麵傳來喊殺之聲,應該是跟晉人交上鋒啦,於是劉曜便急奉劉恆及劉聰梓宮,率親信將吏、部曲萬眾,打開北門,急匆匆地就往西北方向遁逃。
劉光召集動作較快的騎兵約四百餘,急出晉壘,往追劉曜。前行二十裏地,堪堪追上,卻見胡軍絡繹進入了西平城內——就差一步,未能企及。
西平乃是拱護平陽的一座小軍鎮,常年屯紮三百胡兵。劉光乃至西平壁下,高聲叫罵,忽見壁上有人探出頭來問道:“聽君之聲,得非昔日大司馬(劉丹)麾下驍將劉光麽?”
劉光聞言,不禁微微一愣,便問:“城上何人?”
天色尚黑,影影綽綽的根本瞧不見人臉,雖然對方聽聲辨人,認出了劉光,劉光對於對方的聲音卻貌似沒啥印象。
就聽那人道:“不想劉將軍今亦降晉矣……此亦當日皇太弟不德,更加皇太子逼迫之故,大司馬若見此,寧不愧殺!”
劉光聽著,滿心疑惑,心說你究竟是哪撥兒的?既雲劉乂不德,複言劉粲逼迫,分明對二人所為,全不滿意;外加還說劉丹“若見此寧不愧殺”,這是責怪當日劉丹獻上了“清君側”之計啊。
不禁提高聲音喝問道:“汝究竟是何人?大……劉丹見在何處?”
對方這才報上姓名:“我陳元達也。”然後又說:“大司馬已故去多日矣。”
想當年劉丹慫恿劉乂聯合劉曜去“清君側”,結果劉粲急歸,劉曜見不能成事,實際上等於是出賣了劉乂。雖說其後劉曜以劉丹老臣、陳元達賢德之故,特意將二人留在自軍中,沒讓他們跟範隆、王延等人一樣,變成劉粲的階下囚,但陳元達對此始終報有心結。他也曾一度為劉曜去遊說虛除權渠發兵相助,但等劉曜進入平陽之後,卻不肯從命官複原職,仍然在其幕府中吃著閑飯。
此後二劉相爭,陳元達也曾開言勸諫過劉曜,但劉曜方寵台產乃至羊彝,把他的話徹底當成耳旁風……
甄隨心中不忿,卻又沒理由反駁——終究先挫敵勢的是郭誦啊,哪怕姚弋仲都能把郭榮逼得步步後退,反倒是他甄老爺被石虎死死頂住,戰果最為寥寥。這倒黴撞上個硬碴兒,命數如此,無話可說。
於是拍拍郭誦的肩膀,大聲誇讚道:“小郭打得是好,不負我當日在河東,日日教導於汝,終究得了我用兵的三分神韻。”
姚弋仲、劉光等將暗自撇嘴,郭誦正麵甄隨,倒是不敢表露出絲毫不滿來,隻得微笑拱手。
隨即商議次日再戰之策,裴該就說:“來日可將騎兵改布陣右,或可起到出敵不意之效。”隨即問郭默:“思道,以卿看來,明日能破羯否?”
郭默迴稟道:“臣以為,我軍勝而更銳,羯則敗而氣餒,最多三日,必能破羯。然而……”話鋒突然間一轉:“倘若石虎知不能勝,深溝高壘,不與我戰,則不易克了。”
甄隨笑道:“他不戰便不戰,可以對耗糧秣。近自河東輸入臨汾、絳邑之糧不在少數,我不信羯奴可以耗得過咱們。”
郭默搖搖頭:“倘若晉陽更發援軍,或者上黨蘷安來,則我軍終寡,便難取勝了。”
裴該道:“倘若晉陽更有餘力,石虎不會止將此二萬眾來。至於上黨虁安……”瞥一眼郭誦,說:“可請李府尊發兵逡巡於太行山前,以牽絆之。”
郭誦急忙拱手道:“末將願為大都督作書,請阿舅依命從事。”
李矩本是祖逖的部屬,所守又在關東,就理論上而言,他可以不遵從裴該的將令——除非裴該先得到了朝廷的允準。但一來一往,再等朝廷允可,未免遷延日久,恐怕會貽誤戰機,故而郭聲節才主動表態,說我寫信給舅父,請他聽命吧。
——終究隻是在太行山前虛張聲勢,河內軍都不必要邁出郡界一步,就算沒有裴該甚至於朝廷的指令,李矩專斷自為,那也仍在其職銜範圍之內,不算逾矩啊。
裴該點頭:“如此,有勞聲節了。”隨即沉吟少頃,對諸將說:“以此想來,石虎實無勝我之策,也唯戰、守、走三道而已。彼出戰,則如郭將軍所言,三日內必為我所破;彼守壘,亦不可能持久;而彼若走……”
甄隨插嘴道:“他若想逃,我便追擊,爭取砍下那小子腦袋來!”
裴該搖搖頭,說:“不可,我軍兵寡,尚有平陽堅城在側,豈可繞過平陽,猛追羯軍啊?則彼若退,我便返身攻打平陽。既然胡軍士氣已沮,乃可以糧穀召聚四方百姓來合,偽壯聲勢,使劉曜以為我自關中源源不斷調來增援,趁其膽喪,或可一鼓而下也。”
隨即擺擺手,說罷了,這是日後之事,咱們還是先打垮了當麵的石虎再說吧。
——————————
結果當日午後,便有探馬來報,說羯軍已然拔營而起,朝北方遁去了,裴該急命劉光率精騎往追。石虎命郭榮領兵殿後,劉光無隙可趁,也便遵照臨行前裴該的吩咐,遠遠地吊在羯軍後麵,一直到三日後,目送他們開進了永安城,這才收兵迴來。
此前自然不時派遣從騎歸報,說羯軍確實漸行漸遠,不象是偽退。而且我把騎兵撒得滿盆地都是,倘若發現敵人有所異動,必能第一時間偵知,並且稟報大都督知曉。
裴該這才把營壘移迴平陽城南,繼續打造攻城器械,並且還如其先前所言,派人去四鄉大張放糧之榜,用糧草來引誘百姓們聚攏過來,以助聲勢。
凡循聲而來的百姓,就都在兵士看管下,匯聚在營後喝稀粥,每齊百人,便立一麵旗幟,告誡他們:汝等可以一直吃喝到平陽城破,但若離開此旗十丈範圍,那下頓舍粥就沒你的份兒啦。
裴熊私底下問裴該:“若欲使百姓為虛兵,以嚇胡膽,分兵四鄉搜擄即可,何必還要舍粥啊?雖說目前糧穀尚豐,但若各鄉百姓聚攏而來,數千上萬,終究也難以支應哪。”
裴該微笑著向他解釋:“自劉淵叛亂以來,胡據平陽已近十歲,晉民日盼王師而王師不至,恐怕信心早墮,而甘心為胡漢之奴了,則我即得平陽,欲複收民心,大為不易。而今舍粥,是先安撫百姓之心,則即便我此番不能得平陽,被迫暫退,民心亦當稍稍歸晉,不能盡為胡寇所用也。
“劉聰父子近歲涸澤而漁,我來時便觀平陽百姓,多數赤貧,甚至饑餒,則若不加以賑濟,恐怕難以待秋,則若我取下平陽,百姓多數餓死,空得一郡,又有何益啊?”
隨即麵色一沉,又補充道:“且平陽郡內,多是我晉百姓,我為晉官,又豈能搜虜自家百姓,使泣離田畝呢?!”
也不知道裴熊聽明白了沒有,隻是諾諾而退。
攻城器械在五日後大致打造完成——也就十幾架雲梯和兩具撞車而已,終究裴該來得倉促,沒帶什麽匠人——同時聚集百姓也有六七千之數,於營後新立起數十麵大旗來。於是裴該吩咐眾將,今夜好生歇息,明日一早,便要猛攻平陽城。
誰想睡至半夜,忽聞金鼓之聲。裴該一軲轆爬起來,大聲問道:“是我營中驚擾,還是胡軍出城來襲?!”
“營嘯”在這年月是常事,不過裴該很少碰見過,因為隻有組織力鬆散,甚至於士卒驚慌恐懼的部隊,才有可能因為一丁點兒風吹草動,而莫名其妙地掀起數營大亂。裴軍訓練有素,又挾戰勝之威,各自信心滿滿,理論上就不可能營嘯。
但也要防著別的什麽情況發生啊,比方說有部將作亂……極端一點,天象異變,什麽日食、月食、彗星、流星、山崩、地震,誰都不能拍胸脯保證說我的兵馬絕對穩如泰山,天地大碰撞都能一動不動。
也就幾息的功夫,就聽裴熊在帳外稟報:“是胡寇來夜襲,已為守兵察覺,正在激戰之中。”
裴該不禁笑道:“劉曜這是想做垂死一搏了麽?”於是披衣起身,出帳來看。裴熊趕緊邁前一步,遮擋在裴該身前,說:“戰況尚不分明,主公還是穿戴整齊鎧甲,再出來吧。”
裴該伸手拍拍他的肩膀,笑道:“無妨,有卿在此,勝過三重堅鎧。”隨即大聲問道:“今夜是誰警護?”
隨即黑暗中傳來一聲迴稟:“是末將楊清。”
楊清原本是周晉的部下,周晉兵敗夏陽,損兵折將,楊清大難不死,反倒因為始終跟隨在側,以及頭上的幾重領導先後戰死之故,得以穩步攀升,從小小的排長飛躍而成部副。隨即裴該在長安整軍,為使將不專兵,對於周晉那種原本就稀稀拉拉的隊伍幹脆打散,對於甄隨這類出鎮於外,暫時不可輕動的隊伍,也部分加以改撥歸屬,楊清就這樣又歸入了甄隨部下,兩個月前才剛率本部抵達的河東。
今夜營壘正麵,本是他受命警護。楊清對於這工作本來挺滿意的,雖說苦點兒累點兒,但既然一宵不睡,明天攻城時候必給補覺啊,我所領這半部肯定不必要去生撼堅城了。誰想才到半夜,他正在打哈欠,忽聽營外有異響,乃命士卒嚴加戒備,竟然發現胡軍大舉來襲。
裴該出帳喝問的時候,楊清就已經打退過一次胡軍的進迫了,同時其它晉軍也陸續來援,他的心踏實了些,便即退後略做歇息。正好聽到裴該詢問,急忙迴稟:“是末將楊清。”隨即疾奔而至裴該麵前,單膝跪地,陳述道:“胡軍甚眾,然而其氣卻怯,末將使人放一輪箭,彼便退去了。雖仍逡巡數十丈外不走,郭將軍已至壘前指揮,大都督可以無憂。”
裴該側耳傾聽遠處的喊叫、廝殺之聲,以及箭矢破空之聲,不禁疑惑道:“夜襲我營,自當使能將勁卒前來,豈有大部疲兵齊至之理啊?莫非別有詭計不成麽?”
然而營外漆黑一片,此際實在難以探查敵軍動向,裴該也隻好於營前靜待郭默等將的消息了。
約摸一刻多鍾的功夫,劉光突然大步而來,遠遠地便朝裴該一拱手,說:“城北探馬來報,城門急開,有大股胡軍,並加車乘,舉火把急往西北方向去了!”
晉軍數量有限,平陽城麵積又廣,故而不可能徹底封堵各門,隻能布壘城南,而使遊騎逡巡於北、西兩個方向——東麵是汾水,裴該沒帶舟船,無可遠哨——隨時探查城上的動靜。於是正當胡軍正麵襲營的時候,突然間北門大開,有兵馬乃至車乘逸出,晉騎匆匆歸來向上官劉光稟報,劉光乃急來大帳前尋找裴該。
裴該聞言,恍然大悟,於是狠狠地一捏拳頭:“劉曜遁去了!”
很明顯正麵襲營乃是虛兵,劉曜趁機棄城而走。要知道平陽城裏還有小皇帝劉恆,還有劉曜的家眷哪,他是不可能輕易拋下的,因此隊列之中,才會夾雜著有車乘……
乃命劉光:“卿可急召騎兵,不拘多少,先追上去再說。”又使傳令兵將此事通報郭默,要他整軍出壘,直迫平陽城門!
——————————
劉曜早有棄城別走之意,但為了隱秘其事,隻跟丞相劉景商議過,並且即時定計。
倘若當日晉、羯兩軍於城下大戰,最終兩敗俱傷,各自退去,則劉曜或會將此事再謀之於眾,即便有人表示反對——那是一定的——他也能有足夠的時間,徐徐說服之,或者壓製之,再將整個胡漢朝廷,和四五萬兵馬及其眷屬,全都帶出城去。
因為晉、羯兩軍既然退去,估摸著秋收前是不會再來的,他起碼有兩個月的時間詳細籌劃。
但既然晉勝而羯退,而且眼見得晉軍伐木造梯,計劃攻城,劉曜就不可能稍作拖延了。於是他隻把消息透露給了自家親信知道,即命劉景、劉嶽、台產、羊彝等人暗中準備。
晉軍大概什麽時候會將器械、物資準備妥當,正式對平陽城發起攻擊,劉曜也是胡漢宿將,自然不難通過各種蛛絲馬跡得出預判。於是就在攻城的前一晚,他聚集眾將,假稱要夜襲晉營,做殊死一搏,乃命王騰、唿延實二將率兩萬多兵,潛出城去,直取敵壘,並且約定自將餘部,也將隨後殺出……
其實劉曜壓根兒就沒打算出南門去跟王騰他們會合。這邊前軍才發不久,士卒來報,說南麵傳來喊殺之聲,應該是跟晉人交上鋒啦,於是劉曜便急奉劉恆及劉聰梓宮,率親信將吏、部曲萬眾,打開北門,急匆匆地就往西北方向遁逃。
劉光召集動作較快的騎兵約四百餘,急出晉壘,往追劉曜。前行二十裏地,堪堪追上,卻見胡軍絡繹進入了西平城內——就差一步,未能企及。
西平乃是拱護平陽的一座小軍鎮,常年屯紮三百胡兵。劉光乃至西平壁下,高聲叫罵,忽見壁上有人探出頭來問道:“聽君之聲,得非昔日大司馬(劉丹)麾下驍將劉光麽?”
劉光聞言,不禁微微一愣,便問:“城上何人?”
天色尚黑,影影綽綽的根本瞧不見人臉,雖然對方聽聲辨人,認出了劉光,劉光對於對方的聲音卻貌似沒啥印象。
就聽那人道:“不想劉將軍今亦降晉矣……此亦當日皇太弟不德,更加皇太子逼迫之故,大司馬若見此,寧不愧殺!”
劉光聽著,滿心疑惑,心說你究竟是哪撥兒的?既雲劉乂不德,複言劉粲逼迫,分明對二人所為,全不滿意;外加還說劉丹“若見此寧不愧殺”,這是責怪當日劉丹獻上了“清君側”之計啊。
不禁提高聲音喝問道:“汝究竟是何人?大……劉丹見在何處?”
對方這才報上姓名:“我陳元達也。”然後又說:“大司馬已故去多日矣。”
想當年劉丹慫恿劉乂聯合劉曜去“清君側”,結果劉粲急歸,劉曜見不能成事,實際上等於是出賣了劉乂。雖說其後劉曜以劉丹老臣、陳元達賢德之故,特意將二人留在自軍中,沒讓他們跟範隆、王延等人一樣,變成劉粲的階下囚,但陳元達對此始終報有心結。他也曾一度為劉曜去遊說虛除權渠發兵相助,但等劉曜進入平陽之後,卻不肯從命官複原職,仍然在其幕府中吃著閑飯。
此後二劉相爭,陳元達也曾開言勸諫過劉曜,但劉曜方寵台產乃至羊彝,把他的話徹底當成耳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