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該之所以打算上表長安,推辭“龍驤將軍、徐州刺史,都督青、徐二州兵馬”的任命,還真不是打算搞什麽“三辭三讓”的官場虛文,純粹因為他必須先跟建鄴打個招唿。


    ——哦,對了,長安小朝廷已然下詔,從本年起,將鄴城改名為臨漳,將建鄴改名為建康。


    如今裴該在徐州還不算真正站穩了腳跟,王導他們隨時都可能從背後捅上一刀子,紮得他生活不能自理。渡江雖然比渡淮困難得多,但建康割據政權手裏可是捏著數百條戰船的哪,什麽蒙衝、鬥艦乃至三層樓船,帆檣若雲,天下無對,若欲北渡,如屢平地。別說琅琊王氏所掌控的那些軍隊了,就算江東幾家大姓的私兵部曲隨便拉一支出來,都足夠裴該喝一壺的,而且糧道通暢,不可能跟支屈六似的,呆不了兩天便匆匆撤還。真要是惹惱了司馬睿或者王氏兄弟,裴該這小小的淮南基地瞬間就會被踏為平地啊。


    所以雖然他很清楚,司馬睿是接受了長安小朝廷左丞相的任命,名義上奉晉湣帝為君,要等長安淪陷,湣帝出降,才會在王導等人的擁戴下開創東晉政權的,但還必須得假裝不知道,先寫下一封言辭恭順的書信送去建康,詢問司馬睿:您打算奉關中為正統嗎?同時請示:長安來的任命,我是接哪還是不接哪?


    司馬睿估計無可無不可,甚至有可能想要扶持裴該,以淮河保障長江,以裴氏製約王氏。問題王氏兄弟用事,司馬睿即便將來當上了皇帝,也隻是垂拱而已,自己即便可以不鳥司馬睿,終究立足未穩,暫時也還必須得瞧著王氏兄弟的臉色行事。


    不過好在王氏兄弟也並非完全的一條心,裴該此前就特意準備了大批的鹽、鐵,還有淮山等特產,運到江州去低價發賣,算是暗中給王敦上貢。雙方書信往來,王處仲的言辭貌似還算客氣。


    王敦為人殘暴而倨傲,但還說不上是猛虎,在裴該看來,不過一隻肥貓而已。對付這路貨色,你在勢力小弱的時候,一定要順著捋毛,免得它伸出爪子來撓你;等到勢力壯大,才可以直接給一腳,讓它老老實實滾一邊呆著去。目前嘛,自然還在捋毛階段。


    一邊寫信向建康請示,裴該一邊也寫好了辭表,但裴通卻不肯幫他帶迴長安去。


    裴該一開始對這個堂弟沒啥好印象,但是交談過後,卻覺得這小兄弟雖然貌似輕佻了一些,眼光倒也不算很差,或許可以拉攏過來做為臂助。這年月士人普遍國家意識淡漠,家族意識濃厚,因此固然裴該的靈魂來自於兩千年後,對於“族權”徹底嗤之以鼻,但也不得不承認,利用血緣或者姻親為紐帶,是比較容易君臣相結的一種手法。裴通隻要沒有什麽超前意識,思想也不另類,是很有可能被扯到自己這條小破船上來的。


    北渡之前,裴該就曾經勸說過裴嗣、裴常父子,可惜那倆貨都是無膽鼠輩,寧可窩在南方當土地主,也不肯隨之北上。相比來說,裴通未必就比那二位更有雄心壯誌,問題他的起點實在太低了,既是庶子,又在長安為質,本人還能瞧出來長安小朝廷難以長久,那麽即便為了身家性命考慮,也還是到徐州來會更安穩一些吧。


    隻是裴該出言招攬,卻被裴通婉言謝絕了。但貌似裴行之的態度並不是很堅決,而且嘴裏說不要,身體卻老實,不肯輕易折返長安,貌似打算在堂兄這兒先吃幾天閑飯再說。裴該寫好了辭表,請他帶迴關中去,裴通擺手道:“天子仰仗阿兄之意甚堅,即便上了辭表,也仍會頒下詔命。千裏之途,弟又何必無益地往還?還不如在此等阿兄改變心意,欣然受命吧。”仿佛料定了裴該最終是會答應的。


    然後裴通就帶著兩名隨從,在淮陰城裏城外,到處亂逛。裴該政務倥傯,也沒空再搭理他。


    ——————————


    裴該徹底掌控淮陰一縣的計劃,算是完成了第一步,經過半個多月的時間,或逼降,或強攻,十一家塢堡都已盡數拿下,並且逐一毀棄。他祭出了“公審大會”這一後世利器,把塢堡主及其心腹爪牙盡數綁到老百姓麵前,並且誘使百姓訴冤——有哪個土地主身上是徹底幹淨的呢?而在亂世之中,官府權威喪盡,法律形同虛文,塢堡主們誰手上沒有沾染過無辜之血?隻要有計劃、有策略地加以放大,自然人人都是百死難贖其辜的無恥惡徒。


    隨即利用群情洶湧,便順利地將那些家夥全都斬首示眾,將其家眷發配去邗東屯墾——這是臨之以威。接下來還要示之以恩,裴該並沒有恢複舊日的田契,而是重新核查戶口,無償分給百姓田地:丁男八十畝,丁女六十畝,老弱一律二十畝,還許諾將來可以無償地從官府貸到農具和種子。


    分田數量不算很多,但對於這年月的絕大多數農戶而言,那就已經是天高地厚的恩惠啦。


    自漢末大亂以來,各地戶口數銳減,即便西晉短暫的統一也未能恢複,隨即還迎來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變”。雖說淮陰縣遭受的兵燹並不算很嚴重,仍然地多人少,完全足夠裴該分田到戶甚至到人。這倒不是他的原創,一般大亂過後,王朝初興,官府往往會施行類似政策,用大力扶持自耕農來保障國家稅收,因為隻有在連中原地區都地廣人稀的時候,這一手才可能玩得轉。


    不僅如此,裴該還把剩餘的大量土地直接收歸官有,打算等時機成熟了,就去長江岸邊再搜集一撥流民,全都拉過來屯墾。


    這些政事,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千頭萬緒,極其繁瑣,光卞壼、周鑄等人肯定是不敷使用的,裴文約被迫也要卷起袖子來親自上陣。


    此外,祖逖既已離去,裴該還必須把軍務的重任也肩負起來。此前支屈六來攻,蔣集崗喪敗,折損了小三百人,好在可以從“解放”出來的各塢堡民眾當中,以及南逃來的嶧山流民之中,重新征募,很快就補足了四營之數。十一家塢堡的丁壯,若盡數征之為兵,其數不下五千,甄隨就曾經興衝衝地向裴該建言,說都督咱們擴軍吧,卻被裴該斷然否決了。


    一則尚未至秋收之期,這年月看天吃飯,最終能夠收上多少糧食來,誰都說不準,萬一兵招多了,導致糧秣不足,一旦有事,餓著肚子又怎麽能夠打仗?雖說搜掠各塢堡浮財,所獲糧秣竟達十五萬斛之多,是前一年稅收的足足五倍,但也不過萬餘人一年的口糧罷了。此前為了安撫塢堡民眾,保證他們可以平安活到秋收,裴該就被迫散了五萬斛糧出去,剩下的糧食他得養四千多兵——包括祖逖那兩千人,祖士稚才入豫州,尚未站穩腳跟,糧秣仍需淮陰供應——就未必能有多寬裕啦。倘若今秋鬧災導致歉收甚至絕收,必然再度捉襟見肘。


    而且裴該還打算趁勝南進,徹底把南方幾個縣也牢牢掌控在手中。首先是射陽,作為邗東屯墾地的保障,不捏在手裏他不放心啊;其次是有漁鹽之利的鹽瀆。至於再南方的高郵、廣陵等縣,距離江防太近,貿然伸手,恐怕會和建康政權起衝突,暫時還是由得他們自治吧。


    因此裴該最終決定,還不如把那些塢堡農兵都暫且放歸田畝呢。隻要糧食攢得夠多,將來還怕召不到兵嗎?掙紮在死亡線上,給口吃的就肯為你殺人的家夥,全天下滿處都是啊。


    二則各塢堡最能打的那票人,往往受到塢堡主的厚待,既殺其主,複用其卒,危險係數不小,一旦混亂了軍心,再想收拾就很難了——更怕還沒等收拾,就會發生嘩變。而且即便不征之為兵,裴該仍然不放心把他們留在縣中,幹脆全都集合起來,約摸七八百人,命高樂帶兵押著,趕到西線去交給祖逖。


    人離故土,萬事為難,而且家眷都在裴該的掌控之下,想要有所異動就更難下決心了。再者說了,祖士稚一世之雄,難道還收拾不了這些家夥嗎?因此裴該一腳就把這個皮球踢給了祖逖,相信祖逖不但不會惱火,反倒會美滋滋地把球接下來——我正好缺兵哪。


    工作雖然繁忙,裴該幾乎連晚睡晚起的習慣都被迫改變了,夜半才眠,日出便自然清醒,滿腦子都是今天還有多少活兒要幹……連人都幾乎累瘦了一圈。但他的心情卻比從前要輕鬆得多,因為根據北往青州的探子迴來稟報,石勒已然渡過了黃河,直奔鄴城——哦,如今該叫臨漳——方向而去。


    石勒一走,裴該周邊便再無強敵。南方的建康政權,暫時還並沒有撕破臉皮,不至於發兵來攻;而至於青州的曹嶷,坐守之輩,有何可懼啊?隻要天下大勢與他印象中的並不發生太大改變——象祖逖北伐提前,石勒建基延後,郗道徽被擒之類的變動,他還承受得起——那麽自己起碼有兩到三年的安全時間,可以坦坦地跟淮南種地啊。一旦積攢起來近百萬斛糧食,到時候登高一唿,必然望風景從,可以眨眼間就爆兵數萬。哪怕隻是草草訓練三五個月,這幾萬兵馬也足夠橫行一方了。


    起碼可以不用再瞧王氏兄弟的臉色,而且說不定反過來,他們還得上趕著過來巴結自己,以防自己揮師南渡。


    ——————————


    轉眼間,幾個月的時光匆匆而過,裴該終於收到了建康的迴複,司馬睿在信中——草稿應該不是王導擬的,就是庾亮擬的——好言撫慰,表態說裴文約你應當接受天子之詔,為天子保障淮上。當然啦,字裏行間也隱約透露出來另一重意思,那就是如今琅琊王受拜為左丞相、大都督陝東諸軍事,所以文約你這個青徐都督得歸琅琊王節製,慎勿與朝廷靠得太近。


    真要是出了什麽問題,江東必然遣師來救,而長安在十萬八千裏外,能夠幫得上你什麽忙?


    裴該通知了裴通,請裴通再次宣讀聖旨,他正式接過詔版。從此他就是名正言順的徐州之主,而不再是“白板官”了,在地方上的威望自然又上一個台階。於是把辭表撕了,改寫一道謝恩表,請裴通帶迴長安去。但裴通卻還是不肯走,說正當青黃不接之時,途中必多饑民,難免盜賊四起,哥哥你現在趕我走,那不是讓我去送死嗎?還是等秋收後我再動身吧。


    裴該斜眼瞥著裴通,心說這小家夥一直跟淮陰賴著,卻又不肯上我的賊船,他究竟做何打算?罷了,先顧不上他,反正也不缺他一口飯吃,我還是按照原計劃,去做秋收前的最後一次巡查吧。


    裴該對於此次收獲,寄望甚殷,因為總體而言,自春播以來,大半年的氣候都還算不錯,隻要秋收之時不要淫雨連綿,耽擱了收穀、曬穀,應該能得一個豐年。他帶著數十名隨從,自然先去邗東的屯墾地視察,田曹從事媯昇手指著一眼望不到頭的金黃色的麥穗,滿臉喜色地表功道:


    “去歲開壟時,末吏曾雲今歲可得穀四、五萬斛,此乃就平年而論也。如今使君治州有方,上應天心,下順民意,自然蒼天護佑,風調雨順,豐收可期。再加上嶧山南逃的數千人也安置在此,又多開荒三萬畝,農具、耕牛不缺,使君新製曲轅犁及耬車更是奇才妙想,用之甚為得力……”


    裴該笑著擺擺手,打斷了他的話:“伯潛,不必加上那麽多頌詞,卿隻須告訴我,今秋收成預計如何可也。”


    “據末吏籌算,若開鐮之時天時亦正,可收穀在十三萬斛以上。”


    “全部收獲,還是拋去口糧、種糧之後的稅收?”


    “是稅收。”


    裴該聞言大喜,不禁提起衣襟,也不顧滿地汙泥,幾步就邁至田中,手撫著才剛變色的麥穗——撚上去不夠飽滿,但在這年月也不能要求更多了。算一算,光屯墾地就可收糧十三萬斛,自己已經打掉了縣中那些塢堡,可以直接向自耕農征稅,少說也有十萬,再加上南方各縣的貢賦,三十萬斛糧輕鬆可得!特麽的不用種兩三年地了,光這頭一年,老子就能開始爆兵!


    正自得意,突然有什麽小蟲迎麵飛來,裴該提起袖子來一揮,便將之掃落在地。低下頭去一瞧,他不禁微微變色,隨即再抬起頭來,隻見田壟之上、麥田之中,到處都是那種可怕的青灰色小蟲……


    正不由得裴該不麵色慘然,他不禁脫口而出:“蝗!”雖然僅僅一個字,語聲中卻蘊含著無邊的恐懼乃至於絕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勒胡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赤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赤軍並收藏勒胡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