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西塢主因為得病,沒能趕來開會,隻得命其嫡子替代,這人早兩天就進了淮陰城了,也往縣署去報過到,在從事周鑄那裏登記過姓名,也沒人警告他身份不夠,要把他摒除在會議之外。可沒想到真等開會了,裴使君卻突然間發怒,喝令將他“叉將出去”。
當即就衝進來兩名孔武有力的部曲,一把按住那年輕人,就跟逮隻小雞似的給提拉下堂去啦。
眾塢堡主不禁一陣騷動。陳奮是認識這個年輕人的,知道他也練過幾天拳腳,等閑三五人難以近身,想不到毫無還手之力,就真被“叉將出去”了……是他不敢抗拒啊,還是使君麾下這些部曲,真跟兄弟曾經提起過的,看著就都是些極能打的角色呢?
他略略偏頭,眼角掃視眾人,那意思:稍安毋躁。反正咱們都是正經塢堡主,沒找人替代,跟那小子不同,那你們擔的什麽心,著的什麽急啊?燕雀中矢而落,難道飛在它們高處好幾十丈之上的鴻鵠要害怕嗎?
不僅如此,他還趕緊朝裴該拱手:“使君息怒。”談判還沒有正經開始,這會兒得多給使君留點兒麵子,尤其是自己得盡量在他心中留下一個好印象,那等會兒就方便討價還價啦。
裴該瞥了陳奮一眼,聲音略略放和緩了一些:“汝是……”
“小人淮泗塢主陳奮,字……”
“汝便是陳奮?聽聞汝家在縣內最富,廣有田產,塢堡中戶口繁盛,此番抵禦賊寇相侵,須得多助縣中錢糧才是。”
“小人自當報效,但不知使君須錢須糧?所須幾何?”好,這就開始進入正題了。
裴該撇嘴一笑:“我為徐州刺史,且非尋常刺史,身帶徐方都督印信……”晉朝的刺史分兩種,一種是不帶兵的刺史,隻管民政,一種是帶兵的刺史,就有點兒類似於漢末的州牧——“守土有責。今若北虜率軍渡淮,來攻淮陰,將如何抵禦?陳奮,聽聞汝也曾多次率民壯剿賊,識得兵戎之事,汝來說,當有多少兵守備此城,才可保得萬全?”
陳奮不假思索地迴答道:“淮陰縣小,小人入城時亦見到了,城防工事都已完備,則隻須一二千人駐守,便十倍之敵難以遽下。小人等再聚合民眾,從外策應,自然穩如泰山之固——使君無須擔憂。”他這意思,你別動不動就拿禦敵來說事兒,就目前你手裏這些兵,守城足夠了啦。
裴該冷笑道:“我所憂者,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
陳奮一皺眉頭,心說這啥意思?我……我聽不懂啊。好在裴該隨即就解釋了:“祖守臨行前,亦曾與我說,今沿淮燧堡已完,可阻北虜渡淮,然若彼等自上遊涉渡,又如何處?汝家塢堡若正當敵,可肯為我守禦麽?”
陳奮隨口答道:“若北虜來,我等必秉承使君旨意,奮死而鬥,不使彼一人一馬自淮泗鄉內南渡!”反正曹嶷又不會真來,拍胸脯吹牛皮誰不會啊?
裴該注目陳奮:“然若汝兄弟降賊,又如何辦?”
“小人斷然不會降賊!”
“前數年趙固等兵至下邳,我聽聞汝便有更易旗號,開塢堡迎降之意了?可有此事?”
陳奮聞言大吃一驚——我靠這是誰告訴使君的啊?再想一想,貌似這也不算什麽隱秘之事,當時縣內打算改弦易轍,老老實實忍受胡漢軍征服的塢堡也不在少數,倘若趙固所部真的再往東開進三五十裏,說不定有一半兒塢堡當即就降了……裴使君打聽到這事兒也不奇怪,問題是當著他的麵,我絕對不能夠承認啊!
“此謠言也,專為陷害小人,小人生是晉人,死是晉鬼,豈肯為此背棄祖宗之事?”
裴該一撇嘴:“人心隔肚皮,我卻信不過。”頓了一頓,觀察陳奮等眾人的反應,隨即一口氣說道:“不如汝兄弟攜家眷來縣中住,由得我部開入塢堡,代汝守備家業——汝等同理,隻要將塢堡雙手交與官家,自可保障大小相安!”
眾人聞言,全都傻了——唉這什麽意思啊?這位使君並不如同傳言那般好說話嘛,他今天怎麽貌似胃口比起祖太守來都隻大不小?這是真話是假話?是恐嚇我等,還是漫天要價?無不把目光投向陳奮——你是我等盟主,趕緊說句話吧,該如何應對使君此議?
陳奮也多少有點兒蒙,但勢不能容許他長時間思索,於是當即喊起冤來:“我等實無背叛之意,使君勿聽宵小之言……”
裴該冷冷地望著他:“我隻問汝,從是不從?”
“實、實難從命,不如……”
裴該當即雙眉一挑,兩眼一瞪:“既不肯從命,便休怪我翻臉無情了!”右手的竹杖當即朝向擺在幾案上的鐵兜鍪就抽了上去,“當”的一聲,聲音還頗為清脆。隨即“唿啦啦”腳步聲雜遝,眾人一抬頭,就見屏風後和側門外瞬間便湧出數十名兵卒來,衛護在裴該身前,而且個個手執弓矢,一站定便開弓拉弦,把亮閃閃的箭簇瞄準了自己。
而且同一時間,身後也有腳步聲響,有人大著膽子轉過頭去一瞧,就見大堂門口同樣堵上了數十人,也全都執弓相向。
陳奮不禁愕然道:“原來使君召我等來,並無好意!”
裴該得意地點點頭:“不錯,今日乃是鴻門宴!”
——————————
裴該早就想收拾這票塢堡主了,他可沒打算跟陳奮等人和睦相處。
有句話叫做“皇權不下鄉”,那是古代中國社會因為統治成本和官吏人數的限製,所造成的無奈之舉,一定程度上允許鄉社自治——從這個角度來觀察古代社會,也確實無“封建諸侯”之名,而有封建層級之實了。
但中國古代終究與西方古代不同,中央政府相對強勢——大部分時間段——對於地方自治的容忍度是有限的,一旦逾越出了一鄉一裏的範圍,就必然會遭受打壓。前漢因此出現了不少的“酷吏”,專注打壓地方豪強,甚至不惜於流血漂櫓。經過反複清洗,到其後期,起碼在精神層麵已經大一統了,除了少數偏遠地區外,並不存在“知道地主不知道官吏,知道官吏不知道皇帝”,或者“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的情況。隻是地方勢力也會反彈,新起的儒學思潮與宗族勢力相結合,很快就產生出了“經學世家”這一毒瘤,就此釀成了長期的動亂和分裂。
魏晉南北朝時期,可以說是對秦漢第一帝國的反動,在開曆史的倒車。
而且在亂世之中,非世家的地方小勢力也重新膨脹,利用政府權威衰退甚至是退出的機會,在中原各地建造起了大大小小的塢堡。這些塢堡,可以說就是一個個微型的割據政權,在無形中也把晉朝在中原殘存的勢力割裂得七零八碎,再無法凝聚力量以對抗胡漢國也即前趙,以及其後的後趙政權如颶風般的侵攻之勢。
固然祖逖北伐的時候,很多塢堡都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甚至於受其領導,出兵出糧為他賣命,但這與其說是塢堡主們心向故晉,還不如說是祖士稚個人魅力的號召,而與其說是他個人魅力所致,還不如說是因情因勢,不得不為之舉。因為當時無論劉氏還是石氏,都在忙著穩固黃河以北的土地,河南地區處於半真空狀態,祖逖恰在此時強勢進入,才使得那些塢堡主們不得不暫時性地俯首帖耳。
史書上記載,當祖逖殺到河南之後,“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皆聽兩屬,時遣遊軍偽抄之,明其未附”,彼等若真是有戎晉之別、思晉之念,又怎麽會先任子質胡,繼而長期維持兩屬的局麵呢?祖逖不能及時吞並、消滅這些塢堡,遂使得自軍有若散沙,既不耐苦戰,在他這個魅力無窮的領導者去世後,勢力也便瞬間崩塌了。
故此裴該有了後世的經驗,絕不能蹈祖逖之覆轍。尤其當他進入淮陰城之後,發現除了縣城裏部分富戶和手工業者外,基本上所有的縣民,尤其是農業戶口,全都被那十一家塢堡所掌控,他這個刺史而兼縣令,基本上就是個空頭銜。可想而知,這種狀態倘若不加以扭轉,一旦有胡騎入侵,將會有不少塢堡直接轉身投胡,剩下的大概也以“兩屬”作為既定方針,坐觀成敗。
倘若是趙固、王桑之流亦兵亦匪之流還則罷了,若是石勒等有大誌向的,隻要一拋橄欖枝,殺戮不過甚,塢堡主們還不紛紛往投?誰會在乎自己這個光杆刺史?!
因此無論從長期維持淮南地區的安定來考慮,還是從建立穩固的根據地,支持祖逖北伐來考慮,裴該都必須要統合這些塢堡,把田地和民戶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那麽,該采取何種措施呢?他很快就想起了一位先賢來,那便是漢末割據荊襄的劉表劉景升。
當時荊州大亂,劉表單騎而入宜城,旋用蒯越之計,“使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其眾,或即授部曲……江南遂悉平”。劉景升坐談之輩,但這一手玩得還是很幹脆利落,令人拍案叫絕的。
問題是裴該初到時還無法仿效劉表所為,因為劉表雖然身邊兒沒啥兵,看起來比裴該勢力更單薄,但他已有天下之盛名,所以能夠先把地頭蛇蒯氏兄弟、蔡瑁等拉上船來。若無蒯越設謀、招誘,他一空降官員,恐怕連宗賊的數量都統計不全吧。
但是廣陵郡內並無大族——如今負責南方廣陵、輿縣和海陵的戴家,勉強可以算是中等門戶——更無蒯氏這般智謀之士,可以為裴該所用。再說了,裴文約家世雖然烜赫,論起本人名望來,他比當初的劉表要差得很遠,就算真有蒯越、蔡瑁,也未必肯登他的門。所以他才隻能暫時蟄伏,以待時機。
然而收拾那些塢堡主,把他們所掌握的田地、戶口都搶到自己手中,本是裴該的既定方針,隻是他既沒跟祖逖說過,也在不久前才剛透露給卞壼知道——還遭了卞壼一通罵。在此之前,裴該一方麵在會議上假裝紈絝甚至是癮君子,以使塢堡主們輕視自己,繼而又假裝貪婪,滿足了那些塢堡主們對於官職、田地的很多要求——“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反正本來我就捏不住,先給了你們又如何?遲早還是要還到我手裏來的!
一直等到祖逖走了,塢堡主們徹底放下了警惕心,同時自己手裏也多少掌握了一些武裝力量,更重要的是,地方上的情報也搜集得差不多了——真以為裴使君到處亂躥,隻是因為閑得無聊,或者喜歡聽故事嗎——他才驟然發動,要一舉將那些塢堡主全都擒下!
至於殺不殺的,看他們表現再說。
——————————
對於這一場“鴻門宴”,裴該籌劃已久,但具體要怎麽實施,他卻直到最後一刻,才告訴劉夜堂、甄隨等人。四名營督倒是並無異議——捕不捕人,殺不殺人,捕誰殺誰,聽命令就好了嘛——劉夜堂當即建議,若是使君要將那些塢堡主盡數殺卻,就調刀矛兵過去,若隻是逮捕,當以弓箭手為最佳。
地方就那麽大,若是使用刀矛,難保能夠留下全部活的塢堡主來——他們大多也是習武的,必然會反抗啊——但若使用弓箭,當麵威懾力更強,而隻要不放箭,其實也傷不了什麽人。
所以才派弓箭手在兩頭一堵,將塢堡主們圍在了中間。變起倉促,好幾個人驚愕地說不出話來,就連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兒放才好,隻是蜷身、縮頭——仿佛能夠縮小目標,讓弓箭射不準似的——餘者都把目光投向了陳奮。
陳奮又是害怕,又是懊悔——怎麽兄弟過來無風無浪,還能買得官做,我過來一趟就中了圈套呢?然而後悔無用,勢又不能容許他長時間考慮,反複斟酌,他就覺得仿佛無數道目光如同箭矢一般紮在自己後脊梁上——他的座位最靠前啊。
該怎麽辦?倘若塢堡主們徹底的一盤散沙,自然各做打算,各自為戰,但來前就說好了,陳奮才是盟主,一切唯陳奮馬首是瞻,所以大家夥兒無意識之下,都先要觀察陳奮的反應。陳奮知道,倘若自己猶豫,或者束手就縛,原本打算反抗的很多人都會因此而放棄的……難道就真的從命把產業都交出去嗎?豈有此理!而且誰敢保證交出產業,就一定能夠活命?
必須反抗,哪怕是死,也得多拉幾個墊背的,不能讓這可惡的使君趁了心!可是那麽多箭支描著,距離這麽近,隻要隨便練上兩三個月,就沒誰會射不準……該怎樣反抗才好呢?
耳聽著裴該喝一聲:“都給我拿下!”隨即就見有不少兵手提繩索,從弓箭手身後探出頭來。陳奮知道自己不能再猶豫了,當即把身體略略朝後一坐,隨即伸右手抄起身側的幾案,又探出左手,抄起了自己身後的幾案,雙膀發力,“喝”的一聲,同時將兩案舉將起來,護住了身體。
“咄咄”幾聲,有弓箭手鬆了弦,六七支箭全都釘在了幾案之上。
說時遲,那時快,陳奮一攔下這幾支箭,當即腿腳發力,彈身而起,揮舞著兩具幾案,口中暴叫連連,就朝著裴該衝將過去。裴該身前隻有些弓箭手,無人執有或長或短的肉搏兵器,一旦近了身,不信還有人能夠攔得住自己!
隻要一幾案拍倒那狗官,自然圍困可解,隨即以狗官為質,自己便大有平安返迴塢堡的可能性啊!
當即就衝進來兩名孔武有力的部曲,一把按住那年輕人,就跟逮隻小雞似的給提拉下堂去啦。
眾塢堡主不禁一陣騷動。陳奮是認識這個年輕人的,知道他也練過幾天拳腳,等閑三五人難以近身,想不到毫無還手之力,就真被“叉將出去”了……是他不敢抗拒啊,還是使君麾下這些部曲,真跟兄弟曾經提起過的,看著就都是些極能打的角色呢?
他略略偏頭,眼角掃視眾人,那意思:稍安毋躁。反正咱們都是正經塢堡主,沒找人替代,跟那小子不同,那你們擔的什麽心,著的什麽急啊?燕雀中矢而落,難道飛在它們高處好幾十丈之上的鴻鵠要害怕嗎?
不僅如此,他還趕緊朝裴該拱手:“使君息怒。”談判還沒有正經開始,這會兒得多給使君留點兒麵子,尤其是自己得盡量在他心中留下一個好印象,那等會兒就方便討價還價啦。
裴該瞥了陳奮一眼,聲音略略放和緩了一些:“汝是……”
“小人淮泗塢主陳奮,字……”
“汝便是陳奮?聽聞汝家在縣內最富,廣有田產,塢堡中戶口繁盛,此番抵禦賊寇相侵,須得多助縣中錢糧才是。”
“小人自當報效,但不知使君須錢須糧?所須幾何?”好,這就開始進入正題了。
裴該撇嘴一笑:“我為徐州刺史,且非尋常刺史,身帶徐方都督印信……”晉朝的刺史分兩種,一種是不帶兵的刺史,隻管民政,一種是帶兵的刺史,就有點兒類似於漢末的州牧——“守土有責。今若北虜率軍渡淮,來攻淮陰,將如何抵禦?陳奮,聽聞汝也曾多次率民壯剿賊,識得兵戎之事,汝來說,當有多少兵守備此城,才可保得萬全?”
陳奮不假思索地迴答道:“淮陰縣小,小人入城時亦見到了,城防工事都已完備,則隻須一二千人駐守,便十倍之敵難以遽下。小人等再聚合民眾,從外策應,自然穩如泰山之固——使君無須擔憂。”他這意思,你別動不動就拿禦敵來說事兒,就目前你手裏這些兵,守城足夠了啦。
裴該冷笑道:“我所憂者,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
陳奮一皺眉頭,心說這啥意思?我……我聽不懂啊。好在裴該隨即就解釋了:“祖守臨行前,亦曾與我說,今沿淮燧堡已完,可阻北虜渡淮,然若彼等自上遊涉渡,又如何處?汝家塢堡若正當敵,可肯為我守禦麽?”
陳奮隨口答道:“若北虜來,我等必秉承使君旨意,奮死而鬥,不使彼一人一馬自淮泗鄉內南渡!”反正曹嶷又不會真來,拍胸脯吹牛皮誰不會啊?
裴該注目陳奮:“然若汝兄弟降賊,又如何辦?”
“小人斷然不會降賊!”
“前數年趙固等兵至下邳,我聽聞汝便有更易旗號,開塢堡迎降之意了?可有此事?”
陳奮聞言大吃一驚——我靠這是誰告訴使君的啊?再想一想,貌似這也不算什麽隱秘之事,當時縣內打算改弦易轍,老老實實忍受胡漢軍征服的塢堡也不在少數,倘若趙固所部真的再往東開進三五十裏,說不定有一半兒塢堡當即就降了……裴使君打聽到這事兒也不奇怪,問題是當著他的麵,我絕對不能夠承認啊!
“此謠言也,專為陷害小人,小人生是晉人,死是晉鬼,豈肯為此背棄祖宗之事?”
裴該一撇嘴:“人心隔肚皮,我卻信不過。”頓了一頓,觀察陳奮等眾人的反應,隨即一口氣說道:“不如汝兄弟攜家眷來縣中住,由得我部開入塢堡,代汝守備家業——汝等同理,隻要將塢堡雙手交與官家,自可保障大小相安!”
眾人聞言,全都傻了——唉這什麽意思啊?這位使君並不如同傳言那般好說話嘛,他今天怎麽貌似胃口比起祖太守來都隻大不小?這是真話是假話?是恐嚇我等,還是漫天要價?無不把目光投向陳奮——你是我等盟主,趕緊說句話吧,該如何應對使君此議?
陳奮也多少有點兒蒙,但勢不能容許他長時間思索,於是當即喊起冤來:“我等實無背叛之意,使君勿聽宵小之言……”
裴該冷冷地望著他:“我隻問汝,從是不從?”
“實、實難從命,不如……”
裴該當即雙眉一挑,兩眼一瞪:“既不肯從命,便休怪我翻臉無情了!”右手的竹杖當即朝向擺在幾案上的鐵兜鍪就抽了上去,“當”的一聲,聲音還頗為清脆。隨即“唿啦啦”腳步聲雜遝,眾人一抬頭,就見屏風後和側門外瞬間便湧出數十名兵卒來,衛護在裴該身前,而且個個手執弓矢,一站定便開弓拉弦,把亮閃閃的箭簇瞄準了自己。
而且同一時間,身後也有腳步聲響,有人大著膽子轉過頭去一瞧,就見大堂門口同樣堵上了數十人,也全都執弓相向。
陳奮不禁愕然道:“原來使君召我等來,並無好意!”
裴該得意地點點頭:“不錯,今日乃是鴻門宴!”
——————————
裴該早就想收拾這票塢堡主了,他可沒打算跟陳奮等人和睦相處。
有句話叫做“皇權不下鄉”,那是古代中國社會因為統治成本和官吏人數的限製,所造成的無奈之舉,一定程度上允許鄉社自治——從這個角度來觀察古代社會,也確實無“封建諸侯”之名,而有封建層級之實了。
但中國古代終究與西方古代不同,中央政府相對強勢——大部分時間段——對於地方自治的容忍度是有限的,一旦逾越出了一鄉一裏的範圍,就必然會遭受打壓。前漢因此出現了不少的“酷吏”,專注打壓地方豪強,甚至不惜於流血漂櫓。經過反複清洗,到其後期,起碼在精神層麵已經大一統了,除了少數偏遠地區外,並不存在“知道地主不知道官吏,知道官吏不知道皇帝”,或者“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的情況。隻是地方勢力也會反彈,新起的儒學思潮與宗族勢力相結合,很快就產生出了“經學世家”這一毒瘤,就此釀成了長期的動亂和分裂。
魏晉南北朝時期,可以說是對秦漢第一帝國的反動,在開曆史的倒車。
而且在亂世之中,非世家的地方小勢力也重新膨脹,利用政府權威衰退甚至是退出的機會,在中原各地建造起了大大小小的塢堡。這些塢堡,可以說就是一個個微型的割據政權,在無形中也把晉朝在中原殘存的勢力割裂得七零八碎,再無法凝聚力量以對抗胡漢國也即前趙,以及其後的後趙政權如颶風般的侵攻之勢。
固然祖逖北伐的時候,很多塢堡都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甚至於受其領導,出兵出糧為他賣命,但這與其說是塢堡主們心向故晉,還不如說是祖士稚個人魅力的號召,而與其說是他個人魅力所致,還不如說是因情因勢,不得不為之舉。因為當時無論劉氏還是石氏,都在忙著穩固黃河以北的土地,河南地區處於半真空狀態,祖逖恰在此時強勢進入,才使得那些塢堡主們不得不暫時性地俯首帖耳。
史書上記載,當祖逖殺到河南之後,“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者,皆聽兩屬,時遣遊軍偽抄之,明其未附”,彼等若真是有戎晉之別、思晉之念,又怎麽會先任子質胡,繼而長期維持兩屬的局麵呢?祖逖不能及時吞並、消滅這些塢堡,遂使得自軍有若散沙,既不耐苦戰,在他這個魅力無窮的領導者去世後,勢力也便瞬間崩塌了。
故此裴該有了後世的經驗,絕不能蹈祖逖之覆轍。尤其當他進入淮陰城之後,發現除了縣城裏部分富戶和手工業者外,基本上所有的縣民,尤其是農業戶口,全都被那十一家塢堡所掌控,他這個刺史而兼縣令,基本上就是個空頭銜。可想而知,這種狀態倘若不加以扭轉,一旦有胡騎入侵,將會有不少塢堡直接轉身投胡,剩下的大概也以“兩屬”作為既定方針,坐觀成敗。
倘若是趙固、王桑之流亦兵亦匪之流還則罷了,若是石勒等有大誌向的,隻要一拋橄欖枝,殺戮不過甚,塢堡主們還不紛紛往投?誰會在乎自己這個光杆刺史?!
因此無論從長期維持淮南地區的安定來考慮,還是從建立穩固的根據地,支持祖逖北伐來考慮,裴該都必須要統合這些塢堡,把田地和民戶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那麽,該采取何種措施呢?他很快就想起了一位先賢來,那便是漢末割據荊襄的劉表劉景升。
當時荊州大亂,劉表單騎而入宜城,旋用蒯越之計,“使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其眾,或即授部曲……江南遂悉平”。劉景升坐談之輩,但這一手玩得還是很幹脆利落,令人拍案叫絕的。
問題是裴該初到時還無法仿效劉表所為,因為劉表雖然身邊兒沒啥兵,看起來比裴該勢力更單薄,但他已有天下之盛名,所以能夠先把地頭蛇蒯氏兄弟、蔡瑁等拉上船來。若無蒯越設謀、招誘,他一空降官員,恐怕連宗賊的數量都統計不全吧。
但是廣陵郡內並無大族——如今負責南方廣陵、輿縣和海陵的戴家,勉強可以算是中等門戶——更無蒯氏這般智謀之士,可以為裴該所用。再說了,裴文約家世雖然烜赫,論起本人名望來,他比當初的劉表要差得很遠,就算真有蒯越、蔡瑁,也未必肯登他的門。所以他才隻能暫時蟄伏,以待時機。
然而收拾那些塢堡主,把他們所掌握的田地、戶口都搶到自己手中,本是裴該的既定方針,隻是他既沒跟祖逖說過,也在不久前才剛透露給卞壼知道——還遭了卞壼一通罵。在此之前,裴該一方麵在會議上假裝紈絝甚至是癮君子,以使塢堡主們輕視自己,繼而又假裝貪婪,滿足了那些塢堡主們對於官職、田地的很多要求——“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反正本來我就捏不住,先給了你們又如何?遲早還是要還到我手裏來的!
一直等到祖逖走了,塢堡主們徹底放下了警惕心,同時自己手裏也多少掌握了一些武裝力量,更重要的是,地方上的情報也搜集得差不多了——真以為裴使君到處亂躥,隻是因為閑得無聊,或者喜歡聽故事嗎——他才驟然發動,要一舉將那些塢堡主全都擒下!
至於殺不殺的,看他們表現再說。
——————————
對於這一場“鴻門宴”,裴該籌劃已久,但具體要怎麽實施,他卻直到最後一刻,才告訴劉夜堂、甄隨等人。四名營督倒是並無異議——捕不捕人,殺不殺人,捕誰殺誰,聽命令就好了嘛——劉夜堂當即建議,若是使君要將那些塢堡主盡數殺卻,就調刀矛兵過去,若隻是逮捕,當以弓箭手為最佳。
地方就那麽大,若是使用刀矛,難保能夠留下全部活的塢堡主來——他們大多也是習武的,必然會反抗啊——但若使用弓箭,當麵威懾力更強,而隻要不放箭,其實也傷不了什麽人。
所以才派弓箭手在兩頭一堵,將塢堡主們圍在了中間。變起倉促,好幾個人驚愕地說不出話來,就連手腳都不知道該往哪兒放才好,隻是蜷身、縮頭——仿佛能夠縮小目標,讓弓箭射不準似的——餘者都把目光投向了陳奮。
陳奮又是害怕,又是懊悔——怎麽兄弟過來無風無浪,還能買得官做,我過來一趟就中了圈套呢?然而後悔無用,勢又不能容許他長時間考慮,反複斟酌,他就覺得仿佛無數道目光如同箭矢一般紮在自己後脊梁上——他的座位最靠前啊。
該怎麽辦?倘若塢堡主們徹底的一盤散沙,自然各做打算,各自為戰,但來前就說好了,陳奮才是盟主,一切唯陳奮馬首是瞻,所以大家夥兒無意識之下,都先要觀察陳奮的反應。陳奮知道,倘若自己猶豫,或者束手就縛,原本打算反抗的很多人都會因此而放棄的……難道就真的從命把產業都交出去嗎?豈有此理!而且誰敢保證交出產業,就一定能夠活命?
必須反抗,哪怕是死,也得多拉幾個墊背的,不能讓這可惡的使君趁了心!可是那麽多箭支描著,距離這麽近,隻要隨便練上兩三個月,就沒誰會射不準……該怎樣反抗才好呢?
耳聽著裴該喝一聲:“都給我拿下!”隨即就見有不少兵手提繩索,從弓箭手身後探出頭來。陳奮知道自己不能再猶豫了,當即把身體略略朝後一坐,隨即伸右手抄起身側的幾案,又探出左手,抄起了自己身後的幾案,雙膀發力,“喝”的一聲,同時將兩案舉將起來,護住了身體。
“咄咄”幾聲,有弓箭手鬆了弦,六七支箭全都釘在了幾案之上。
說時遲,那時快,陳奮一攔下這幾支箭,當即腿腳發力,彈身而起,揮舞著兩具幾案,口中暴叫連連,就朝著裴該衝將過去。裴該身前隻有些弓箭手,無人執有或長或短的肉搏兵器,一旦近了身,不信還有人能夠攔得住自己!
隻要一幾案拍倒那狗官,自然圍困可解,隨即以狗官為質,自己便大有平安返迴塢堡的可能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