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提林營地,艾特裏克與卡提林爆發了進軍以來的第六次爭吵,他們的激烈程度讓卡提林的追隨者們都意識到,他們的關係徹底破裂了。卡提林有一種特殊的魅力,讓周圍的人不自覺地信服他的決定,但是,這些信服卡提林的人都知道,沒有艾特裏克統籌規劃、管理後勤,卡提林大軍決不能進展如此順利;沒有艾特裏克在背後的出謀劃策、合縱連橫,卡提林大軍也不可能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在信服卡提林以前,他們都是被艾特裏克說服,參與到卡提林的事業當中的。
拉頻魯斯冷眼旁觀卡提林武裝裏兩個核心人物的爭吵,盡管現在卡提林已經擴張到他想象不到的高度,他仍然不看好卡提林的前途。作為勉強接觸過帝國上層權利鬥爭的老兵,他清楚其中有多少的背叛與出賣,卡提林本來還有些被帝國大家族拉攏、扶持、庇護的價值,但是,他的實力擴張到這個程度,誰還能保護他、扶持他呢?
卡裏魯斯公爵(林楓)最後被帝國的大家族接納,一方麵是他們相互的牽製使然,另一方麵也因為公爵是帶著征服高盧的榮譽進入羅馬的,他的崛起沒有侵害到他們的根本利益。卡提林呢,他依kao政治投機得到今日的地位,他並沒有為羅馬帶去新的榮耀,他隻能通過侵奪他人的利益來鞏固自己的權利,羅馬城裏,誰願意將權利拱手讓人?或者眼看著眼前空出的權利被一個暴發戶拿走?
艾特裏克黯然神傷地離開了卡提林,他知道卡提林完蛋了,他竭力勸說卡提林繼續向羅馬繼續進軍,哪怕成功的機會渺小,也勝過坐以待斃,但卡提林生硬地拒絕了。卡提林自以為強大,自以為有了跟大家族討價還價的實力,卻渾然不覺,他橫行的時機正在失去,他在拉丁姆的停留,表麵上是與羅馬城對峙,實際不過是在等待羅馬城對他命運的最後裁判。
離開卡提林,艾特裏克不知道該去哪裏,從伊特魯利亞到烏布裏亞,到處都是認識他的人,這些人都敬畏地看著他騎馬經過,哪怕他身邊沒有一個隨從,也不敢表示絲毫的不敬。這是卡提林的功勞,也是他的建議,卡提林的隊伍經過之處,平民的利益得到保護,侵害平民的貴族遭到嚴厲的處罰,道路兩旁十字架林立,他們都是卡提林處死的貴族幫兇:那些卑賤的狗仗人勢的釋放奴。處死這些人,既討好平民,也不至於徹底得罪貴族。
“也許,有一天,我將像他們一樣地死去。”艾特裏克在一個十字架下停駐許久,釘在十字架上的人還沒有死透,他凝視著那雙渾濁痛苦的眼睛,忽然感同心受了。
“都是被遺棄的人,依kao他人的力量橫行,怎麽能不落到這般田地?!”艾特裏克的思想忽然發生了變化,他開始憎恨卡提林,認為自己是受了迷惑,將一個粗魯、庸俗、目光短淺、缺乏自主能力的人當成了英雄,眼看要葬送一生。
“也許,我自個也能做點什麽?”艾特裏克迴首望了望聯營十幾裏的卡提林大營,眼睛最後堅定地看向亞裏米倫城方向。
隨著迦太基人力量的加強,元老院對卡提林的措辭越來越嚴厲,從要求協商解決到要求卡提林解除武裝,再到要求卡提林單身進入羅馬接受審判,隻差最後一步了。路西烏斯※科勒尼烏斯、尤利西斯家族之外,越來越多的顯赫世家放棄了與迦太基人的抗衡,而這兩個羅馬的領袖家族,盡管他們的子嗣們還在竭力煽動羅馬青年和城市公民拒絕內戰的兵戈,家族的長老已經在與迦太基元老做最後的磋商,竭力撈取最後一筆收益。
林楓在一次青年聚會中拒絕了布魯圖的試探,又在另一次聚會上將試探的克拉蘇諷刺的夠嗆,人們開始認為,他是站在迦太基一方的,之所以沒有加入迦太基的陣營,僅僅因為迦太基人給出的條件還不夠高。卡裏魯斯公爵態度上明顯傾向迦太基勢力,反迦太基派係都認識到,卡提林的價值已經所剩無幾,接下來,元老院要討論的問題也許就是由誰來終結卡提林的生命。
在拉丁姆停留半個月之久的卡提林也終於意識到了繼續拖延下去的危險,他的隊伍人數還在增加,但主張放棄武力的人卻也越來越多,在有心人的煽動下,卡提林的營地裏出現了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一個陣營仍然接受他的指揮,另一個陣營正在拖離他的控製。
“艾特裏克早就察覺到了這個可能性,我卻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克拉蘇前段時間不斷派人過來問候,向我提供羅馬城的情報,如今,我派去的使者都找不到他了。”卡提林在這樣的局勢下,清楚自己受到了愚弄,他近乎強硬地迫使追隨者聽從他的建議,以四個軍團的兵力豎起戰旗,旗幟鮮明地要求羅馬城滿足他們的請求:在皇帝的主持下,建立由各行省、各階層組成的聯合委員會,共同解決帝國公民的土地分配問題。
卡提林豎起戰旗的消息傳到羅馬,反迦太基派係再也找不到拖延的理由,新上任的首席元老納什維爾舉起染血的長矛,在九百人元老大會上宣布卡提林是帝國的敵人,委派執政官阿奈烏斯※普蘭庫斯和瑪斯塔巴爾※梅加特共同領軍出征。
由於兩位執政官都沒有領軍經驗,他們都慎重選擇了自己的副將,不僅弗拉維斯(林楓)名列其中,還有十幾位來自帝國邊陲的退役高級將校。在這次事件中,迦太基人意識到時勢的變化,他們不再滿足於間接控製帝國的武裝力量,他們年輕一代的子弟大量被充入軍中,預備在這次征戰中建立軍功,為以後進入軍團鋪路。
出擊卡提林的大軍,除了迦太基人以元老院的名義征召的四個編外軍團(元老院授權組建的臨時軍團,戰後解散),還有皇帝象征性派出去的一個禁衛軍大隊,由原駐西班牙三十二軍團長丹尼※薩烏尼特指揮,兵員大多來自西班牙凱旋軍。
由於迦太基人開出的軍餉豐厚,軍團嚴重超編,總兵力超過四萬八千人,如此規模的大軍,給後勤和行軍管理帶來極大的壓力,兩位執政官經過協商,征詢副將們的意見,將大軍一分為二,各領一路。軍中上下都堅信,哪怕僅僅是一路大軍,就足夠將卡提林的烏合之眾徹底消滅。
不論一向養尊處優的迦太基公子哥,還是神經百戰的軍團將校,都將這場戰爭看成是一樁武裝遊行,他們乘坐奢華的馬車,帶著成打的奴仆,一路上長笛、短笛、豎琴的美妙音符不絕於耳,喝酒飲宴的喧嘩盈滿路途。林楓的身邊同樣鶯鶯燕燕,不僅有漂亮溫柔賞心悅目的女奴伺候,還有眾多與他關係曖昧的名媛淑女,光是為他拉載慣用生活器皿和酒宴烹飪材料的馬車就多達三十九輛。帝**製在這支臨時征召的大軍裏形同虛設。v
[奉獻]
拉頻魯斯冷眼旁觀卡提林武裝裏兩個核心人物的爭吵,盡管現在卡提林已經擴張到他想象不到的高度,他仍然不看好卡提林的前途。作為勉強接觸過帝國上層權利鬥爭的老兵,他清楚其中有多少的背叛與出賣,卡提林本來還有些被帝國大家族拉攏、扶持、庇護的價值,但是,他的實力擴張到這個程度,誰還能保護他、扶持他呢?
卡裏魯斯公爵(林楓)最後被帝國的大家族接納,一方麵是他們相互的牽製使然,另一方麵也因為公爵是帶著征服高盧的榮譽進入羅馬的,他的崛起沒有侵害到他們的根本利益。卡提林呢,他依kao政治投機得到今日的地位,他並沒有為羅馬帶去新的榮耀,他隻能通過侵奪他人的利益來鞏固自己的權利,羅馬城裏,誰願意將權利拱手讓人?或者眼看著眼前空出的權利被一個暴發戶拿走?
艾特裏克黯然神傷地離開了卡提林,他知道卡提林完蛋了,他竭力勸說卡提林繼續向羅馬繼續進軍,哪怕成功的機會渺小,也勝過坐以待斃,但卡提林生硬地拒絕了。卡提林自以為強大,自以為有了跟大家族討價還價的實力,卻渾然不覺,他橫行的時機正在失去,他在拉丁姆的停留,表麵上是與羅馬城對峙,實際不過是在等待羅馬城對他命運的最後裁判。
離開卡提林,艾特裏克不知道該去哪裏,從伊特魯利亞到烏布裏亞,到處都是認識他的人,這些人都敬畏地看著他騎馬經過,哪怕他身邊沒有一個隨從,也不敢表示絲毫的不敬。這是卡提林的功勞,也是他的建議,卡提林的隊伍經過之處,平民的利益得到保護,侵害平民的貴族遭到嚴厲的處罰,道路兩旁十字架林立,他們都是卡提林處死的貴族幫兇:那些卑賤的狗仗人勢的釋放奴。處死這些人,既討好平民,也不至於徹底得罪貴族。
“也許,有一天,我將像他們一樣地死去。”艾特裏克在一個十字架下停駐許久,釘在十字架上的人還沒有死透,他凝視著那雙渾濁痛苦的眼睛,忽然感同心受了。
“都是被遺棄的人,依kao他人的力量橫行,怎麽能不落到這般田地?!”艾特裏克的思想忽然發生了變化,他開始憎恨卡提林,認為自己是受了迷惑,將一個粗魯、庸俗、目光短淺、缺乏自主能力的人當成了英雄,眼看要葬送一生。
“也許,我自個也能做點什麽?”艾特裏克迴首望了望聯營十幾裏的卡提林大營,眼睛最後堅定地看向亞裏米倫城方向。
隨著迦太基人力量的加強,元老院對卡提林的措辭越來越嚴厲,從要求協商解決到要求卡提林解除武裝,再到要求卡提林單身進入羅馬接受審判,隻差最後一步了。路西烏斯※科勒尼烏斯、尤利西斯家族之外,越來越多的顯赫世家放棄了與迦太基人的抗衡,而這兩個羅馬的領袖家族,盡管他們的子嗣們還在竭力煽動羅馬青年和城市公民拒絕內戰的兵戈,家族的長老已經在與迦太基元老做最後的磋商,竭力撈取最後一筆收益。
林楓在一次青年聚會中拒絕了布魯圖的試探,又在另一次聚會上將試探的克拉蘇諷刺的夠嗆,人們開始認為,他是站在迦太基一方的,之所以沒有加入迦太基的陣營,僅僅因為迦太基人給出的條件還不夠高。卡裏魯斯公爵態度上明顯傾向迦太基勢力,反迦太基派係都認識到,卡提林的價值已經所剩無幾,接下來,元老院要討論的問題也許就是由誰來終結卡提林的生命。
在拉丁姆停留半個月之久的卡提林也終於意識到了繼續拖延下去的危險,他的隊伍人數還在增加,但主張放棄武力的人卻也越來越多,在有心人的煽動下,卡提林的營地裏出現了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一個陣營仍然接受他的指揮,另一個陣營正在拖離他的控製。
“艾特裏克早就察覺到了這個可能性,我卻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克拉蘇前段時間不斷派人過來問候,向我提供羅馬城的情報,如今,我派去的使者都找不到他了。”卡提林在這樣的局勢下,清楚自己受到了愚弄,他近乎強硬地迫使追隨者聽從他的建議,以四個軍團的兵力豎起戰旗,旗幟鮮明地要求羅馬城滿足他們的請求:在皇帝的主持下,建立由各行省、各階層組成的聯合委員會,共同解決帝國公民的土地分配問題。
卡提林豎起戰旗的消息傳到羅馬,反迦太基派係再也找不到拖延的理由,新上任的首席元老納什維爾舉起染血的長矛,在九百人元老大會上宣布卡提林是帝國的敵人,委派執政官阿奈烏斯※普蘭庫斯和瑪斯塔巴爾※梅加特共同領軍出征。
由於兩位執政官都沒有領軍經驗,他們都慎重選擇了自己的副將,不僅弗拉維斯(林楓)名列其中,還有十幾位來自帝國邊陲的退役高級將校。在這次事件中,迦太基人意識到時勢的變化,他們不再滿足於間接控製帝國的武裝力量,他們年輕一代的子弟大量被充入軍中,預備在這次征戰中建立軍功,為以後進入軍團鋪路。
出擊卡提林的大軍,除了迦太基人以元老院的名義征召的四個編外軍團(元老院授權組建的臨時軍團,戰後解散),還有皇帝象征性派出去的一個禁衛軍大隊,由原駐西班牙三十二軍團長丹尼※薩烏尼特指揮,兵員大多來自西班牙凱旋軍。
由於迦太基人開出的軍餉豐厚,軍團嚴重超編,總兵力超過四萬八千人,如此規模的大軍,給後勤和行軍管理帶來極大的壓力,兩位執政官經過協商,征詢副將們的意見,將大軍一分為二,各領一路。軍中上下都堅信,哪怕僅僅是一路大軍,就足夠將卡提林的烏合之眾徹底消滅。
不論一向養尊處優的迦太基公子哥,還是神經百戰的軍團將校,都將這場戰爭看成是一樁武裝遊行,他們乘坐奢華的馬車,帶著成打的奴仆,一路上長笛、短笛、豎琴的美妙音符不絕於耳,喝酒飲宴的喧嘩盈滿路途。林楓的身邊同樣鶯鶯燕燕,不僅有漂亮溫柔賞心悅目的女奴伺候,還有眾多與他關係曖昧的名媛淑女,光是為他拉載慣用生活器皿和酒宴烹飪材料的馬車就多達三十九輛。帝**製在這支臨時征召的大軍裏形同虛設。v
[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