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中旬。


    韓威所部已經抵達天湖(納木湖)東,李師所部兵鋒已及邏些城東五百裏,李沂已經占領匹播城。


    隱隱對邏些城有了合圍的態勢。


    吐蕃軍隊主力一直在邊抵抗邊撤退,至唐軍三麵圍城時,邏些城中已經囤積了吐蕃近三十萬大軍。


    人多,有時候並不是好事。


    一是糧食供應壓力巨大,二是人一多,主意就多。


    主意多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特別是象現在鬆讚幹布父子皆亡,三歲幼主繼位。


    所謂主少臣疑,吐蕃朝堂各個勢力誰也壓服不了誰。


    唐軍即將兵臨城下,這種內外的壓力,足以壓垮執政者。


    而吐蕃多年來與大唐聯姻結盟。


    自然有傾向於親唐的既得利益團體,希望繼續與唐停戰結盟。


    有人提,就會有人應和。


    輔政大相祿東讚在征得太後蒙氏的同意之後,向城外唐軍派出了停戰議和使者。


    同時向長安派出了停戰議和使團。


    停戰言和,顧名思義,就是雙方停戰迴到戰前,然後雙方達成共識,由敗方向勝方支付一定的補償或者條件。


    這樣雙方都還是一個獨立國家。


    所以,李師不同意,連降,也不答應。


    逼降一國之功,如何與滅一國之功相提並論?


    不同意!


    三個字斷絕了吐蕃與大唐之間停戰言和的最後一絲可能。


    這也是李師在戰後被罷職的主要原因。


    其實李師真沒有想太多。


    與李沐從涼州南下,分開前,李沐的叮囑猶在耳邊。


    李師自認是了解李沐心思的。


    他明白李沐想要的,除了解救文成公主和李道宗,再就是將吐蕃擊退,以戰促和。


    可李師畢竟隻有二十四歲。


    他知道祖父老了,父親雖然被李沐大赦迴京,但因為站錯隊,已經斷絕了東山再起的可能。


    叔叔李德獎居將作監丞已有十年,隻是為人迂腐、胸無大誌,沒有可能振興家門。


    而自己這一輩,更是人才凋零,如此下去,一旦祖父有個不測,隴西李氏之威名,便難以為繼。


    李師知道,自己空有神機衛大將軍的軍職和駙馬都尉的名號,隻是太年輕,資質不夠,累積的軍功也不足以將他送入軍機。


    麵對邏些城這一塊放在嘴邊的肥肉,李師無法擺脫這種誘惑,是人都不能。


    滅國之功,滅吐蕃這樣強大的一國之功,足以彪悍史冊。


    所以,李師麵前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攻下邏些城,滅亡吐蕃。


    可李師同樣知道,這已經背離了李沐的叮囑。


    違抗旨意,這罪足以讓他萬劫不複。


    李師也有考量,也有護身牌。


    他有一張護身牌,一是文成公主和李道宗已經被營救出來。二是畢竟能立下滅國之功,大不了將功折罪,但青史會記下他滅吐蕃濃濃的一筆,他不虧。三是……他是從龍潛邸之臣,他是駙馬都尉。


    李師決定賭了。


    他並沒有阻止吐蕃使團去長安,因為他知道,如果他擅自阻攔,那就不僅信是抗旨,而是謀反了。


    正因為如此,李師沒有多少時間,他隻能速戰速決。


    ……。


    李師說不同意三個字的時候,吐蕃派往長安的使團,還沒有越過吐蕃與大唐的邊界。


    當長安朝廷得知來龍去脈的時候,李師早已經悍然下令,三路唐軍向邏些城齊進,發起了總攻,這是著名的邏些城戰役。


    此戰,生擒芒鬆芒讚、王太後蒙氏,及輔政大相祿東讚等吐蕃重臣,殲滅吐蕃守城大軍十一萬人,三路唐軍同樣損失巨大,傷亡三成多,達到六多萬人。


    載入史冊的原因在於,李師攻下邏些城僅用了五天時間。


    六十個時辰,攻下一國都城,還是個堅固且擁有三十萬大軍的都城。


    這個戰績,足以彪悍史冊了。


    當然,是人都知道,如果李師率領的不是神機、神策兩衛,絕對不可能五天攻下邏些城。


    但事實終究是事實,李師的戰術戰法確有可圈可點之處。


    李師就是個瘋子,他的指揮風格從來都是天馬行空,無法捉摸。


    五天高強度的連續攻城。


    消耗了守軍的體力和意誌,打殘了守軍的信心。


    前四天車輪戰,每天三路大軍輪番攻城,十二個時辰,從不間斷。


    為了照明,城外焚燒的柴堆,幾乎與城牆齊高。


    如此高強度的攻城戰,也一樣使得唐軍將士不堪重負,傷亡的六萬多人中,幾乎有三成是非戰鬥減員。


    堅持了四天之後,傷亡太大,李師的瘋狂,甚至連李沂、韓威都看不下去了。


    他們勸說李師,應該讓軍隊歇息歇息,可李師固執己見。


    用他的話說,既然連神機、神策兩衛都撐不住了,那城中那些守軍,自然就更撐不住了。


    果然,第五天李師突然下令,三麵唐軍同時發起攻城。


    於是,邏些城一戰而下。


    這便是,奇跡!


    讓後世軍校師生驚歎的是,原來滅一國,居然如此容易。


    也有很多學者、文人抨擊李師的殘暴,無論對敵還是對己。


    而軍學院將此戰列為經典戰例之一。


    他們在研究此戰的時候,發現了左右戰局至關重要的一點。


    那就是,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戰爭也是如此。


    趁它病,用它命,趁其最虛弱時,擊其最致命處,使其顧此失彼,首尾不能兼顧,繼爾一招斃敵。


    按正常估算,李師所部的人數確實不足以滅亡吐蕃。


    但李師偏偏做到了,從鬆州出兵,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如一枝利箭直插吐蕃邏些城。


    軍學院最後總結出三個字,由此開創了一門新式戰法學科——閃電戰。


    ……。


    此時已是年關。


    除舊迎新。


    長安城內,一片熱鬧歡慶的氣氛。


    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尤以朱雀大街和東、西兩市橫街為最。


    但凡是路過之人,無不笑容滿麵,互道福安、萬歲。


    這一年,大唐雖然經曆了許多不順心的事,特別是被靺鞨、室韋入侵略遼東,還有黨項、吐蕃入侵西南。


    但連番的勝利,滌清了長安百姓心中的陰霾,他們自豪於自己是個唐人,更自豪於自己是天子腳下的京城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