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一刀麾下大軍成份很雜。
有農夫,有商人,有手工者,也有地痞波皮。
但更多的是從尉遲恭、李慎、周道務那逃跑的士兵。
池一刀但凡遇上這些逃兵,就問一句話,“歸不歸順?”
歸順者留下,不歸順者殺。
簡單、粗暴有效率。
如同池一刀這人一般。
按池一刀的說法,西南爛成這樣,這些當兵的都該去死。
讓你們活著將功贖罪,便是我池大帥仁慈。
麾下人多了。
武器也精良。
有弓弩,有橫刀,也有陌刀。
這世間,但凡唐軍陌刀陣一出,人馬皆成碎肉,必所向披靡。
陌刀可是好玩意。
因為它重。
一把陌刀費老多的鐵了,而且是精鐵。
一把陌刀,可以打造數把橫刀。
要不是沒那打鐵的本事,加上時間急。
池一刀肯定下令融了陌刀,打些橫刀出來。
所謂持陌刀之軍必為精銳。
尉遲恭帶來的可是大唐皇家羽林。
皇家羽林雖然戰力稱不上精銳,但卻代表著皇家的顏麵。
裝備些陌刀,也在常理之中。
隻是陌刀太少,尋覓、收擾起來才一百二十七把。
所以,權衡之下。
池一刀將這一百二十七把陌刀組建了陌刀營,號稱五百陌刀營。
又將一千多弓弩,編成了弓弩營。
然後將剩下的人中,矮挫中選高個,組建了一個刀盾營,號稱五千刀盾營。
這刀盾營與尋常刀盾營有所不同。
有刀,但種類比較複雜。
譬如菜刀、柴刀、殺豬刀,甚至連剪刀都有,雖然小了點,但好歹也是刀嘛。
都說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自然,能殺人的就是好刀。
當然了,其中也有橫刀,隻是數目不太多罷了。
至於盾嘛,除了逃兵手中帶來的唐軍製式盾,剩下的倒基本上都是統一的盾。
這世道雖然艱辛,可誰家還沒個灶上用的鍋蓋啊?
最後被選拔下來的人,池一刀將他們全部歸入長槍營。
人手一杆一丈長槍,威風、氣派、高大上。
這長槍全部是統一製式,愣是將茂州的竹林全部禍害光了。
削竹為槍,厲害啊!
之後,池一刀還不滿意,他從某私塾拽來一個教書先生,任命為軍師。
人才啊!目不識丁的池屠夫,手掌萬兵之餘,居然還能想到設個軍師。
先不說那軍師稱不稱職。
就說池屠夫這胸襟,那是廣闊得沒邊了。
目光之遠,所圖之甚,歎為觀之,令人拍案叫絕!
有人便有底氣。
有底氣便有了膽氣。
有了膽氣就會癢,發癢。
心癢!
手癢癢!
混身都癢!
以至於每個毛孔都在癢。
茂州周邊,基本上被池一刀搞定了。
可謂兵鋒所至,莫有不從。
萬人在手,誰敢爭鋒。
於是,池一刀的目光都投向東邊,那裏有二十多萬的黨項、吐蕃大軍在圍攻大散關。
這世間總有那麽些人,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是雞蛋,也從不認為敵人是石頭。
他們也從不缺少拿雞蛋碰石頭的勇氣,或者說是豪氣。
按他們的說法,就算是雞蛋撞石頭,也要甩你一臉蛋清,糊你一臉蛋黃。你如果難受了,拿手一抹,那就是混蛋。
那一天,池一刀登高,大手一揮,扯著嗓子一唿:“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大軍隨即開拔,奔大散關而去。
可憐的池一刀,竟不知道,這句話喊得實在是不合時宜,也不合規矩。
就憑這句話,大概就能讓他死上好幾迴了。
可現在的池一刀,不,是池大帥,他有人有膽有勇氣。
於是,三戰三捷。
愣是將黨項和吐蕃大軍的外圍,清掃個幹淨。
啃掉了外麵的皮,那麽裏麵便是肉和核了。
肉鮮美,但核,太硬!
黨項、吐蕃聯軍主帥對池一刀的態度,也從嗤之以鼻,變成全力以赴。
這其中經曆了怎樣的心理曆程,無從考證。
但此時,他們將這支雜牌軍當成了勁敵,終於正眼相對了。
聯軍開始調動主力,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既然你們吵雜,那麽我就來輾碎你們!
其實這時候,池大帥完全可以撤退。
見好就收!
聯軍不可能派出主力部隊去追擊,因為他們的目標一直是大散關,一直是長安。
可池大帥,卻不這麽想,也不這麽幹。
就說這池大帥目不識丁吧,還愣把自己當名將、猛將了,還以為自己是猛張飛,一喝便可退十萬兵。
他哪懂戰法、陣法,哪懂什麽見好就收。
三戰三捷讓他熱血上腦,混然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幾斤幾兩,吃幾碗飯了。
他想得很簡單,既然老子能贏你三次,那就贏你到底。
大戰不知道是怎麽打起來的。
也說不清楚是聯軍先發起的進攻,還是池大帥先發起的進攻。
大戰就這麽糊裏糊塗地開始了。
開始的糊裏糊塗,結束得卻是驚心動魄。
一戰之後,池大帥麾下大軍……,
沒有奇跡、也沒有懸念。
一戰盡沒!
……。
從池大帥三戰三捷時起,韓威和李沂就站在大散關城樓上俯瞰這個戰場。
登高望遠,一覽無疑。
三戰三捷,並不可喜。
以有備對無防,以眾擊寡。
勝,是為常理。
李沂率五萬神策衛到達大散關,隻是振奮了守軍士氣,對戰局的影響並沒有那麽大。
因為敵我雙方相距太近。
而大散關地形險要,無法同時鋪開大規模兵力對決。
就算如今唐軍有了足夠的兵力發起反擊,也無法順利出關隘布陣。
一旦在開關隘城門時,敵人趁機發起總攻,後果便不堪設想。
既然守住關隘不成問題,誰敢出奇兵冒失大散關的風險?
連李沂也不敢行險。
所以,隻有等待。
城樓上看風景,便是等待,等待戰機。
韓威和李沂從一開始就不看好池一刀這支雜兵。
當然,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對局勢很適用。
況且至少池一刀是唐人。
是唐人,就夠了。
韓威和李沂也盼著池一刀能戰出奇跡。
三戰三捷,韓威和李沂也為池一刀高興。
甚至韓威和李沂都認為該為池一刀向朝廷請功。
隻是這顯然對改變戰局,確實沒有多大的關係。
有農夫,有商人,有手工者,也有地痞波皮。
但更多的是從尉遲恭、李慎、周道務那逃跑的士兵。
池一刀但凡遇上這些逃兵,就問一句話,“歸不歸順?”
歸順者留下,不歸順者殺。
簡單、粗暴有效率。
如同池一刀這人一般。
按池一刀的說法,西南爛成這樣,這些當兵的都該去死。
讓你們活著將功贖罪,便是我池大帥仁慈。
麾下人多了。
武器也精良。
有弓弩,有橫刀,也有陌刀。
這世間,但凡唐軍陌刀陣一出,人馬皆成碎肉,必所向披靡。
陌刀可是好玩意。
因為它重。
一把陌刀費老多的鐵了,而且是精鐵。
一把陌刀,可以打造數把橫刀。
要不是沒那打鐵的本事,加上時間急。
池一刀肯定下令融了陌刀,打些橫刀出來。
所謂持陌刀之軍必為精銳。
尉遲恭帶來的可是大唐皇家羽林。
皇家羽林雖然戰力稱不上精銳,但卻代表著皇家的顏麵。
裝備些陌刀,也在常理之中。
隻是陌刀太少,尋覓、收擾起來才一百二十七把。
所以,權衡之下。
池一刀將這一百二十七把陌刀組建了陌刀營,號稱五百陌刀營。
又將一千多弓弩,編成了弓弩營。
然後將剩下的人中,矮挫中選高個,組建了一個刀盾營,號稱五千刀盾營。
這刀盾營與尋常刀盾營有所不同。
有刀,但種類比較複雜。
譬如菜刀、柴刀、殺豬刀,甚至連剪刀都有,雖然小了點,但好歹也是刀嘛。
都說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自然,能殺人的就是好刀。
當然了,其中也有橫刀,隻是數目不太多罷了。
至於盾嘛,除了逃兵手中帶來的唐軍製式盾,剩下的倒基本上都是統一的盾。
這世道雖然艱辛,可誰家還沒個灶上用的鍋蓋啊?
最後被選拔下來的人,池一刀將他們全部歸入長槍營。
人手一杆一丈長槍,威風、氣派、高大上。
這長槍全部是統一製式,愣是將茂州的竹林全部禍害光了。
削竹為槍,厲害啊!
之後,池一刀還不滿意,他從某私塾拽來一個教書先生,任命為軍師。
人才啊!目不識丁的池屠夫,手掌萬兵之餘,居然還能想到設個軍師。
先不說那軍師稱不稱職。
就說池屠夫這胸襟,那是廣闊得沒邊了。
目光之遠,所圖之甚,歎為觀之,令人拍案叫絕!
有人便有底氣。
有底氣便有了膽氣。
有了膽氣就會癢,發癢。
心癢!
手癢癢!
混身都癢!
以至於每個毛孔都在癢。
茂州周邊,基本上被池一刀搞定了。
可謂兵鋒所至,莫有不從。
萬人在手,誰敢爭鋒。
於是,池一刀的目光都投向東邊,那裏有二十多萬的黨項、吐蕃大軍在圍攻大散關。
這世間總有那麽些人,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是雞蛋,也從不認為敵人是石頭。
他們也從不缺少拿雞蛋碰石頭的勇氣,或者說是豪氣。
按他們的說法,就算是雞蛋撞石頭,也要甩你一臉蛋清,糊你一臉蛋黃。你如果難受了,拿手一抹,那就是混蛋。
那一天,池一刀登高,大手一揮,扯著嗓子一唿:“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大軍隨即開拔,奔大散關而去。
可憐的池一刀,竟不知道,這句話喊得實在是不合時宜,也不合規矩。
就憑這句話,大概就能讓他死上好幾迴了。
可現在的池一刀,不,是池大帥,他有人有膽有勇氣。
於是,三戰三捷。
愣是將黨項和吐蕃大軍的外圍,清掃個幹淨。
啃掉了外麵的皮,那麽裏麵便是肉和核了。
肉鮮美,但核,太硬!
黨項、吐蕃聯軍主帥對池一刀的態度,也從嗤之以鼻,變成全力以赴。
這其中經曆了怎樣的心理曆程,無從考證。
但此時,他們將這支雜牌軍當成了勁敵,終於正眼相對了。
聯軍開始調動主力,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既然你們吵雜,那麽我就來輾碎你們!
其實這時候,池大帥完全可以撤退。
見好就收!
聯軍不可能派出主力部隊去追擊,因為他們的目標一直是大散關,一直是長安。
可池大帥,卻不這麽想,也不這麽幹。
就說這池大帥目不識丁吧,還愣把自己當名將、猛將了,還以為自己是猛張飛,一喝便可退十萬兵。
他哪懂戰法、陣法,哪懂什麽見好就收。
三戰三捷讓他熱血上腦,混然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幾斤幾兩,吃幾碗飯了。
他想得很簡單,既然老子能贏你三次,那就贏你到底。
大戰不知道是怎麽打起來的。
也說不清楚是聯軍先發起的進攻,還是池大帥先發起的進攻。
大戰就這麽糊裏糊塗地開始了。
開始的糊裏糊塗,結束得卻是驚心動魄。
一戰之後,池大帥麾下大軍……,
沒有奇跡、也沒有懸念。
一戰盡沒!
……。
從池大帥三戰三捷時起,韓威和李沂就站在大散關城樓上俯瞰這個戰場。
登高望遠,一覽無疑。
三戰三捷,並不可喜。
以有備對無防,以眾擊寡。
勝,是為常理。
李沂率五萬神策衛到達大散關,隻是振奮了守軍士氣,對戰局的影響並沒有那麽大。
因為敵我雙方相距太近。
而大散關地形險要,無法同時鋪開大規模兵力對決。
就算如今唐軍有了足夠的兵力發起反擊,也無法順利出關隘布陣。
一旦在開關隘城門時,敵人趁機發起總攻,後果便不堪設想。
既然守住關隘不成問題,誰敢出奇兵冒失大散關的風險?
連李沂也不敢行險。
所以,隻有等待。
城樓上看風景,便是等待,等待戰機。
韓威和李沂從一開始就不看好池一刀這支雜兵。
當然,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對局勢很適用。
況且至少池一刀是唐人。
是唐人,就夠了。
韓威和李沂也盼著池一刀能戰出奇跡。
三戰三捷,韓威和李沂也為池一刀高興。
甚至韓威和李沂都認為該為池一刀向朝廷請功。
隻是這顯然對改變戰局,確實沒有多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