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感謝書友“hugo”、“南川小人物”投的月票,書友們的支持是我碼字的動力。


    從四萬援兵到達之後,大散關就徹底安全了。


    倒不是說四萬禁軍有多麽了不起的戰鬥力。


    而是聯軍的大後方,突然間亂了。


    四萬禁軍的到來,正好是這個局勢的轉折點。


    這個轉折點,在許多年後,大唐史官們一直有爭執。


    有的說,是蜀王李恪的臨陣倒戈,扭轉了西南戰局。或者說,是李恪的反戈一擊,徹底使得聯軍喪失了穩定的後方。


    也有的說,李恪隻是豎起了一麵旗幟,真正扭轉西南戰局的,是無數的民間抵抗勢力,正是由於他們堅韌頑強的抵抗,積少成多、積沙成塔,才迫使聯軍無法對大散關發起全力總攻。


    兩種說法,各有證據、各有道理。


    李恪確實在西南戰場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一筆。


    在鬆州至大散關這一路十數州之地,民軍聲勢逐漸壯大之際。


    李恪舉兵了。


    他舉兵伐唐,一萬五千人離開安州東進。


    與尉遲恭部相遇之際,他卻臨陣倒戈,向尉遲恭部驟然發起了突擊。


    迅速擊潰了尉遲恭此時已經不足一萬的羽林軍。


    戰鬥結束之後,李恪收留了潰敗的禁軍,一日之內,李恪麾下有了二萬二千人。


    此時,尉遲恭的雙目圓睜,麵色猙獰。


    他的眼睛直直地瞪著李恪。


    怎麽撫,都不肯閉上。


    因為他正被李恪的右手拎著。


    拎得自然不是身體,而是尉遲恭的人頭。


    劉範雙手張著口袋,在李沐馬前躬身,道:“恭喜都督,有了尉遲恭的人頭,都督重新封王已無阻礙。”


    李恪將人頭往口袋中一丟道:“尉遲恭的人頭,隻能讓本都督進入朝堂,真要站穩,恐怕還須另外一個人頭。”


    劉範問道:“何人?”


    李恪將手往馬背上擦了擦,垂下狹長的眼瞼,抿了抿他那薄薄的嘴唇道:“本都督的好弟弟,李慎。”


    ……。


    涼州。


    姑臧城。


    大唐三大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西北重鎮。


    李大亮守不住甘州,隻能退守涼州。


    然涼州是南下最後一道屏障,再無可退。


    既然退無可退,便隻能固守。


    八萬對三十萬,李大亮就算是神仙,也無法勝之。


    可李大亮決定固守涼州。


    不為別的,就為身後中原大地。


    李大亮無畏無懼。


    涼州乃雄城,易守難攻,是為無懼。


    大唐人口眾多,僅長安城,一戶抽一丁,可得百萬軍,是為無畏。


    無畏無懼,便可死戰。


    李大亮不顧將領勸諫,趕在突厥到達之前,向姑臧城外派出了兩支奇兵。


    二萬騎兵。


    東、西各一。


    不為殺敵,隻為攏敵、襲敵。


    一支一萬人的騎兵,不求決戰,隻求襲擾。


    便可動若脫兔,敵軍想要殲滅,除非數倍,甚至十倍之人進行包抄圍剿。


    可如果真這麽幹了,那麽突厥主力進攻涼州的時間就會被拖延。


    這便是李大亮的目的。


    事無不可對人言,李大亮不怕被朱邪克勒知道他的目的。


    所以,此計為陽謀。


    兩支孤軍陷入敵軍重圍,九死一生,絕無幸存之理。


    然,李大亮認為值得。


    慈不掌兵,這道理二十年前,李大亮就懂。


    以二萬將士的性命為大唐換得十天半月的應對時間,值!


    送大軍出城的那天,李大亮與將士們拜別。


    跪而磕首,是為拜別。


    受某一拜,安心上路。


    二萬將士虎目淌淚,跪拜還禮。


    向南叩首,與國訣別。


    願大唐永存!


    蕭瑟古道風,鏗鏘漢兒郎。


    毅然北向,再無歸期。


    ……。


    都說最了解自己的永遠是敵人,這話他娘的太有道理了。


    雙方在西北對峙相伴這麽多年,朱邪克勒太了解李大亮了。


    自然能看明白李大亮派出這兩支騎兵的用意。


    光天化日之下,如此規模的兩支軍隊出涼州城,就算是瞎子也知道了。


    但,這是陽謀。


    知道是一迴事,如何應對是另一迴事。


    所以,朱邪克勒避無可避。


    既然不能避,那麽隻有應對。


    如何應對?


    朱邪克勒停下大軍前進的腳步,派出兩部東西各八萬大軍,圍剿這兩支孤軍。


    既然我敢來,便不懼你任何手段。


    朱邪克勒記得李沐曾經在涼州說過的一句話——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任何的陰謀詭計都是徒勞的。


    對此話,朱邪克勒奉為金科玉律,謹記且堅信不疑。


    所以,他要用實力輾碎這兩隻不安份的蒼蠅,然後再堂堂正正地擊破姑臧城,揮師南下。


    告訴李沐,自己已經將他說過話,融匯貫通到了極致。


    朱邪克勒不擔心時間。


    據可靠的線報,大唐東北戰局未了,西南更是一片糜爛。


    而長安,很可能生變,繼而亂成一團粥。


    就算給李沐再多的時間,也無法從這一團爛泥沼中翻過身來。


    而自己不過是幫助兄弟,去收拾這個爛攤子。


    唐人為何要拒絕?


    如何拒絕?


    怎敢拒絕?


    朱邪克勒搖搖頭,馬鞭指向南方,“他們怎敢拒絕我的好意?”


    ……。


    七日後,孤軍深入的東路唐騎,被數倍於己的突厥騎兵圍堵在豬野。


    豬野,姑臧城東北三百裏的一個淺水塘,名字很難聽,至少不甚入耳。


    但在荒漠,卻是一汪希望,一處生機。


    可依舊拯救不了被圍困的唐軍。


    兩日一夜的血戰,唐騎全軍盡沒,無一人被俘,無一人投降。


    涓涓血流匯入水澤,染紅了豬壄澤,紅色曆經數月不退。


    又三日,另外一支唐軍騎兵也沒有擺脫噩運,被突厥大軍圍堵在姑臧城西約四百裏的林中。


    同樣全軍盡沒,一萬將士皆殉國,無一人被俘,無一人投降。


    突厥主力麵前,再無任何阻擋者。


    朱邪克勒由此率大軍兵臨姑臧城下。


    發起了大規模的攻城戰。


    三麵攻城,姑臧城危急!大唐危急!


    僅僅三天時間。


    城內六萬守軍傷亡過半。


    突厥人的瘋狂點燃了守軍的瘋狂。


    雙方都在瘋狂的燃燒生命。


    戰爭,本就是瘋狂的。


    但李大亮的拖延確實起到了效果。


    二萬唐騎阻滯了突厥大軍十天的時間,讓李師能率三萬神機衛及時趕到姑臧城。


    三萬援兵,杯水車薪。


    但卻給了守軍極大的士氣,給了他們必勝的信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