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葉城中。


    朱邪克勒的大手正在姑娘的胸口揉搓著。


    他有些膩煩了西域女子肌膚的粗糙,他更希望揉搓南方大唐女子。


    當然,身為九姓突厥的大可汗,普通大唐女子進不了朱邪克勒的眼。


    他要大唐公主。


    請婚?不是他要的,朱邪克勒更喜歡自己去取。


    率大軍去取。


    朱邪克勒是個講情義的突厥人。


    他自認自己很講義氣。


    就算是殺了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將部落搶過來,朱邪克勒也覺得是常理。


    沙漠中的勇者,難道不應該是這樣嗎?


    勝利者才是勇士,才能得到上天的祝福。


    朱邪克勒才在意與李沐的兄弟之情。


    不管是八年前涼州的落難情義,還是現在雙方結盟互商,朱邪克勒都認為是李沐或者是大唐成就了他此生的偉業——統一西域。


    朱邪克勒懂得感恩,他需要感恩,他要答謝李沐和大唐。


    所以,朱邪克勒決定將李沐請到自己的王帳,讓李沐分享他的榮耀。


    所以,朱邪克勒決定飲馬黃河,兵臨長安,讓大唐與突厥共榮。


    “傳令下去。明日一早,揮師南下。”


    貞觀十八年十一月,九姓突厥的大可汗朱邪克勒率三十萬大軍南下。


    西州、伊州、沙州、肅州一路席卷而來。


    直至甘州,被李大亮的西北軍團死死地頂住,難以逾雷池一步。


    ……。


    山風欲來風滿樓。


    李沐已經令李師調李家莊三萬神機衛去了西北,增援李大亮。


    突厥的南下,比吐蕃、黨項東進更可怕。


    李沐不顧李靖、李勣的強烈反對,調南衙僅剩的四萬禁軍,去散關增援韓威。


    長安城空了,不是沒人了,而是無防了。


    李沐隻能調出北衙四萬羽林,衛戍長安。


    於是,宮城空了,除了幾百城門守軍,再無可用可調之兵。


    長安城中的人口卻驟然增加了。


    來自西南、西北兩地的難民源源不斷地進入長安。


    內閣房玄齡等人一致認為需要封閉城門,否則長安就亂了。


    可李沐堅決不同意。


    既然已經亂了,還能亂到哪去。


    不僅如此,李沐還下令開太倉,放糧賑濟難民。


    好在這幾年大唐風調雨順,太倉的糧食足以讓現在長安五百萬人口吃上半年。


    李沐還下令開放李家莊,疏散城中的擁擠。


    短短五日,單李家莊就安置了超過十五萬難民。


    可想而知,長安城中的難民人數到達了何等數量。


    長安亂了。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長安百姓此時表現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仁慈。


    他們在積極地收納難民,拿出自己不多的糧食、將難民安置進自己的院落和柴房。


    雖然擁擠,但出乎意料的是,治安並沒有變得如想象中那般不堪。


    禮樂尚未崩壞。


    大規模的騷亂、搶劫等惡性案件沒有發生。


    一手糧食。


    一手橫刀。


    是為牧民。


    這個時候,糧食就是生命,糧食就是軍隊。


    不願抗敵,就不該留下浪費糧食。


    麵對此中血腥,李沐已經麻木了。


    他無法去阻止李靖、李勣這麽做。


    當他累癱在甘露殿中,無力接過常綠雲遞上的茶杯時。


    李沐心裏有一種濃濃的後悔。


    自己確實太魯莽了。


    李沐不是神仙,就算是個穿越者,也無法有能力真正掌控這個時代。


    許多的變數不以李沐的意誌為轉移。


    如吐蕃的毀盟入侵,如突厥人的悍然南下……。


    李沐覺得人累,心更累。


    城中的新軍已經招募了三十萬之數。


    可經過訓練的才不足十萬,其餘二十萬,不過就是拿著橫刀的農夫。


    麵對越來越大的用兵缺口,李沐能盼望的隻有東北迴師的李沂。


    ……。


    如果說長安城亂了,是因為難民湧入。


    那麽西南邊疆的混亂,卻是因為民眾的奮起抵抗。


    隨著越來越多的自發抵抗,各州湧現出無數支民軍。


    多則數百人,少則十數人。


    李慎、尉遲恭、周道務麾下的軍隊,十日之間,逃亡了三成。


    事實上,這三支軍隊,並沒有與唐軍真正作過戰。


    一來是韓威不停地逃,他們追不上。


    二來是逃兵太多,根本無士氣作戰。


    尉遲恭帶來的禁軍逃得最多,三萬大軍此時不足一半人了。


    羽林軍戰力低下沒錯。


    忠誠於李世民,也是事實。


    可他們畢竟是唐人。


    不但是唐人,大多都是京官膝下的子侄。


    就算再想獲得擁立之功,但看見吐蕃人如此屠殺、劫掠大唐百姓,也會產生一種憤慨。


    兔死狐悲、唇亡齒寒。


    沒有多少人,會欣賞外族屠殺、劫掠自己的同胞。


    所以,逃跑成了許多人的必選項。


    開始是一個個地逃,到後來,是一隊隊地逃跑了。


    剛開始,尉遲恭等人有下令去追捕,可發現派出去追捕的,也跟著逃了。


    這下,尉遲恭等人隻能停止了進軍腳步,原地駐守了。


    而那些逃跑的將士,在遇到自發抵抗的民軍時,兩者自然而然地合二為一。


    實力驟然爆漲,使得一支支抵抗軍有了向小股黨項、吐蕃軍發起進攻和殲滅的能力。


    於是,聯軍後方開始不穩。


    而尉遲恭、李慎、周道務已經很難指揮得動麾下軍隊了。


    軍心已散,隊伍不好帶了。


    三支軍隊合攏在一起,已經不足三萬人。


    不用說作戰,連防禦能力也已經喪失。


    吐蕃人、黨項人已經看不起這三支軍隊,讓他們留在後麵守護糧食,剿滅民軍。


    可這連這一點,三人也做不到了。


    他們已經開始意識到,或許舉兵易幟,不是個好主意。


    ……。


    真正在與西南軍團打得不可開交的是吐蕃和黨項大軍。


    二者在大散關會合之後,有了向大散關進攻的實力和勇氣。


    十多天的輪戰,大散關還在唐軍手裏。


    可戰況的血腥已經到了難以語言的程度。


    百丈城牆上,已經找不出沒有傷痕的地方了。


    六丈高的城樓下,屍體已經堆積到了二、三丈高。


    幾乎掩蓋住城門。


    可聯軍依舊在發瘋似的進攻,唐軍依舊在咬著牙抵抗。


    韓威甚至已經做好了殉國的準備。


    如果不是迅速到來的四萬禁軍援兵,黨項和吐蕃聯軍很有可能真得攻下大散關。


    這也是聯軍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