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的眼睛裏有熱浪湧動。


    他哽咽但堅定地道:“攝政王殿下定會到來,就算遼東城陷落,他也能重新收複,對此某深信不疑。我等要做的是,為殿下盡量爭取時間,哪怕是一柱香的時間。”


    眾將領齊聲道:“敢不效死命。”


    李勣大手一揮,“隨我上城牆。”


    “喏。”


    此時,突然有士兵策馬來報,“稟大總管,敵軍退兵了。”


    “退兵?”李勣震驚了,這個消息遠比敵軍進攻更讓李勣措手不及。


    “當真?”


    “確實退兵了,陳校尉令小的前來報信,他已經派出斥候前去偵查過了,城外除了被廢棄的營帳、雜物,已經看不得一個敵人。”


    再次得到證實。


    李勣愣了,為什麽?


    他突然迴身向行轅返迴,連走邊大喝道:“汝等隨我迴去,取地圖。”


    進了行轅,李勣用手指在地圖上仔細地尋覓著,口中念念有詞。


    要讓敵人明知道攻下遼東城已經近在眼前,卻不顧一切地撤退,隻有兩種情況。


    一是他們國內有劇變,不得不撤。再就是後路被襲,需要反身平定後方。詐退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憑實力就能攻城,何必詐退,如果唐軍不理會,豈不畫蛇添足?平白給了城中守軍喘息的機會?


    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李勣更傾向於前一種。


    因為李沐來信很明確地說,他隻率了二萬神機衛前來增援。


    要深入敵人腹地,抄聯軍後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那麽,隻有高句麗國內發生了劇變,高句麗國力雖然在半島是三國之首,可與大唐相比,國力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如此大戰,龐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延續了五個多月,耗費之巨,已經不是高句麗能承受的。


    由此激起民間叛亂或者京城政變,概率很大。


    但如果是這種情況,李勣沒有任何反應的可能,因為,城中可戰之兵不多,出城追擊等於是孤軍深入,需要防備敵人反身一擊,圍殲出城追擊的唐軍。


    所以,唯一應對之道隻能是靜觀其變。


    可李勣不甘心,他不甘心讓敵人如此全身而退。


    就算明知道敵人後路被襲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沒有,他依舊不甘心。


    因為朝廷的援軍來自西麵,不可能繞過遼東城去襲擾敵軍。


    李沐的援兵來自海上,更不可能在敵後發動突襲。


    新羅人在最東麵,中間隔著整片高句麗國土,距離不下千裏。


    但李勣執意強迫自己,往敵人後路被襲這一方麵去思考。


    因為隻有這樣,李勣才能鼓起勇氣,對撤退的敵人發起追擊作戰。


    李勣列出了三個理由,一是李沐用兵向來不符常規;二是神機衛出於某種原因,改變了登陸方向;三是李沐令蘇定方舍棄了鴨綠江一線,全力迴援遼東城了。


    還有讓李勣下定決心的原因是,聯軍撤退得沒有預兆,匆忙得連營帳等物都來不及收拾,說明他們遭遇了非常緊急的情況,使得他們不管不顧的撤退。


    李勣終於選定了三個理由中的一個,那就是李沐的援兵可能因為某種原因,並沒有按原定計劃登陸石城,而是在半途登陸,千裏奔襲,突襲了聯軍後方。


    隻有這條理由,最具有說服性。


    向眾將領分析了這一切。


    李勣突然抬頭,大聲問道:“諸位將軍,可敢隨勣出城追擊潰敵?”


    潰敵?開玩笑了。


    那二十多萬聯軍如果可以被叫做潰敵,那遼東城中等待最後一戰的唐軍叫什麽?


    不過眾將領的心情,此時還沒從殉國的悲壯中緩過來,他們齊聲應道:“大帥所令,我等無有不從。”


    ……。


    聯軍確實不得不退。


    因為他們的後路被李沐截斷了。


    後路被斷,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糧草補給跟不上,雖然軍中還有兩三天的餘糧,可聯軍在遼東以東作戰,那本就是高句麗的疆土。


    總不能也就地而食,劫掠本國百姓吧?


    當然,這種情況在迫不得已之下,也會發生。


    但區區一州之地,要供養數十萬聯軍,恐怕把百姓生吃了都不夠。


    李沐采納了高延壽的建議。


    那天晚上,在木底城西門約三十裏處,道路兩側的丘陵上,對前來增援的二萬靺鞨騎兵,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


    不過因為是晚上,追擊不易,加上神機衛人數不夠。


    隻是擊潰了靺鞨騎兵,許多潰兵逃迴了新城。


    不過此戰戰果也不少。


    殺死殺傷,加上俘虜,總共有萬人,俘獲戰馬六千餘匹,軍械、輜重無數。


    李沐並未停息,下令全軍向新城進軍,隻是留下千人駐守木底城,看押俘虜和戰利品,等待劉仁願部前來接防。


    伏擊戰,加上一晚上的行軍,讓神機衛將士有些疲憊。


    所以,次日傍晚到達距離新城五、六十裏外,李沐下令停止前進,紮營歇息一晚,準備次日一早,再進攻新城。


    可就是這一個晚上,有了變數。


    新城中的守軍,從逃迴的靺鞨騎兵口中得知遭遇唐軍埋伏的情況。


    同時也得知唐軍大致的人數情況。


    覺得唐軍並不強大,伏擊戰無非是取巧了,自己還有能力奪迴木底州。


    於是聚攏了逃迴的數千靺鞨騎兵,再配以二萬步兵,再次出城向木底州進發。


    就這樣,神機衛是事先沒有預料聯軍還敢夜襲。


    而聯軍是根本沒有想夜襲,在他們的估算中,唐軍隻有這些點人數,攻下木底城就應該固守,他們隻是想去奪迴木底城,根本想不到唐軍會如此大膽地孤軍深入,已經到了新城附近。


    雙方就在這種莫名其妙的情況爆發了遭遇戰。


    幸好神機衛有向各個方向派出斥候,也有值守的部隊。


    否則,後果就嚴重了。


    在值守部隊接敵時,神機衛迅速完成了整束。


    而數百值守部隊,卻遭遇了重創。


    此戰幾乎從一開始就是殘酷的肉搏戰。


    聯軍的騎兵和神機衛騎兵,還有神機衛的火器根本無用武之地。


    兩軍剛一見麵,馬上就已經形成膠著狀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隱龍驚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無和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無和尚並收藏隱龍驚唐最新章節